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考叙述性写作的特点与培养_高考论文

近年来高考叙述性写作的特点与培养_高考论文

近年高考记叙文写作特点及对应训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记叙文论文,近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根据作文试题的出题方式和要求,近年高考情境作文大致可分成填充性、扩展性、延伸性和比较性四种类型。

一、填充性情境作文及对应训练

这类作文,命题者采用空出某些简短的描述内容,要考生根据材料所构成的特定情节环境,准确把握应填写的内容,从而考查考生对文意的理解能力和单项的描述能力。

如1990年高考记叙文写作第一道试题是要求考生分别描述出两个小姑娘跑来对母亲说话时的表情或动作。

这是一道情境试题,要准确把握,必须了解原文的情势。人物的表情或动作受到特定情节、环境的限制,人物的遭遇影响人物的情感情绪,情感外化为表情或动作,联系原文看第一个小姑娘被刺扎破了手指,说玫瑰园是个坏地方,心情应该是不高兴的,因而描写应是“愁眉苦脸”、“噘起嘴巴、泪眼婆娑”、“举着流出鲜血的手指”等;第二个小姑娘说玫瑰园“有花,是个好地方”,心情应是喜悦的,相应的表情或动作应是“笑咪咪的唱着歌儿”、“眉开眼笑,蹦蹦跳跳”等。这样描写的内容与材料前后叙述意思保持吻合一致,文气顺畅。

填充性情境作文解答关键就在揣摩原文,抓住原文情境暗示性描述,瞻前顾后,进行合理的想象描写,保持文意吻合,文气贯通。这种描写形式是短语式的,内容是单方面的,可充分利用课文教学进行训练,试举几例。

如人物形态或动作描写训练:

①鲁迅先生给我的印象始终是:平易近人。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______头发,仿佛处处在告他对现实社会的不调和。

这是《琐忆》中一段文字,要求描写出鲁迅头发的形态。文中黑点为我所知,这是特定情势暗示,与社会“不调和”,也就是不驯服,不顺从。那么不可能是时髦洋气的卷发,也不可能是驯顺油光的大分头之类,应该是带有挑战的形态,“竖起、粗硬”。

②月亮升起来了,院子里凉得很,干净得很。……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便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______的雾,风吹过来,带有新鲜的荷花香。

这是《荷花淀》的一段文字,“雾”该是一种什么形态?文中加点文字已作了情境暗示,应是皎洁月下的雾,它只能是“淡淡的,薄薄的,近似透明的蝉翼”。这样才富有诗情画意,整个画面的格调才和谐。

以上一例谈的是人物形态的填充描写,第二例谈的是景物的描写,还可以进行人物的表情、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的类似训练,这里不一一列举。总之,把握空格的前后材料的关键暗示性文字,依据其所构成的情境定势,保持文意吻合,文气顺畅,是这类作文的特点。

二、扩展性情境作文及对应训练

填充性作文要通过揣摩原文,依据情境定势,推测出应填内容;而扩展性情境作文已有描述,只是这种描述是简单的只言片语,要求将简单的只言片语,通过想象去丰富它,扩展成一个200字左右的画面,或者一个电影似的镜头,或一个片断。因此,这类情境作文的方法也不同于填充性情境作文,它的特点是:依据已有的情境生发,在不违原意的前题下,可结合自己的体验去想象虚构,扩展原有情节,化具体为形象,化概念为画面。

1991年作文题是某老师进行想象作文指导,将圆想象成一轮满月再以天幕、白云、柳条作陪衬,构成一个画面,要求考生仿此作文。实际上这也是一篇扩展性情境作文,扩展的依据就是那个“圆”。我们只要将它看作一个圆物,加以描写衬托,再有所寓意,就能达到作文要求。以这个“圆”来生发,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一支青烟袅袅的香烟,随着烟头闪亮,某君嘴里吐出一长串的圆圆的烟圈,多惬意,多潇洒,然而某天某君欲哭无泪:肺癌,肺上有无数个黑色圆点……

因此,抓住关键相关情节生发,以合理的想象充实,是扩展性情境作文的根本所在。

训练举例:有一天,苏格兰诗人贝恩斯在泰晤士河畔的大街上散步,见到一个富翁被人从河里救了起来。那个冒着生命危险救了富翁的穷人,从富翁那里得到了一个铜元的报酬。围观的人被这个富翁的忘恩负义所激怒,要把他再投到河里去。但贝恩斯立即上前阻止说:“放了他吧,他自己很了解他的生命值得几何!”那个富翁听了,面红耳赤,狼狈不堪。

要求描写这个富翁的外貌。原材料情境生发暗示点有两个:落水和被奚落时面红耳赤。再结合英国绅士特有的习性等,就较准确的想象出这位富翁的外貌:湿发贴在额头,脸红耳赤,张口结舌,浑身颤抖,随着颤抖,金丝眼镜从眼眶上滑落,悬在耳朵上荡来晃去,拿着一枚硬币的手无力垂下,湿透的燕尾服嘀嘀哒哒地滴着水,活像一只落汤鸡……

这样以原材料中关键情节为基础生发的肖像描写,较准确地勾勒出人物当时的形态。

这种扩充既可以是片断式的训练,也可以是完整故事。

三、比较性情境作文及对应训练

这种情境作文的特点在于所要求描述的对象或内容不是单独的一个人或某个方面的单项,而是两个人或两个方面以上的描述。这样在同一情境中所描述的对象存在着鲜明的差异,因此依据原材料中的对人物性格的情境的暗示,按“事因人生,人以事显”的原理,去把握这种情境中的人、事、情的有机联系十分重要。

1993年的情境作文是一篇比较式情境作文。原材料创造一个典型环境:夏夜,在院中,父、子、女三人乘凉赏月,面对院中梧桐树老皮剥落,新皮长出的情景,三人说了番话。要求将三人谈话的内容及神态描写出来。

依据原情境的暗示,结合人物的生平阅历,区别人物的性格,是这篇作文的关键。原材料中女儿评说的对象是剥落的老树皮,这是说话的内容扩充点,语气是“赞叹”,那么可推想出说的话,是钦慕老树皮的无私、谦让、奉献精神;相应的表情大致是“含而不露、温和文静、悠然向往”一类,儿子对新长出的树皮,是“赞美”,应该是乐观,富有进取,充满青春朝气,父亲从儿女的对话,由自然界的新陈代谢,联想到人间的兴衰交替,这既是父亲饱经人世风霜的深沉总结,又包含着一个普遍哲理,因而所说的话应具有深刻性,又体现父亲的循循善诱。把握这些特点,写出人物的话语和神态应该说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根据原材料的情境暗示,突出描写对象的强烈反差,形成鲜明的对比,是比较性情境作文的特点。同样,我们可以运用于指导训练。

有人曾问三个砌砖的工人:“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说:“砌砖。”第二个说:“赚钱。”第三个说:“建造世界上最富有特色的房子。”据说,后来第三位工人成了有名的建筑师。

要求展开合理的想象,写出这三个工人的穿着、神态等,注意表现人物性格。

这是一道同一情境下,显示不同人物性格的比较性情境作文,表现人物性格不同的关键之处在于人物的语言暗示,第一个说“砌砖”,应是一个憨实但胸无大志的庸人,第二个说“赚钱”,从铜钱缝中看世界,应是精明而计小利的市侩,第三个则是个有抱负、有理想、脚踏实地的青年人。把握这些区别描写人物的穿着、神态也就不难。

有时还可以设想同一人物面对不同情境时的言行和表情。如某人曾经历过这样三种境遇:

①在优秀学生表彰会上戴上了大红花。

②在运动会的田径赛中遭到前所未有的失败。

③无事时,独自观赏着下山的夕阳,聆听着晚归的牧笛……

这三种不同情境中的人物描写,将从不同侧面表现一个人物的喜悦、悲伤、内在气质情韵,合成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

四、延伸性情境作文及对应训练

延伸性情境作文的特点是,以原材料中一些事犹未了,言犹未尽的情节为起点,通过合理的想象,让故事顺其自然地向纵深发展。续作与原材料意义要保持衔接,情境要保持和谐一致。因此,依据情境定势进行合理想象,是这类作文的关键。

1992年高考作文材料说的是:一个春雨潇潇的夜晚,“运动鞋”踢破玻璃罐,碎玻璃扎破“红雨衣”自行车胎,罐中黑糊糊弄脏伞下一对儿的高跟鞋。

要求续补出谁回来清扫了碎玻璃。首先须要把握情境定势、人物的情绪与情感,研究情节发展的可能性。从原材料看,“运动鞋”踢破罐子后,难过地低下头;“红雨衣”将碎玻璃踢得更散,要让大家“沾光”后,意识到这样不对,又将玻璃片归拢,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两人都有回来的可能性。“高跟鞋”男友宽厚而耐人寻味的劝说,也是可能回来清扫的依据。从情节和人物的衔接看,选谁都可以续补故事。其次把握原材料中人物性格特点的描写,就可进行合理的想象,安排情节,刻画人物性格。如选“运动鞋”作续写的对象,可根据原材料穿着“运动鞋”和动作——走路都“盘”玻璃罐,可推想出人物性格:活泼、爱踢足球、毛躁冒失,但又单纯而乐观。可设想出这个小伙回来清扫的场面。“运动鞋”提着撮箕,舞着扫把,两脚一点儿也不安分,时儿一个铲球动作,时而一个漂亮的大转身,时而吹一段快乐的口哨……

依据材料的情境定势,是延伸性情境作文的特点。抓住这点可运用于作文训练。

可采用提供文章开头,续写故事,如:

提起火柴,人们总会撇撇嘴说:“几分钱的小东西,有什么价值!”可是,有谁知道,在我的抽屉里,却一直珍藏着一盒老师赠送的火柴,每当看到它,耳畔仿佛又响起老师的话语:“人应像火柴一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这段文章开头已构成一个情境发展定势:“我”与老师之间曾围绕着不起眼的火柴发生一件往事,老师借火柴给了“我”一次深刻的教诲,教育“我”做一个平凡实在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与义务的人。围绕这个宗旨构思情节就能与原材料保持一致,续写的主体与开头就构成一个整体。

也可提供故事主体部分,要求续写结尾。

如结合《项链》教学可写《还债之后》,写玛蒂尔德,是依旧爱慕虚荣,还是从此甘心情愿过上自食其力的生活。如以《炭被抢走之后》为题,可写卖炭翁贫病交加,饮恨而死,这是封建社会劳动人民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可写老人铤而走险,成为绿林英雄,这从本质上说明官逼民反,有压迫就有反抗。这两种结果完全不同,但从情节定势看,都有发生、发展的可能,因而符合延伸境作文的要求。

情境作文是近年高考记叙文写作的一个总的趋势,为了有利于指导学生的平日写作训练,本文结合平常的教学情况,对1990年以来的记叙文写作材料和题型作了一个粗浅的分析,以求分类把握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对应训练,让学生写作有规可循,切实地提高在提供材料的情况下的记叙文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应试作文能力。

标签:;  ;  

近年来高考叙述性写作的特点与培养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