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马尔克斯学习新闻写作论文

向马尔克斯学习新闻写作

□老四

▲马尔克斯。

1955年,27岁的记者马尔克斯写了非虚构作品《一个海难幸存者的故事》。马尔克斯为新闻写作树立了一个标杆,即真实地面对自己,面对世界——首先是现实的真实,其次是虚构的真实,有时候,虚构的真实比现实的真实更重要。

海难幸存者的故事

讲一个故事。

1955年,哥伦比亚发生了一起海难。一艘军舰上的8名军人被卷入海中,经过4天搜寻,无奈只得宣布他们死亡。然而一周后,其中一位竟奇迹般出现在岸边。他在一只随波漂流的筏子上度过了十天,重获新生。

制度建设应该与时俱进,利于武术发展的制度才能保障武术文化生态建设得以顺利进行。体育领域的某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由于缺乏“适宜”制度的呵护,日渐式微甚或绝迹[13]。现行的制度阻碍了福建武术文化生态的良性循环,没有为其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鉴于此,需要集思广益从源头治理,在借鉴各类已有政策法规的基础上(2007年建立的全国首个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建立健全福建武术非遗的各项现有制度,切实通过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来促进福建武术文化生态的建设。

当地有一家报纸,叫《观察家报》,27岁的年轻记者马尔克斯敏锐地捕捉到了新闻点,跑去采访这位幸存者。报社也为这次报道做足了文章,马尔克斯每天采访6个小时,听当事人讲述海上的故事,采访内容第二天见报,连续采访了20天。第一天之前,报社在当地电台做足了广告,那一天的报纸被抢购一空。可是,随着影响不断扩大,报道触及到了事件的核心——造假,官方宣布这次海难是遇到了风暴,然而事实并不是。确实刮了20多天大风,但这很常见,关键是船员们私自采购了大量家电,堆积在甲板上,风浪稍微大了一点儿,捆绑家电的绳子断了,恰好把甲板上的8名船员掀了下去。

因为马尔克斯的报道,那位水兵被迫离开了海军,迅速从公众生活中消失了。很长时间,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直到十几年后,有位记者阴差阳错在一家公共汽车公司的办公室里碰见了他。他年纪大了,有些发福,又有了不少经历,身上增添了些许沉着安详的气质——他从未后悔当年揭露事实真相给自己带来的厄运。

这之后,迫于压力,报社关门,马尔克斯也流亡国外。这位幸存者本来被表彰,塑造成英雄,现在失去了一切,马尔克斯称他是“有勇气亲手将自己的雕像炸毁的英雄”。

近些年,非虚构写作的概念被引入中国。它和传统的报告文学有相通之处,亦有不同,更接近于新闻中的深度报道,比如两者结合而成的“特稿”。当然,相对于新闻写作,非虚构有其偏向于文学的特点,它和小说也有一定的关联性。

前段时间,自媒体中出现了一篇《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引发广泛共鸣,紧接着,这篇文章本身的事实造假被披露出来。这几年,“寒门难出贵子”的讨论甚嚣尘上,一篇打着“非虚构”的幌子,虚构出的寒门状元,当然有其现实存在的原型。就这一点而言,这篇文章好像并非完全没有可取之处。但是,非虚构依靠的新闻伦理被质疑,基于事实的造假,本身就损害了新闻的纯洁性。同样是寒门学子的故事,湖北作家方方的中篇小说《涂自强的个人悲伤》完全虚构,却没有人指责,相反,这篇小说所透露出的巨大悲悯,对涂自强这一人物形象赋予的强烈的社会意义,值得深思。

学生纷纷表示拆的时候会小心一点。还有的学生说,肯定能装回去,因为魔方块本来就是散的,是工人叔叔给拼装起来的。

由以上两篇文章,可以深刻理解马尔克斯的肺腑之言。

学院重视教师实践技能的提高,测控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竞赛项目逐年增多,同时多名教师参加工程实践能力提升的各种培训活动,先后有三人参加浙大中控集散控制系统培训,三人参加西门子PLC应用技术培训,三人参加辽宁省教育厅的举办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工程”等教师培训,大大提升了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

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这便是马尔克斯早期经典非虚构作品《一个海难幸存者的故事》的写作过程。他一开始就展露出优秀的写作才能,报道采用第一人称,以幸存者本人的口吻,讲述每一日在海上的经历。逼真的细节是这篇报道的闪光点,比如他写鲨鱼,“如果你忽然猛的一下把大鲨鱼钓起来,头朝下,尾巴朝上,整个鲨鱼的内脏会顺着嘴流出来”,这是只有亲历者才有的切身体会。他没有让主人公陷入要死要活的空想之中,而是在一天天不断求生、细碎的日子中度过。

这篇报道在连载过程中,报社社长曾问马尔克斯,你到底写的是报道,还是小说?马尔克斯的回答很精彩,他说:“是小说。之所以是小说,因为是事实。”

后来,马尔克斯总结小说和新闻之间的差异:“在新闻中只要有一个事实是假的,便损害整个作品。相比之下,在虚构中只要有一个事实是真的,便赋予整个作品以合法性。”

造成慢性病患儿与父母之间消极关系的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患儿父母比健康儿童的父母面临更多的育儿责任和压力,影响了其育儿能力,有些父母甚至会因为在应对孩子疾病时感到无能为力而退出对孩子的照护[24];二是慢性病患儿比健康儿童更易产生心理和行为问题,让父母感到难以应对,一些父母甚至会因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而感到失望和愤怒[16];三是疾病本身的一些因素会影响亲子沟通,例如听力障碍、未修补的唇腭裂等疾病会损害患儿的语言能力,癌症等疾病需要长期住院治疗,这些因素会阻碍父母与患儿的沟通交流[16]。

我赞同一句话:“我偏爱虚构的真实,胜于现实的真实。”其实,所有落在纸面上的文字都有其虚假性,文字一旦产生就有了倾向性。“虚构的真实”并不单指小说这一形式,它的另一种表述可以称之为“透过现象看本质”。一个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我们如何去阐述?表面的现象是什么?背后的本质是什么?我们早已告别了“高大全”式的写作方式,当然,所谓“不食人间烟火”的伟岸英雄,几乎从文学领域消失了,但在新闻领域还大量存在。这时候,“现实的真实”就比“虚构的真实”缺乏了足够震撼人心的力量。

2.2 两组实时三维超声结果比较 A组LVEDV、LVESV、RVEDV和RVESV显著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LVEF和RVEF显著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同时,与历史和现实对话,不断颠覆新闻写作和文学写作的一些固有想法。最近几年,我在做一个关于民国时期土匪的调查,断断续续,在山东的很多地方考察。当地有一个大土匪刘黑七,他老家的村子里有一些遗迹,一些老人曾与他同处一个时代。有一年,我在这个村子找到了一个97岁的老人,他曾是刘黑七的贴身勤务兵,躺在病床上谈起和“刘司令”一起攻城略地的经历,老人老泪纵横,充满怀念之情。几天后,我又去了另一个叫阳崮的地方,见到了另一位老人。上世纪30年代,土匪曾在这里杀了上千人,老人当时15岁,眼睁睁看着家人全被杀死。我用树枝在地上写下“光棍”两字(在当地,光棍的其中一个意思是土匪),老人同样泪流满面,站立不稳,不得不被家人扶到屋里去。

我发现,历史从未消失,就在现实中延续。写作要解决一个问题: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人类的灵魂中一直住着一位天使,一位魔鬼,我们是土匪的后代,也是被土匪侵害过的人的后代。思考,就是与这两位迥然相异的“朋友”的纠缠。

莫言所谓“把好人当坏人写,把坏人当好人写,把自己当罪人写”,每个写作者都是一个重塑者,其笔下的人物似乎和现实中的人物已没太大关系,重塑的过程,既是再现的过程,也是背离的过程,两者之间不断杂糅,主人公在文字中呈现出生活内核的底色,也呈现出光辉灿烂背后的艰辛努力。

▲《一个海难幸存者的故事》书影。

▲加勒比海上,海难幸存者路线图。

标签:;  ;  ;  ;  ;  ;  

向马尔克斯学习新闻写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