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国家地理课程的主要特点*_地理论文

英国国家地理课程的主要特点*_地理论文

英国《国家地理课程》的主要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国论文,国家地理论文,主要特点论文,课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英国地理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因此,各地区甚至各学校之间在教学内容、课时及教学方法等许多方面,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其结果是缺乏统一的衡量地理教学质量的标准,使地理教学质量评估工作难以开展,一些学校的地理教育因此而处于放任自流、质量下降的状态。这个问题不仅涉及地理教育,还涉及英国中小学教育的其它各个学科。80年代以来,英国进行了多方面的教育改革。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统一课程标准的“国家课程”的制订与实施。“国家课程”共设置了10门课程,其中有3门核心课程和7门基础课程。地理被列为基础课程之一,课时约占总课时的10%。

英国教育和科学部于1991年3月颁布了《国家地理课程》(Geography in the National Curriculum)。它是类似于我国国家教委颁发的教学大纲的重要文件,对英国中小学地理教育具有指导作用。(其主要内容可参见《英国〈国家地理课程〉》,《课程·教材·教法》1994年第3期)

英国《国家地理课程》的出现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偶然事件,它标志着世界地理教育向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向发展的新趋势。目前,在原来教育体制高度集中的国家,开始注重各地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扩大地方教育当局和学校的自主权;而原来实行较松散教育体制的国家,则向适度集中的方向发展,更加注重统一教学要求和内容,进行统一评估和考核。

认真研究、分析英国《国家地理课程》,可以发现它具有一些突出的特点,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国外地理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

一、对中小学阶段地理教育进行通盘考虑、整体设计

英国现行的教育体制是“11年强迫教育”,即儿童从5岁开始直至16岁必须接受教育,否则将被视为违法行为。《国家地理课程》与其它国家课程一样,将这11年划分为4个关键阶段:5~7岁为关键阶段1;7~11岁为关键阶段2;11~14岁为关键阶段3;14~16岁为关键阶段4。 《国家地理课程》并没有分别制订中、小学地理教学目标,而是将它们视为一个整体,进行通盘考虑和设计。首先,它将地理教育内容分解为五大教学目标,即教学目标1——地理技能,教学目标2——区域知识,教学目标3——自然地理,教学目标4——人文地理,教学目标5——环境地理。这五大教学目标是齐头并进的,也就是说,英国的中小学生无论在低年级还是在高年级,都要同时学习这五方面的内容。这样,避免了学习地理过程中地理知识的割裂与跳跃,保证了地理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其次,对于不同年龄、不同能力的学生,每个教学目标又确定了10个水平,以便于教学和考核。10个水平的设定,并不是要强求每个学生都必须达到所有水平的要求。水平1~4分别是每个关键阶段的最低要求,每个关键阶段结束时,学生只要达到相应水平的要求即可,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达到更高水平的要求。这种方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力,也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这一特点是与英国教育重视“个性教育”的传统一脉相承的。这种考虑到教育发展的地区差异和学生能力的差异,在统一的教学大纲中,制订出不同层次的要求,是现代化地理教育既重视统一教学要求、教学评估和检查,又重视特殊情况和差异性的具体表现。

二、在内容编排体系上,以教学要求作为主线,“条”“块”结合,“经”“纬”纵横

英国《国家地理课程》分为“教学目标与说明”、“关键阶段1~4的学习计划”、“地图”三大部分。

“教学目标与说明”是以地理技能、区域知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环境地理为主线,每个教学目标分别按10个水平的教学要求加以举例说明。

“关键阶段1~4的学习计划”则是按照四个关键阶段的划分,将每个关键阶段的教学内容与要求汇总在一起,使地理教师对每个关键阶段所要进行的教学内容与要求有一个整体了解,以便于制订教学计划。

“地图”不仅提供了教学中必须使用的6幅最常用的地图,还对一些地图的投影方式和特点作了具体说明。

如果说第一部分“教学目标与说明”是以地理知识的划分为主线,构成了五大“条条”的话,那么,第二部分“关键阶段1~4的学习计划”则构成了四大“块块”。这五大“条条”与四大“块块”相结合,共同构成了地理教学内容与要求的体系,形成了“条”“块”结合的特点。另外,还可以将五大教学目标的划分视为“经线”,10个水平的划分视为“纬线”,这样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国家地理课程》中存在的一个完整的“经纬网”。

总之,“条”“块”结合、“经”“纬”纵横,共同编织成了《国家地理课程》的较完整的网络,脉络清晰,系统性强,具有鲜明的地理特色。

从教学内容与要求上看,《国家地理课程》没有很详尽、具体地规定所要教授的内容,而是明确规定了教学要求,只是为了说明教学要求而配合举出一些教学内容的例子。而且还明确指出,这些教学内容并非必须要学习,具体教学内容应由教师自行确定。这种重要求、轻内容的特点,符合教学大纲做为教学指导、编写教材依据的职能,为地理教师和教材编写者留下了较充分的余地,便于他们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创造性的工作。这是现代化地理教学大纲所应具备的特点。

三、教学要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层次分明

教学要求是《国家地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尽管五大教学目标在知识内容上差异很大,但做为教学要求的10个水平,均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设置的。例如,在教学目标2——区域知识中,按不同水平,提出以下若干教学要求:正确说出学生所在国家的名称(水平1,1e),描述当地土地利用和房屋(水平2,2b),解释当地存在着的一些人类经济活动(水平3,3f),说明当地自然景观、人口分布、居住模式等方面的地理特征(水平4,4d),对比一些地区和国家之间的异同(水平6,6d),分析国际贸易模式(水平7,7g),确定家乡地理模式、各地理要素间的关系及其演化过程(水平8,8a),评价政府政策对于地理模式和国际贸易的重要影响(水平9,9c),分析、预测未来国际贸易格局的发展趋势(水平10,10d)。

其余四大教学目标中除教学目标1——地理技能较特殊外,其余三部分的教学要求与此大体相似。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说出基本地理概念和地理事物;描述地理事物和现象;识别与辨认地理事物;解释、说明地理特征、模式;对比、分析地理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综合地理特征;应用所学地理知识进行决策、评价等等。纵观整个《国家地理课程》,这条线索很清晰地贯穿在教学目标之中。对于除“地理技能”以外的其余四个教学目标的教学要求及其比重进行统计和计算后,可列出下表:

教学 区域

自然

人文

环境

合计

比重(%)

目标 地理

地理

地理

地理

说出

71 8 5.6

了解

2 1 3 2.1

第 使用术语

1

1 0.7

一 识别

3

3 1 4 11 7.7

类 描述

9 11 3 4 27 18.8

认识

2 2 4 2.8

复习

1 1 2 1.4

第 解释 13 1410 5 42 29.3

二 联系

2 1 1 4 2.8

类 建议1 1 0.7

第 比较 21 3 6 4.2

三 分析 3313 4 23 16

类 讨论1 1 0.7

第 综合 11 0.7

四 应用 1 1 0.7

类 考查 1 1 2 1.4

评价

5 1 6 4.2

总计 47 3638 22 143100

表1中的四个大类是为了研究方便而按照难易程度划分的。第一大类是说出、描述等较为简单的最基本的教学要求,合计为7项56个,占总数的39%。它们大多是出现在水平1~3,与关键阶段1相对应,所有学生都应达到这类要求。第二大类是解释、联想等,要求学生对于地理事物和现象作出初步说明,合计为3项47个,占总数的23%。它们大多出现在水平4或5,具有平均学习能力的学生应该达到这类要求。第三大类是比较、分析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合计为3项30个,占总数的21%。具有平均学习能力的学生大多应能达到这类要求。第四大类包括应用、综合、考查、评价等较高的教学要求,数量上合计为4项10个,仅占总数的7%。这类要求难度大,因此,只有极少数学习能力强、水平高的学生能够进入到这个层次。

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要求符合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有利于他们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思维能力,体现出地理教育所具有的培养能力、培养价值观念和传授知识的三大教育功能。

四、注重能力培养,强调参与意识

《国家地理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主要包括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技能两个方面。《国家地理课程》不是满足于学生对基本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而是以知识学习为手段,以学习基本知识为切入点,达到培养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目的。水平1到水平10,从最初的说出名称、 描述现象等较简单的要求,逐步到后来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对比、综合、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从前文的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解释成因是教学目标2~5中出现频度最多的一项,共计为42个,分析也达到23个,居第3位,若把两者合计,占总数的45%以上。由此可见,英国地理教育对于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释地理事物与特征的形成原因、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是非常重视的,将它们做为培养学生能力的最重要的方法。从对地理现象和事物的了解,到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是从知识的记忆到掌握并灵活运用的一种飞跃。

《国家地理课程》将地理技能列为五大教学目标之首,充分说明了英国地理教育对于基本技能培养的高度重视。从对地理技能的教学要求来看,英国地理教育中着重强调的是地图的使用和野外技能两个方面。其具体要求和各部分所占比重详见下表:

表2 英国《国家地理课程》教学目标1——地理技能教学要求及其比重

教学要求数量 比重(%)

辨认

3 8.1

观察

1 2.7

使用术语 1 2.7

记录

1 2.7

识别

3 8.1

确定位置 9 24.3

测量

3 8.1

画图

6 16.3

判读

5 13.5

获取信息 1 2.7

了解

1 2.7

解释

1 2.7

综合

1 2.7

评价

1 2.7

合计 37 100

从表2中可以看出,对于地理技能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读图、画图、记录与观测等途径进行的。值得注意的是,在地理技能中,解释、综合、评价等能力的培养也占有一定的比重(仅这3项合计就占8%以上),反映出英国地理教育注重将地理技能与能力培养相结合,通过地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最终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强调野外技能是《国家地理课程》中引人注目的特点之一。这是因为现在野外实习、考查已成为英国地理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国许多地区都专门设立有城市研究中心和野外实习中心。城市研究中心主要侧重于城市、人口、经济等人文地理方面的实习;野外实习中心则多设立在乡村,侧重于地质、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方面的实习。这些中心拥有自己的专职教师,设计了多种地理教学实习的路线和方案,并能根据一些特殊要求设计实习方案。这些中心提供实习指导、食宿、交通等系列化的教学和生活服务,配备有各种野外实习、室内实验的用具、观测、记录仪器和计算机设备。各学校的地理教师只要根据教学需要,交纳一定费用,即可带领学生前去实习。这种社会化、专业化的野外实习机构大大便利了地理实习的开展。现在,不仅地理课,其它一些课程(如生物、科学等),也经常到这些实习中心进行野外教学。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地理课程》将野外技能做为地理技能的一个重要方面,显然是符合英国地理教育发展的实际状况的。

地理技能的培养无疑会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国家地理课程》在所有五大教学目标中,都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列为重要内容,其具体表现就是紧扣“当地”实际情况,把教学要求从当地地理知识的学习开始,然后再逐步加深,扩大知识范围。例如,环境地理就是首先从当地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讲起,再介绍自然资源的种类划分、分布情况,分析自然资源的开采对于环境所产生的影响等等。这种紧密结合当地实际进行地理教学的原则是十分可取的。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特征和规律的理解,还能够使他们对自己周围的地理环境产生关注,提高参与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这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总之,注重地理技能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参与意识的不断提高,是现代化地理教学大纲的重要标志,英国《国家地理课程》较好地处理了这个问题。

五、及时反映地理科学的最新发展,重视现代化手段的应用

地理教育与地理学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地理教育必须以地理学为依托,教学内容应及时反映出地理科学的最新发展。现在,以PRED(即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为代表的综合问题已成为地理科学的主要研究任务。1992年,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环境与持续发展的研究在世界各国都引起了高度重视。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公布的《地理教育国际宪章(草案)》明确提出:“地理教育最主要的是国际教育和环境教育。”

英国《国家地理课程》将环境地理列为五大教学目标之一,反映出当今地理教育对于环境问题的极大关注,是地理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把环境地理提高到如此重要的显著地位,这在英国地理教育发展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据负责制订《国家地理课程》的工作委员会委员、英国地理教育专家M.J.Storm先生介绍,这是为了突出环境问题与地理教育的密切联系,充分体现地理教育适应新形势发展,在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方面的重要功能和作用。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看,环境地理既涉及认识和了解当地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又涉及全球性的森林剧减、酸雨、气候变暖、水土流失等重大环境问题。使学生了解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环境保护与管理的重要性。

英国《国家地理课程》对于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也给予了充分的重视,这是世界地理教育发展进入90年代以后的一个突出特点。一方面遥感遥测、计算机技术等的迅速发展,为地理教育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教学素材和资料,特别是在英国这样的经济发达国家,航空照片、卫星照片和各种辅助地理教学使用的计算机软件层出不穷,使得这些先进技术手段在地理教育中的应用成为可能;另一方面运用这些现代化技术手段,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能使他们掌握迅速地获取更多、更新的资料和信息的方法,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分析地理事物与特征,掌握地理科学原理。英国《国家地理课程》在“教学目标与说明”的举例部分以及“关键阶段1~4的学习计划”中,曾多次提到了录像、航空照片、卫星照片、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的应用,要求利用这些先进技术手段来分析、处理地理资料,综合、概括出地理模式与特征等等。

随着计算机在英国中小学的普及,供中小学教育使用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大量涌现,仅配合地理教学使用的计算机软件就已达到数百种。许多地理教师积极探索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地理课程》明确提出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等先进技术手段的运用,必将进一步促进地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六、教学内容的知识构成具有以系统地理知识为主、区域地理知识为辅的特点

英国《国家地理课程》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环境地理等系统地理知识占全部内容的3/5,区域地理知识仅占大约1/5,系统地理知识所占比重明显超过了区域地理知识,表现出以系统地理知识为主、区域地理知识为辅的知识构成特点。以系统地理知识为主,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这种以系统地理知识为主、区域地理知识为辅的内容构成特点,也是当今世界地理教育发展的方向。

在区域地理知识中,《国家地理课程》不是以自然地域作为划分区域的依据,因而,没有分大洲、分地区介绍世界地理知识,甚至没有将英国地理与世界地理单独划分开来,而是将英国地理视为区域地理知识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选讲的国家很少,从而避免了将地理课变成“列国志”。主要是在涉及地理模式的某一专题时,结合有关内容介绍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情况。这种区域地理知识学习中的以专题为主、区域知识为辅的特点,反映出英国地理教育着重对比和分析各种地理模式的发展和演化过程,突出不同地区地理模式差异性的特点。

英国《国家地理课程》并没有将“乡土地理”单独列出,但这并不意味着忽略乡土地理知识。实际上,在所有五大教学目标中,教学要求都始终紧扣着“当地”实际情况。即使是在系统地理知识的学习中,也强调结合当地情况学习、掌握有关的地理知识。这种紧密联系当地实际进行地理教学,有利于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特征的理解和掌握。

以上从五个方面对英国《国家地理课程》进行了分析,其内容结构、知识构成、教学要求、反映地理科学最新发展、突出能力培养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特点。反映出当前世界地理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新水平。但是,作为一个地理教学大纲,它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10个水平的设定,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一种开放性的结局,何况学生的程度又是参差不齐的,如果大纲在不同的水平,适当安排一下知识的总结,将所学过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进行及时的复习,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再如,乡土地理知识分散安排显得较为破碎、零散,如果在现有基础上,在某个水平(例如在水平4或水平5)将有关乡土地理知识归纳一下,能够使学生对于乡土地理有一个较完整的认识和了解,掌握当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这样,可以使学生从更宏观的角度认识当地的人地关系。

目前,地理教育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中,都是中小学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对国外地理教育的发展过程及遇到的各种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取人之长,避免或少走弯路,促进我国地理教育的发展。

*本文写作过程中,英国地理教育专家M.J.Storm先生提供了有关资料,李永廉、孙家镇副教授给予了大力帮助,在此谨向他们致以衷心的谢意!

标签:;  ;  ;  ;  ;  

英国国家地理课程的主要特点*_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