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论文_温广学

温广学

(安徽省阜南县中医院内一科安徽阜南236300)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收治78例老年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结合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与NIHSS评分。结果:通过两组数据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48%,对照组总有效率692%,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组间的数据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对于老年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患者采取中西结合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提高总有效率。同时,对神经功能缺损的修复也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老年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181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10-0037-01

缺血性中风在临床中属于常见疾病,一般多发生于老年患者中,严重地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气虚血瘀型是缺血性中风中的主要证型[1]。本研究对老年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并且取得了较好满意度的临床疗效,具体的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收录的78例老年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9例,男20例,女19例,患者的年龄为60~87岁,平均年龄为(712±14)岁。发病时间为7h~45d,平均发病时间为(242±23)d。观察组39例,男19例,女20例,患者的年龄为62~88岁,平均年龄为(727±11)岁。发病时间为1~48d,平均发病时间为(251±21)d。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基本资料和发病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主要依据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995版)中脑卒中诊断标准[2]。

122中医诊断标准:主要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中的诊断标准与证型标准[3]。

13治疗方法: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常规的西药治疗,主要包括溶栓和输液以及清除脑自由基与降压等相关的治疗,并给予降低颅内压与减轻脑细胞水肿的对症治疗[4]。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的益气化疲通络汤进行治疗,组方成为:赤芍、天麻、川穹、桃仁、地龙和牛膝以及木瓜均l00g,红花、全蝎和甘草均50g,生黄芪450g,葛根200g,当归尾9g。诸药用水煎服,2次/d,4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5]。

14观察指标:①临床治疗效果;②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15评定方法

151疗效评定:此次研究临床疗效依据《脑卒中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中的疗效标准评估[6],分为5个等级:①基本治愈:治疗后NIHSS评分减少值在900%以上,且病程程度为0级;②显著进步:治疗后NIHSS评分减少值在460~890%之间,且病程程度在1~3级之间;③进步:治疗后NIHSS评分减少值在180~450%之间;④无效:治疗后NIHSS评分减少值或者增加值在180%以下;⑤恶化:治疗后NIHSS评分增加值在180%以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基本治愈%+显著进步%+进步%。

152神经功能缺损评定:对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主要采取采取脑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估,分值为0~45分,分数越低,则表示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低[7]。

16统计学分析:采取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标准差(χ±s)表示,两个独立样本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观察组总有效率948%,对照组总有效率692%,两组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组间的数据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数据的分析,表2所示。

中风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严重地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而缺血性中风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脑部血液的颅外或者颅内动脉出现闭塞性的病变,从而导致其脑组织出现严重的缺血缺氧状况发生。临床中常常采取西药治疗,但是总体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中风在中医治疗中属于“脑卒中疲血证”的范畴,主要是由于血瘀阻于脉络脑窍致气血不通,而导致气血瘀,气虚血瘀是缺血性中风的常见证型。临床中常常采取益气活血、祛痰、熄风通络为治疗原则。通过本次的临床研究分析,对于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明显,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缺损神经功能的恢复。本组的资料显示,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8%,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92%,两组的数据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主要是西药治疗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促进功能的恢复。而中医直达病灶,从而达到治本的目的,而中西医结合治疗达到标本兼治。药方中川穹、赤芍、红花和桃仁以及助当归尾具有活血祛痰的功效;地龙和天麻以及全蝎具有通经活络和熄风止痉的功效;葛根具有较好的破血解痉效果;牛膝具有祛痰血和通血脉的效果;而木瓜具有较好的舒经活络效果;甘草用于调和诸药。另外,数据还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组间的数据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由此分析,中西医联合治疗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并有效的有效的改善患者缺损神经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老年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患者采取中西结合治疗效果显著,有效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促进快速恢复,值得临床中应用。

参考文献

[1]杨秀清,袁有才,段永宏,等.中医辨证配合西医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方案对比研究[J].陕西中医,2007,23(06):533534

[2]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标准[J].中华中医药杂志,1986,(2):23

[4]王荣国.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0,13(36):866867

[5]缪新伟,李正元,姚乐,等.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4(01):112113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临床指导原则(第一缉)[J].1993,3234

[7]中华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8]刘新举,欧阳昊,刘勇,等.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的治疗[J].江西医药,2010,12(04):311312

[9]张秋娟,张海梅,张云云,等.还真冲剂结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12(10):511512

[10]肖烈钢,丁柱,朱兆洪.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7,12(06):334335

论文作者:温广学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3年10月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19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论文_温广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