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科普图书“三维分级法”构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少儿论文,图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少年儿童分级阅读的概念在美国有几十年历史,产生了多样而详尽的方案和标准,如蓝思分级法(Lexile)、A-Z分级法、阅读发展评价体系分级法(DRA)、常识媒体评级等,可以说已经相当成熟。而分级阅读在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较为知名的专业阅读研发推广机构有南方分级阅读研究中心、接力儿童分级阅读研究中心等,此外还有一些出版机构和儿童阅读推广人。尽管我国的政府、图书馆、教育机构、出版机构、读者等都在呼唤、探索、实施分级阅读,但已有的分级阅读模式的影响力都很有限。 笔者认为,少儿分级阅读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个选书参照系,让读者能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选到更加适合的图书。因此,要深刻认识我国少年儿童图书的出版和阅读现状,跳出国外分级阅读的固有模式,探索科学、有效、包容性强的分级方法和分级标准并公开,推广使用方法,从而构建一个开放的系统,让出版者、发行者、读者、图书馆、学校等各方都能积极参与进来。 一、“三维分级法”的构想及依据 阅读涉及读者和图书两个主体,阅读分级也应充分考虑这两个主体。少儿图书种类较多,为了便于分析说明,现就科普/百科类图书进行论述。 少儿科普图书是提供给少年儿童阅读的普及科学知识的通俗读物。当当网、亚马逊网、京东商城等电商网站的图书分类中,在童书或少儿大类下专设科普/百科类,可以认为这是专门对应少年儿童的分类。例如,当当网在童书大类的科普/百科类,又分为科普、百科、历史读物、数学、生活常识等;亚马逊网在少儿大类中有科普百科,下设百科全书、动物、植物、历史、人文地理、天文海洋、航天航空、人体奥秘、数理化、科学技术等子项;京东商城在少儿版块下设科普/百科,科普类又分为数理化、宇宙探索、生物世界、人文地理、人体奥秘、历史读物、科学技术、生活常识、百科全书等。这些分类方式与各网站对成人科普图书的分类类似,都是依据科普图书讲述的内容来划分,便于读者查找。 不同年龄段的读者有着不同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少儿科普图书包含的知识内容也有深浅难易之分。因此,可将图书对读者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的要求、图书内容的深浅难易以及图书内容所能传递的知识层级,作为三个维度来设定分级标准。笔者姑且称为“三维分级法”,三个维度的分级依据阐述如下。 1.我国教育部颁布标准的教育目标 我国自2001年开始实行的教育改革,建立了一整套课程体系和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对九年义务教育各学段各学科制定了课程目标,包括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结果性目标包括知识和技能,前者分为了解、理解、应用三个层面,后者分为模仿、独立操作、迁移三个层面。体验性目标分为经历(感受)、反映(认同)、领悟(内化)三个层面。各学科课程标准还详细规定了不同学段的知识点以及对该知识点的目标要求。 我国教育部2012年印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的科学学习提出了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两大方面的目标。科学探究的目标是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数学认知目标分为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该《指南》指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 根据科普图书的定义和传统的分类可知,科普图书的内容包罗万象,既有自然科学知识,也有社会科学知识。对于少年儿童来说,科普图书中所传达的知识内容的难易度,直接影响到阅读兴趣和学习效果。 因此,可以将我国教育部颁布标准的教育目标作为图书对读者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的要求的分层依据,按年龄的四个分段,将此维度分为0~2岁、3~6岁、7~11岁、12~16岁四个层级,大致对应婴幼儿、幼儿园、小学、初中四个阶段(16岁以上基本处于高中阶段,不再考虑)。 2.图书内容的图文性质 纸质图书的阅读内容主要是图像图形或文本,阅读则包括读图和读文。 图有图形和图像之分。图像能直接而准确地再现具体事物的外形或结构,如照片、房屋结构图等。图形能呈现出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表达独特的涵义,打破语言隔阂,如城市供排水示意图、等高线地形图等。图形图像的优势是直观形象,色彩丰富,结构清晰,简洁易懂,从图像到图形是从形象到抽象的提升。相对而言,图形图像更能吸引少年儿童的注意力,激发阅读兴趣。 文本可分为描述性、说明性、论述性文本。故事类主要是描述性文本,贴近生活,生动有趣,容易理解和接受;科普知识类主要是说明性文本,准确、平实,比较枯燥无味;议论、评论类主要是论述性文本,思辨性、逻辑性强,枯燥无味,初中以下的少年儿童接触较少。文本的优势是能够表达抽象的概念和事件等,有利于发展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读文能力包括识字能力和文本理解能力。不识字的少儿大多是通过亲子阅读的方式进行,识字以后,逐步开始独立阅读。 几个月大的婴儿就有读图能力,不满2岁的幼儿就有读文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读图能力和读文能力都逐渐提升,且年龄越大,读文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因此,可以将图文的性质和比例作为图书内容的深浅难易的分层依据,也分四个层级。 3.DIKW金字塔理论 20世纪80年代,美国教育家米兰·瑟兰尼、管理思想家罗素·艾可夫提出了“DIKW Pyramid”理论模型(如图1),该模型建立的知识管理系统将人类的认知大体分为四个层级: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