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例前颅底—颅鼻眶沟通性巨大肿瘤切除术后的观察与护理论文_莫玉梅

36例前颅底—颅鼻眶沟通性巨大肿瘤切除术后的观察与护理论文_莫玉梅

解放军第266医院 河北承德 067000

【摘 要】报告了36例前颅底-颅鼻眶沟通性巨大肿瘤切除术后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术后加强生命体征和意识变化监测,采取适宜体位。由于鼻面部肿胀严重,需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眼部并滴用眼液。加强鼻面部护理,术后48-72h给予面部冷敷,3d后注意面部保暖并酌情热敷。注意观察有无脑脊液鼻漏、脑水肿和脑疝、颅内感染等并发症。本组术后出现颅内高压症4例、脑脊液鼻漏4例,经及时治疗和护理均康复出院。本组获随访1-3年,生存率100%。3例视力较术前有提高,2例肿瘤复发行放疗。

【关键词】鼻肿瘤;手术后并发症;手术后护理

[Key word] Nose neoplasms;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Postoperative care

【中图分类号】R739.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059-02

颅面联合进路切除累及前颅底或颅内脑组织的鼻腔、鼻窦癌,是耳鼻喉科最为复杂的涉颅手术之一,也是近年来开展的新技术,可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同时有效整复局部组织。但由于手术牵涉范围广、难度大、术后易导致严重并发症,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术后护理至关重要。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我科收治了36例前颅底-颅鼻眶沟通性巨大肿瘤患者,手术疗效满意,现将术后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10-52岁。均以无意中发现眼眶内肿块并逐渐增大,伴视力下降、眼痛、头痛剧烈为主诉。冠状CT证实双侧筛窦、蝶窦软组织占位性病变,窦壁有骨质破坏,呈溶骨性,肿物较大,已侵入眶内和颅内,确诊为前颅底-颅鼻眶沟通性肿瘤。本组实施颅面联合进路术14例,额面进路,鼻锥体皮瓣下翻前颅底-颅鼻眶巨大肿瘤切除加游离髂骨片移植修复脑膜或颅底缺损术22例。本组无一例死亡,颅鼻眶肿瘤切除彻底,脑膜及颅底缺损修复理想。术后有4例并发颅内高压症,4例有脑脊液鼻漏,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其余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痊愈出院。本组获随访1-3年,生存率100%。3例视力较术前有提高,2例肿瘤复发行放疗。

2 手术方法简介[1]

全身麻醉后先行双鼻侧切口,顶端位于眉之间,分离鼻锥体皮瓣下翻,暴露鼻骨和窦前壁,切除破坏骨质。再作额正中切口,上达顶部,作冠状切口,长约15cm。分别向两侧翻皮瓣,在前额正中线旁1.5cm钻4个孔,锯开骨板、切除额窦前壁内新生物。去除眼眶内肿瘤,去双侧筛窦内肿瘤及肿瘤侵及的鼻中隔软骨和筛窦垂直板,开放蝶窦,取出其内肿瘤,随即切除硬膜中线处肿块。冲洗后以额骨膜进行修复。处置游离髂骨片支撑颅底,复位骨板。

3术后护理

3.1 一般护理

患者回病房后去枕平卧,将头偏向一侧,使口腔内分泌物易于流出或吐出。6h后改为抬高头部15o卧位,以减少头部血容量、降低颅内压。有脑脊液鼻漏者改取头高30-45o斜坡卧位,以减少脑脊液鼻漏量。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肺功能和心功能的监测。术后72h给予持续心电及血氧饱和度监测,观察意识是否清楚,有无烦躁、嗜睡或昏迷,有无呼吸、脉搏减慢或血压升高等。本组有2例术后出现烦躁不安,呼吸先快后慢,血氧饱和度在85%-93%,立即报告医生检查原因,考虑为脑功能受损或因双鼻腔堵塞、口腔分泌物多未能及时吐出,呼吸道不畅而出现脑组织缺氧。立刻吸净口腔分泌物,提高吸氧浓度,4~6L/min,患者逐渐恢复平静,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呼吸道护理

由于手术范围广、创面渗出多,术后患者鼻面部肿胀严重,使口腔内较多的血性分泌物难以自行吐出。术后及时做好口腔护理,维持低负压吸引,随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口腔清洁[2]。口腔护理每日2~4次,用甲硝唑漱口液擦洗或冲洗。用餐前后及睡前行口腔清洁漱口,预防口腔炎症和溃疡的发生。

3.3 眼部监护

肿瘤侵及眼眶使内直肌受压增粗、视神经及眼球受累、内侧眼球增粗、双眼分泌物增多,术后加强眼部护理十分重要。定时清洁双眼,用0.25%氯霉素眼药水和营养视神经药水滴眼,每2h 1次或每日4次,并遵医嘱及时应用营养神经药物和抗感染治疗,同时定时监测眼压和视力变化。本组有2例患者术后第2~3天出现一侧或双侧眼球肿痛明显,并伴同侧头痛,1例有轻度恶心欲吐感,立即告知医生指测眼压,感觉患侧眼球坚硬度增加,眼压约T+1或T+2,经及时降眼压处理,并嘱闭眼休息、勿用眼过度,症状很快消除。

3.4 鼻面部护理

本组采用的术式需作鼻侧切开,取鼻锥体下翻,额正中切口进路,可导致术后面部肿胀严重,愈合后留有瘢痕之缺点,若护理不当还会延期切口愈合,留下很深的瘢痕。本组术后48~72h内均采用自制的冰袋予以鼻面部冷敷,注意牢固固定冷敷部位。手术3d后注意面部保暖,用围巾加以遮挡或围裹,酌情予以热敷,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切口愈合。注意预防感冒或咳嗽,以免震裂切口影响愈合。换药时注意绝对无菌操作,预防切口感染造成鼻面部瘢痕增大。拆线后1-2周可用疤痕贴贴敷,以促进切口瘢痕减退,增加面部美观。

3.5 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3.5.1 脑脊液鼻漏预防与护理:脑脊液鼻漏是本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危及生命的颅内感染或并发颅内低压。术后密切观察鼻腔有无透明液体流出,在低头用力、压迫颈静脉时是否流量增多。注意询问患者平卧时咽部有无甜液流下,以及夜间有无异常呛咳。本组有2例鼻腔内有透明、无色液流出,低头时增多,化验报告为脑脊液。立即取头高30~45o斜坡卧位,使脑脊液流向腰椎管以减少头部脑脊液压力,防止更多的漏出[3]。嘱患者避免做增加颅压的动作,如用力排便、剧烈咳嗽、喷嚏、情绪激动等,切忌擤鼻,保持鼻咽部清洁,给予低盐饮食。若欲打喷嚏时,可用舌尖顶住上腭作深呼吸抑制喷嚏。

3.5.2 脑水肿、脑疝预防与护理:由于颅底区域解剖结构复杂,与颅内脑组织、重要血管、神经关系密切,术后可能引起颅内高压、脑水肿,出现脑膜刺激症状,需严密监测其瞳孔和意识变化,以及神经系统体征。对头痛者观察其程度、持续时间和发作规律;对呕吐者注意次数、量、性质以及呕吐形态。本组有4例术后第1~3天出现呕吐,2例为频繁发作、喷射性,伴有头痛不适;2例偶有恶心呕吐,为陈旧性血性分泌物。报告医生,考虑前2例为颅内高压引起,遵医嘱及时予以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脉滴注和50%葡萄糖50ml静脉推注。每6小时交替使用;后2例分析为全麻后反应或因术中咽下血液刺激胃部引起的呕吐,不排除应激性胃出血,密切观察心电图、意识、瞳孔、血氧饱和度,给予止吐、控制血压、降颅压、吸氧等处理后症状缓解。本组无一例脑水肿、脑疝发生。

3.5.3 颅内感染预防与护理:1清洁和消毒监护室及病区环境,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和适宜的温度,湿度,减少陪护和探视。2密切观察体温波动情况,手术3d后体温超过39.5℃时立即采取降温措施,如酒精擦浴、热水擦身、头戴冰帽等,慎用药物降温,并仔细观察头面部及额部切口有无红肿热痛,找出发热原因。3遵医嘱及时、准确应用广谱抗生素,特别是易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田勇泉,孙爱华.耳鼻咽喉科学.鼻-前颅底肿瘤.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6-97.

[2]詹晓东,王文忠,韩跃峰,等.10例前颅底肿物的术式分析.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18(9):545-546.

[3]江文,冯永,孙正良,等.累及前颅底的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术式选择及颅底重建方法的探讨.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3.17(5):259-260.

论文作者:莫玉梅

论文发表刊物:《临床医学教育》2016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8

标签:;  ;  ;  ;  ;  ;  ;  ;  

36例前颅底—颅鼻眶沟通性巨大肿瘤切除术后的观察与护理论文_莫玉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