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100例分析论文_韩莉,胡冰

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100例分析论文_韩莉,胡冰

尼勒克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新疆尼勒克县 835700

我院地处贫困山区,产妇多为农牧民,且以少数名族产妇居多,生活条件艰苦,就医环境差,孕期保健意识差,孕前基础疾病未纠正,导致产科并发症多且凶险,再结合社会因素近几年剖宫产率有所上升,手术引起的并发症也明显增加,由此不仅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延长了住院天数,同时也给患者的心里、生理带来了影响。现选择自2011年至2014年我院剖宫产术后并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100例,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一、临床资料:

自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我院剖宫产术后并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100例,年龄18-42岁,均为足月妊娠,首次剖宫产73例,二次剖宫产(即“瘢痕子宫”)27例,其中体重超过80公斤23例;贫血患者76例,血常规HB在60-90g/L之间57例,血常规HB<60g/L19例;胎膜早破31例,羊水污染17例。

二、诊断思路:

多发生在术后4-7天,大部分患者除切口有较多渗液外,无其他自觉症状,个别患者可出现低热,体温多在37.2°C--38°C之间。部分患者于常规检查切口时发现辅料上有黄色渗液,按压切口皮下有较多渗液溢出,渗液中可见漂浮的脂肪滴,进行培养无细菌生长。

三、治疗方法及结局:

1、切口渗液少,液化范围小且浅者,一般不拆除缝线,由两边向中央挤压切口,将渗液尽可能排出后,组织钳下探切口放置小纱布条引流,多数患者经2~3次换药后切口愈合可按期拆线。

2、切口渗液较多,液化范围大且位置较深则进行清创引流,拆除缝线,扩开假性愈合的表皮,剔除游离坏死的脂肪组织,0.9%的生理盐水冲洗切口,放置纱布条引流,每天换药2次,待切口脂肪组织新鲜后对合切口行蝶形胶布拉紧促其愈合。3天后拆除蝶形胶布切口通常愈合良好。

100例患者无1例行切口二期缝合。虽然脂肪液化非细菌感染但液化的脂肪是良好的细菌培养基,极易继发细菌感染。所以在清创引流的基础上,可适当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四、讨论:

1、发生机制:

脂肪组织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容易发生氧化分解反应,引起非细菌性炎症,发生脂肪液化。

2、发生原因:

2、1:肥胖,脂肪过厚。肥胖患者较厚的腹壁脂肪本身血运较差,皮下组织切开后破坏了局部血运导致血液循环更差,渗出液增多。我院产妇多为少数名族妇女,主食以肉类、蛋类、奶制品以及含有大量糖分的食品为主,且婚后大多数以操持家务为主,缺乏锻炼,导致身体发福,体重超标,妊娠后为了胎儿摄取更多营养物质,不注重孕期保健,营养均衡未得到及时纠正,最终出现妊娠并发症,如:巨大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等,阴道分娩母儿风险明显增加,医生权衡利弊后选择剖宫产终止妊娠,术后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机率亦明显增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孕妇患有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基础疾病。因患有基础疾病的孕妇本身组织抵抗力低下,手术损伤刺激机体免疫力明显下降,切口血液循环差,愈合能力差,更容易发生脂肪液化。我科收治孕产妇多以农牧民为主,贫困人口居多,普遍受教育程度低,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缺乏对保健知识的了解,且饮食上常年缺乏蔬菜、水果,摄入维生素明显不足,本身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基础疾病的发病率就高,甚至达到80%以上,而婚后盲目受孕,多胎多产,更不注重孕期保健,甚至逃避产检,使基础疾病不能得到及时发现、合理治疗,最终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3:切口暴露时间长,在机械作用如钳夹、结扎等刺激下使脂肪细胞发生氧化分解反应及水肿。我们有些手术医生切开脂肪层发现出血,即用组织钳钳夹止血,或结扎止血,这样容易使部分脂肪组织缺乏血运而发生坏死、液化,同时手术时间延长 切口暴露时间长,使脂肪细胞发生氧化分解反应,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其实脂肪组织多为细小血管,且血管分布稀疏,绝大多数情况下血液的凝血功能即可止血。

2、4:使用电刀,功率过大,高温造成脂肪组织烧伤或坏死,肌层组织表浅烧伤使部分组织因热损伤发生变性,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凝固发生栓塞,使本来血运差的脂肪血供进一步发生障碍,造成无菌性坏死,形成较多渗液,而较多渗液在皮下不易被组织吸收,积存于皮下脂肪层,影响切口愈合。

3、预防措施:

3、1:对于肥胖产妇,手术时可选择下腹部横切口,该处脂肪相对较薄,可避免发生切口脂肪液化,且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切口美观。因为我科以少数民族产妇居多,根据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她们可以分娩二胎、三胎,考虑再次剖宫产发生粘连,进腹困难等因素,以往我科剖宫产基本选择下腹部纵切口,近年随着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明显增高,我们对肥胖产妇选择下腹部横切口进腹明显降低了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发病率。

3、2:正确使用电刀,调到恰好能切割组织为佳,避免电刀在局部脂肪组织停留时间过长,以免造成大量脂肪组织破坏。对肥胖患者应慎用电刀,必须使用时,应将电刀强度调到以恰能切割组织为佳,切勿图快而以高强度电流切割组织,同时尽量缩短电刀与脂肪组织接触时间,以免造成大量脂肪组织变性坏死发生液化。

3、3:正确操作,切口切开时要尽量在同一个方向一刀切开皮下脂肪全层,使切面平直,避免形成阶梯状平面,减少脂肪组织因缺血坏死而发生液化。

3、4:钳夹止血要精细,避免大块钳夹,大块缝扎,减少切口暴露时间,避免反复钳夹脂肪组织及缩短压迫时间。

3、5:缝合腹膜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去除游离脂肪组织,将已坏死脂肪组织冲洗干净,减掉挫伤重的脂肪组织,洗净切口并吸尽,纱布擦拭尽可能的清除游离、失活脂肪颗粒。

3、6:缝合切口前彻底止血,对合良好,避免错位,且不主张全层带前鞘缝合,不能过紧过密,打结时动作轻柔以免切割组织造成死腔形成。若皮下脂肪组织过厚,应放置橡胶皮片皮下引流坏死物及渗液,24-48小时拔除。

3、7:术后持续低热,应留心是否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查房时挤捏切口,若有硬结及少量渗液,很可能液化,可及早采取措施,使用组织钳在两针之间下探引流出渗液,每日一次直至无渗液流出。可避免切口大面积液化发生。

3、8:妊娠妇女在孕期应积极治疗贫血、糖尿病、高血压、低蛋白血症等基础疾病。要求我们从事妇幼保健工作人员大力宣传妇女保健,提高孕期基础疾病的检出率,积极治疗,使身体情况达到可生育状态后选择受孕。孕期建立母子保健卡,定期产检,有专业保健医生提供正确的孕期保健,从而减少妊娠并发症的发生。

论文作者:韩莉,胡冰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8

标签:;  ;  ;  ;  ;  ;  ;  ;  

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100例分析论文_韩莉,胡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