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冠心病合并失眠患者心率变异性的临床探究论文_白红革

(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川省军区成都第十四离职干部休养所门诊部 四川成都 610041)

【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老年冠心病合并失眠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老年冠心病合并失眠患者50例为观察组,选择老年冠心病患者50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全部的临床资料,两组均已行24h连续动态心电图检测。观察对比两组HRV各项指标如pNN50、RMSSD、SDANN、SDNN等水平。结果:两组基础资料如性别、年龄等构成对比差异不显著,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pNN50、RMSSD等水平较对照组相对较低,但组间差异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SDANN、SDNN等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高,且组间差异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冠心病合并失眠患者HRV各项指标均相对较低,交感神经张力增加,迷走神经活动性受损,调节心脏能力减弱,因此需加强监测HRV,以指导患者合理治疗及评估预后。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失眠;心率变异性;临床探究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4-0049-02

在临床上,逐次心动周期之间的时间变异数,即称之为心率变异性(HRV),主要用以反映迷走神经以及交感神经的均衡性和紧张性,可通过连续测量心博周期间的时间变异数加以反映[1]。因此本文即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失眠患者心率变异性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究与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老年冠心病合并失眠患者50例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同期选择老年冠心病患者50例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知晓同意。两组基础资料如性别、年龄等构成对比差异不显著,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入选标准[2]:均符合第12版《实用内科学》中有关冠心病的相关诊断标准;观察组符合第三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有关失眠的相关诊断标准;同时符合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评分>7分,而对照组量表评分≤7分,即不符合失眠的有关诊断标准;排除合并糖尿病、肝脏疾病、免疫性疾病、肿瘤、发热、感染、近两周使用影响心率药物者。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组全部的临床资料,两组均已行24h连续动态心电图检测,型号为美国GE公司MARS 8000 unity workstation记录仪,对两组全部室性心博采用该仪器自动检出,并分析HRV频域和时域,有效采集心电图时间>23h,监测指标包括pNN50(相邻两正常心动周期在一定时间内差值>50ms的个数所占百分比)、RMSSD(相邻正常心动周期差值的均方的平方根)、SDANN(24h内5min阶段平均正常心动周期标准差)、SDNN(24h内全部心动周期的标准差)等,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对两组动态心电图检查当日进行测定。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HRV各项指标如pNN50、RMSSD、SDANN、SDNN等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卡方用以检验计数资料,t值用以检验计量资料,组间差异经P值判定,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基础资料对比

两组基础资料如性别、年龄等构成对比差异不显著,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3.讨论

在临床上反映人体自主神经张力的指标中,心率变异性是最敏感的指标,其优势在于可重复性、无创性,可对神经内分泌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自主神经变化进行评价。迷走神经在正常情况相下对心率变异性具有决定性作用,前者健全时,则心率变异性大,若前者受损,则心率变异性降低或较小[3]。目前在分析HRV的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方法包括非线性、频域、时域等分析法,其中频域、时域这两种分析法计算简单,理论成熟,各指标具有明确意义,因而应用最为广泛。失眠是一种睡眠障碍综合征,其指的是睡眠维持发生障碍以及睡眠始发障碍,造成个体生理需要无法通过睡眠质量满足,进而造成患者白天活动显著受影响,如反应迟钝、注意力下降、疲劳等[4]。对于老年人而言,长期失眠既会导致其免疫功能下降、多脏器功能紊乱,同时还会引起心脑血管疾病、溃疡病、抑郁症等[5]。有关研究表明,老年冠心病合并失眠患者其HRV各指标下降,则可增加其血液粘稠度、血小板聚集、心率、血压等,从而降低心室颤动阈值,并引起心电性事件以及缺血性事件,严重时还可能造成患者猝死[6]。本文的研究中,观察组pNN50、RMSSD等水平较对照组相对较低,但组间差异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SDANN、SDNN等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高,且组间差异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可以看出,针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失眠患者加强HRV监测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综上所述,老年冠心病合并失眠患者HRV各项指标均相对较低,且交感神经张力增加,迷走神经活动性受损,且调节心脏能力减弱,因此需加强监测HRV,以指导患者合理治疗及评估预后。

【参考文献】

[1]吴鹏.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率变异性的关系[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85):16694.

[2]陆红宇,宋鲁平,李泓钰,徐舒,王曼.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干预不同类型失眠障碍的比较[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23(06):720-724.

[3]李雪琴,方小正,李红.慢性失眠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静息心率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1):6037-6039.

[4]沈艳芳,蒋学俊,雷玉华,黄浩.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特点分析[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4,6(03):302-305.

[5]李妍妍,洪大庆.85例心率变异性与冠心病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07):1017-1019.

[6]李亚茹,于杰,庄贺,郭伟星.失眠与冠心病关系初探[J].山东中医杂志,2014,33(01):14-16.

论文作者:白红革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8月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8

标签:;  ;  ;  ;  ;  ;  ;  ;  

老年冠心病合并失眠患者心率变异性的临床探究论文_白红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