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意识:一种重要的政治品质--邓小平思想中的历史意识分析_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论文

历史意识:一种重要的政治品质--邓小平思想中的历史意识分析_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论文

历史意识:一种重要的政治素质——邓小平思维中的历史意识辨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意识论文,历史论文,政治素质论文,思维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讲政治,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政治素质的表现,和提高政治素质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其中,强烈的历史意识既是良好政治素质的重要表现,同时,也是提高政治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邓小平同志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他强烈的历史意识和巨大的历史感,是我们学习的光辉典范。本文拟从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对邓小平思维中的历史意识作些初步辨析。

历史意识是深入了解历史、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在充分体会和汲取历史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以巨大的历史感作前提,是人们在思想和观念中确立起来,并内化为主体自身精神的一种自觉意识。这种意识往往成为主体认识、观察和处理外在世界各种问题的方法与手段。

从理论上看,体现于邓小平革命实践与思想中的历史意识,具有鲜明的时代和个性特征。其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历史意识本身说到底是一种政治意识。历史意识运用于政治实践中,是能站在历史的高度,从历史联系中考虑和解决政治问题,用历史的眼光审视各种复杂的政治关系及其演化的后果。有了这种意识,政治上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在这方面,邓小平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伟大政治家的高度智慧和远见卓识。

改革开放不久,就《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写作原则,邓小平明确指出,最核心的一条是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的是非功过,科学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在特定的历史进程中来认识和评价毛泽东同志,而不能割断历史。针对企图否定毛泽东同志,否定毛泽东思想的错误倾向,邓小平坚定地指出,丢掉了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也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给毛泽东同志抹黑,也就是给我们党和国家抹黑,那是完全违背历史事实的。如果没有强烈的历史意识,就很难得出这些结论。在解决历史遗留的重大问题和国际争端时,邓小平从自己的历史意识出发,非常讲究战略与方法。“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就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同时又充分考虑了历史因素而提出来的。在处理一些复杂、敏感的政治问题时,邓小平特别注意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进行思考。如对于文化大革命,邓小平指出,应该科学地历史地来看。对一些一时还不被人理解又不很明确的问题,邓小平从大局和发展的角度出发,主张不要急于下结论,先放一段再说,允许试验,但不搞争论,等等。

邓小平这一系列富有远见的政治观点,凝结了其长久积累起来的历史意识。没有这种意识,所谓的政治方向、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感性就无从谈起。

其次,历史意识也是一种“哲学意识”。这是就其所达到的深度和高度来讲的。历史意识不是通常所说的历史知识或历史智慧,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是对待历史的一种哲学观点,属于历史观的范畴。没有哲学思维,是很难达到对历史规律的理性和自觉把握的,也不可能从历史的反思中得出许多必然性的结论来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在社会科学领域中,正如恩格斯所说,要使认识达到科学的程度,就必须“一方面和哲学,另一方面和实践结合起来。”〔1 〕邓小平实现了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

邓小平非常重视学习哲学对于处理复杂的现实问题的极端重要性。他十分同意陈云“学习哲学终身受益”的说法。他认为,现在我们的干部中很多人不懂哲学,要想使自己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提高一步,很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他自己就是这样做的。有了这种哲学的观点和思维,就不会满意于对历史的一般了解。邓小平特别强调的是,要“公正地、科学地、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地对待历史,对待历史人物。”〔2〕要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好好吸取历史教训, 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观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割断历史,应从研究历史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指导工作。邓小平在实际工作中的一切重要决策,都是以这种历史意识作基础的。他把现实的可能性与需要性,同历史的必然性与合理性很好地结合起来,由此,使他的思想创造不但富有哲理,同时也闪耀着民族精神的光辉。

第三,历史意识是一种发展意识。历史是永恒地变化发展的,现实是历史造成的,未来注定在历史的序列中延伸。历史意识决不是要停留于过去,用先前的眼光看待一切。不断地超越现实、超越历史,真正有所作为,这才是邓小平思维中历史意识的真正意义。

在解决复杂重大的现实问题时,邓小平往往从历史的必然性入手。不过,这种必然性是着重发展的必然性,决非是拒绝发展、害怕变革的必然性。正是基于此,他严肃地批评了“两个凡是”的论调,并一再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要发展,社会主义理论要发展,要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发展而向前发展。”〔3 〕在变化的条件下,“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4〕那只能使马克思主义陷入僵化, 从而丧失生命力。对待马克思主义是这样,用历史意识思考其他问题,也始终不能离开发展。为此他提出了我国新的发展目标,设计了新的发展战略。面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他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的论断。要求我们必须抓住时机,发展自己,争取使经济上一个新台阶。

历史意识、发展意识贯串于邓小平思维的各个方面。不仅是对经济发展问题他抓得很紧,而且他也非常重视人们的观念发展和认识发展。观念和认识要随着不断变化的情况发展,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找出新路子。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也必须发展。这些思想,同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是完全一致的。恩格斯说:“我们是不断发展论者。”〔5〕科学社会主义“是发展的理论”。〔6〕列宁也认为,马克思主义给社会主义“规定了继续发展和详细研究这个科学所应遵循的道路”〔7〕。邓小平对这些思想进行了创造性的运用和发挥。

第四,历史意识又是一种现实意识。历史是永远指向现实的。现实是我们的出发点和归宿。正像毛泽东所说,向古人学习是为了现在的活人。邓小平历史意识所围绕的中心问题是对现实问题的解决,他着力解决的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8〕但这不是说就可以不要历史,无视历史的发展。 历史能提供出更深刻、更有力、更无情的根据,使人们认清当前的方位和未来的航向。卡尔·波普曾说:“我们研究历史……是因为我们想懂得一点自己的问题。”〔9〕雅斯贝尔斯也认为:“对历史的沉思, 当会有助于了解我们自身和我们的境况。”〔10〕这些思想是深刻的。在关注和解决现实问题时,邓小平从来都没有忘记历史,没有忘记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寻求启示。他特别强调“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11〕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那种否定新的历史条件的观点,就是割断历史,脱离实际”。〔12〕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邓小平思维中的历史意识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更加淋漓尽致地发挥和生动地运用。和毛泽东一样,邓小平也非常重视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认识方法在工作中的作用,他往往把哲学、把许多深奥的道理变成实践过程中的方法,从而使自己的思想既深刻又富有生机和活力。对邓小平来说,历史在他心中。他真切地了解中国人民是如何和怎样创造自己的历史,是如何和怎样发挥自己的主体性的,所以他特别相信群众,认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非常重视发挥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他十分清楚历史上中国在列强的压迫下遭受损害的情况。他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懂得外国侵略中国的历史。当我听到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决定要制裁中国,马上就联想到一九○○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历史。”〔13〕可以说,历史意识已内化成邓小平思维方式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他特别强调,始终要把国家的主权放在首位,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国际关系中“要不信邪、不怕鬼”,绝不能示弱,绝不能容许任何国家来干涉自己的内政,否则后患无穷。不难看出,埋藏于邓小平思想深处的历史意识,对他处理现实问题,产生了多么强烈的影响。

在实践过程中,邓小平思维中的历史意识主要表现在他认识问题的思维特征及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上。

首先,对待任何现象和事物,邓小平主张都要分析其历史的复杂背景,看到其深厚的历史根源,并从对历史的研究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指导自己,走历史必由之路。

邓小平认为,无论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实现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还是第二代领导集体,改革开放,实现马列主义与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要求,是顺应历史发展的结果。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系列重要原理,其形成过程都同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密切相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就是在充分总结和吸取了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发展认识上的偏差和失误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及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同样是在总结了历史的各方面经验教训后逐渐形成起来的。邓小平说:“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14〕四项基本原则的制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等等,无一不凝结了邓小平对历史的思索与回应。

其次,把历史意识转化为巨大的历史感,将强烈的时间观念带入实际工作,主张将速度与效益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增加人们工作的主动性与紧迫性。

在历史的序列中,人一生的工作是很有限的。如何在很有限的时间里为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多做一些工作,多贡献一份智慧,对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邓小平十分赞赏“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个口号。以时间因素和效益观念看待并要求各项工作。针对长期以来人们形成的有关社会主义的某些错误观念,邓小平尖锐指出,社会主义如果老是穷的,它就站不住。“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15〕“空讲社会主义不行,人民不相信。”〔16〕这就从根本上揭示了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邓小平指出,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如果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不到改善,人民就会不答应。我们要好好想一想,我们究竟给人民做了什么呢?这是非常值得深思的。

第三,善于发挥历史意识的作用,努力扑捉历史发展所提供的各种机遇,使历史意识与机遇观念结合,充分利用国际格局急剧演化所出现的新问题与新矛盾,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经济,争取经济能上一个新台阶。

邓小平认为,世界发生重大转折,我们可利用的矛盾存在着,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存在着,这就是机遇。应抓住这一大好时机,放开手脚,加快经济发展,争取经济上一个新台阶。如果不抓,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结果是丧失时机,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第四,历史意识在政治上必然会转变为一种强大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我的生命是属于党、属于国家的。”这展现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宽广胸怀和高尚情操。他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谈问题和处理问题,特别强调民族自尊心,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一生为共产主义事业和国家的独立、统一、建设、改革事业而奋斗。即使晚年从领导岗位完全退下来后,他仍然十分关心祖国的命运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担心经济发展出现滑坡。认为经济能不能避免滑坡,是个大问题,“使我们真正睡不着觉的,恐怕长期是这个问题”。〔17〕因为这是关系到中国能不能顶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压力,坚持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问题。他语重心长地告诫人们:“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我们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啊!”〔18〕

不忘历史,在实践过程中历史主义地看待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共同的品质。马克思甚至说过,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他坚决批判了那种完全排除人类史的意识形态思辨。他对于历史上哲学家及其思想的态度表明了对真理作为一种过程的尊重。和马克思一样,恩格斯也十分重视历史。他说:“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我们比任何一个哲学学派,甚至比黑格尔,都更重视历史。”〔19〕列宁继承了经典作家的这一传统。他说:“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考察每个问题都要看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怎样产生,在发展中经过了哪些主要阶段,并根据它的这种发展去考察这一事物现在是怎样的。”〔20〕

毛泽东同样是一个具有强烈历史意识的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他说:“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21〕我们知道,毛泽东对历史的熟悉程度,他在解决各种问题时对历史特点、历史矛盾、历史背景以及阶级关系变动的分析,是独一无二的,是形成其思想的一个显著特征。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以历史意识作为观察和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途径与手段,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重视历史传统的创造性发挥。他思维中的历史意识,为其一生的理论与实践注入了鲜明的时代和个性特征,强烈地影响着其政治哲学。他把历史意识提高到人们精神动力的高度来认识,更是其政治远见的体现。邓小平对待历史的态度是非常值得人们思考的。在世纪之交中国进入关键发展的时期,提高人们的政治素质是极为重要的。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应和邓小平一样,紧密把握历史的脉搏,将历史装在自己心中。

注释:

以下引文出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2〕第172页;〔8〕第114页;〔12〕第121页;

〔15〕第312页;〔16〕第314页。

以下引文出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第86页;〔3〕第42页;〔4〕第292页;

〔11〕第358页;〔13〕第357-358页;

〔14〕第116页;〔17〕第355页;〔18〕第383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二卷,第628页。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三卷,第584页。

〔7〕《列宁选集》1995年版,第一卷,第273页。

〔9〕卡尔·波普《历史有意义吗? 》见《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第185页。

〔10〕卡尔·亚斯贝尔斯:《论历史的意义》见《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第41页。

〔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650页。

〔20〕《列宁选集》1995年版,第四卷,第26页。

〔21〕《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二卷,第533-534页。

标签:;  ;  ;  ;  ;  ;  ;  ;  ;  ;  ;  ;  ;  

历史意识:一种重要的政治品质--邓小平思想中的历史意识分析_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