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家庭整体康复的规划分析论文_覃小燕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 广西柳州 545001

【摘 要】目的:分析孤独症家庭整体康复的规划和效果。方法:根据孤独症诊断标准选取100名孤独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将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家庭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实施家庭整体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孤独症评定量表、孤独症行为量表评分,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孤独症家庭整体康复的规划,有助于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孤独症;家庭整体康复;规划分析

在当今社会孤独症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虽然现在的医学手段还未能达到防止和彻底治疗孤独症,但是在恰当的时间段及时康复治疗,可以大大提升孤独症患者的康复机率。医学研究表明,只要在早期让孤独症患者受康复治疗,采用最安全并且合适的康复方法,能让少数患者可以与正常人进行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具备自理能力[1]。少数的孤独症患者会对语言能力等技能存在天分,对绘画,唱歌方面感兴趣,在家长的照料下有四分之一的儿童对生活能自我照管调理。孤独症患者在合适的时间里未积极进行治疗,会对自身和家庭、社会带来不利的影响。本研究为了进一步分析独症家庭整体康复的规划和效果,选取2015年5月到2016年5月期间接受治疗的100名孤独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比了家庭常规康复护理与家庭整体康复护理的不同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100名孤独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医生根据DSM-IV标准且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BC)确诊为孤独症患者,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语言交流障碍、行为不正常、感知觉反应异常、智能障碍等症状[2]。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将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2~12岁,平均(5.8±0.7)岁。观察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2~12岁,平均(5.6±0.8)岁。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家庭常规康复护理:具体措施包括感觉统合训练、语言康复训练、行为康复训练等。

观察组实施家庭整体康复护理:即在家庭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另实施①康复训练培训:由专业康复训练师对患者家属进行家庭整体康复护理培训,以让患者家属充分意识到家庭康复护理的必要性;②训练方案制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由专业康复训练师与患者家属一同制定家庭康复训练方案;③康复训练实施:严格按照制定好的家庭康复训练方案实施康复训练,每天坚持对患者进行3小时以上的训练,训练方法主要采用行为矫正法,情况允许时可将患者送至教学机构,以对其进行正常教育,这对提升患者的沟通交流能力具有一定的意义。

1.3 观察指标

随访2个月,对比观察两组患者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孤独症评定量表、孤独症行为量表的评分,并综合评价其临床疗效。

1.4 疗效判断标准

①痊愈:患者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主动开口讲话,不大声尖叫,经常微笑,可短时间与人对视,无异常行为,可上学;②显效:患者主动开口讲话,大声尖叫次数明显变少,异常行为明显变少,经常微笑,可短时间与人对视;③有效:患者大声尖叫次数变少,异常行为变少;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改善或加重[3]。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PS1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x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康复效果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的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孤独症评定量表、孤独症行为量表评分,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孤独症如果不能早期的被发现和及时的进行治疗,则会影响后续的康复效果。现在社会存在许多康复治疗诊所是归属民办的,对孤独症患者选择医院造成许多不便利。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密度随之增加,孤独症患者逐渐增多,我国医院的康复机构缺乏,不足够达到孤独症患者的治疗要求,对康复治疗影响极大。诸多实践经验表明,对孤独症患者实施家庭整体康复训练,有助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4]。卿小娟等证实了治疗的同时配合家庭综合干预辅助治疗儿童孤独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效果逐渐显著。

本研究为了进一步探讨孤独症家庭整体康复的规划和效果,对比分析了家庭常规康复护理与家庭整体康复护理的不同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适应行为评定量表评分与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其孤独症评定量表与孤独症行为量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表明,观察组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即家庭整体康复护理组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家庭常规康复护理组。

综上所述,进行孤独症家庭整体康复的规划,有助于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马本宽.儿童孤独症与家庭环境状况调查及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18):269-270.

[2] 段桂琴,姚梅玲,靳彦琴.孤独症患儿家庭疾病负担和家长的应对方式[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278-280.

[3] 葛江霞.孤独症康复技术国际研讨会 康复训练应以上学为目标[J].社会与公益,2015(10):38-41.

[4] 樊越波,魏来,黄丹.国外孤独症人士职业康复研究现状[J].中国康复,2015(6):466-468.

[5] 卿小娟,成新宁,江淑娟,等.儿童孤独症家庭干预效果观察[J].卫生健康管理,2013(35):15-17.

论文作者:覃小燕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30

标签:;  ;  ;  ;  ;  ;  ;  ;  

孤独症家庭整体康复的规划分析论文_覃小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