中小学布局规划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_黄喜平

中小学布局规划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_黄喜平

黄喜平

广西南宁市规划管理局 广西 南宁 530022

【摘 要】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国家和社会进步、民众素质提高的重要手段,各地政府对教育基础设施尤其是中小学布局的科学合理化予以了高度重视,本文认真分析了中小学布局规划存在的问题,并相应提出了科学合理布局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研究

一、引言

中小学教育是政府为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合格公民,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全社会广泛普及的一种教育方式。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这为中小学教育基础设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物质条件和需求基础,全社会对教育作用的认识不断提高,公共财政对教育设施的支持力度也将持续加大。

要想优化改善中小学教育基础设施,首先要科学合理的编制中小学布局规划,通过实施全市范围内的中小学校布局的调整,使地区的中小学校形成教育结构合理、资源配置优化的布局,促进地区中小学校的教学环境的改善,以及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以适应新形势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二、中小学教育设施布局存在问题

1、教育设施没有均衡化

由于历史的原因,除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外,大部分城市的中小学教育设施仍处于低水平的发展阶段,校际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依然很大。残疾儿童入学率虽逐年上升,相应的配套仍严重不足。

2、学校位置不符合国家有关规范要求

由于历史原因,部分学校所处位置往往紧邻市场、医院、商业中心、交通干道等,在环境噪声、身心健康等方面对就读的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干扰,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活动。

3、部分学校布局过密,用地不足,设施不完善

位于城市老城区的学校,普遍存在学校过于集中、服务半径过小、占地面积和学校规模小,难以达到国家标准要求,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4、新区的教育设施建设与新区发展不同步

随着城市新区开发步伐的加快,新区建设了大量的住宅小区,但中小学校配套建设并没有与新区的规划建设同步,大部分新开发住宅小区没有相应建设教育设施,使得部分新区适龄学生处于难以就近入学的情况。

三、中小学布局规划的措施和建议

1、中小学布局规划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并适当超前

城市的发展必然会带来城市人口的变化,所以在对中小学进行布局时,要立足于城市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现状,必须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需要,按照国家和地区对教育设施的基本要求,使教育设施的布局和规模与城市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要根据城市的人口发展速度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配合旧城改造、新区建设、用地性质调整等城市发展的需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结合各片区人口和学生生源的变化,使学校在满足自身发展及服务半径等规范要求的同时,也与城市发展的方向和布局相适应。

在学校的规模和布局进行规划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正确处理城市经济发展的市场性和教育发展超前性关系,在学校用地的控制和学校布局的定点上,遵循预测的结果,并适度超前,使教育布局不仅适应现状发展的要求,更能适应未来教育发展和近远期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要注意各片区教育设施的均衡发展

为使城市各片区的适龄学生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应根据人口密度及人口分布的实际情况,严格按照学校服务半径和规模要求对中小学教育设施进行较为均衡的布局,避免出现某片区学校过于集中或过于稀缺的情况。对于旧城区的学校,如果学校的服务半径满足要求,将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进行调整;对于新区新建的学校,将尽可能按照小学服务半径≤500米,中学服务半径≤1000米的标准配置小学和中学。并规划足够的用地面积、拥有相对完整的运动场地等

3、安全性和避免干扰是中小学布局的基本原则

考虑中小学本身的特点,在对新建的中小学进行布局时,良好的周边环境和安全性是中小学校布局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则,新校址应尽量避开繁华商业街以及工厂区等。将中小学设在居住区或居住小区边缘地段,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同时多设置于城区次要道路或支路比较僻静的地段,避免学生跨越车流量大的城市主要干道、无立交设施的铁路干线上学,不宜与热闹喧哗、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的场所毗邻,也不能与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在对老城区的中小学进行调整时,也要充分考虑上述特点及要求,有条件的应该通过土地置换进行调整,以满足中小学健康成长的需要。

4、应灵活运用调整的措施

调整措施分为新建、扩建、改建、撤并、迁建和保留等几种形式,应根据学校和片区教育设施实际情况加以灵活运用,对建成区的学校,尽可能保留建校历史较长、规模较大、教学管理水平较高、教学质量较好、社会声誉较高的学校,对位置不合适、规模小、办学质量低、办学效益差的学校可采取拆、并措施,或选择合适区位易地重建;新建学校的布点。应充分考虑学生就近走读入学的情况;根据学校规模、交通及学生住宿条件,以方便学生就学为原则确定学校服务半径。

新建:对于有条件的老城区和新区,如果学校数量没有达到规范标准,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的标准留够足够的学校用地,以保证学校能够满足形势发展的要求。

扩建:对于老城区和新区的一些在用地面积未达标的学校,如果其周边或附近有条件可以扩大其规模的,均通过扩大用地规模的方式进行改建。

撤消、合并:对于老城区的一些布点近、面积小、生源不足的学校,将根据情况撤消布点,让原有学生到附近有发展潜力的学校,实行集中办学。对于一些学校确实无法撤消的,可以与附近的学校合并,以扩大学校规模,提高办学效益。对于撤消学校的资产,尤其是土地资产,可以出售或转换,其所得收入全部用于扩建新的学校。

四、结语

中小学布局规划是调整优化城市教育资源,促进城市长远发展的一个重要规划,在编制的过程中应结合城市教育设施和学生分布等实际情况,并应注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均衡化、安全性、措施的灵活性等,方能确保中小学布局的科学合理性。

参考文献:

[1]住建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2]住建部.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

论文作者:黄喜平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31

标签:;  ;  ;  ;  ;  ;  ;  ;  

中小学布局规划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_黄喜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