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论文_杜建奇

浅析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论文_杜建奇

杜建奇 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一中 744400

摘 要: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必须要转变自己的角色,要做学生坦率真诚的朋友。教师应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要不断的开拓创新,作一个方法技巧的传授者。同时要努力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适应新课改的浪潮,让课堂焕发新的活力,使教学活动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语文 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已经在我省高中全面推行,经过新课程改革培训和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不断总结和反思,逐渐发现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我们长期存在着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累,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语文素养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那么新课改下理念的高中语文教学又该怎样实施呢?这是我们进行课程改革过程中必须首先面对的问题,也是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要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同时要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以及学到什么程度,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目的地主动参与。教学时要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教学方式,如教学语音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的语调等。下面就自己的新课改培训和教学实践谈一点体会。

一、教师必须要转变自己的角色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应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辅导、帮助、引导的作用,而不是支配控制学生。在课改中,教师的角色功能应具备以下要求:

1.做学生坦率真诚的朋友。教师的温良恭谦、坦率真诚能化解长期以来师道尊严形成的师生间的隔阂,使师生间形成一种真诚、亲密的人际关系,进而在课堂中形成一种和谐的、互相交流的、互相提高的、人格互相感化的、平等探讨的良好课堂气氛。

2.由以前的教书匠转变成为一个知识渊博、勤于研究的智者。语文教学的依据是语文课程标准,而不只是单纯的教材。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因为教材的内容与素材需要教师去整合,教材的缺憾与空白要靠教师去圆满,教材的拓展与开发要靠教师去创造。所以教师不能把教材的内容硬塞给学生,要对教材进行改编、选编、选用、活用,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因此,教师必须不断的学习才能胜任教师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教师应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和谐、轻松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完成的统一过程。“教”引导“学”,又服务于“学”,“学”源于“教”,又受制于“教”。而过去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只是机械的接受教师传授的东西。新课改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就是给学生提供学习的内容,安排好学习的时间,创设一定的环境,把可以交付的学习任务托付给学生,极大地信任学生,教师大胆放开手,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交流的氛围中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

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要切实解决高中语文教学的问题,就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传承人文意蕴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而课堂效率的提升则成为重要抓手。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率,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容量和考试分数,更能够对学生终身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让学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培养优秀的思考能力、生活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非智力人格特征。课改提倡教师应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注重激发学习兴趣,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给学生有个性的学习提供空间,发展非智力因素,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如讲授《大堰河——我的保姆》时,教师简要介绍艾青人生经历和创作情况,介绍时不对其人其文做任何评价,鼓励学生自己阅读文本。之后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交流自己初读文本的体验与感受。在学生感悟、交流、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集中关注的文本内容再行归纳整理。然后再指导学生在阅读思考的前提下,回忆自己所阅读过的关于体悟母爱的文字,谈谈个体对这些文字的理解与感悟以及困惑,尝试与课文中有关母爱的文段进行比较,分析它们在表现情感、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异同。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必须要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也必须要转变,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和学生进行对话、沟通、合作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的总目标,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关于新课程改革,值得思考的东西有很多很多。新课程改革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更新观念,积极实践,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以便更好地投身于语文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之中。

论文作者:杜建奇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5年11月总第8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1

标签:;  ;  ;  ;  ;  ;  ;  ;  

浅析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论文_杜建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