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_林燕财

浅谈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_林燕财

广西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柳州 545001

摘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施工之中最为常用的施工方式,但也是建筑工程控制的难点。因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涉及多种施工技术,这些技术会直接对混凝土工程质量造成影响。本文主要探究大体积混凝土技术的特征,并探究其施工方法和技术,希望能对建筑工程发展提供有效性意见。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大体积

引言

混凝土施工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基础部分,施工环节相对复杂。本文主要从混凝土施工过程入手,分析混凝土材料选择、搅拌、浇筑的各环节中施工技术的应用。

1.分析大体积混凝土具有的特征

大体积混凝土其实就是体积大的混凝土,体积的横断面大于一米,且其面积大到可以使混凝土出现水化热变化。在建筑工程之中,会使用许多大体积的混凝土,以满足工程的建筑要求。大体积混凝土本身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对施工技术有很高的要求,特别是高层建筑和大型设备之中,对其要求更高,因为在高层建筑之中应用大体积混凝土的使用频率更高。且该技术在施工的过程之中需连续浇筑,无法预留施工缝,无法中途停歇。二是,因为该混凝土的体积大,因此在浇筑的过程之中会产生较高的水化热量,因为在这个过程之中热量不易散发,因此会出现结构内部和外部的温度出现较大的差距,使其出现温度应力,这对施工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建筑工程之中使用该技术,需要全面的了解该技术的施工流程,掌握合理的施工技术,保障工程的顺利竣工。

2.大体积混凝土具体的施工流程

大体积混凝土的具体施工流程本来就是较为复杂的项目,这个过程是属于动态目标控制的过程,需要根据大体积混凝土本身具有的特点进行分析。在项目施工之前,需要做好以下的准备工作:

一是,在施工之前需要深入了解工程的相关概况,包括结构设计、地地质条件、物理学指标、气候环境等。在此基础之上,需要准备好施工材料、设备以及人力等。

二是,评估施工地情况。混凝土地基施工前通常已经对地基施工进行设计分析,评估施工的安全性。因而在施工中,需要按照预先制定的计划进行施工,因此需要评估施工地的状况。如地基施工环境复杂,往往会存在各种因素影响施工进度,甚至改变施工计划。因此,混凝土地基施工中要按照预定计划先进行浅基础施工,再进行深基础施工,根据地基施工情况来调整施工进度。地基开挖中做好支护防护工作,确保施工环境安全[1]。

三是,制定施工方案。根据材料、设备、施工现场状况、环境等制定施工方案,以施工温度指标作为依据,合理且科学的进行方案的制定。施工方案需要按照相关的具体流程进行:第一,需要做好施工之前的准备工作;第二,混凝土的配置以及搅拌;第三,浇筑;第四,养护;第五,运输。但是需要注意,大体积混凝土因为温度散发不正常,因此需要控制好温度,才能保障整个建筑项目的施工质量。

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3.1材料、设备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施工之前,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混凝土施工的主材选择通常是水泥和砂石。如果砂石规格不统一,或是掺有较多杂质,其质量不合标准,将会导致混凝土施工后的质量。因此,砂石、水泥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到生产厂家、质量证明等,还要考虑到材料的杂质。外加剂在混凝土中的作用主要是改善和凸显混凝土的某种性能。不同的外加剂对混凝土的作用不同,某些外加剂的作用主要是提高混凝土的韧性、硬度等。某些混凝土主要是增加混凝土的抗酸、抗高温、抗氧化性能。使用外加剂时,主要是考虑该部位混凝土所要求的性能,选用适当的外加剂来强化混凝土性能,提高工程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混凝土中主材、水泥、外加剂等的配比有其标准,施工中主要根据混凝土工程特点来配置材料,按照规定的配比来配置各骨料和外加剂。模板如果拼接后缝隙大、模板固定不牢等,会导致混凝土出现外形走样、错台等缺陷。建筑工程混凝土中的模板通常的重复利用的,在重复利用时模板表面难免会残留浮土、杂物,使用前应做好清理工作。

3.2混凝土配置与拌制

大体积混凝土配置主要是做好砂石、水泥、水、外加剂等的配置。如果出现砂石多水泥少的情况,容易导致混凝土出现蜂窝、麻面等缺陷。外加剂添加不适当,也会导致混凝土性能达不到要求[2]。因此,配置混凝土时要重复多次进行配置试验,制定配合比单。混凝土的拌制中,根据混凝土配置情况选择适当的拌制顺序。关于混凝土的搅拌已有规定的最短时间,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具体的搅拌情况来是适当延长搅拌时间。搅拌时检查拌合底部,如果混凝土搅拌均匀、粘聚性良好、不离析,拌合底部无“素土”夹层,则说明搅拌符合要求。如果混凝土搅拌后依然有泌水、离析的现象,而且拌合底部存在“素土”夹层,则继续进行搅拌。

3.3混凝土浇筑

在项目进行准备阶段之中,需要严格检查原材料和设备,这不仅仅能够保障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基础工作,还能保障大体积混凝土的内部和外部存在一定的温度差。在施工项目中的浇筑技术主要包括三种:一是,余面分层。此浇筑技术主要适用于长度较厚(超过3倍以上的厚度)时使用,因为在浇筑的过程之中,会出现自然斜面,需要工作人员进行振捣,以此避免结构行裂缝。此技术在施工的过程之中,适合在温度适中或者较低时使用,如果温度过高则需要进行遮阳。并且在浇筑完成之后,需要将污水排除。二是,全面分层。此技术适用于整个项目,在进行第一层浇筑时,就可进行全面浇筑,之后依次完成。但是该技术不适合应用于大面积的混凝土之中。三是,分段分层。此技术适用于搅拌机和运输机无法完成施工要求时使用,初始则为底层,隔开距离之后进行第二段的浇筑。浇筑过程中,随时观察模板有无移位或变形,防止出现漏浆现象。浇筑过程中,力求同一段施工连续浇筑,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保证浇筑质量。

3.4养护工作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序是一个完整且比较复杂的过程,施工工序通常为选料-混凝土配置-搅拌-浇筑-拆模。为保证混凝土的完整性,通常从一边开始浇筑。如果混凝土施工时有坡度,则要注意浇筑效果,应确保混凝土浇筑推至顶部,并预防出现蜂窝、空洞、麻面等缺陷。混凝土浇筑后要注意养护,保证混凝土浇筑的效果[3]。

3.5运输工作

大体积混凝土的运输通常使用搅拌运输车负责运输,通常运输车与浇筑位置较近,混凝土运输时间控制比较容易。但实际上混凝土施工中,难免会碰到一些不可抵抗的因素,使混凝土运送到达浇筑位置后出现卸料困难的现象。在大体积混凝土的运输中,一方面要掌握好混凝土运输时间,将运输时间尽可能缩短。另一方面可以采用二次搅拌的方法来解决卸料困难的问题,同时还可以保证混凝土结构上的均匀性,防止混凝土出现离析、凝固等质量问题[4]。

4.结束语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工序比较复杂,在施工前,把控好混凝土各种材料的选择,做好各种材料的配置工作,才能保证混凝土质量达到要求。总体来讲,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是运用会直接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虽然混凝土施工过程比较复杂,工序多,但只要严格按照混凝土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使施工技术达标,就能够把控好混凝土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谢建良. 浅谈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 建筑知识,2016,43(06):97-98.

[2]林清强. 浅谈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 建材与装饰,2016,02(23):13-14.

[3]常海林.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的探讨[J]. 四川水泥,2016,24(01):190.

[4]徐健. 关于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的探讨[J]. 四川水泥,2015,45(08):257.

论文作者:林燕财

论文发表刊物:《北方建筑》2016年12月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7

标签:;  ;  ;  ;  ;  ;  ;  ;  

浅谈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_林燕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