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汽车工业现状及出路_汽车论文

湖南汽车工业现状及出路_汽车论文

湖南汽车工业发展现状及出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湖南论文,工业发展论文,出路论文,现状及论文,汽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湖南汽车工业发展现状

1、湖南省汽车工业的发展,具有起步早,布点散,牌子杂,发展慢的特点。

湖南省汽车工业是随着中国三次“汽车热”发展起来的。随着地方经济权限的扩大,强调地区配套方针,各省市自治区建立独立完整的技术密集、带动作用大、利润丰厚的工业体系,从而使汽车工业成为新的投资热点。而湖南60年代第一台轻型货车“洞庭”130汽车问世时,还在中南诸省前列。在高额利润驱使下,汽车厂,改装厂,配件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到1996年湖南省已有7家整车厂,36家改装车厂,300余家零配件厂。单从车厂的数量来看,还高于韩国全国的总量。这些汽车厂分散在十几个地、市、县,也不管是否有条件形成规模生产,甚至出现了平时生产,农忙即关门的“季节”性车厂,严重缺乏统筹规划。在二十几年的发展中,湖南省汽车工业小到微型轿车,大到150吨载重矿山用车都有,品牌多达五十余种,却没有形成一个市场公认的名牌。由于在产品更新,技术改进上投入资金缺乏,原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零部件生产厂家如长沙汽车发动机厂,长沙汽车电器厂,株洲汽车齿轮厂等,已逐步丧失优势,甚至被逐出市场。

而与湖南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湖南的几个近邻省如广东、广西、湖北、江西、贵州等省区,近几年汽车工业迅速发展。“江西汽车制造厂1984年负债5600万元,现在已形成了3万辆生产能力。”(注:陈保民,《湖南汽车工业振兴有望》,载《湖南汽车与配件》1995年第11期。)而1996年,湖南省仅生产汽车4091辆。汽车工业的落后,严重影响了湖南省机械工业的发展。“七五”期间,湖南省机械系统排在全国第13位,到了“九五”初,已降至全国第17位。而且汽车工业在机械系统中比重也越来越小,到1996年,仅占到12%。在全国将汽车工业确立为本地区支柱产业的24个省(市)中,湖南排在第二十一位。(注:陈保民,《湖南汽车工业振兴有望》,载《湖南汽车与配件》1995年第11期。)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湖南省的汽车工业还有发展前景吗?

2、湖南省汽车工业发展的可能性

湖南省汽车工业在八十年代初错过了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落户可能带来的大好机遇,又没能赶上“七五”、“八五”期间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黄金时间,现在谈发展是否晚了呢?结论是:不算晚!

(1)从市场容量看,汽车的前景广阔,覆盖面大。

a.私人购车迅速上升,由1984年私人购车保有量17.35万辆,到1995年私人购车保有量250万辆,占当年保有量23.8%,而根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1991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富裕家庭有530万户,相当欧洲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这些家庭已完全具备购置夏利、奥拓一类普及型轿车的能力。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b.1995年,全国农用车产销量达230万辆,四轮车30万辆,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用车“换档”加快,市场呈多层次需求。

c.1995年以来国内摩托车的保有量达2280万辆,其中私人购买占81.2%。现在和今后一个时期,摩托车用户中将有一部分转而购买汽车。

d.国家加快老旧汽车更新步伐。“九五”期间陆续达到报废标准的老旧汽车将有500多万辆,而国家下达的更新计划为180万辆。

总计“九五”期间各类汽车需求量将超过200万辆。意味着在五年间,汽车市场属买方市场。(注:张小虞,《把握现在,竞争未来》,载《中国汽车报》1996年6月2日。)

从市场来看,只要把握时机,湖南汽车工业大有可为。

(2)从国家宏观规划看,有大显身手的机会。

中央已把汽车工业定为支柱产业,“规划2000年要生产汽车300万辆,总产值3536亿元,2010年达到年产量600万辆。”(注:《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载《国家汽车工业重要政策与法规》。)而目前国内汽车生产能力仅160万辆,从这个方面来讲,只要把握时机,规划得当,湖南汽车工业的发展仍有可能。

(3)从湖南省汽车工业目前状况看,具有腾飞的基础。

a.湖南省汽车零部件工业起步早,基础扎实;

b.有国家批准的重、中、轻、微型汽车整车生产权,不需争取新布点;

c.农用车及改装车在全国处于前列,为整个发展提供了相关条件;

d.汽车技术开发有较强科技力量,湖南大学,长沙铁道学院,长沙交通学院等高校的汽车专业有较强实力。

e.轻型车生产有优势。

今后,我国重、中、轻载货车比例最终将达到1:2:7,轻型车发展潜力很大。轻型车在全国没有形成垄断局面,受“复关”冲击小,这为我省轻型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而且,我省经过几十年的投入和发展,轻型车已有较大资产存量,初步形成了一至三吨车的制造体系,产品具有一定竞争力,只要组织起来,重点投入,就能较快形成经济规律,得到较大产出。(注:陈保民,《湖南汽车工业振兴有望》,载《湖南汽车与配件》1995年第11期。)

综观湖南汽车工业现状:有基础但现已落后,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把握时机,采取怎样的发展方式,将决定湖南汽车工业的前景。

二、湖南汽车工业发展之路

将湖南汽车工业搞上去,是湖南省机械工业数代人的梦想。对湖南汽车工业的发展战略,也经过了十多年的论证,基本形成二种观点。

1、走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型道路,以形成规模效应,从而形成竞争力。这种观点的依据是:

资金、技术密集性是大型汽车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汽车企业成功的标志。

西方汽车世界的三大支柱的美国、日本、欧洲都是通过规模经济而迅速占领市场。这些国家的汽车企业的年产量都在百万辆以上,1996年美国、日本、欧洲的汽车产量分别是1197万辆、1025.8万辆、1103.4万辆。

按世界著名经济学家马克西和西旧斯通过大量计算分析,现在的汽车工业生产平均费用曲线,一种车型的批量同成本有如下关系:由1000辆增加到5万辆,成本降低40%;由5万辆增加到10万辆,成本降低15%;由10万辆增加到20万辆,成本降低10%;20万辆增加到40万辆,成本降低5%。(注:徐寿禧,《浅论汽车工业的经济规模》,载《湖南汽车与配件》1996年第7期。)

没有达到经济规模,是湖南汽车工业乃至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障碍,“1996年全国‘目录’内汽车制造企业共计116家,汽车总产量1456200辆,平均产量为12553.5辆,其中产量在1-5万辆的企业10个,5-10万辆的企业3个,10-20万辆的企业5个,最高为一汽集团,总计生产205070辆。而湖南汽车企业中产量排第一的湖南汽车车桥厂年产量1578辆,仅达到全国汽车企业平均产量的十分之一。(注:《1996年全国“目录”内汽车制造企业汽车产量》,载《中国汽车报》1997年2月13日。)全省6家汽车厂总产量为4091辆。就规模经济的理论而言,即使是一汽集团也未达到。至于湖南汽车工业,需要将总产量增至目前的50倍,才能接近经济规模。

对于湖南汽车工业上来讲,通过资金密集技术密集方式建成产业集团的路子能走吗?回答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以湖南省汽车工业的现状来看,规模最大的湖南汽车制造厂的生产能力,也仅仅刚超过2000辆,要想使他达到经济规模,按专家分析投入至少要达到30个亿以上。江西汽车制造厂就是靠八五期间投入资金超过10个亿而迅速形成3万辆小形规模的生产能力,而迅速超过湖南。但湖南汽车工业发展的这笔资金哪来(仅一个厂的投入即达30个亿,还不包括相关零部件厂,而一汽与上海大众为形成规模投入资金已超过150个亿)。按湖南省1996年制定的“湖南省汽车工业发展战略”,九五期间计划投入四十个亿,省政府争取投入几个亿。初步规划投入单个企业的最大一笔资金为7500万元,这点资金要形成规模,何异天方夜谭。由于湖南汽车业无一家与国家几大汽车集团挂钩(如云南汽车制造厂即为“二汽”的下属厂),在国家的汽车工业集团化战略中,不可能得到国家资金投入。依赖于外资注入及先进技术的引进,只能使湖南汽车工业成为国外等大集团的中国制造分公司。事实上在中国目前引进的几大轿车生产线中,车型几乎都是国际上已被淘汰的车型,在技术改进,资金使用,国产比率等方面,受到了外资方苛刻条件的限制。一旦入关,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毫无竞争力可言。

从这个角度来讲,湖南汽车工业走资金密集型,达到大规模生产的方式,没有能力实施。

2、依照“产业政策”规划,放弃整车,全力专攻零部件,形成辅助产业优势。

这种观点的依据是:

(1)根据《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规划,湖南省汽车行业无一家企业有望得到国家重点扶持,以湖南省自有经济实力,没有使任何一家企业集团达到规模经济的能力。发展越多的整车制造厂只意味着加入世贸组织后,破产的汽车企业越多,因为它们的产品毫无竞争力可言。

(2)湖南汽车工业中零部件生产有较长历史,基础较雄厚,而且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设计人员,具有发展的条件。只要把握住零部件这个环节,投入资金比整车厂易于形成经济规模,所需投入资金也比建设一个整车厂要少得多,比较符合湖南省的经济实力。

然而,这种方法充分考虑到湖南省汽车工业经济实力薄弱的现实,但湖南省汽车工业也不能走这条路,从湖南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教训中可知,湖南省汽车零部件工业本来在中国诸省中一直处于“老大哥”地位。他支持了周围几个省的汽车工业的发展。如广西柳州汽车制造厂最开始上整车时,前后车桥用湖南车桥厂产品,株洲提供车架,变速箱,汽车齿轮;湖南动力机械厂的发动机,长沙邵阳两地生产的驾驶室。没有湖南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家的支持,也就没有今天的柳洲汽车工业。而“柳汽”一旦形成一定经济实力,马上建设自己的零部件生产企业,做到自给自足。而湖南汽车工业一直严重缺乏较有规模的整车厂对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引导和需求,使湖南汽车零部件陷入了产品单一,技术落后,严重亏损的局面,以致逐渐被淘汰出市场。没有自己整车工业支持的零部件工业必将受制于人。全力投入零部件生产的结果,很可能是产品大量积压,在外占领不了市场,省内又没有市场的尴尬局面。湖南汽车工业又谈何发展?

作者认为,以上两种方法各有所长,也都有依靠的因素,但并不适合湖南省汽车工业的现状及发展。作者认为湖南省汽车工业的发展可走的路是:

政府强制管控发展资金的投入,迫使企业实现兼并联合,培育小型特色集团,以轻型车为主,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品牌。

作者认为湖南省汽车工业的发展可以借鉴韩国汽车工业发展模式。“韩车发展模式”,可以概括为10个字,“政府干预下的集中发展”。韩国政府80年代初颁布了《汽车工业合理化措施》,作出了“提高产业规模,扶植企业集团”的决定,制定严格政策,只允许三大公司生产汽车,而且每家公司只能生产一种主导产品,还必须达到一定规模。政府通过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始终保持有效的干预和强有力的领导。

从韩国的汽车工业发展模式可以看到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这是值得我省汽车工业发展借鉴的。我省在发展汽车工业中的弊病正是,资金投入、项目立项、产品结构等等方面没有进行有效的统筹,造成资金分散,厂点设置没有规划,各厂争上整车,各自为政,丧失了集团化生产的机会。政府在以后的发展中必须保持长期有力的调控,促成各类资金的重点投入。

走兼并联合之路,从而形成小型特色集团是由湖南汽车工业目前状况所决定的。

从目前看,兼并企业比初建企业时效快,资金省,效益高,能够使优势企业加速扩大规模,加速扭转和解决企业亏损,推动资金尽早进入有生命力的企业,减轻资金因闲置与无效使用而造成的损失。

现在湖南汽车整装车有七家,产品型号却从微型到重型有几十种,而且各个厂的产品中,同一型号品种相同的有好几种。如果园动力机械厂与正圆汽车厂都生产1吨、1.5吨、2吨的农用运输车。产品开发,生产配置重复,造成大量资金浪费。虽然说目前是市场竞争,但现在是湖南汽车工业生死存亡之际,只有靠政府干预,强制性执行联合或兼并,互通有无。即在政府引导支持下,通过联合、合并、参股等方式,形成以产品为龙头,产权为纽带的集团,在省内形成2-3家汽车企业集团,成为具有按专业分工的总装、发动机、变速箱、铸锻毛坯等基地。能自主开发产品,拥有高起点、专业化、大批量组织生产的零部件配套体系,产品系列化并达到经济规模。

湖南省已有的汽车工业只要措施得当,政府调控有力,形成特色小型集团大有可能。

(1)以长沙为基地,通过资金重点扶持,以“湖汽”为中心,联合“长汽”、“长客”、“果园”、“正圆”等汽车厂家,形成轻型车生产企业集团,合理配置产业,调整产品结构,综合人力物力联合开发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品。各企业协调生产,每个厂在统一管理下,主要生产一种产品,迅速达到一定规模,集团内形成系列产品使其初步具有市场竞争力。力争2000年达到15万辆以上的生产规模。

(2)以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为基地,发展摩托车。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在航空部与湖南省双重建设下已达到年产品销售收入19亿元,是湖南省机械工业中唯一进入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排名的企业。从市场发展来看,价格低廉及轻便的摩托车先于轿车进入普通家庭。据专家预测,2000年中国摩托车保有量将达到4400万辆,市场需求超过1000万辆。政府在资金,技术投入给予优惠,提高产品技术开发能力,力争南方集团成为“产业政策”中国家重点摩托车集团之一。

(3)以上述两个基地的建设为龙头,建立起省级的汽车零部件集团。

三个基地互为依托,互相扶持。尽早形成具有知名度的品牌,不仅占领省内市场,更要面向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市场。

结论

综上所述,作者以为湖南汽车工业单纯走资金密集型式或“舍全”而大力发展零部件工业,这两种发展方式都不符合湖南汽车工业现状,不利于发挥优势,尽快形成竞争实力。而采取兼并联合形成小型特色集团,是湖南省汽车工业较适宜的发展方式。

湖南省汽车工业的发展前景,不能说是明朗,但仍大有希望。只要湖南省汽车工业能把握住时机,采取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腾飞将为时不远。

标签:;  ;  ;  ;  ;  ;  

湖南汽车工业现状及出路_汽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