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质灾害成因—以大关县为例论文_许汉华1,刘文连2,郝勇3,寸春发4,刘宇成5

浅析地质灾害成因—以大关县为例论文_许汉华1,刘文连2,郝勇3,寸春发4,刘宇成5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云南 昆明 650051

摘要:在对大关县地质灾害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及有关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大关县地质灾害的发育情况,对大关县地质灾害成因进行简要的分析探讨。从地形地貌及水、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植被和人类工程活动等方面,分析了各种诱发因素对地质灾害发育程度的影响,为大关县地质灾害勘查评价、减灾防灾等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大关县;地质灾害;成因;滑坡;崩塌

引言

大关县隶属于云南省昭通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地区的腹心地带。大关县东西横距43.7 km,南北纵距73.2 km。东北与盐津县接壤,东南与彝良县毗邻,南面和昭通市接界,西北与永善县相连。县人民政府驻地翠华镇,距省会昆明市534 km,距地区行署驻地昭通市69 km,距四川省宜宾市221 km。G85高速公路从大关县北5 km经过,在大关县附近有出入口。大关县辖8个镇、1个民族乡:翠华镇、玉碗镇、吉利镇、天星镇、木杆镇、悦乐镇、寿山镇、盐津县和上高桥回族彝族苗族乡。

综合野外实地调查及有关资料分析,大关县地质灾害主要影响因素有地形地貌及水的影响、地层岩性、人类工程活动、地质构造和植被等。

1 地形地貌及水的影响

大关县地处云贵高原北部边缘缓冲地带,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县境内重峦叠嶂,峰高谷深。最高点在南部与昭通市接界的高家梁子,海拨2785米;最低处为吉利乡鱼田村吊楼子,海拨492米,相对高差2293米,平均1650米。全境几乎由山脉组合,县境山脉为喜马拉雅山脉,乌蒙山系和五莲峰山系。大关县地形切割较强,斜坡分布广泛、类型多样,除已发生滑坡、崩塌的斜坡外,尚有一部份斜坡具变形活动迹象,对村寨、公路、矿山、耕地及人民的生命财产构成了不同程度的潜在威胁及危害。根据相关资料调查表明,大关县71.2%的地质灾害均分布高程<1500m以下地段,大关县年平均降雨量1350mm,每年5~10月为雨季,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7.8%,仅少于50%的大气降水能转化为地下水,其余均通过地表径流汇入河流,对泥石流来讲,大量的地表径流成为了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动力因素。而对于滑坡灾害来说,入渗的地下水径流对潜在滑动面进行软化作用,进而降低其抗滑力,以此同时对改层土体的浸润作用将大大增加自重下滑力,河流的冲刷作用为原在的潜在临空面转化成现实的临空面提供了自然动力条件。

2地层岩性的影响

地层岩性是决定地质灾害发育的物质基础,是影响边坡变形的主要条件,区内由于岩性、岩体结构不同,地质灾害发育类型、程度等均有明显的差异性[1]。大关县地层出露较全,除了太古界、元古界和古生界、中生界的个别缺失外,其余各界系地层均有出露[2]。

全县境内地层岩性组合主要有灰岩、白云岩、砂岩、粉砂岩等岩性组成的坚硬~较坚硬岩组,砂页岩、灰岩泥岩、灰岩页岩等软硬相间的较坚硬岩组组合,砂页岩夹煤层、含煤地层岩组组合及松散土体。地质灾害的形成受地层岩性的控制,坚硬及较坚硬岩组中以发育崩塌地质灾害为主,较软弱及松散土体中以发育滑坡、泥石流等类型地质灾害为主。

3地质构造的影响

按大地构造分区,大关属扬子准地台边缘,处于川滇经向构造带北段,东与华夏式构造带交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经历了晋宁运动、燕山运动、加里东运动三次运动,主要是燕山运动。区内以褶皱和断裂构造为主,区域上构造总体为北东向,为鲁甸—盐津构造中段,由于受北段制约,常形成左侧斜列的“多”字型构造,且呈明显的等间距分布,县境内南部表现明显。

受燕山运动影响,位于大关县南部的南北向构造与北东向构造呈明显的复合交织在一起,加剧了岩体的破碎。在强烈地新构造运动作用下,地壳持续抬升,背斜构造都成为如今的河谷,随着河流不断地下切,形成了今天的陡峻峡谷地貌。大关县地处大关~马边地震带,较强烈的地震时有发生,破碎的岩体加上陡峻的地形在地震作用下产生崩塌堆积体,松散堆积体为下一步地质灾害的形成提供了内因条件。如今人类居住活动的场所主要还是在早期地质作用形成的崩滑堆积体上,随着人为因素的影响,为下一步的地质灾害形成提供了外因条件。当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达到一定条件时,地质灾害就产生了。

县境内受区域断裂和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大关的地震具有发生频率高、强度大、波及面广的特点,诱发的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也频频发生,危害极大,造成了大量的财产损失[3]。

4植被的影响

大关县山高谷深,人多地少,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居民大量的垦荒造地,砍伐森林,造成境内植被急剧减少。据调查,境内植被低于25%的面积约占65%的土地,区域生态不平衡,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如黄葛、寿山、上高桥等乡镇林覆盖率不到10%;而吉利不到15%。

从地质灾害调查的分布规律表明,植被覆盖率相对较低的地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越大,说明植被是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植被对地质环境有自然保护作用,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提高整体斜坡的稳定性。但是若天然斜坡遭到破坏,特别是在滑坡、崩塌区域范围内,对地表水的导渗作用、植被根系的机械作用也将可能成为促使滑坡、崩塌稳定性恶化的主要因素。反之,要消除认识上的误区,即“大尺度、小尺度”的问题,一般认为植被对地质灾害发育的影响存在“两面性”,从大的区域说,植被覆盖率越高,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就越低,但对某个特定地域来说(如滑坡、崩塌体),植被覆盖率越高,其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可能也会越高 [4]。

5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

大关县是一个山区县城,坡地面积占90%以上,属于生态地质环境脆弱地区,人类不合理的工程活动,无序性地、盲目地改造,破坏了原有的平衡,极易恶化原有的地质环境,城镇建设、修建公路及水利水电建设等切坡形成了滑坡的临空面,土地不合理开垦、粗放耕作、滥砍滥伐等破坏了自然固土的外部条件,县内矿产资源较为丰富,采矿活动破坏了原有地应力平衡状态等等,这些人类工程活动加剧了对地质环境的破坏,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给灾害的发生提供了外因。

结论

大关县地质环境条件较复杂,地貌类型比较多样,人类工程活动较为强烈,地质灾害较为发育,地质灾害主要为滑坡、崩塌,其次为泥石流、不稳定斜坡。滑坡多发生在由碎屑岩构成的陡坡、第四系形成的松散土体中;而崩塌则多发生在由碎屑岩、碳酸盐岩构成且地质构造发育的陡坎、陡崖中;水的活动是形成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城镇建设、修建公路及水利水电建设等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也会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

目前大关县地质灾害的发生处在一个活动期,因而防患于未然,加强地质灾害调查研究,掌握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对地质灾害多发地区重点防御、风险评估,同时建立预警体系、编制防灾预案,健全群测群防网络监测是当下非常有必要的防灾减灾措施。

本文从地形地貌及水、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植被和人类工程活动等方面,分析了各种诱发因素对地质灾害发育程度的影响,为大关县地质灾害勘查评价、减灾防灾等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罗昌漠.地质灾害与地层岩性的关系探讨[J].福建地质,2009,28(4):341-345.

[2]杨炀,谈树成,陈爱兵,龙树林.云南大关县地质灾害发育规律研究[J].河南科学,2014,32(1):79-82.

[3]刘泓伶,郭光辉,曾广文.云南省大关县滑坡灾害特征分析[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2,23(3):13-20.

[4]唐春.大关县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防治对策研究[D].云南:昆明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7.

作者简介

许汉华(1989~),男,福建省龙岩市永定人,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学基地班,助理工程师,长期从事岩土勘察、地质工程等工作。

论文作者:许汉华1,刘文连2,郝勇3,寸春发4,刘宇成5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6

标签:;  ;  ;  ;  ;  ;  ;  ;  

浅析地质灾害成因—以大关县为例论文_许汉华1,刘文连2,郝勇3,寸春发4,刘宇成5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