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都区:盘活乡土人才助推乡村振兴论文

郫都区:盘活乡土人才助推乡村振兴论文

郫都区:盘活乡土人才 助推乡村振兴

成都市郫都区坚持把“战旗村人才队伍培育”作为乡村人才振兴的工作重点,分层分类、统筹推进,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全区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开启了人才队伍培育的崭新一页。

2018年以来,郫都区坚持更高水平、更广范围推进人才队伍培育,积极探索“3+1”人才培育模式。目前,以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为中心,已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乡村振兴技能培训50期、培训2826人;开展创业意识培训469人次,实现成功创业42人;创新举办了“首届乡村技艺技能大赛暨乡村人才振兴六大技能培训行动成果展”,共计18名选手获得“郫都乡村工匠”荣誉称号。

注重对接,确立培训重点

对接乡村旅游。围绕战旗村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需求举办“乡村旅游引导性培训班”,以接待礼仪、特色小吃开发、特色菜品制作为重点内容,提高战旗村餐饮旅游从业者的接待水平、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

对接林下经济。结合战旗村打造林下经济工作思路,以有意愿创业的村民为重点,举办“创业+特色餐饮培训班”。通过创业指导和餐饮技能提升培训,充分激发村民创业意识,帮助他们掌握特色餐饮创业所需的技能。

对接本地文化。大力培育唐昌布鞋制作等本地特色产业,借助高校专家教授资源协助完成传承项目的培训教材,与技艺传承人进行对接交流,从制作流程、工艺特色、品牌包装等进行完善。目前,已初步完成唐昌布鞋培训教程的前期制定工作,指导唐昌布鞋非遗传承人成功申报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并大力开展专项技能培训。此外,还围绕传统手工艺编制产业完成了50人的培训工作。

创新模式,提升培训水平

着力奏好“三部曲”。精准掌握战旗村村民培训需求,高效组织村民开展以现场实操、培训观摩和政策解答为主的互动交流活动,做到知晓政策、乐于培训。鼓励区域内高校和优质培训机构建立培训载体,完善乡村技能人才培训师资库。组织有就业创业意愿的学员外出参观学习,适时分组开展技能比拼。培训课程结束后,优秀学员直接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目前已有3名优秀学员实现直接上岗就业。

优化培训政策。成功组织举办先缴费后申报培训补贴的“个人直补”中式烹饪培训班,学员通过对中式烹饪15天的系统学习和统一考核,可考取国家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书。目前,“个人直补”中式烹饪培训班已培训24人。

强化服务,保障培训质效

促进稳定就业。充分把握战旗村村民就业情况,深入当地榕珍菌业、满江红调味品公司等企业,组织开展员工在岗能力提升培训,进一步拓展个人提升通道,提升就业质量。截至目前,已培训企业员工50余人。

推进重点帮扶、树立典型。战旗村村民杨开琼在创业导师指导下,将自家传统特色粽子正式命名为“战旗狗蹄粽”。区人社局联系广告公司为她免费设计品牌LOGO、外包装、微信推广等,并安排专业餐饮教师对粽子口味进行改良升级。目前,杨开琼实现从家庭式小作坊到创业实体的转变。村民黄雪兰夫妇参加中式烹饪短期培训班后,将原本简陋的小面馆拓展为餐饮小店。区人社局就业创业服务人员及时了解经营状况,鼓励其参加后续培训提升水平。郫都区将以上两个创业典型纳入高校创业培训班课程的教学案例,多家媒体对其创业事迹进行专题报道,引领带动更多能人创业致富。

自我监控能力主要是指我们在对一科内容进行学习时,为了达到预期设定的目标,提高学习质量,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监控的过程.在自我监控过程中我们常常会用到的手段是计划、监察、评估、反思、调整.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区人社局分管负责人为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战旗村就业创业培训工作组”。细化形成《关于对战旗村开展技能培训的工作方案》,系统性全面推动各项技能培训工作。

东昌府区现为全国最大的葫芦种植、加工和销售基地,葫芦种植区域以堂邑镇为中心,辐射周边的梁水、闫寺、柳林等乡镇[2]。目前,东昌府区葫芦种植面积达8000多亩,年产葫芦6000余万个,约占全国总产量的60%;葫芦加工企业400余家,从业人员5000余人,加工葫芦4000万余个,占全国60%以上的份额。东昌葫芦不仅销往国内市场,而且还出口至美国、英国、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额近3亿元,形成了颇为庞大的葫芦文化产业规模。

本实验选用玉米-豆粕型肉鸭饲粮,肉鸭基础饲粮配制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肉鸭营养标准(2012)和NRC(1994)标准,基础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着力扶持创业。积极探索将村民自主创业项目和区域内高校创业资源有机结合的服务模式,促进高质量创业;举办“走进互联网电子商务”专题培训班,帮助村民通过电商平台实现创业,目前已培训25人。

成都市郫都区人社局 蔡昌林 廖纳

标签:;  ;  ;  ;  ;  ;  ;  ;  ;  

郫都区:盘活乡土人才助推乡村振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