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教学理念下听力教学策略的探索与思考_英语论文

动态教学理念下听力教学策略的探究与反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听力论文,教学理念论文,教学策略论文,动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在新课程理念下,英语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有关英语语言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学会运用英语进行交流(胡庆芳,2008)。听力课的教学也不例外。听的教学是通过听前、听中和听后活动实现听的教学目的:“模仿语音、语调,培养语感,获取和处理信息”(教育部,2001)。

Underwood(1989)把听力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听前活动、听中活动和听后活动。我国现实教学中比较流行的也是听前、听中、听后三分法。但是目前的听力教学中存在一种普遍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花费了大量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听前和听中的活动,学生通过活动掌握了听力材料中出现的新单词和词组的读音和意思,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听力材料中的连读和弱读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听力内容,但听后环节缺少充足时间,学生在输入信息后没有足够的机会运用英语进行交流。“仅仅依靠语言的输入是不可能掌握英语、形成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的……要在增加可理解的语言输入的同时,在理解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有效输出的实践活动”(教育部,2002)。因此,有必要探索实施有效的听力教学的方法和途径,精心设计和组织听前、听中和听后活动,特别是听后活动,促使学生学以致用。

二、教学背景简介

1.背景简介

2010年11月~12月中旬,笔者有幸赴英国参加了广州市教育局与英国爱丁堡史蒂文森学院(Stevenson College Edinburgh)共同组织的“剑桥在职英语教师证书课程”(In-Service Certificate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简称ICELT)。通过课程学习和教学观摩,笔者接触了大量EFI(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课堂教学理论和技巧。作为ICELT课程考核的一部分,学员回国后,结合本地教学现状开设了教学实验的公开课(两节技能课和两节语法课),并接受了史蒂文森学院导师的现场听课指导和考核。

在教学实验的公开课中,笔者选取听力课作为其中一节技能课。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准备,尝试开展有效的听后活动,对如何将ICELT课程倡导的动态教学理念运用于听力教学,特别是听后教学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2.关于动态教学

语言习得是一门系统工程,由教师、学生和教材等元素构成。其中,教材为相对静态元素,而教师与学生则为相对动态元素。成功的语言习得在于有良好的语言环境,而良好的语言环境又产生于语言习得三元素间的动态交流。因而,一位语言教学工作者能否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一切手段来创造一个动态的语言习得环境,将是成败的重要因素(倪惠民,2003)。动态教学模式将教材静态知识通过互动交流教学模式来体现,需要教师利用合理、灵活的教授技巧,去创造出一种动态的语言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促使他们参与到语言交流中,在动态的交流中达到教学目的。

ICELT课程提倡“尽可能把每个教学环节动态化”,强调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设计多元化的活动和任务,利用不同的教学媒体,创设动态的语言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在动态的语言环境下实现从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转化,最终达到熟练运用所学语言的目的。该课程展示了很多教学技巧,包括角色扮演、小组竞赛和展览分享等,其目的都是引导学生投入到教师设计的活动中去,在有趣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和交流技能。

听力课曾经被误认为只是听懂和答题的过程,但是在语言输入的同时,如果没有有效的语言输出实践活动,学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交流的技能。“中国英语听力教学应该明确提出建立交际互动观,在英语听力教学中贯彻交际互动原则……通过听与说的结合,可以使单纯的听力过程变为对话过程。同时要在过程中实现听与说的互动,即听话人与说话人的互动,把互动观直接引入英语听力教学,使交际互动机制在听力教学中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把消极的、被动的、单向的听力过程转变为积极的、主动的、互动的对话过程”(肖礼全,2006)。因此,我们需要进行听力课动态教学模式的有益尝试,在课堂上创造动态的语言环境,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技能。

三、听力课动态教学的实施过程

1.教材分析和教学构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牛津英语》(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a)九年级第二学期Unit 6中的Listening B部分。这是初中阶段最后一个单元的听力部分。尽管初三阶段的学生学习任务繁重,但“教师在教学中不能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而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活动形式,给学生提供一个发现、交流和体验的英语学习平台,使学生学以致用”(任晓萍,2011)。

听力练习B部分让学生听一段有关“沙发土豆”(a couch potato)的介绍,了解该词组的含义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带来的诸多问题,从而鼓励学生养成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做“沙发土豆”(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b)。

笔者把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目标确定为:(1)理解a couch potato的意思,能听懂文章大意,能用英语描述a couch potato不健康的生活方式。(2)通过话题讨论、小组任务、展览分享等多种活动,学会运用句型“You should do…/You shouldn't do.../You could do.../Why don't you do…?”提出意见和建议。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三学生,他们活泼外向,喜欢课堂互动,但思维欠灵活,词汇量小,运用句型的能力有限,课堂上让他们开展话题讨论有一定困难。

由于所教学生的听力水平有限,笔者在不改变听前、听中和听后三个阶段听力活动的基础上,对各项活动的时间分配做了相应调整:降低听力难度,缩短听前和听中活动的时间,增加听后活动的时间,目的是让学生有足够的自信心和充足的时间完成听后的拓展任务;组织多个两人或小组讨论活动,旨在让学生在边听边讨论的过程中增强参与感,同时在小组讨论中加入竞争元素,加入模拟对话、展览分享等活动,让学生在动态的语言环境下完成从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转化。

2.教学过程

Step 1:Lead-in

为了节约静态知识的学习时间,在有限的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互动交流机会,笔者在课前已指导学生预习了新单词(听力材料中重要的和影响理解的新单词)。上课时先播放幻灯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和方框中给出的新单词,选出最恰当的词填入句中,使句子意思完整。

由最后一张有关电视节目的幻灯片引出看电视的话题,要求学生同桌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Do you like watching TV?

(2)How often do you watch TV?

(3)How many hours do you spend watching TV each week?

(4)What do you usually do while you watch TV?

(5)Why do many people watch TV?

这一活动旨在用学生熟悉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回忆有关这个话题的表达。学生通过图片直观地学习新单词,降低了学习难度,而完成句子的练习促使学生理解了单词的用法,教学也由学习单词环节的最后一张幻灯片巧妙地过渡到了与看电视相关的话题讨论。

Step 2:Pre-listening

呈现一张“沙发土豆”在看电视的幻灯片,让学生猜一猜couch potatoes的含义和此类人的日常生活习惯。

Choose the best answer.

(1)What does“ couch potato” mean?

A.It means a couch which looks like a potato.

B.It means a potato which looks like a couch.

C.It means a couch which is made of potatoes.

D.It means a person who is crazy about TV.

(2)What do“couch potatoes” do?

A.They do exercises and become strong like potatoes.

B.They hardly move and spend hours and hours on the couch watching TV.

C.They always sit on the couch eating potatoes.

D.They like doing housework.

第2道选择题是原来听力练习中的一道填空题,用在此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couch potatoes的含义,同时降低听力难度,从而引出本节听力课的主题:Are you a couch potato?

幻灯片显示的“沙发土豆”图片给学生以视觉冲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couch potatoes的意思。

听前笔者还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猜测以下问题的答案:

(1)What are“ couch potatoes” like?

They are more like ________ than ________ .

(2)What is wrong with“ couch potatoes”?

They don't get ________.They ________ easily.They don't use ________ either.

(3)What are the homes of “couch potatoes”like?

They live in messy homes.They don't like ________ .

(4)How many hours should we spend watching TV each week?

Try not to watch TV for ________ each week.

由于学生对couch potatoes有了大致了解,他们给出了各种答案,如:(1)They are more like potatoes than men.(2)They don't get exercise/sleep.They eat/are fat easily.They don'use ________ either.(3)They don't like cleaning the house.(4)Try not to watch TV for 5/…hours.因为话题易于理解,而且给出相关句子降低了学生表述的难度,所以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这个活动唤起了学生听的欲望。

从对couch potatoes的理解到对问题答案的大胆猜测,笔者逐层深入地帮助学生理顺相关内容,引导他们听的焦点,从而降低听力难度,扫清听力的障碍。

Step 3:While-listening

组织学生听三次听力材料。第一次听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核对答案,把听不清或未听到的信息补充完整,在第二次听中捕捉大家都未听到的内容。第二次听后,首先在小组内核对答案,然后教师通过提问与全班学生一起得出参考答案。

此时许多学生虽然把答案填写完整了,但对个别词句的理解还不透彻,所以有必要进行第三次听力活动。笔者让学生把书打开,边听边看,并找出刚才听不懂的句子。

三次听力活动,每次都让学生带着不同的任务听,在听力过程中解决不同的问题,每次听都产生不同的效果。

Step 4:Post-listening

在进行了听前和听中活动(约20分钟)后,用20分钟进行听后拓展活动。笔者再次呈现a couch potato的幻灯片,并提问:Does he feel happy?/Does he look healthy?/What is he called?/What problems does he have?让学生复习couch potatoes的定义,并尝试用英语表达有这类生活习惯的人存在的问题。

然后引入一段情景:After the summer holiday,your friend Tom is used to staying at home and watching TV while eating lots of junk food.Now he is getting fatter and fatter.Can you give him some advice?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Tom朋友的身份讨论如何帮助Tom摆脱现状,同时用幻灯片出示有关提意见和建议的句型,如:You should do…/You shouldn't do…/You could do.../Why don't you do…?笔者还组织小组间的比赛,要求各小组讨论后,使用以上句型在限定的时间内写出至少4条建议。

在这节课的前半部分,学生已进行了充足的语言输入,所以基本能写出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教师在听后活动中通过提问检测学生对听力内容的掌握情况,并设计了与听力内容类似的情景,让小组讨论解决。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前半阶段了解了相关知识,针对这个话题提出了不少建议,按照提示句型进行表达并记录,规范自己的英语表达。结合ICELT课程提倡的“在动态的课堂上学习语言”,笔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小组讨论和小组竞赛等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Step 5:Interaction

各小组长把写有小组建议的纸张在全班展览,然后学生到展览处浏览和比较各组的句子,并抄写一些优秀的句子。活动结束后,学生回到自己的座位,在小组内分享自己搜集的好词好句,教师则通过提问让学生在班内分享和学习刚才摘录的好词好句。此活动使学生拓展了思维,增加了语言积累。

四、教学效果与反思

1.教学效果

笔者负责初三年级(7)班和(8)班两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而这次听力课的动态教学实验公开课只在(8)班进行,而(7)班则按原教学模式上课。经过有针对性的作文训练,结果发现:(7)班超过70%的学生忘记或未能熟练运用听力课堂上学习过的表示提出意见和建议的句型表达,而(8)班有超过80%的学生已能非常熟练地运用这些句型表达。可见,(7)班学生这次习得语言的效果没有(8)班学生效果显著。究其原因,笔者在组织(8)班听力教学时,根据学生水平调整了三个听力环节的时间长度,降低听力难度,增加听后活动的时间,教学设计上实行动态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在动态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了语言输出的实践,使学生在语言输出中学会运用所学词组和句型表达。而在组织(7)班学生完成听力教学时,笔者按部就班地完成听、答并讲解,没有组织有效的听后活动,所以课堂上学生语言输出的时间和机会是比较少的,语言交流能力的提高就不够明显。

2.教学反思

有效地开展听前、听中、听后活动,才能帮助学生把通过听获得的知识有效地转化为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曹刚阳,2009)。听力课上应有效地开展ICELT课程提倡的动态的课堂教学,在处理好听前和听中活动后,需要重视听后活动。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检测学生对所听内容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通过设计相近的情景,组织师生和生生互动,开展小组讨论、竞赛、展览分享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动态的语言交流环境中学会运用英语交流,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在本文探讨的这一节听力课中,笔者分析了听力材料的难易程度、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把听力教学和初三复习课融合在一起:结合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在听后活动中复习提意见和建议的句型。要达成运用这些句型交流的目的,学生首先要储备一定的相关用语。本节课通过选词填空、选择、互问互答、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活动,逐层深入地帮助学生理解听力内容,适当降低听力难度,实现有效的输入。另外,课堂练习中的知识以螺旋式呈现,有助于学生巩固有关本话题的语言表达。最后,通过设计动态的听后活动,使学生有机会运用之前学到的知识进行师生和生生互动交流,真正实现有效输出。

从教学效果来看,听前和听中活动与听后活动前后呼应,环环相扣。教学实践表明,动态教学模式下的听力教学策略应考虑以下几点:

(1)调整时间,降低难度。“如果题材熟悉、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准备,并能根据自身特点自由发挥,在一定范围内难度控制合理的话,习得者就能积极投身到教师设计的活动中,逐渐培养起自信心,在动态语境中寻找大量的习得机会。反之,学生会放弃尝试,而最终成为沉默的人”(倪惠民,2003)。降低难度是指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能力,把听力活动中的部分难点放到课前预习和听前活动中处理。课堂上要完成有效输出的实践活动,必须精心安排,减少听前和听中活动的时间,适当增加听后活动的时间。

以一节课40分钟为例,听前和听中活动与听后活动的时间比例可考虑各占一半,即听后活动的时间为20分钟。听前和听中活动也非常重要,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上要指导学生掌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学生才能理解听力内容,熟悉话题和学会文章中的表达,为听后活动的互动交流打好基础。

(2)在设计听前和听中活动时,教师要考虑与听后活动相联系,前阶段的活动要为听后活动做准备。设计听前和听中活动时,活动与活动之间要有由浅到深的梯度,让学生通过活动逐层深入地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教师还应注意把需要学生掌握的英语表达巧妙地渗透到活动中,提高这些知识点的复现率,经过反复的接触和学习,学生自然能学会本节课的习惯用语和句型等。

(3)听后活动中选择的话题应与听力材料的话题相关或类似,这样听后活动才有可操作性,学生前半段所学的知识才能得到运用。

(4)听力课的活动要考虑如何组织学生在动态的语言环境下完成。动态的语言环境主要体现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要实现生生交流,教师除了选择好恰当的话题外,还要使用简短而清晰的指令语,让学生明白如何完成互动交流任务。

五、结束语

教师在组织听力活动时,不可忽视听后活动的设计、组织和实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标签:;  ;  ;  ;  ;  ;  

动态教学理念下听力教学策略的探索与思考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