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9~10岁优秀男子体操运动员力量素质的评价与诊断研究论文

我国9~10岁优秀男子体操运动员力量素质的 评价与诊断研究

聂应军1,2,吕万刚2,王 健1

(1.华中师范大学 体育学博士后流动站,湖北 武汉 430079; 2.武汉体育学院 体操教研室,湖北 武汉 430079)

摘要: 采用特尔菲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及标准,运用帕累托分析、目标挑战模型等对我国9~10岁优秀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力量素质的训练水平进行评价与诊断。结果表明:(1)9岁组上肢力量、躯干力量与下肢专项爆发力发展参差不齐,上肢慢用性拉引力量与腰腹快速屈伸力量整体水平有待提高;10岁组上肢与躯干综合力量素质得到全面协调训练,但下肢爆发力良莠不齐,整体水平欠佳。(2)训练周期内容安排上,两个年龄组均应重点发展上肢支撑与拉引力量素质,且9岁组还应突出发展上肢快速推撑与屈伸力量素质;(3)发展目标上,下一阶段两个年龄组都应加强下肢爆发力和躯干专项力量的科学训练,且10岁组还应重点提高身体控制能力和上肢支撑力量的训练质量。

关键词: 体操力量素质;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评价;诊断;9~10岁

力量素质是男子体操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核心要素。9~10岁段是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全面发展力量素质和提高专项能力的关键阶段和敏感时期[1]。该阶段力量素质的科学协调发展对后续专项训练阶段男子体操运动员开发和掌握难新动作起着决定性作用。而科学的评价与诊断则是监控和保障其力量素质训练质量的关键[2]

本研究以30名9~10岁优秀少年男子运动员(全国少年体操分赛区和总决赛两个年龄组各单项决赛前3名和全能决赛前3名的运动员)为评价与诊断对象,首先运用专家咨询、实际调研结合逻辑分析等方法,构建9~10岁少年男子运动员力量素质的评价与诊断指标与;其次,通过实践评价揭示了该年龄段力量素质训练水平的优、缺点;另外,通过总体态势诊断,剖析了两个年龄组上肢力量素质综合水平的核心影响因素;最后,通过建立目标挑战模型进行差距诊断,分析下一阶段两个年龄组力量素质的训练侧重点,为教练员准确把握该年龄组力量素质的训练现状、科学安排其训练内容、合理规划其后续发展目标提供了具体参数和引导,进而为促进体操运动员的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科学后备人才梯队服务。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4/45),低于对照组患者24.44%(11/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1 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的构建

1.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指标是评价与诊断的工具。主要通过文献梳理、实际调研、专家筛选结合理论分析确定评价指标。首先,综合湖北、广东、四川、湖南、北京、上海等省市体操管理中心和李小双体操学校、成都、广州等基层体校9~10岁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力量素质监测指标和标准的调研,结合奥运冠军杨威和邹凯少年时期的力量素质训练监控素材,确定了9~10岁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力量素质评价指标专家咨询表。其次,选取全国奥运冠军教练员等(10人)、男子体操运动员科学理论研究专家(8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6人)、男子体操奥运冠军(2人)共20人,进行三轮特尔菲法的专家筛选与完善,结合该阶段身体发育特征分析,构建了两个年龄组力量素质的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见表1)。其中指标筛选参数主要包括指标的重要程度(重要性)、实际测试难易程度(可操作性)、准确反映某一具体力量素质特性的程度(敏感性)。咨询专家分别对每个指标的三个属性进行赋值:9分(很好)、7分(较好)、5分(一般)、3分(较差)、1分(很差)。

上肢力量的评价指标为4个,主要反映上肢的悬垂拉引、屈臂推撑与直臂支撑等力量,涉及到速度力量、相对力量与力量耐力等力量属性,而根据身体发育特征,直臂起肩、十字支撑等力量等不宜发展[3]。躯干力量评价指标为两个,综合反映侧腰肌与腹肌力量等,是男子体操运动员掌握各种转体、屈伸和振浪等关键基本技术的根本保障[3],亦是上、下肢协调发力的核心枢纽[4]。下肢力量评价指标属性主要是通过肌群退让收缩来衡量运动员下肢的专项弹跳力[3]

1.2 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

调查过程中,专家主要通过对每个指标三个属性的定性分析,运用定量赋值的方法分五等级进行判定,故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9~10岁男子体操运动员力量素质评价指标权重(见表2)。该方法的优点是利用模糊隶属度理论合理的将定性指标定量化,实现定性与定量评价的有机结合[5]

1.3.2 等级评价标准的建立

他的人生也是一种安安静静、不招摇的风格,规规矩矩,简简单单,从来没做过出格的事情,生活中从来没出现过夸张的桥段,从来没有任何所谓的疯狂、反叛,至于“痞子”“浑不吝”这些词语,完全是他人生词典范围之外的东西。因为演戏时他可以做那些现实中不可能去做的事情,所以演戏才这样让他沉迷。

师范生是“未来培养人才的人才”,他有着“未来教师”和“当下学生”的两重身份,师范生既是“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未来践行者也是当前受益者。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确立共同的教育观念来引导、构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来规范,也要整改课程内容和创设优良环境来支撑。

另外,由于指标测试数据基本处于或趋向于正态分布,加之指标成绩提高的幅度和提高的难度基本对应,故运用累进计分法建立9~10岁少年体操运动员力量素质评分评价标准。计算公式为Y =K ·D 2-Z ,其中Y为累进分值,K为系数,Z为基分点以左的分数,D为某成绩在正态分布曲线图横轴上的位为平均值,S为标准差),低优指标爬绳另外,根据少年男子体操技术动作对力量素质的需求特征,综合教练员咨询意见和部分运动员预测结果,对地面控倒立作如下调整:9岁组180秒为满分,10岁组210秒为满分,凡是高于满分对应值的测试数据均按按满分对应值计算(见表3)。

由于两个年龄段所发展的技术动作与比赛规定动作各异,且随着身体的不断发育,力量素质训练也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发展性等特征[6],故两年龄段指标权重系数各异。总体而言,男子体操六个项目的大量高难动作或连接动作主要是通过上肢支撑与悬垂的不停变换来完成[7],故上肢力量权重最大、类型最多,是重点训练内容。躯干力量以腰腹快速屈伸力量为主。另外,随着年龄增长,上肢力量的训练内容逐步增多,吊环和鞍马等技术的发展对腰腹力量也提出更高的要求,10岁组上肢与躯干力量的权重也有所增加;此外,专项力量素质得以加强发展,例如A2、B2、C2等指标权重,10岁组明显高于9岁组。

根据PLACE对GGPPS上顺式作用元件的分析结果,设计[7]3个不同片段缺失启动子长度分别为:GGPPS1F:1 052 bp,GGPPS2F:982 bp,GGPPS3F:518 bp,以pCAMBIA1301载体上GUS基因为报告基因,利用Premier6软件设计各缺失片段的引物(表1)。

1.3 评价标准的建立

另外,9岁组各指标权重大小为A1>A4>A3>A2,10岁组为A1>A2>A4>A3,但诊断结果表明各指标的加权得分9岁组为A1>A3>A4>A2,10岁组为A1>A4>A2>A3,可见该年龄段力量素质实际训练水平高低与所对应的指标权重大小不是对等配置[3],说明该年龄段力量素质实践训练不能只依据指标的权重大小去统筹安排训练内容,应充分考虑运动员掌握、发展和创新高难动作和动作串的需求,科学、合理地安排。

1.3.1 评分评价标准的建立

测试数据的真实性直接影响评价标准的科学与客观性程度。首先,所测试对象为全国少年体操比赛中45名9岁组和32名10岁组,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其次,采用积差相关法对指标测试数据进行可靠性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各个指标的可靠性系数普遍大于0.8,进而说明各个指标测试数据有着良好的可靠性[6]

Pi 指i 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当中的权重值。二级指标不加权权重表示i指标所属一级指标中二级指标模糊综合评分的总分[5]

表 19~ 10岁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力量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一览表

注:M:平均得分,即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S:标准差;V:指标变异系数,即专家意见协调度

表 29~ 10岁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力量素质评价指标权重系数一览表

表 39~ 10岁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力量素质评分评价标准一览表

模糊评价法模型:Yi =K ×Ai ×Rij ×Ti ,其中Yi :i 指标的综合评分;K :为逻辑数,根据单项评判属性的可行度,所有指标的K 值均取1;Ai :模糊评判的隶属度;Rij :各位专家对每个指标的评价矩阵;Ti :评分等级向量的转置[5]。具体流程如下:首先,确定隶属度Ai ,即在第三轮专家咨询,专家按100分对指标属性(可操作性和重要性、敏感性)进行评分[6],赋分结果依次为31.30分、50.45分和18.25分,故三个属性的隶属度Ai 分别为0.3130、0.5045、0.1825;其次,根据专家对每个指标各属性按很好(9分)、较好(7分)、一般(5分),较差(3分)、很差(1分)五个等级评价集的选择频率,建立评价等级矩阵Rij。在此文中

根据常州市“十二五”河道长效管理评估[5],“十二五”期间,60条城市内河平均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有所下降(RS=-0.800),污染等级由严重污染改善至重污染,水质呈现出一定改善趋势(见图1)。

广泛适用性是建立等级评价标准的首要准则。因为测试对象为参加全国少年体操比赛的运动员,故测试数据的可靠性检测结果显示,大部分指标的测试数据呈偏右正态分布,也就是说所测得的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整体水平偏好。故为了提高标准的普遍适用性,结合专家和部分教练员的咨询意见和建议,对等级的上限和下限进行相应调整,建立了9~10岁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力量素质的定性等级评价标准(具体见表4)。最后将建立的等级评价标准进行反馈调查,得到了教练员们的一致认可。

为了进一步探索燕麦新品系对日照时长的需求,在北方开展遮光试验。通过对新品系进行不同日照时长的处理,研究其物候期、生育期、穗部性状等农艺性状的差异,以期明确新品系对光照时间的具体需求量,为加速燕麦南繁冬育、扩大燕麦种植区域和应用季节提供研究基础。

2 9 ~10 岁优秀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力量素质的评价

2.1 评分评价结果及分析

将评价结果反馈于教练员获知,首先,随着身体不断发育,各年龄段方法与手段侧重点有所变化,10岁组上肢的最大力量逐步加强发展,例如5m爬绳练习过程中需要保持“内力的提气”,且突出身体持续向上运动的控制能力,侧重发展上肢的最大力量[3],故5m爬绳成绩10岁组明显优于9岁组;其次,部分基层教练对少年力量素质的训练过早专项化,过度的以各年龄段技术动作发展需求来安排力量素质训练。例如9~10岁组自由体操的比赛动作主要是简单的空翻和空翻连接串,跳马就是直体前空翻转体180°(9岁,无马)和前手翻(10岁),部分教练员围绕跳马比赛动作发展该阶段运动员下肢力量,其力量训练手段与内容过于单一和片面,并没有综合考虑后续运动员掌握、发展和创新高难动作和动作串的需求,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安排下肢力量训练内容,故其反映下肢连续爆发力的指标“C215秒原地团身后空翻”整体水平发展均不理想,这明显不利于运动员后续自由体操和跳马高难空翻动作的发展。

图1 9~ 10岁优秀少年男体操运动员力量 素质评价平均得分折线图

通过大量个体微观评价,可从宏观层面揭示9~10岁优秀少年体操运动员力量素质的普遍水平。综合各指标平均得分(见图1),整体上9岁组上肢力量与躯干力量发展参差不齐,其中“A25m手脚并用爬绳”和“B130秒肋木悬垂举腿”平均得分相对偏低,上肢慢用性拉引力量与腰腹快速屈伸力量整理发展水平有待提高;“A330秒双臂屈伸”与“C215秒原地团身后空翻”得分较高,上肢的屈臂推撑力量与空翻动作所需的下肢爆发力得以较好发展。10岁组,整体上躯干与上肢力量素质得到了全面、协调发展,“C215秒原地团身后空翻”发展明显较差,空翻动作所需的下肢爆发力整体发展不理想。

表 49~ 10岁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力量素质等级评价标准一览表

注:↑表示大于该值,↓表示小于该值。

表 59~ 10岁优秀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单项力量素质评分评价结果一览表

2.2 等级评价结果及分析

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实行县、乡两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县(市、区)、镇(乡)、村三级群测群防组织指挥机构。在有山洪灾害防御任务的县级行政区,县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领导和组织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有山洪灾害防御任务的镇(乡)也相应成立防汛指挥机构。防汛指挥机构下设监测、信息、转移、调度、保障等5个工作小组和2~3个应急抢险队(每队不少于10人)。各村成立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并成立以基干民兵为主体的1~2个应急抢险队(每队不少于10人)。每个村、组均要落实降雨和水位、工程险情、水库巡查监测人员,确定信号发送员。

依据评分标准,根据实际测试数据,即可对运动员力量素质进行评分评价(见表5),从定量视角直观揭示运动员每项力量素质的发展现状和具体差距,便于因材施训。

表 69~ 10岁优秀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力量素质等级评价结果百分比统计表(%)

3 9~10岁优秀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力量素质诊断

3.1 总体态势诊断及分析

体操运动员力量素质应遵循突出重点的全面发展准则。总体态势诊断的原理是采用帕雷托分析法,确定该年龄段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内容的主次和优先顺序,以便实践训练中能抓住重点的统筹安排力量素质训练内容。帕雷托分析法的主要原理是将力量素质各指标的量值累加,计算各指标累加量值所占总量值的百分比,然后根据百分比的高低进行大小排序,以指标量值所占百分比累加达到80%及以上作为标准[8],构成此80%的各指标就是决定9~10岁优秀少年男子运动员力量素质整体水平的主要因素[3]。另外,由于指标单位不同,故在此以指标的评分评价得分替代指标量值[3]

根据男子体操技术动作特征,以及整个力量素质评价指标设置和权重大小可知,上肢力量评价指标种类多、权重大,而躯干与下肢力量评价指标相对单一[2],故对上肢力量进行了总体态势诊断。从图2可见,A 1、A 3和A 4等三个指标是9岁组上肢力量相对关键性的指标,即上肢快速拉引、屈伸与推撑、支撑力量是影响该年龄组优秀男子体操运动员上肢力量整体水平的主要因素;A 1、A 4和A 2等三个指标是10岁组上肢力量相对关键性的指标,可见上肢拉引与支撑力量,以及对身体控制能力是决定该年龄组优秀男子体操运动员上肢力量整体水平的核心要素。

图2 9~ 10岁优秀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上肢力量 总体态势诊断帕雷托分析图

实践调研发现,由于身体机能发育阶段性特点,9岁组上肢力量实际训练中主要以发展速度力量和相对力量为主,到10岁组,最大力量得以明显加强,逐步在保护与帮助下以推倒立等形式发展上肢的推撑等力量,提高了力量素质训练的专项化程度。可见诊断结果与实践训练是相吻合的。

评价标准能为实践评价和状态诊断提供直观参数依据。其中评分标准,能为以具体评分形式定量化监测运动员力量素质提供参数标准;等级标准,能为监测运动员力量素质的发展水平提供定性的等级层次标准。

根据评分评价的结果,对照等级评价标准参数,即可定性确定每名运动员各项力量素质所处的等级层次。通过对每名运动员单项力量素质的等级评价,可从宏观层面揭示该年龄段力量素质的整体情况。从表6可见,9~10岁优秀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各项力量素质等级评价均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各项力量素质得以全面协调发展是该年龄段训练的突出特点。9岁组,中等级运动员所占百分最高的指标是“B130秒肋木悬垂举腿”(50%)、“A25m手脚并用爬绳”(40%),可见腰腹快速屈伸力量、上肢慢用性拉引力量具有很大的提高空间;“C215秒原地团身后空翻”虽评分评价平均得分较高,但中等级占30%,可见空翻动作所需下肢专项爆发力发展参差不齐;上、中上等级运动员所占百分比最高的指标是“A130秒摆动引体向上”(100%)、“A330秒双臂屈伸”(100%),可见该年龄组运动员的上肢快速拉引、屈伸和推撑力量整体发展较好。10岁组,中等级运动员所占百分比较高的指标是“C215秒原地团身后空翻”(72.73%),可见空翻动作所需下肢专项爆发力整体水平具有很大发展潜力和提高空间;而其他力量素质指标中等级所占比例均较低,相对发展较好,其中上等级所占百分比最高的指标是“A4地面控到立”(45.45%)、“A330秒双臂屈伸”(36.36%)、“B130秒肋木悬垂举腿”(36.36%),可见上肢的支撑力量和身体控制能力、上肢慢用性拉引力量、腰腹屈伸力量整体发展相对最好。

3.2 差距诊断与分析

差距诊断的原理是通过建立目标挑战模型,分析与理想目标的差距[9],揭示现阶段力量素质的短板,为下一阶段的训练明确重点和目标。首先是建立“力量素质目标挑战模型”。由于体操运动员力量素质主要以满足各技术动作的需求为发展准则,并非片面追求某一力量素质的绝对发展[9-11],故综合专家和教练员意见,将测试对象中各项力量素质指标前第10%所对应的成绩为目标模型值。其次是计算差距系数,通过定量数据直观反映运动员力量素质实际训练水平与目标模型的差距。为了统一尺度,应综合考虑指标权重系数,故具体计算方式为:差距系数=权重×差距百分数×100,其中差距百分数=(模型值-实际值)÷模型值。指标差距系数越大,表明该力量素质离理想目标差距越大,是该运动员下一阶段应加强发展的短板力量素质(见表7),进而为运动员力量素质下一阶段有针对性的弥补力量短板提供了航标灯。

表 79~ 10岁组优秀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力量素质差距系数一览表

注:①一⑧代表差距系数由大到小的顺序。

表 89~ 10岁优秀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力量素质平均差距系数一览表

注:①一④代表差距系数、指标权重由大到小的顺序。

从宏观上揭示我国9~10岁优秀少年体操运动员力量素质发展的整体情况,是差距诊断的重要目的。理论上,指标权重越大表明实际训练中应重点发展,故指标的差距系数则相对缩小。从表8可知,9岁组躯干力量、10岁组的躯干与下肢力量基本上呈现出权重系数大而差距系数小的特点,说明其训练实际效果较好。9岁组,上肢力量中A4指标权重大且其差距系数也大,下肢力量评价指标则都呈现权重大且差距系数也大的现象,表明其实际训练效果较差。10岁组,上肢力量,除了A1外,其他指标基本呈现权重大差距系数小的特点,A1权重大且差距系数也大,训练效果欠佳。整体上,根据差距系数大小,下一阶段9岁组应重点提高下肢爆发力、躯干专项力量的训练效果,10岁组应重点提高上肢支撑力量、躯干专项力量、下肢连续爆发力和身体控制力量的训练效果。

4 评价与诊断结果的运用与验证

首先,将实时评价与状态诊断结果反馈于所执教教练员与运动员,获得高度认可。其次,将评分评价结果与运动员的全能成绩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均呈现显著或非常显著相关。第三,对运动员进行跟踪实时评价与状态诊断,如9岁组全能第3名的汤某,评价与诊断表明其完成空翻动作的下肢连续爆发力是相对薄弱环节,通过针对性加强训练,自由体操空翻动作质量得以明显提高,在省体操比赛中获得自由体操第一名,并顺利成为省队成员;10岁组全能第8名的冯某,诊断结果表明,躯干专项力量是其劣势指标,通过有针对性地提高与改进,其鞍马全旋、以及吊环、双杠等动作质量与稳定性得以明显提高,在省体操比赛中获得全能第二名,并顺利成为省队成员。可见,评价与诊断的指标和标准对监控该阶段运动员力量素质实践训练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5 结论

(1)我国9~10岁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力量素质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上肢力量、躯干力量、下肢力量3个一级指标和8个二级指标,主要反映上肢悬垂拉引、屈臂推撑和支撑力量、躯干快速屈伸力量、下肢弹跳力等。

物业管理企业首先是一个服务行业,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以往都是通过缩减开支来降低成本,因此可以改变这种方式,通过购买高科技的设施设备来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降低成本。其次,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也至关重要,服务人员要能够与时俱进,经常进行业务培训,学习相关的科学技术。另外,要能够把现代化计算机技术利用到管理中去,利用好网络的便利性条件和准确性。最后,树立竞争意识,培养科技型的人才队伍,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培训,有针对性的选拔人才,让每个负责成本核算的人员都具备管理会计和成本控制的专业现代化知识,让工作人员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2)实际训练现状,9岁组上肢快速拉引、屈伸和推撑力量得以协调发展,腰腹快速屈伸力量和上肢慢用性拉引力量训练质量有待提高,上肢力量、下肢专项爆发力和躯干力量整体水平参差不齐;10岁组上肢与躯干综合力量素质得到全面协调训练,但下肢爆发力良莠不齐,整体水平欠佳。

(3)训练周期内容规划上,9岁组优秀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上肢力量应侧重发展上肢快速拉引、屈伸、推撑和支撑力量,以及身体控制能力;10岁组优秀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上肢力量应突出发展上肢拉引、支撑力量和身体控制能力。

(4)下一阶段发展目标上,9~10岁优秀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都应突出加强下肢爆发力和躯干专项力量的科学训练,且10岁组还应重点提高身体控制能力和上肢支撑力量的训练质量。

参考文献:

[1]俞继英,等.竞技体操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59-164.

[2]田麦久,等.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72-75.

[3]聂应军,吕万刚.我国11~12岁优秀男子体操运动员力量素质的评价与诊断[J].体育学刊,2014,21(3):121-126.[4]孙文新.现代体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10-20

[5]聂应军,吕万刚.我国12岁组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身体素质评价指标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3):122-127.

[6]聂应军,吕万刚等. 我国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身体素质评价体系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48(5):71-78.

[7]《体操大辞典》编辑委员会. 体操大辞典[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546-548.

[8]曹景伟.中国优秀女子赛艇公开级运动员体能诊断的方法学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1999,35(9):2-9.

[9]钟添发,田麦久等.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及选材标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

[10]吕万刚.少年体操运动员专项素质测试方法及评价体系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8,125(2):27-30.[11]徐建成.儿童体操基础训练的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0,26(6):61-63.

Diagnosis on Strength of 9 ~10 Years Old Elite Juvenile Male Gymnasts in China

NIE Yingjun1,2, LYU Wangang1 , WANG Jian1

(1.Post-doctoral Research Station,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 Wuhan 430079, China; 2. Gymnastics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Wuhan Sports Univ., Wuhan 430079, China)

Abstract :Through Delphi Method, Pareto Analysis and target challenge model, a system of evaluation index was put forwarded to evaluate and diagnose the strength of 9 to 10 years old elite male gymnast in China. It was shown that for the 9 year old gymnasts, the strength of the upper body, of the torso and the explosive leg strength were not developed in balance. The upper limb slow tension strength and waist fast flexion and extension strength needed to be promoted. The upper limb and torso strength of the 10 years old gymnasts were well developed, yet the lower limb explosive force was the not well developed. It also revealed that upper limb tension strength, support strength, and body control ability were crucial for the 9~10 years old gymnasts while the 9 years old gymnasts should be trained more in upper limb fast flexion and extension strength. For the 9~10 years old gymnasts, the torso strength and lower limb explosive force training should be reinforced while the upper limb support force and body control ability of the 10 years old gymnasts should be promoted.

Key words :gymnastics; strength; juvenile male gymnast; evaluation; diagnose; 9~10 years old gymnast

收稿日期: 2019-02-05;修回日期:2019-02-23

基金项目: 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项目“中国体操运动项目协同创新平台建设”(2014B138)。

第一作者简介: 聂应军(1982-),男,湖南双峰人,博士,副教授,“东湖学子”,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

通讯作者简介: 吕万刚(1966-),男,湖北宜城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 G8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520X(2019)04-0086-08

标签:;  ;  ;  ;  ;  ;  ;  

我国9~10岁优秀男子体操运动员力量素质的评价与诊断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