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在降低静脉输液患者恐惧心理中的作用论文_郁金英

心理干预在降低静脉输液患者恐惧心理中的作用论文_郁金英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门急诊输液室 201700)

【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降低患者在静脉输液时恐惧心理时的作用,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护士进行静脉穿刺和输液,以提高对患者人性化服务的水平。方法: 针对患者在静脉穿刺和输液时就会出现恐惧的心理,我们在注射前就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消除了患者对静脉穿刺时的恐惧心理,同时指导病人对静脉输液有正确的认知态度,达到建立安全可靠的静脉通道和安全用药的目的。结果:病人对静脉穿刺的心理恐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担心护士在操作时技术不熟练;担心一次穿刺不成功需重复穿刺而引起疼痛:担心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等问题,通过护士在穿刺前对患者进行的心理干预和疏导,提高了病人对静脉穿刺的认识,放松了心情,更有利于配合护士进行治疗。结论:心理干预能影响患者静脉穿刺和输液时的心理反应,提高了患者在静脉注射时的主动配合能力,为建立安全可靠的静脉通道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 心理干预 ;静脉注射 ;恐惧心理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8-0209-02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迅速而有效的治疗手段,患者在输液室接受静脉药物治疗注射时因静脉穿刺时产生的疼痛,静脉滴注时间长、药物的作用等因素造成注射部位疼痛等等问题而使患者产生了焦虑和恐惧心理,为了提供安全可靠的静脉通道,在进行静脉穿刺前和穿刺的过程中,做好病人的心理干预,鼓励病人配合护士进行静脉注射是提高穿刺成功率的重要环节,我们对全程的心理干预在降低静脉注射患者恐惧心理的作用进行了探讨,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静脉输液室每日平均接受静脉注射治疗的病人约640例,其中包括儿科输液病人约262 例,近年来随着门急诊病人的增加,接受静脉穿刺输液的病人也有明显的增加。包含了门急诊各个年龄段的患者和由于各种疾病前来进行静脉输液的患者,病种分布面广,病情较为复杂,在静脉穿刺和输液过程中由于心理护理不到位而引发的投诉也时有发生。

2 心理干预

2.1 静脉穿刺前的心理干预

首先创造良好环境,认真做好宣教工作,适当运用触摸技巧,或用肢体语言促进沟通,使病人放松心情,由于大部分病人在来院就诊时就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加上有些病人受到长期的慢性疾病的折磨或年老多病而缺乏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致于病人对静脉穿刺产生了顾虑:担心护士操作时技术不熟练;担心一次穿刺不成功需进行重复穿刺而引起疼痛;担心药物的不良反应:静脉通道的使用过程中导致局部皮肤感染和形成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等等;同时儿童因为害怕静脉穿刺时的疼痛而产生的恐惧心理及出现哭闹等不配合的情况,因此,在穿刺前需使病人对静脉穿刺术有所了解,指导病人对静脉输液建立正确的认知态度,为达到建立安全可靠的静脉通道,为了争取疾病的早日康复而自觉接受并积极配合。

向病人及家属详细讲解静脉穿刺术的过程,病人配合的方法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有效处理方法等,以消除病人的顾虑。对于害怕疼痛的病人,告诉他“穿刺方法很简便,穿刺处只有一个很小的针眼,和平常打针一样,不会特别疼痛”,使病人对其有一定的认识,消除其顾虑并积极配合,提高穿刺成功率。对小儿患者在静脉穿刺前对患儿接受输液治疗的合作程度及治疗时的面部表情进行评估[1],要提前做好安抚和耐心的交谈,分散其的注意力,选择易穿刺的表浅静脉,争取一次穿刺成功。对老年病人要采取针对老年人不同的心理问题及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采取相应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提高认知能力,尽早解除紧张、焦虑、恐惧、悲观等情绪。

2.2 静脉穿刺时的心理干预

确立静脉穿刺的部位,安排好病人舒适体位,穿刺前嘱病人做深呼吸,使其心情平静,呼吸平稳,尽量避开病人对穿刺部位的视线,分散其注意力。操作者要加强学习,善于总结经验,严格按照操作要求实施穿刺,力争成功率达到10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护士在静脉穿刺时要主动与患者进行交谈,随时观察病人表情,询问病人有无不适,一方面分散其注意力,另一方面给予病人心理支持。比如:遇到老年患者,由于生理机能方面的原因,大多患者的静脉弹性差、脆性度高,穿刺时要特别小心,进针速度要控制得当,这时更加要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让患者在一个自然放松的心情下接受治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静脉输液中的心理干预

静脉穿刺成功后病人往往因成功而产生松懈心理,稍有不慎就会引起针头脱落、穿次处静脉破裂和阻塞等问题,从而容易引起不必要的护患纠纷,因此在重视常规护理同时需加强心理护理。首先向病人及家属说明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争取家属的积极配合,以便完善在输液时的护理;其次要严格遵守静脉穿刺注射的护理常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最后要做好巡视工作,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热、痛、渗血及倾听病人主观的不适,妥善解答病人提出的疑问,及时疏导病人的不良情绪,消除顾虑,适时解释病情,交代治疗和护理情况,使病人得到足够的信息,对医务人员产生信任感,从而更主动地配合治疗。

3 结果

通过对患者在静脉注射前和注射时以及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心理干预,病人对静脉穿刺和输液的认知程度大为提高,消除了恐惧心理,病人与护士的配合程度也大大的提高,相关的投诉也有了明显的减少。

4 讨论

4.1 心理干预应贯穿全过程

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病人,疑虑多,并且在经过一系列的排队等候后,存在着恐惧、焦虑的心理状态,因此需要端正病人的认知和及时给予心理干预和疏导,护理人员言语和行动上要特别注意,共性化心理护理应做到有计划、按步骤进行,对特殊病人则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每个阶段都对病人的积极配合予以当场表扬和鼓励,积极鼓励病人发挥自身潜力,调节好心理状态。

4.2 对护理人员自身素质要求

4.2.1 培养坚强的意志

在实践中要加强自我锻炼,培养优良的品质。在静脉穿刺中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自我鼓励,自我命令,自我锻炼,主动克服困难,勇于挑战自我,这样可以锻炼自己的意志,提高穿刺技术。

4.2.2 提高工作的积极性

护士工作繁琐,这就要使自己个性趋向自觉积极的水平,工作时注意力要集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平时要加强业务学习,对各种输注药物的配伍禁忌的都要熟悉[2],必要时可查阅药物的配伍禁忌表,在操作前一切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就能排除一切干扰因素;同时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使病人对自己产生信任感。

4.2.3 加强护士心理素质的培养

在当今医患矛盾日益突出的时候,护患关系能否很好建立,心理护理是否能取得满意效果与护理人员具备怎样的心理素质有很大关系。善于理解和同情、富有友善和耐心、仪表整洁、镇定自若,这样的护理人员是颇受病人欢迎的;要注意培养积极而稳定的情绪,用积极的心理去排除消极的心理影响,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排除一切干扰,同时要学会换位思考,这样在操作时才能发挥出正常的水平。总之,创造愉快和谐的工作环境,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练就过硬的操作技能,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病人。

参考文献

[1] 谢凌云,彭希敏,谢兰.儿童静脉输液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涉[J].卫生职业教导,2004,22(15):105-106.

[2] 吕莉.护士在输液中应注意配伍问题[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0):56.

论文作者:郁金英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6

标签:;  ;  ;  ;  ;  ;  ;  ;  

心理干预在降低静脉输液患者恐惧心理中的作用论文_郁金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