莴苣灰霉病的诊断与治疗_灰霉病论文

莴苣灰霉病的诊断与治疗_灰霉病论文

诊治莴笋灰霉病,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莴笋论文,霉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症状。莴笋苗期染病,幼茎和叶片呈水渍状腐烂,上生灰色霉层(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定植后,先从下部近地面的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部发展。染病叶片,初期产生水渍状不规则形褐色病斑,扩大后,病叶基部和茎基部均呈红褐色,严重时,茎基部腐烂,引起植株上部凋萎,潮湿时病部长出灰色霉层和黑色或黑褐色菌核。该病还为害黄瓜、番茄、西葫芦、辣椒、茄子、菜豆、葱、韭、蒜等多种蔬菜。

2、发病条件。该病由灰葡萄孢真菌侵染所致。棚室多在3月上旬开始发病,4月上中旬盛发。病菌寄主范围广,腐生性较强,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或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棚室染病植株上的分生孢子,借气流、浇水等途径进行专播和再侵染,加重为害,当棚室温度15~20℃,相对湿度94%以上时,病害流行快,为害重。因此,棚室温度偏低,湿度高,特别在春寒阴雨多,光照不足,叶片结露时间长,有水膜,植株生长势弱和组织受伤受冻的情况下,均易诱发灰霉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

3、防治方法。

除防治莴笋霜霉病的几种方法可兼治灰霉病外,在灰霉病对速克灵、朴海因产生抗性的地区,药剂可选用20%武夷霉素水剂200倍液或40%菌核净(纹枯利)水剂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或40%施佳乐胶悬剂或嘧霉胺或10%适时乐可湿性粉剂或80%施保克(使百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于发病初喷雾防治,间隔时间,喷药次数同霜霉病。

联系电话:029-2238085

标签:;  ;  

莴苣灰霉病的诊断与治疗_灰霉病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