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良渚文化发展和消失的影响论文_崔浩轩

气候变化对良渚文化发展和消失的影响论文_崔浩轩

文登一中264200

摘要:良诸文化的兴衰与自然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根据气候变化,讨论了良渚文化的兴衰。作者认为,良渚文化时期是全新世中期,气候相对比较温凉干燥,海平面相对比较低的时期,为良渚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全新世中期第四个(最后一个)千年尺度暖湿气候期,造成江河湖泊高水位或海侵,使该地区成为水泽环境,导致良渚文化消失。

关键词:良诸文化;气候变化;发展和消失

1936年,何天行和施昕更先生等考古专家,在距杭州余杭良渚镇东北约15公里处,首先发现了从良渚文化出土的文物,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良渚文化遗址后,才正式命名良渚文化。良渚文化是长江三角洲新石器时代后期高度发达的古代文化,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古代文化,能够作出黑色的陶器和精致的玉器。碳14一般是5300——4000年前。大多数学者认为,优秀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门槛,是同时代最发达的古代文化之一。良渚文化是5300——4000年,良渚祖先在那里生活了1000多年。已经掌握了石犁种水稻,亚麻和丝绸编织的衣服,做出高雅的黑陶,作为容器,住在干柱的房子里,在一座高高的土墩上建起了宏伟的宫殿,尤其是大量的精玉雕刻,是那个时代的最高境界,震惊世界。但是同时代最发达的文化之一,四千年前良渚文化突然消失,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和争论[1]。

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都有大洪水的传说,中国也有很多有关历史洪水的记载,有的学者据此提出,距今4000多年前,中国有几年的洪水持续了洪水泛滥造成了良渚文化的衰落[2]。有的学者根据五千年来海洋的变化,提出良诸文化中断的海侵之说[3]。还有气候恶化论,认为距今4500——4000年前经历了大约300年的现代冰期,使以水稻和采集多种植物为生的良渚先民—蹶不振[4]。但这些说法只是猜测,没有直接的证据。除外,也有人认为,人为的原因,如“穷奢极欲的埋葬制度和广泛从事玉器制作等非生产劳动,破坏了以农业为基础的生产经济,最后导致无法抵御外来的人侵,而陷于灭亡和消失”。

在查阅了大量关于气候变化的资料后,笔者认为,良渚文化的消失是全新世中期(距今约7000——3000年)的第4个也是最后1个千年尺度的气候暖湿期,大约在距今4000——3000年出现了高海平面,由强海侵或者由于降水量多造成江河湖泊的高水位引起的。

1全新世气候变化概况

1.1末次冰期

全新世以前的地质气候阶段叫末次冰期。是在一万年前的冰期,是全球最后一次冰川期,与全球最近一次冰期以来的最强时期有关,距今约18000——15000年,当时我国东部气温低于今天至少10℃,甚至低12℃以上,长江中下游降水量500毫米左右,仅比今天减少50%以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全新世前期(距今10000——7000年)

大约一万年前,进入全新世时期的主要特征是气温的快速上升和海平面的快速上升。

1.3全新世中期(距今7000——3000年)

全新世中期是全新世最温暖湿润的地区,平均气温高于2?3℃,比现在多200毫米以上的降水,被称为最适宜的气候。经过人类进化历史悠久,人类特别是经历了上个冰河时代的严酷气候考验后,迎来了最适宜的气候时期。在黄河中游,人类文明发生了巨大的飞跃,形成了以旱作为主要特色的丰富多彩的陶艺文化,即仰韶文化。在长江中下游,以水稻为主的良渚文化得到了发展。但由于降水量大,冰雪,大陆冰川等原因,海平面上升至全新世以来的最高水平。长江三角洲沿海地区低洼地带和渤海湾海侵,数百甚至数千年的海侵导致低洼沿海地区的古代文明主要自然环境因素。

1.4全新世后期(距今3000年至今)

距大约三千年前,气候迅速变冷,被称为新的冰河时代。不久之后,温度的总体趋势是下降和干燥。大约在进入900多年前的小冰期,300多年前(公元1650——1700年),比现在低约1℃以上。经过150多个小冰期前期,气温不断上升,特别是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由于工业化,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和其他人为温度的增加加快。

2气候环境变化对华夏文明中心转移的影响

气候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但在农业社会初期,如新石器时代,人类影响气候环境的能力较小,随着进入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耕地面积逐渐扩大,人类活动影响气候的能力环境得到改善,但总体而言,在农业社会中,基本上是“天气”,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甚至有决定性的影响。在全新世中期,最适宜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人类文明的发展跃上新石器时代。这种气候环境对于黄河北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十分有利。总的来说,这种气候环境有利于长江中下游和太湖地区的水稻农业发展。但气候特别温暖湿润,海侵或河湖水位大幅度上升,人类无法生存,文化发展受阻。因此,在全新世中期,虽然我国文化多样,但在中国黄河流域以北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全新世最有可能与最适宜的气候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5]。

3对几种良渚文化衰落原因观点的置疑

(1)气候恶化论认为,距今4000年前,300多年的严寒,导致了主要用于农业的良渚文化。笔者认为,按照对古代气候研究程度,不排除上述时期在短时期内已经出现了相对寒冷的气候的可能性,但是全新世中期的气候是比较温暖的,不会显得很冷,即使是在短时间内有较为寒冷的气候,其影响程度也应该集中在北方,南方影响较小,但事实是,文化不仅没有打断北方,而是在一个相当大的发展时期。然而,南方的良渚文化却因寒冷天气而中断,显然是不合理的。(2)根据洪水理论,4000多年前发生了严重的洪水,造成了梁柱祖先的破坏,毁灭了发达的两江王朝。在气象方面,洪水是短时间的暴雨造成的灾难。这场天气灾难迅速而迅速,没有持续的影响。作者认为,一些灾难性天气,如海啸,暴雨,台风和其他灾难性天气,只能是短暂且影响相对较小的。

4结论

本文试图说明良渚文化衰落的原因,不能忽视气候变化的影响,但此中的研究还只是初步的探讨,仅供抛砖引玉之用。本文的研究表明,环境变迁可以说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许鹏飞. 试论良渚文化的去向——从良渚文化末期遗存的面貌谈起[J]. 东南文化,2015,(05):75-85.

[2]徐国昌. 气候变化对良渚文化发展和消失的影响[J]. 干旱气象,2008,(01):13-16.

[3]叶玮,李凤全,沈叶琴,朱丽东,王天阳,杨立辉. 良渚文化期自然环境变化与人类文明发展的耦合[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4):455-460.

[4]许鹏飞. 试论良渚文化的去向——从良渚文化末期遗存的面貌谈起[J]. 东南文化,2015,(05):75-85.

[5]蒋卫东. 自然环境变迁与良渚文化兴衰关系的思考[J]. 华夏考古,2003,(02):38-45.

论文作者:崔浩轩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7

标签:;  ;  ;  ;  ;  ;  ;  ;  

气候变化对良渚文化发展和消失的影响论文_崔浩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