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对社区慢性病高危人群的干预效果分析论文_尹荷芳

湖北省鄂州市泽林镇卫生院 43605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社区慢性病高危人群采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数字随机法将2016年8月份——2017年8月份我社区门诊接诊的慢性病高危126例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诊疗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比较两组干预效果以及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得到95.24%(60/63)的有效率,较比对照组82.54%(52/63)的干预效果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经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评分掌握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有效提高患者对健康的重视,相关知识水平掌握相应的提高,日常生活中更加注意,疾病也得到有效的缓解,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社区慢性病高危人群;干预效果

随着近几年人们饮食习惯,环境,学习、工作等压力的增加造成慢性疾病的人群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慢性病人群日常一般在社区门诊接受诊治,所以将强多社区门诊的干预,对缓解患者病情,注重健康生活方式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分析社区慢性病高危人群采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干预的效果,采用数字随机法将2016年8月份——2017年8月份我社区门诊接诊的慢性病高危126例分成两组,现将研究资料整理并作如下的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采用数字随机法将2016年8月份——2017年8月份我社区门诊接诊的慢性病高危126例分成两组,每组63例,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诊疗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干预效果以及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变化情况。

1.4判定标准

对患者进行3个月的跟踪随访,患者各项指标达到正常水平值,判定为显效;患者各项指标较干预前有改善,但仍为恢复到正常水平,判定为有效;患者各项指标无改善甚至加重,判定为无效。

1.5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 s 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效果比较 见表2。

3讨论

慢性病发病人群主要为老年人,日常诊疗主要通过社区门诊进行,近几年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致使慢性病的发病人数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随诊在社区医院如何对诊疗服务的提高,改善慢性病患者的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研究中实施的家庭签约服务模式就是一种较为新型的诊疗模式,是通过医生主体,家庭为基础单位,以社区为范围的新型综合医疗服务。通过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家庭信息等收集,建立档案,更为直观的了解患者的状态,进行有效的干预,从而达到提高治疗质量、改善生活习惯和提高依从性的目的。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具体操作如下:首先进行签约,签约是在完全自主意愿,平等公开的形式下进行,以家庭为单位,患者与选择的医生进行签约;签约的内容包括患者的病情的评估,服务条款,双方责任划分,义务、权利等多方面详细的具有法律效应的协议。协议签订后,家庭医生需要对患者的个人资料,摒弃个程度,家庭状况,用药情况,治疗依从性等多方面进行调查,并制定相应的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干预方案包括:为患者讲解药品功效、使用方法、使用剂量和定期用药的重要性;为饮食习惯不健康的患者制定饮食方案,以低糖、低脂肪和低盐为原则,多食蔬菜、水果,补充个体所需的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在家属的

帮助下,监督患者戒烟限酒;为缺乏锻炼的患者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循序渐进,开始时以运动量较轻的太极、慢走和广场舞为主;心理压力大的患者给予心理干预,鼓励他们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追踪检查管理:将患者及家属的联系方式进行互相留存,顶堤通过网络、电话、视频等方式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跟踪;并将相关的资料进行邮寄等,对患者出现的问题及时解答,并根据患者的情况适当调整干预方案。

本次研究结果充分说明社区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有效提高患者对健康的重视,相关知识水平掌握相应的提高,日常生活中更加注意,疾病也得到有效的缓解;同时家庭签约服务模式是由政府做依托,国家扶持项目,收费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丽,霍敏俐,谢延,等. 家庭医生在社区老年人慢性病防治

中的效果分析[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23(2):159.

[2] 裴宇慧,王刚. 社区慢性病人家庭医生服务路径干预效果评价

[J]. 中国公共卫生,2016,32(7):972-974.

[3] 吴慧芳,王吉平. 家庭医生责任制下全人群健康管理的运行模式

探索与实践[J]. 中国全科医学,2014,17(1):25-27.

[4] 侯进,陆新建,蔡利强,等. 农村社区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效果

评价与对策探讨[J].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0):1137-1142.

[5] 陈启涛,朱平,王飞跃,等. 创建“粉丝”为基础的家庭医生制

服务模式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6):1812-1814.

论文作者:尹荷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4

标签:;  ;  ;  ;  ;  ;  ;  ;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对社区慢性病高危人群的干预效果分析论文_尹荷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