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与出类拔萃——浅谈后进生转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出类拔萃论文,浅谈论文,后进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鼓励学生出类拔萃是评定一位好教师的重要标准,很多人却忽视了这一点,如果有学生说:“我所取得的成就源自您的鼓励”。我认为这是老师所能获得的最好的赞誉。因此,我们不难理解“鼓励学生”的大致含义。即坚信自己的学生。即使他们缺乏自信,甚至自暴自弃,也要相信他们能够取得最好的成绩,实现最伟大的理想。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是以应试教育为基本教学模式的制度。许多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一直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身上,不够重视其他学生,尤其是不够重视差生,甚至在少数学校存在严重的歧视差生的现象。比如:有些老师在给学生辅导作业时,不屑给差生讲解,甚至打击、挖苦学生;也有些老师对差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有的学校干脆把差生编成一个“特种”班,让学生们自己“以毒攻毒”,以便学校能集中精力提高升学率。
上述做法不仅严重地违反了“全面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方针,也违反了《教育法》,给学生的心灵带来了抹不去的阴影与伤害。正因为如此,许多差生丧失了学习与进步的信心。“破罐子破摔”进而成为班里和学校中的一批害群之马,严重地影响了优良班风与校风的建立,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的维持。更有甚者,一些差生在走上社会后,便成为不法分子,危害着社会秩序的安定。可见,转化后进生,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既有着紧迫性,也有着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关心差生,转化后进生,不仅有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社会造就有用之才,这也是我们教师的应尽职责。因为“教书育人”本来就是我们教师的天职,一位合格的教师应当在认真教好书的同时,积极地做好育人工作。可以说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老师的文化素养、道德素质和人格魅力对学生尤其是对差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老师的一句鼓励的话语,有时能温暖一个差生的心灵。
既然转化后进生有着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但如何来转化后进生呢?我认为至少要做好下面几项工作。
首先,要了解差生。如果教师对自己学生的基本情况一无所知,就谈不上转化后进生。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下列几点:(1)注意观察、弄清表现。在学习方面,差生往往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偏科现象严重,以兴趣的程度作为自己学习的主要动力,有的甚至严重地厌学。在守纪方面,差生大多纪律性不强,缺乏集体的荣誉感,有的甚至搞小团体主义,好出风头,但意志力较为薄弱。也有少数差生守纪情况良好,但对学习的热情不高,在品质方面,差生的社会交往活动抑或频繁抑或封闭型,二者都有非道德化的倾向——他们往往把社会和前途看得一片黑暗,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任何诚信可言,因此,差生往往在家骗父母,在外骗同学,在校骗老师,以达到他们自己随心所欲的目的。因而差生多是缺乏正确的道德是非观、价值观与人生观。(2)分清类型,以便对症下药。对待差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更不能把差生看成臭石头一块,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有的差生只重视美术、音乐和体育等专业课,对基础文化课的学习不够重视或不感兴趣;有的则因为重视考试科目,忽视会考科目;有的差生则存在着严重的偏科现象;也有的因为来自家庭和社会负面影响,而无心思学习;当然也有些差生是因为不喜欢某个授课老师或缺乏兴趣和意志力的原因而厌学某一门学科。总之,只有分清了差生的不同成因,我们老师才能从根本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达到转化好后进生的目的。(3)要注意了解学生的方法。了解差生的关键一环是让差生说真话。而要做到这一点,要求我们老师对差生多一些朋友式的谈心,少一些训导式的谈话。因为只要平等地位的基础上才有与差生形成交流的可能性。
其次,要以行动关心差生。
老师不仅要经常与差生们谈心,解决他们思想中存在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以实际行动关心学生。在生活上,老师要主动积极地关心差生,包括差生的住宿条件、饮食状况和家庭状况,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帮助差生去解决,为他们出谋划策。在品德方面,老师可通过谈心,听法制报告、参观监狱、家访等方式,杜绝差生与社会不法分子的来往,使差生明其是非,晓其利害、知其得失;及时表扬差生在思想上的进步,包括拾金不昧,帮助同学,尊敬师长、尊敬父母方面的进步,加强他们道德情感的内化,从而形成一定的道德意志,逐步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我在班级还开展“一助一”活动,确定他们各自的帮扶对象,以明确到人,定期检查帮扶成果,对进步较大的差生和帮扶成绩突出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精神或物质方面的奖励。
再次,要以情感动差生。
俗话说得好“精诚所至,金石所开”。帮助差生,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只有老师无数次地帮助他们,在感情上真正地打动他们,才能真正唤起差生进步的潜意识,拨亮他们心中的那盏明灯,让差生看见希望。这要求每位教师要学会爱护学生,但不是溺爱。老师要利用好课余、课外活动等时间与差生进行沟通,主动地去关心他们,与他们促膝谈心,打成一片。
所以,一位好老师,不仅要有高超的教学水平,更要有一颗爱护学生,特别是关心差生的心。只有真正地以情感动了差生,才能找到打开他们心灵之门的那把钥匙!
第四,要注重情景教育法。
班主任、任课老师和校领导都要善于利用一些特定的场合,表示出对差生的关心和重视。如学校领导要利用好升旗仪式,全体师生大会来教育学生和差生;班主任可利用班会、授课教师可利用课堂教学向全体学生表示态度——学校和老师关心每位学生的全方面的成长,对学习成绩进步的学生要表扬,对思想进步的学生也要表扬。学校也可能通过开座谈会、听英雄事迹报告、爱国主义教育报告、法制教育报告、参观展览等形式对差生进行正面教育;班主任也可以向差生们推荐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张海迪的故事》等优秀书籍,帮助他们进步,通过特定的场合、氛围、情景,逐步唤醒差生们的潜意识,拨动他们的心灵之弦,引起他们的心灵共鸣,从而达到教育差生、转化差生的目的。
第五,要趁热打铁。
也就是说在通过多次的教育、帮助后,如发现差生在纪律、学习态度、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上有了一点点的进步时,班主任、授课教师及至校领导都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及时给予表扬,给予差生在道德情感上的强化,鼓励他们戒骄戒躁,取得新的进步,但同时做好对差生出现反复的心理准备。对差生的进步可给予一定的精神奖励,如成绩进步奖、守纪进步奖、道德文明奖、思想进步奖等,同时也可给予进步差生一定的物质奖励。如在表扬时语气要郑重、激昂,切勿语气平淡,一带而过!只有经常表扬差生的进步,才能增强他们进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趁热打铁,以达到转化差生,使差生全面进步,直到最后“消灭”班级中所有差生的目的。
第六,要持之以恒。
无论是班主任、授课教师,还是学校领导,对差生的教育和帮助一定要持之以恒,切勿浅尝辄止,要真抓实管,一抓到底,常抓不懈,要有数年如一日的精神。总之,要想转化差生,达到使教育面向全体以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的目的,它需要我们全体教师、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配合和努力。我们不可能使每位学生都成为栋梁之才,但我们绝不让一名不合格的毕业生流向社会,让学校真正成为教书育人的摇篮,让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差生感受到心灵的温暖,拨亮他们心中的那盏明灯。
标签:后进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