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城市建设与发展步伐日益加快,城市内涝一旦发生,将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而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和引入,革新了城市给排水建设思想,为解决城市水问题提出了合理的方法。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
1海绵城市的作用
当面对强降雨时,海绵城市可以在短时间内吸收雨水,降雨过后将蓄积的雨水排放处理,避免城市发生涝灾;在城市缺水时期,海绵城市蓄积的雨水就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解决城市缺水问题,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建设海绵城市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城市环境污染治理的费用。
2现阶段我国市政给排水设计存在的问题
2.1给排水系统落后
当前,给排水系统无法跟上城市发展的脚步,供水管道的质量和结构较差,给海绵城市的给排水建设带来不安全发展因素,系统建设的滞后性阻碍了城市化发展的进程。
2.2城市雨水利用效率低
我国城市道路大多数是柏油路,道路平坦加速了雨水的流动速度,不利于雨水的循环流通和下渗,最终造成城市地下水资源短缺;雨水蓄积技术落后,给排水系统不完备,某种程度上阻碍了雨水的循环使用。
2.3缺少必要的设施维护
市政部门不重视对雨水蓄积、供水系统的检修和维护,甚至雨水和废水排放共用一个管道,忽视城市给排水系统的管理,缺少必要的维护,管理工作不规范,制约了城市给排水系统的整体发展。
3海绵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要点分析
3.1注重绿化带的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海绵城市市政给排水的规划设计中,对城市内部的绿化带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是整个海绵城市给排水系统中的关键要素。通过利用合理的绿化带的建设,加强雨水径流的渗透与过滤作用,真正的提高海绵城市给排水设计质量。在进行绿化带设计时,合理利用低影响开发措施,保证设计竖向,这样能够使得路面积水在一定时间内可以顺畅的排放到绿化带中,从而缓解城市内涝、净化径流污染。
3.2提高路面的渗透性
随着现代城市道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各项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也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是在实际进行海绵城市道路改造过程中,合理增加道路施工材料的渗透性,通过采用透水沥青、透水混凝土等材料来增加城市路面的渗水功能。首先,我们在道路建设过程中,对于机动车道路的铺设中,合理使用一些透水性能好的沥青材料,并且还要强调道路路基的稳固程度,在保证整个道路的正常通行的前提下,增加路面雨水径流入渗量。其次,在相关的道路人行道的设计规划上,合理选用透水铺装,加强与周边了绿化带竖向关系,保证雨水排放组织路径。
3.3附属设备的设计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海绵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中,除了需要重视上述一些问题外,还需要加强对相关附属设备的科学设计。首先,加强对城市道路路缘石的设计,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结合实际现状,因地制宜的进行分析设计。例如,我们在道路设计过程中,对于平缘石的高度和周边的地表进行竖向衔接,这样才能有效保证雨水直接流入到路边的绿化带中或者是设计的雨水收集口,从而有效的避免道路出现积水情况,影响城市交通出行。其次,因为立缘石自身的特性关系,在对其进行设计规划时,很难保证雨水会直接流入到绿化带中,因此这时需要我们的相关设计人员对其进行相应的改善,通过增加相应的路缘石开口、打孔等一系列工作,保证使雨水汇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在进行道路规划设计时,还需要对路肩边沟等进行科学设计,因为路肩边沟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其使用的材料进行考虑,不仅需注重整体美观性,防治垃圾堆积堵塞等问题出现。而这时我们可以应用植草沟,实现对雨水转输和净化的目的,最终达到及时排放的功能。
4海绵城市概念在市政排水设计中的应用途径
4.1做好给排水系统规划
城市规划部门应根据海绵城市概念的具体要求,对市政给排水系统进行规划。在实际规划中,要充分了解城市水文特点及地理特征,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做好市政给排水设计。加强城市径流控制,规划给排水系统,最终建立城市高效水循环系统。
4.2绿化带排水要发挥雨水收集和过滤作用
绿色植物不仅可以吸收水分,还能在干旱期间适当排水,完成水资源的吞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在绿化带排水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可渗透路面的地表径流,将天然水体引流至绿化带的沟壑,并且设置排水沟,如此将雨水收集起来。需要注意的是,绿化带的间距应该合理设计,同时,沟渠要低于道路,高于绿化带的种植土壤。最后,为了确保收集的雨水清洁,应该通过铺设种植土壤或者设置赭石,对雨水进行过滤,使其渗透到地下后对天然水进行补给。
4.3解决缓排滞蓄问题
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安装一个导流系统,以便雨季雨水丰富的时候,水体可以通过雨水口逐渐保留在绿化带中。也可以设置明沟,促进雨水的沉淀,避免造成路面积水。为了让雨水直接排入城市排水管道,可以建立市政“毛细管网”。通过溢流,雨水可以直接排放到排水管道。另一方面,必须在人行横道和直通道上进行排水设计,以有效和及时地消除人行横道和道路的雨水积聚,使道路区域雨水流入雨水收集系统。
4.4优化市政排水设计
在过去的城市排水设计中,雨水的流量通常是根据城市降水量计算的,为期一到两年,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继续,城市排水系统的需求不断增加,这种传统的计算方法已不能满足市政排水设计的实际需要。在将城市海绵概念引入市政排水系统设计后,排水工程不仅具有单一的快速排水功能,而且具有蓄水功能,净水功能和供水功能。这优化了市政排水设计,可以有效解决城市洪水和水污染问题。如在中国西宁市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中,整合了海绵城市的概念,选择穿孔透水砖在人行道两侧铺设。这样,在大雨的情况下,雨水可以通过穿孔的透水砖迅速渗入地下,有效地避免了内部积聚的问题。雨到达地面后,一些水将进入城市蓄水系统。这种水可以用作城市绿化水或清洁水。总之,海绵城市概念在市政排水系统设计中的整合可以优化城市排水系统,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修复城市水生态环境。确保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促进城市发展。
4.5建立科学完善的市政给排水管理体系
依据海绵城市的概念,分析并找出目前市政供水和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利用绿化带,人行道和道路雨水渗透功能收集和利用雨水。通过详细调查和精心设计,开展科学规划和城市给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市政给排水系统的整体运行功能。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率和恢复率,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
5结语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为现代化城市建设提供了极具战略意义的发展模式,为了有效促进城市给排水系统的健康发展,市政部门在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时,应当重视雨水渗透、蓄积、净化,科学规划,合理建设,发挥出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真正作用,提高海绵城市水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城市的生态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绍军.城市给排水建设中海绵城市概念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7(27):192-193.
[2]张富敏,王卓诚.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9):266-267.
[3]罗军.论“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四川建材,2017,43(03):202-203.
论文作者:周明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
标签:城市论文; 雨水论文; 海绵论文; 给排水论文; 绿化带论文; 市政论文; 系统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