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广东高新技术产业推向新水平[*]_经济论文

把广东高新技术产业推向新水平[*]_经济论文

促进广东高新技术产业跃上新台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广东论文,高新技术产业论文,新台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已初步形成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广东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已成为全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省份之一。一个以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带为中心,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光机电一体化为支柱的高新技术产业群正在崛起,已成为我省经济建设中的一个新兴产业。

1.1 采取有效措施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1988 年实施火炬计划以来,省委、省政府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建造广东发展新优势,全面提高经济水平,推动全省经济上新台阶的一项战略措施。省委、省政府先后作出了《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和《关于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召开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座谈会,为广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制定了扶持政策和有效措施,确定了发展目标。

1992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省人大常委会连续三年在组织科技工作检查组到各市时,把检查督促有关高新技术产业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列为重点,并及时研究解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有效地促进了全省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同时,加强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引导。1994年,全省科技投入共52.5亿元, 其中银行科技贷款达10.8亿元,大部分用于高新技术产业;我省还投入1亿多元, 在高新技术企业中建立了29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以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科研部门开展了160多项高新技术项目的研究开发,取得了350多项科技成果。已有一批高新技术成果得到推广应用,为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增强了后劲。

1.2 高新技术产品生产形势喜人。至1995年5 月, 全省被认定的350家高新技术企业,年总产值达233亿元, 其中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41亿元,年利税38亿元,年创汇7.1亿美元,平均全员劳动生产率39 万元/人;其中超亿元企业61家,超2亿元企业35家,超10亿元企业4 家。 1994年底,全省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共936家,比上年度增加64.5%;生产高新技术产品达1610多种,比上年度增加74.05%; 全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410.95亿元(按国家科委行业统计口径为900多亿元), 比上年度增长60.18%;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5.0%提高到5.91%(按国家科委行业统计口径为17.29%);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额达137.72亿元,是上年出口额的2.38倍,出口额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也由上年的26.70%上升到37.57%。

1.3 火炬计划项目实施情况良好。截至1994年, 我省共安排火炬项目456项,其中国家级火炬项目186项,年产值达84 亿元, 销售收入70亿元,利税9.3亿元。目前,80%的项目进展顺利,60 %的项目形成了生产规模。通过实施火炬项目已开发出电站仿真系统、程控交换机、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铝合金高速双体船、全自动注塑机、核磁共振诊断仪、多频道无绳电话、镍氢电池、彩色立体照相机与扩印机、干式变压器、干式电抗器、丽珠肠乐、重组DNA人生长激素、 天年素功能保健材料系列产品、铝合金轮毂等一大批高新技术拳头产品。

1.4 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广东6个国家级高新区和3个省级高新区, 其中包括佛山医疗器械基地和中山健康科技产业基地,有的办了7~8年,有的才1~2年。几年来,各高新区的同志在遇到种种困难的情况下,始终保持坚强的信心和极大的工作热忱,为高新区的建设和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无论在建立健全管理体制、落实政策,还是在全区规划、基建投入、项目开发和引进等方面都下了很大功夫,取得了显著成绩。至1994年12月止,全省各高新区共开发利用土地25.6平方公里,建筑竣工面积约460万平方米。入区企业已达1773家, 被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76家,入区项目974项、实施火炬计划项目111项, 生产高新技术产品1448种。仅1994年,全省各区技工贸总收入148.2 亿元,工业总产值达129.5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84.6亿元,实现利税17.3亿元,出口创汇6.89亿美元,其中出口创汇比上年增长11.5倍。我省第一批兴办的中山、广州、深圳高新区,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中山火炬高新区目前进区企业已达180多家, 高新技术企业33家,工业总产值28.9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1亿元,利税总额达2.2亿元。去年,佛山高新区在香港举办项目介绍会,引进了一批项目和外资,加快了高新区建设。珠海高新区以惊人的胆略,围海造地,大规模、高标准地把一片荒滩建成具有珠海特色的黄金海岸高新区,为今后大发展奠定了基础。仲恺高新区和汕头高新区力求人员精干,运作高效,克服重重困难,多方筹措资金,做到征用一片、开发一片、收效一片。

1.5 在用高新技术促进传统产业改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施火炬计划以来,我们十分注重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尤其在轻纺、机电、化工、食品、医药、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中进行改造。改造的重点是: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的设计开发能力,以多品种、大批量、高档次、低成本为目标,开拓国内外市场。如广东乳源合金耐磨材料铸造厂,原是一间面临倒闭的农机厂。由于他们积极实施火炬项目,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该厂生产出高质量的耐火耐磨材料,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跃成为高新技术和乳源县税收大户。

经过几年的努力,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建设中一个新兴的产业。科技进步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从1979年至1994 年, 我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39.2%,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建设持续、稳步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利税和创汇的高速增长,充分证明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带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也是广东力争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需要。

2 发展广东高新技术产业的目标要求

根据广东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要求,到2000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当年工业总产值的16%,建立一批年销售收入几亿元、几十亿元乃至一百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或企业集团,形成100 个销售值超亿元的高新技术名牌产品。建成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光机电一体化四大新兴支柱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形成一批能参与国际竞争的外向型骨干企业, 其综合技术水平达到八十年代国际水平的占40%,达到九十年代国际水平的占60%。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以上。

为此,我们将坚持行之有效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三个结合”的基本方针,即:坚持引进技术与自主研究开发相结合;坚持引进、消化、吸收与创新相结合;坚持发展新兴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相结合。

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地区布局上,我们考虑以珠江三角洲为重点,然后按层次推进,形成梯度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广东经济发展的龙头和支柱。去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决策,把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地,培育一批新兴支柱产业,发展一批具有现代企业制度、有自己名牌产品、销售收入达几亿元或几十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或企业集团。东西两翼则尽量缩小与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发展的差距,争取形成一批有特色和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广大山区将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选准高新技术项目,做到成熟一个上马一个,上马一个则争取带动一片。不但要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还要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建立多层次的农林牧渔业科技示范基地,充分发挥“高科技兴农”的辐射作用,逐步形成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科学技术依托。

在发展重点上,首先抓好经国务院批准的6个高新区, 把它们作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示范基地。通过认真研究制订高新区建设的总体规划,创立一套全新的管理运行体制,努力培养高新区的市场体系,积极引导大中型企业参与高新区的建设。

在发展方向上,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龙头,以企业为主体,通过政府的支持、引导,向集团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3 加速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措施

为了实现我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目标,把高新技术产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们将坚持采取如下措施:

3.1 加强领导和政策扶持。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召开后的一个月, 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科学技术大会,讨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和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并作出了《中共广东省、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对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描绘出宏伟的蓝图,强调第一把手坚持抓第一生产力,坚持以自主研究开发与大胆引进先进技术相结合的方针发展新技术产业,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和措施。这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定,指导广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文件,是省委、省政府制定《关于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后作出的又一重大举措。我们要在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同时,努力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决定精神和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会议精神,同心协力,开创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3.2 抓重点、抓创新、抓名牌。 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已有一定基础。要将其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开创一个崭新的发展局面,关键是抓重点、抓创新、抓名牌。

抓重点就是抓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集团,以实施火炬为重点,遴选优先项目,重点支持我省优先发展的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和光机电一体化领域,尤其要重点支持有望形成支柱产业,对产业结构调整有带动作用和对行业技术水平升级有重大影响的项目。有选择、分层次地对火炬计划项目实施进行总体规划和部署,以形成规模化生产,创收、高效益为重点予以支持。

所谓“创新”就是从新产品或新工艺的设想,经过研究、开发、生产到市场开拓、经营管理的创新活动的总和。也就是创新的思想应贯穿高新技术及其产品变成商品的全过程。我们要在生产各要素之间始终支持和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尤其要以对火炬计划项目的支持带动企业的技术创新。同时,采取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集团试点单位和高新区大胆地对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进行改革和创新,重点是大力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在进行技术改造的同时引入创新机制,采用高新技术改造原有产业。

抓名牌,其核心就是解决企业依靠高新技术提高产品技术含量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市场竞争的主体已开始转到企业和产品上来。因此,产品关系到企业存亡。抓住产品,就抓住了振兴产业的关键。我们要把实施火炬计划、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抓名牌产品有机地结合起来。抓名牌应该是今后一段时期促进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走名牌兴厂、名牌兴开发区的道路。依靠高新技术创名牌、依靠高新技术优化名牌。

3.3 继续开展高新技术企业集团试点工作。 高新技术企业集团是以研究、开发、生产、经营高新技术及产品为方向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它与高新技术企业相比较,具有综合管理职能权限大,信息、人才、技术、资金、市场等要素集成程度高,配套能力和承受风险能力强的特点。建立高新技术企业集团的目的就是充分发挥集成优势,利用其在生产各要素中的综合实力,从去年开始,我省在一些有代表性的生产领域批准了10家企业集团进行试点。一年来,试点单位紧紧抓住“集团”和“试点”这个中心,大胆探索企业集团走集团化、国际化的道路,取得了初步成效。如顺德新力集团的江门长润集团试点一年来,着重在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和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企业开发、研究、创新能力;加快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增强投资发展能力和走国际化道路等五个方面大胆试点,企业生产经营跨上了新台阶。1994年,顺德新力集团高新技术产品的销售额占销售总额的比例由上年的54%提高到82%;全员劳动生产率由上年的24.2万/人增长到33万元/人;今年2~5月,销售收入又比去年同期增长23%。实践证明组建高新技术企业集团是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国际化的有利措施。

在今后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开展高新技术企业集团试点工作,并着重在集团化和国际化方面下功夫。努力办好一批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

3.4 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道路。 走国际化道路是充分发挥广东改革开放以来已初步形成外向型经济的优势,促使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的必由之路。几年来,广东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吸引了一批国际大财团、大公司来粤投资或合作,一批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也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我们将继续走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已形成的模式,着重在两个接轨上探索走国际化道路的途径,两个接轨:一是产品接轨,产品按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在产品品种、规格、款式、质量等方面按国际市场需要进行生产,按国际规范进行管理,使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和管理与国际市场接轨;二是企业接轨,通过实施“让股份、让市场、得技术、得资金、得国际市场”的战略,将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吸引国际大公司、大财团与国内自创技术相结合,并注重发挥国内各种优势,逐步闯出自己的国际名牌,使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尽快与国际市场接轨。

3.5 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力度。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需要较高的投入,必须建立强有力的资金投入体系来支撑。省政府决定:力争到2000年全省财政对科技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达到3%以上; 到200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1.5%; 今后三年内省财政拨款1亿元,扩大省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基金, 重点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其中也包括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各地级市都要建立和扩大科技发展基金,有条件的县级市和县也应建立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对省内首家生产的发明专利产品和国家级新产品在三年内,实用新型专利产品和省级新产品在二年内,免征新增部分所得税,对新增增值税的地方分成部分,由同级财政按不低于50%的比例返还给企业。

3.6 加快科技队伍建设。 要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关于“科学技术要有一个新的解放和大的发展”的指示精神,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关键是要有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良的科技队伍。为此,省政府决定由省财政投入6000万元,建立广东省高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按照国际上“孵化器”的运行机制运行。对从事基础研究人员,允许从课题(项目)经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补贴,实行岗位工资与课题津贴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允许职务发明者在一定时期内对其职务发明占有一定比例的红股或从该技术效益的税后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的报酬。同时,着力抓好科技带头人,科技企业家、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队伍和科技管理队伍的建设。重点引进高技术人才和外向型经济管理人才、企业管理“帅才”,并加强博士后流动站的建设,吸引和欢迎在国外的留学生以各种形式为国服务。进一步健全对科技人员的激励机制,规范资金办法,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作者1995年10月19日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要

标签:;  ;  ;  

把广东高新技术产业推向新水平[*]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