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下半年经济政策与资本市场分析_经济论文

1996年下半年经济政策与资本市场分析_经济论文

1996年下半年经济政策和资本市场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政策论文,市场分析论文,下半年论文,资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6年下半年经济政策的总体走向可以判断为:在稳定现行政策的前提下,适度刺激需求,调整结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从中长期看,经济增长的前景日益明朗,资本市场将稳步发展,蕴藏着可观的商业机会。

1996年上半年的经济运行

1.上半年经济政策的变化

从1995年第四季度开始,央行对过紧的信贷采取适度放松的政策这标志着宏观经济政策方面出现了重要的变化。

(1)货币政策的微调

虽然,央行仍然强调适度从紧,但是为了缓解国有企业的实际困难(这些困难包括:第一,企业财务过紧;第二,投资成本高,新资本形成慢;第三,市场需求弱,企业产销不顺),有选择地增加了信贷投入,并在4月份停止执行长期储蓄存款的保值贴补政策,5月初首次下调了银行存款贷款利率。这种更为现实的政策态度,激发了资本市场的热情。

(2)形成适当加快发展直接金融的新认识

国有企业面临的困难,相当程度上来自于有缺陷的金融环境,即缺乏有效率的资本市场机制。同时,间接金融由于银行过度膨胀,内部消化不良,以及存在诸多违规操作,效率日益下降。在这种背景下,直接金融分散金融风险的作用以及稳定的市场机制受到政策决策者的重视。对于资本市场的政策有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从“坚决试,允许看,错了关”到“稳步发展,适当加快”,确实反映了政策制定者对待资本市场的新见解和新认识。在此基础上,深圳市政府和上海市政府都适当地、有成效地出台了激活证券市场的政策措施。

(3)产业政策的结构性调整

80年代和90年代前几年,产业政策的重点分别是家电行业和出口创汇行业。家用电器革命带来了80年代令人刮目相看的经济增长。90年代特别是1993年以后,出口产业的兴旺,维持了紧缩中的高增长。目前产业政策的结构性调整在探讨中逐步形成了新的重点,即以经济型汽车为重点的制造业和以居民住宅为重点的建筑业。产业政策形成新的重点,实际背景一是启动新一轮经济增长,汽车和民宅都是最终产品,前向关联性较强,可以直接带动资源丰富的建材行业、技术含量较高的机械行业和基础性的钢铁行业;二是调低利率后,资金的社会成本降低,资金有可能进入这些行业。

从总体上讲,上述政策变化的背景,首先是实施1993年7 月以来的从紧政策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已经发生变化。人们认为1993年7 月以来的从紧政策是遏制通胀的,其实当时的从紧政策有着强烈的、更为重要的政治经济目的;其次是九七香港回归的政治意义是空前的,经济的繁荣是回归的重要保证;再次是中央财政状况连续多年处于不佳状态,因此改善预算内企业(包括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已不能再拖延。

2.上半年经济形势的特点

(1)宏观经济发展平稳,隐患不可忽视

据统计资料显示,截止1996年6月份, GDP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9756亿元,按可比价格同比增长率为9.8%,这个增长率大体上处于宏观经济运行的适度区域内,宏观经济的其他指标也处于合理范围内,上半年物价上涨率为7.1%,国际收支状况也趋正常, 人民币汇率稳中微有波动,进出口贸易收支从年初的逆差到6月底出现8.8亿美元的顺差,资本项目收支,仍然出现较大顺差,国家外汇储备6月底比年初增加130亿美元,达到866亿美元。

值得关注的是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失业率呈上升趋势。1996年6月份登记待业人员525万,待业率为2.9%。另据有关资料显示, 停工半停工人员达到2000万左右,合并失业率达到11%以上,这是宏观经济中不可忽视的隐患。另外,物价虽然处于下降趋势中,但是下半年反弹的可能性很大。尽管居民工资收入预期增幅不大,但是,居民收入支出的财富效应由于资本市场上股票价格的上涨而产生的正影响,可能刺激消费的支出,形成价格上涨的压力。

(2)微观发展不平衡,结构失衡突出,国有企业效益下滑至谷底

宏观经济中的主要指标——失业率的上升,反映了微观经济存在的问题,目前微观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结构失衡突出。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为13.2%,但是国有工业增长率仅为5.8%, 而非国有工业的增长率达到15.17%左右。由于市场出现结构性的有效需求不足, 再加上已经困扰企业多年的三角债因素,属于国有工业主力的资本品生产企业状况仍然不佳,具有较高产业关联性的钢铁、机械等原材料、技术设备基础工业的不景气,对国有工业的打击十分突出。一季度,国有工业净亏损达到500多亿元。4月份国有工业经济效益滑到最低谷,5 月份和6月份略有上升,但是状况不乐观。由于消费需求的疲软, 商业企业状况也不佳,竞争过于激烈,销售净利率下降,亏损面达到60%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非国有工业仍以较高的增长率增长,经济效益大大优于国有工业,1—5月份非国有工业利润总额达到300多亿元, 与国有工业的净亏损形成鲜明的对比。国有工业的经济效益不如非国有工业,其原因:一是结构性原因,国有工业处于上游工业的居多,而非国有工业处于下游工业的居多,经济中总利润的分配有利于下游工业,即下游工业的附加值高;同时,国有工业的基础性较强,非国有工业享有较高的外部利润;二是财务性原因,国有工业的财务结构普遍不如非国有工业,导致高成本特点。三是技术性原因,国有工业技术含量偏低。四是机制性原因,国有工业的经营机制不如非国有工业灵活。

(3)财政金融形势不容乐观

国有经济效益不佳,也与经济环境的宽松有关。上半年财政收支,虽然相对于前几年有所好转,但是基本问题仍然存在,一是中央财政财力不足,难以采用税收政策调节经济;二是国家财政投资力量不足,重要的农业投入、公共设施投入等不能满足需求,被迫采取涨价措施,以缓解矛盾,加重了物价上涨的压力;三是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关系缺乏协调,地方财政利益过于独立化;四是中央财政力量不足,导致该由中央支出的费用(如军费、教育经费等)支付不足,产生不利的因素。

金融方面,信贷有所放松,保值贴补政策停止执行,适当调低存贷款利率,对经济产生良好的正面影响。央行在货币政策方面,明显开始关注结构调整问题,货币结构得到初步调整,在控制M2的同时,M1出现小幅回升。M2的增幅比上年末缩小1.1个百分点,M1的增幅达到15%, 货币流动性有所加强。但是,货币流动性不足的问题仍然引人关注。年初,央行制订的货币政策目标是M1增长18%,M2增长25%,目前M1仍然增幅低于目标值,而M2增幅仍高于目标值。并且M1和M2的比值,今年二季度末甚至还低于去年四季度末。货币流动性不足,是社会需求疲软、景气低迷的表现,这对目前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和新的经济增长是不利的,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的经营仍然处在困难之中,由于贷、存利差仍然较小,商业银行盈利水平大大低于预计水平,除了上海、深圳、北京等个别城市外,几乎都出现了亏损。

(4)市场供求相对平衡,总需求偏弱

从经济增长的市场因素看,今年上半年市场状况大体呈相对平衡态势。消费品市场由于消费热点不明显,以及预期收入增长幅度下降(比去年同期增长率回落15个百分点),消费需求软弱。据了解,商业企业普遍由于库存增加而加大了流动资金借款。但是由于供给方面竞争激烈,消费者能够得到实惠,高档耐用消费品仍有相当市场。资本品市场更加疲软,由于投资规模的压缩,上半年全社会固定投资增长18.6%,由于我国社会储蓄率比较高,资本品生产在国内经济中占的比重也较大,这决定我国经济所要求的投资水平将比较高,据说投资增长率应达到30%以上,才能满足对储蓄的吸收。而目前的投资增长率,难以刺激投资需求。另外,过高的利率水平,抑制了正常的投资需求,并造成投资结构的扭曲。据了解,目前已经有近千亿元新增资金进入股市和债市。而正常的资本品需求则严重缺乏。由于政策的调整,出口急剧下降。1至 5月份,各月份出口同比下降7%—9%,其中,传统出口商品的出口降 幅最大。虽然6月份出口上升,扭转逆差,但据业内人士分析, 今年全年大幅度增加出口可能性不大。这和去年的经济增长形成明显对照。

从总体上看1996上半年的经济运行,基本评价是,宏观经济运行平稳,没有出现大起大落,微观效益在结构调整中由下滑到回升,呈现复苏。新一轮经济增长,虽然还难以确认, 但经济增长前景明朗。 展望1996年下半年及1997年的经济形势,如果不出现政策的失误和重大的自然灾害,经济增长的启动和香港的回归一道,将成为最令人振奋的大事。

1996下半年的经济政策

1.影响1996下半年经济政策走势的主要因素

(1)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对社会经济前景如何理解和判断, 对于经济政策的走势将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就目前形势看,政策的重点可能有所不同,一是偏重宏观,强调宏观的适度从紧;二是偏重微观,强调国有企业按现代企业制度转制和按内含经济增长方式转轨的“两个转变”的经济增长。由于强调的重心有所差异,具体的政策判断和政策措施以及政策操作都会有差别。

目前对于经济形势及其未来走势判断上有分歧。一是认为宏观经济在适度从紧的政策指导下软着陆,各项指标见好,特别是物价涨幅迅速回落。说明现行政策基本适当。二是认为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大幅下滑,微观层面问题积重难返,要求宏观政策应该及时转换,实行宽松适度的政策,为国有企业提供更为宽松环境,以利于国有企业转换机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运行,在“两个转变”中求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尽管存在认识上的分歧,但是为了社会稳定发展,民心安定,在换届之前,政策面将以现行政策的持续和适当调整为继。

(2)国际收支状况。我国的外汇储备到1996年6月底达到866 亿美元,这一规模的“政治储备”是支撑我国国际地位、保障“一国两制”构架顺利实现,促进香港平稳过渡、经济繁荣的物质力量。外汇储备的规模和安全、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国内经济的总量平衡与国际收支的总量平衡的衔接,将是经济政策选择的重要因素。年内出口增幅下降的趋势可能难以改变,那么保持必要的外汇储备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资本项目的顺差。这种情况对于货币政策的选择将有某种限制性,即利率水平的调整受制于外汇储备规模和汇率稳定的要求。

(3)微观经济效益。微观经济效益一直是宏观政策选择的依据。 由于国有经济面临的转制和转轨的重任,经济上处于过渡期,经济效益和增长率都处于经济结构的低层面上,普遍低于非国有经济,这就使得政策制定者要慎重考虑这一因素。国有经济的增长率偏低,经济效益低落,直接受影响的是中央财政。因此,总量平衡下的结构调整政策倾斜于国有经济必定是政策的选择之一。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公布了一千家重点企业中的第一批三百家名单,将予以政策上的支持。

(4)制度改革因素。 央行宣布将进一步改革货币制度包括利率结构、准备制度等。这意味着改革的因素要在政策制定中充分体现出来。在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过渡期高利率的政策定位,将让位于更实际的、多元因素确定的市场利率体系。利率结构和利率体系的重要性将更加充分地发挥。

2.经济政策的总体走势与重点

1996年下半年经济政策总体走势可以判断为:在稳定现行政策的前提下,适度刺激需求,调整结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保持经济平稳增长。

重点如下:

(1)稳定现行政策

现行的适度从紧政策,在1996下半年的相当时期内,仍将是经济政策的主线。这一是为了政策的连续性,二是对物价反弹保持高度警惕。但是在稳定现行政策的前提下,应适度地结构性放宽,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改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目前的运行条件,加快企业的转制和转轨。

(2)适当刺激国内需求

主要政策措施:

调低过高的银行存款利率。7 月份物价大体上保持在低涨幅的水平上,零售物价总水平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5.8%, 年实际利率达到正的3.38%,已经腾出了调低名义利率的空间。于是央行在8月23 日再次下调银行存贷款利率。本次降息的政策效果和5月份首次降息不同,5月份首次降息目的是抵消企业的部分成本上升因素,财务目的比较明显。本次降息则要进一步调整货币结构,增强货币流动性,刺激市场有效需求。因此,从操作角度看,降息可能成为一个过程:如果市场有效需求达不到经济增长的需要,降息会连续下去, 预计降息的目标位在年利率7%以下。

增加贷款发放。央行将进一步改革准备金制度,降低准备金率和备付率。虽然央行可能通过对冲性操作,稳住基础货币的供给,但是银行内部机制更趋市场化,其政策含义是深远的。预计1996下半年的国家银行贷款增加额将达到4000亿元。

在建设项目资本金制度的实施,减轻企业负债率等实际需要的背景下,加快直接金融的发展,重要的是加大国债和企业股权资本的发行。在加强规范的前提下,支持投资基金的发展,让居民的储蓄通过直接的市场渠道流入企业。

增加直接的消费市场信贷,为居民住房的有效需求形成提供直接的按揭服务,为经济型轿车的市场销售提供信贷支持,形成新型的消费金融。

(3)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主要是五个方面:

加强对重点国有企业的金融支持,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逐步启动或加强对市场有较大影响的对居民提供住房的房地产和经济型汽车行业(包括在农村销路较好的农用车)及相关的行业,提高房屋竣工率和经济型汽车的个人消费率。

针对国有企业比较密集的资本品市场,逐步加大资本投入力度,将投资增长率提高到接近30%的水平,并且针对投资的需要,刺激建材行业和机械行业的复苏。

第三产业的发展与第一、第二产业相适应。特别是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和提供流通服务的流通行业要有适当的发展。

增加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国家项目尽可能与中西部地区的资源相结合,引导外资和东部沿海地区资金进入中西部地区。

(4)加快国有资产的流动和重组

目前国有工业固定资产的总量经过重新评估后达到6—7万亿元,而国有工业的利润水平却极为低下。必须从搞活整个国有经济出发,以加大结构调整为契机,以城市为依托,大规模推进国有资产的流动和重组。通过流动和重组,解决国有企业内部深层次的矛盾。国资管理部门加快出台有关的管理规定,规范国资流动和重组的操作。国有资产流动和重组的重要方面是“抓大放小”。

规模经济是我国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盈利水平低,是国有企业在宏观环境发生变化时难以承受的原因,也是我国企业无法与外国大企业相抗衡的主要原因。通过国有资产的流动与重组,建立起具有规模经济的大型企业,是极为重要的经济政策上的选择。面广量大的小企业由于其生存的社区性,在重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转为民营,更能发挥其作用,经济上更具合理性。

(5)增加科技投入,转换增长模式

中国企业的另一个致命问题是科技含量低,缺乏新的利润生长点。由于企业盈利水平低,科技投入能力低,生产过程中运用科技的水平也低,难以产生新的利润增长点。低盈利—低科技的循环,使得企业很快走向衰落期。如何采取适当的政策刺激增加科技投入,仍将是服务于结构调整的产业政策的重点。可以预期,在基础装备方面,在成套设施方面,将会以合资等形式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以适应整个经济提高科技水准的需要。

3.政策面尚待解决的问题

(1)对投资收益征税问题

前已述及国家财政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在财政支出呈刚性的情况下,解决财政问题的出路在增加财政收入,即财政收入源泉的多元化。对此,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对投资收益征税的问题。去年国家税务总局曾经宣布对股票交易收益1995、1996两年不征税,其期限今年底到期。据了解,对银行存款利息征税在国家有关部门中得到肯定。这将使人联想到,对股票交易收益征税是否也近在眼前。

(2)对资本市场的调控和规范问题

目前,证券立法严重滞后于证券市场的实践。资本市场的发展需要相关的证券法规。无法无规或者法规不健全,市场行为缺乏准则,就无规范也无“三公原则”可言。对于国家股流通问题、新股发行的额度管理问题、市场违规行为的查实和处罚问题等,都必须在相关法规的约束下得到合理的解决。现在的证券市场实践中,对资本市场的调控带有较多的人为因素成份,带来市场的波动和不稳定。

(3)金融体制进一步改革的问题

金融的分业管理,由于《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和《保险法》等等金融法规的颁布、实施,而在体制上得到确定。但是金融改革的市场化方向是既定的方针,商业银行、保险机构和社会保障基金等准金融机构进入资本市场,参与金融资源的市场配置过程,显然是金融体制进一步改革不可忽视的问题。

(4)货币市场问题

交易短期资金头寸的货币市场的发展滞后于资本市场的发展,不利于金融环境的优化。属于货币市场性质的国债回购市场在整顿中遭到重创,一蹶不振,至今不能恢复元气,留下了不可治愈的后遗症。对处于发展初期的国债回购市场所出现的某些不规范操作,应该合理地、程序性地逐步予以解决,一刀切的办法,最终是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的。更为重要的是,以切断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联系来保证资金的所谓体制内循环,不利于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达到社会资金的最优化配置,只有通过市场的作用,把资金送到效益最好、最具成长性的公司中,经济才有希望。

1996下半年的资本市场

1.1996年上半年市场行情的性质

1996上半年的资本市场呈现了多年未见的上升行情,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春节后到第一次调息止)行情的性质大体上属于1993年7月以来下跌行情的回补。这在深圳市场上反映得更为突出。 所谓的深强沪弱,正是这种状况的映射。上半年的行情,之所以能够调动起强大的人气,甚至强于沪市,原因有四,一是国家对股市的鼓励和引导,资金有所松动,政策上有所倾斜,改变了过去的封杀政策;二是前两年深股跌幅过大,价值被严重低估,这次补涨是价值规律的必然结果,是市场的内在要求;三是深圳市政府和主管机关,去年以来调整交易所班子,调整登记交易方式,简化手续,解放了全国股民;四是深圳券商创伤极重,为了活跃市场而“生产自救”,改变投资操作理念,敢于做长庄、做大庄,对市场有引导作用和稳定作用。这是上半年行情的第一阶段的特点。随着宏观经济环境逐步向好,市场行情的性质也逐步提前转化为第二阶段—牛市行情的初级阶段。这种转化的一个显著标志是进场资金集团的演化。目前证券市场上主要的资金来源为三大资金集团,一是证券商掌握的资金,二是企业和上市公司掌握的资金,三是个人投资者投入的资金。三者之中,在行情起步的第一阶段,以证券商掌握的资金为市场主力资金。随着行情的继续发展,企业和上市公司掌握的资金和个人投资者的资金开始占市场成交的较大比重。这种演变说明行情步入牛市。

2.市场资金走向分析

目前的市场角逐中,企业集团的资金是不可忽视的主力。其规模可从两个数字看出,其一是人民银行总行官员透露,1996上半年比去年同期新增贷款多增加1000亿元,而其中仅69亿元表现为企业活期存款的增加,其余以不同形式流走,除了部分支付职工工资外,大部分进入了资本市场。其二是某主要证券传媒透露,今年上半年已经有近千亿元资金进入股市、债市。据估计,企业集团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的达到600—800亿元,其中主要在股市。从这部分资金的入市时间看,是在6 月初以后逐步入市的,点位主要集中在上海650点和780点左右,深圳1800点和2000点左右。就目前已经达到的点位看,这部分资金已经获利颇丰(上海在100点左右,深圳在800点左右)。这部分资金随时可能撤出,只是机会的选择和条件的具备而已。可能的机会是央行宣布调低利息之时。前期作为市场主力的券商资金有相当部分从股市撤出后,屯兵国债(主要是696品种),目的也是等待调息的赢利机会。目前券商掌握的资金大 约在200亿元左右,近期流转于回购市场的资金达到150亿元左右,这主要是券商资金。个人投资者的资金总量大约在400亿—500亿元左右。根据银行公布的数据计算,二季度活期储蓄存款新增额为406亿元, 这大体上反映了个人投资者可入市的资金量。

据此分析,扣除可能的重复计算因素,目前资本市场资金总量应不低于1000亿元。其中市场常驻资金大约为300—400亿元。如果央行继续放松信贷,实现利率的逐次调低,那么,资本市场资金肯定继续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场内的企业集团资金是市场过客,其获利退出后,是否还会再次进入,是市场将来走势的一个重要因素。

3.调低利率将产生双重的市场效应

(1)由于我国的利率机制并非完全市场化的, 利率的调低只是市场资金宽松的结果,因此,调低利率并不能说明市场资金将进一步宽松。因而调低利率可能的结果是市场较为激烈的向下反应。同时,利率的下降意味着资金成本的降低,有收益的投资机会增多,从而使得资本市场资金分流。预计再次调息后,受投资收益的驱动,大量资金有流向房地产的可能性。

(2)当前的调息还是处于进一步调息过程中, 市场还会有进一步降低利率的预期,再加上降息后资金成本降低,企业效益将明显增加,将刺激市场的预期,吸引外围资金流入市场。

因此,分析下半年的资本市场走向,调低利率的市场效应究竟何者为强,应予以关注,根据目前的利率水平和预计的调息幅度,后一种效应应强于前一种效应。

4.A股市场的展望

展望步入牛市的中国A股市场1996年下半年及1997 年上半年的走势,宜抓住三个要点:

(1)扩容。牛市扩容是刺激市场的因素, 但是市场也完全可能因此而走向反面。1995年55亿的扩容盘子,大体上今年可以发完,1996年的新股发行盘子已在议论之中,大于1995年盘子的可能性很大。

(2)公司业绩。公司业绩是主导市场的两大因素之一。 上市公司目前正在陆续公布1996中期业绩报告,但是据已经公布业绩报告的公司的情况看,中期业绩将不会完全尽如人意。1996年年终报告能否有大幅度的改善,还要看经济的走势,根据目前的发展趋势,应有较大的改善。

(3 )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行业平均利润率和上市公司业绩的重新排队,也就是说,业绩理念日益深入投资者人心,以业绩和潜在的成长率为投资选择的标准,将使得市场出现新的牛市特点。

从中期和长期看,市场将呈稳定盘上的趋势,前期爆发性上升的行情不会再现,以投资绩优股票为理念的投资行为应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股票与股票之间的价格差异因业绩的差别而会进一步拉大。盈利的机会也就孕育于其中。

难得的商业机会

宏观经济平稳发展,政策逐步调整,金融货币环境相对宽松,国有经济效益步出谷底,可以预见今明两年的资本市场孕育着可观的商业机会。

1.强化资本市场中介服务

随着直接金融的稳步发展,资本市场规模的逐步扩大、强化资本市场中介服务的利润机会颇为诱人。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是重要的对策选择。一级市场上,证券发行品种增加规模扩大。其中企业债券将会随着银行存贷利率的下调而逐步走红。随着国债作为金边债券的价值再发现,国债的发行、承销仍将是热点。二级市场上,随着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回升,股票的盈利机会亦可能十分诱人。目前二级市场上,股票价位呈绩优股价格偏低,绩劣股价格偏高,恶炒股价格离奇的态势。这种态势随着上市公司经济效益的回升、成长性的凸现、市场投资理念的更新而得到改变,多数绩优股票价格应有充分的上升空间。为了在股票成交额中占有更大的份额,扩大营业网点是必要的。

2.证券投资基金将开创证券市场发展的新阶段

酝酿已久的证券投资基金将随着相关法规的出台而真正成为证券市场的热点。目前推出证券投资基金的条件已日渐成熟,银行利率的下调,市场资金的相对宽松,证券市场对理性的机构投资者的渴求,证券公司基金经理人才的储备和培养,构成推出证券投资基金的有利条件。尽管证券投资基金的相关法规将在年内稍后时期出台,但是,由于证券投资基金内含的市场竞争性,宜及早研究对策部署方案。证券投资基金的竞争,实质是经理人才的竞争,先行一步,必能出奇制胜。

3.拓展上市公司重组业务

以收购兼并、公司重组为主要内容的资本市场存量调整将贯穿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全过程,通过资本存量的优化调整,得到资源的再配置,形成经济增长的源泉,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特点。这对提供资本市场中介服务的证券公司来说,无疑是重要的商业机会。这一方面,主体政策已经明确(企业要在转换增长方式中得到增长),具体政策也在不断完善之中。

4.介入货币市场运作

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有着天然的联系。短期资金的融通是资本市场资源再配置的基础。为了提高资金的运作效率,介入货币市场运作,对于证券机构来说是不可避免的。借助证券金融公司的形式,运用票据等有效的短期金融工具,把长、短期资金的运作结合起来。这个问题已经提到证券立法的日程表上,相关的政策应向这个方向靠拢。

经济增长是一切商业机会的源泉,机会的把握自然离不开对增长趋势和政策走向的经验和认识。这是本文想要达到的目的。

标签:;  ;  ;  ;  ;  ;  ;  ;  ;  ;  ;  

1996年下半年经济政策与资本市场分析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