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物流理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论论文,物流论文,商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根据技术经济学生产要素六元理论、生活要素六元理论、生产要素层次理论和大物流理论,[1][2][3][4][5][6][7]作者首次提出了基于人力、资产力,物力、自然力、运力,时力六大生产生活要素的商品物流理论,包括商品实物流理论、商品资金流理论和商品信息流理论三个部分,其核心是商品实物流理论。商品物流理论主要反映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商品的运动规律,商品的运动规律包括商品的实物运动规律、商品的资金运动规律和商品的信息运动规律三部分。商品实物运动形成商品实物流,商品资金运动形成商品资金流,商品信息运动形成商品信息流。根据大物流理论,无论商品实物、商品资金,还是商品信息,都是物质,商品实物流,商品资金流和商品信息流是商品物流的三种不同形态,它们都必须服从整个商品的物质运动规律。
一。商品实物流理论
根据技术经济学生产要素层次理论,作者研究认为,整个社会经济由各种各样的生产要素组成。按照在社会经济中所起作用范围大小和层次高低的不同,可将生产要素划分为四个层次(见图1),最高层次是部门生产要素层次,第二个层次是行业生产要素层次,第三个层次是单元生产要素层次,第四个层次是基本生产要素层次。
表1为生产要素层次理论示例表。表中列出的第一产业的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的煤炭、电力、钢铁和信息业,第三产业的通信、教育、文化和管理服务业,代表了三大产业部门不同生产行业、不同生产单元的不同基本生产要素情况。
从图1和表1可以看到,任何部门、行业和单元生产都离不开六个基本生产生活要素。根据技术经济学生产生活要素六元理论,人类社会在任何时期,进行任何生产生活活动都必须同时具备六个基本生产生活要素:人力(劳动力)、资产力(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物力(原材料、能源)、自然力(土地、水、矿藏)、运力和时力,六力缺一不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六个基本生产生活要素都是物质商品,也是人类社会财富。
图1 生产要素四层次模型
根据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社会经济系统由生产、流通,消费三个不同环节组成。①作者研究认为,投入是与生产同样重要的一个环节,有时甚至比生产环节还重要。投入环节包括科学研究实验、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资金筹措、设备采购等很多组成部分,它是生产环节的基础,也是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基础。为此,作者认为有必要把投入从生产环节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环节,这样,整个社会经济系统就由投入、生产、流通、消费四个不同环节组成(见图2)。
从图2可以看出,六大类基本生产生活要素商品②的投入、生产、流通和消费构成了整个社会的经济行为。需要指出的是,六大类基本生产生活要素商品的投入,主要来自本国的要素商品生产,利用本国的要素商品储备,同时利用国外要素商品进口;六大类基本生产生活要素商品的生产,包括一、二、三产业,行业,企业的生产;六大类基本生产生活要素商品的流通,包括一、二、三产业,行业,企业所生产产品的交易流通;六大类基本生产生活要素商品的消费,包括中间消费和最终消费两大部分,中间消费是生产性质的消费,最终消费包括居民消费、社会消费、增加积累、增加库存、出口等。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看,六大类基本生产生活要素商品的“投入—生产—流通—消费”和“再投入—再生产—再流通—再消费—再投入……”,不断循环再循环,就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就是商品不断运动的过程。随着商品的不断运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均财富不断增加,这就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整个商品的运动规律。商品运动规律包括商品实物、资金和信息的实体运动规律。商品的实物运动是第一位的,商品的资金运动和信息运动是第二位的。
图2 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商品运动规律
二、商品资金流理论
商品有交换价值,交换价值反映为价格,价格都以资金量计算,资金的实物是货币以及各种金融证券。因此,货币以及各种金融证券的实物流动就是资金物流,简称资金流。
企业为了生产必须有资金,这个资金可以是企业自有的,也可以是从银行借贷来的,生产资金用于购买六大类基本生产要素商品。通常,生产资金有两种用途:一种是作为固定资产,用于购置土地、建设厂房和购买机器设备;另一种是作为流动资产,用于支付工资,购买能源、原材料等消耗物品。家庭和个人为了生活也必须有资金,用于购买六大类基本生活要素商品。
资金除了生产和消费用途以外,还可用于积累、储备、借贷和救济等。应该指出,资金作为资本是包括生产、流通、消费在内的整个经济活动中最为重要的资金用途,能使人类社会经济不断得到发展。
根据马克思的资本流动理论,资本按功能划分有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一个企业的资金通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进行不断反复的运动,不断增值。
马克思在《资本论》[8]中讲:“资本的循环过程是通过三个阶段进行的;根据第一卷的叙述,这些阶段形成如下的序列:第一阶段:资本家以购买者的资格出现于商品市场和劳动市场;他的货币转化成商品,也就是通过G-W这一个流通行为。第二阶段:资本家用购进的商品从事生产的消费。他以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者的资格进行活动;他的资本通过生产过程。结果是一种商品,它的价值比各种生产要素的价值更大。第三阶段:资本家以售卖者的资格回到市场;他的商品被转化为货币,也就是通过W-G这一个流通行为。所以,货币资本循环的公式是:G-W…P…W'-G',在其中,那几个点表示流通过程的中断,W'和G'则表示已经由剩余价值增大的W和G。”
上述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的资金流动过程可用图3表示。
图中:G代表资金,W代表商品,P代表生产过程,G'代表新的资金,W'代表新的商品,Ⅰ表示货币资金的循环,Ⅱ表示生产资金的循环,Ⅲ表示商品资金的循环。
图3 资金的流动
从图3可见,货币资本循环公式为Ⅰ:G-W…P…W'-G';生产资本循环公式为Ⅱ:P…W'-G'-W'…P;商品资本循环公式为Ⅲ:W'-G'-W'…P…W”。
综上所述,商品资金流与商品实物流是一起运动的,随着商品实物流的不断发展,商品资金流也不断发展;同样,随着商品资金流的不断发展,商品实物流也不断发展。
但是,如果由于金融资本市场的发展,资金流完全脱离商品实物流,完全脱离社会经济生产生活要素商品实体而任意流动,就违反了商品物流客观规律,违背了商品物流理论,这是很危险的,严重时就会出现金融危机,影响商品实物流运动,影响商品经济实体。事实证明,商品运动中商品资金流与商品实物流必须配合协调,必须符合上述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整个商品的运动规律(参见图2)。
三、商品信息流理论
1.商品信息概念。有关信息的概念和定义不下百种。控制论的创始人诺伯特·维纳(N.Wiener)指出:“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中国学者钟义信在《信息科学原理》中从不同层次详细研究了信息的定义,提出本体论层次的信息定义为“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认识论层次的信息定义为“主体所感知的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9]
作者研究认为,信息是“客观事物性质及其运动状态和方式的反映,或者说是客观事物内在和外在性质发展变化的反映”。这个定义基本与上述认识论层次的信息定义相似,“反映”代表了“主体所感知的”意思,所不同的是除了反映“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以外,还反映“客观事物性质”。这个定义与上述本体论层次的信息定义不同,作者认为“信息”与“事物运动状态和方式本身”不能等同,信息只是后者的反映而已。
事物指的是客观存在的一切物体和现象。[10]现象与物体不同,现象不是物体本身,但来源于物体,是物体发生的事。举例来说,商品是物体,与商品有关的事是现象,商业领域的事物就包括商品和与商品有关的事。
在经济界,最重要的是经济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是社会经济的细胞,商品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仅一切劳动产品都表现为商品,连人的劳动力也成为商品,商品关系形成社会的生产关系。由此可见,商品信息是经济信息的核心。
综上所述,商品信息是“经济界商品事物性质及其运动状态和方式的反映”。商品信息既包括一切商品物质实体的信息,也包括一切与商品有关的商业活动现象的信息。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流行的“信息是物质属性”的说法在理论上是不完整的,因为信息不仅反映物(物质实体)的属性,也反映事(客观现象)的属性,因此,比较科学的说法应该是“信息是物质实体和客观现象的共同属性”。对于商业来说,信息既是商品物质实体(物)的属性,也是源于商品的商业活动(事)的属性。所以,信息是商品物质实体和商业活动现象的共同属性。
马克思在《资本论》[11]中从研究商品的实体性和价值性两个属性入手,着重研究了商品价值和资本的运动规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作者认为,在现今的信息时代,从研究商品的信息属性入手,全面研究包括商品实体、商品资本和商品信息的运动规律在内的整个商品运动规律,具有特别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与马克思生活的时代相比,现在已经具备了研究的客观条件,并且十分迫切。
2.商品信源物质和商品信息载体物质。从信息科学的角度来看,世界上所有的物质实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反映物质自身性质及其运动状态和方式的物质实体,叫做信源;另一类是反映信源以外其他物质的性质及其运动状态和方式的物质实体,叫做信息载体。
商品信源物质有六大类:即人力、资产力、物力、自然力、运力、时力六大生产生活要素商品。商品信息载体物质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发送和接收信息的物质实体,如所有的生产者、服务者、消费者、邮电局、电视台、广播台、卫星、电脑、收发报机、传真机、电话机、电视机、收音机、照相机等;第二种是传递信息的物质实体,如人力输送、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电话线路、有线电视线路、光纤线路、光波、声波、无线电波、互联网等;第三种是储存信息的物质实体,如人脑、电脑硬盘、软盘、光盘、书信、资料、报刊、书籍、图片、照片、电影胶片、录像带、唱片、录音带等。
3.包括商业信息在内的信息形式有六种类型。人们普遍公认信息有五种形式,即人体五官直接感觉到的五种形式:一是眼睛“视觉信息”,如实物、文字、数字、颜色、图像、代码、密码、暗号、符号、手势、旗语等;二是耳朵“听觉信息”,如语言、声音等;三是鼻子“嗅觉信息”,如气味等;四是口舌“味觉信息”,如酸、甜、苦、辣、咸等;五是身体“触觉信息”,如皮肤、毛发等与物体接触时所产生的信息,冷、热、硬、软等。除以上人体五官可直接感觉到的信息外,有学者提出第六感觉,指眼、耳、鼻、舌、身五官所具有的视、听、嗅、味、触五种感觉以外的敏锐感觉。
马克思在《资本论》[12]中指出;“对于商品体的具体性,它是没有感觉的。但是,商品所有者会用他自己五种及以上的感官来补足这种缺乏。”这就是说,商品的性质是可以依靠人的五种及以上的感官直接感觉到的,即商品信息。作者研究认为,人体感觉器官除平常所说的五官之外,还有第六器官——脑子,第六器官脑子的感觉,就是第六感觉,可叫做“意觉”。脑子“意觉信息”,如精神(Spirit)、情绪(Mood)、灵感(Inspiration)、思想(Idea)、记忆(Memory)、理解(Understand)、梦幻(Dream)等,都是人体存在的信息,脑子“意觉信息”是最重要的信息,既包括人的直接感觉信息,也包括人的间接感觉信息,既包括人的感性认识,也包括人的理性认识,脑子“意觉信息”对于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见表2)。
表2 信息的六种类型
序号 信息类型 感觉器官
1 视觉信息 眼睛
2 听觉信息 耳朵
3 嗅觉信息 鼻子
4 味觉信息 口舌
5 触觉信息 身体
6 意觉信息 脑子
综上所述,信息有六种类型:视觉信息,听觉信息、嗅觉信息、味觉信息、触觉信息和意觉信息。由于商品信息的形式多种多样,它们所表达的信息内容也就十分丰富。人类依靠人体六个感觉器官,通过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的信息活动来认识和改造经济界商品物流客观事物,为人类造福,推动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这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商品信息运动尽管不是第一位的,但却是整个商品运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参见图2)。
作者研究认为,商品物流活动包括商品实物流、商品资金流和商品信息流的活动,其本质上就是商业活动,所以商品物流理论也就是商业理论。
注释:
①从本质看,分配与生产、流通、消费不同,属于生产关系领域,而且马克思指出分配是由生产决定的,所以分配不作为社会经济系统商品运动的一个独立环节。
②文中的六种投入、六个基本生产生活要素、六大类基本生产生活要素、六大类基本生产生活要素商品等不同说法,实际内容都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