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培养的高校中文写作课程探索论文_杨蕊宁

基于能力培养的高校中文写作课程探索论文_杨蕊宁

(贵州工商职业学院,551400)

摘要: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中文写作能力,不应该将该教学任务全权交付给写作课程。在高校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创新课程形式,合理安排学时,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机制,不断增强中文写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以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研究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高校;中文写作;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在现阶段的高校中文写作教学中,由于涉及的教学内容较多,加之受到教学课时的限制,难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保证优质的教学质量。在这种现状下,势必要求教师从教学内容、教学体系、评价机制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环节中,通过参与掌握有效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高校中文写作教学现状

在当代高校语文教学体系中,尤为侧重培养学生中文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特别是写作能力的培养。然而学生的实际中文写作水平却普遍不高,距离教学目标的达成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实现还有不小的差距。并且,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有的学生缺乏写作的热情,对于写作缺乏兴趣,甚至有学生厌恶写作。有的学生想写但不知道写些什么,该如何去写……诸如此类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写作学习的过程当中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片面强调文章主题,选材结构,语言表达等写作技巧的灌输,忽略了对学生“内语言”的启发和引导,由此导致学生进行写作时只能搜肠刮肚地拼凑,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写作流于形式,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写作效果差强人意。事实上,在写作教学过程当中,要求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以不断增强学生驾驭文字的能力,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1]。

二、教学内容上的探索

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中文写作能力,在实际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首先要求教师能够有意识地突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尽可能地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激发学生将写作融入社会万象、生活百态的所感所悟中,增强文章的丰富性与表现力。其次,需要教师能够确立多维度空间的写作理念,拓宽对学生写作方向的引导,增加写作水平的评价维度,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发挥空间,拓宽学生的写作视野,变通写作教学的方法。第三,日常教学中,不仅要加强课堂教学,同时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了解学生写作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进而在后期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此外,对于中文写作而言,教学过程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中文写作课堂的教学环境中。事实上,所有学科的课堂都能够成为学生练习写作的阵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同样需要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地引导,不断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运用能力,与其他相关课程能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相互促进,通过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效果。

三、教学体系、学时设置探索

在高校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学的过程是从文章的主题、材料、结构、语言表达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讲授的。此模式是把相应的教学重点放在了文章本身结构和内容的分解与分析上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身潜力。因此,在高校中文写作教学中,需要教师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在评析文章内容、结构的同时,拓宽思路,引入新鲜元素,训练学生写作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写作技巧的能力。而如何在有效的课时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将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链接,在加强理论知识讲解的基础上加强对基础文本的研读与积累。与此同时,在开设写作课程以外,可以结合其他学科领域的选修课程,训练学生的写作思维和实践应用能力。也可考虑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使各学科之间能够进行有效地融合,从而切实可行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综合素质。

四、教学模式的探索

高校中文写作教学,大多都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入手。理论教学常常通过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这种模式下的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只能被动接受。为了改变此种教学现状,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不拘泥于固定的模式,目的是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来讲,每节课结束后,教师可以布置下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下带着问题查找资料,课上能够积极主动的与教师进行互动,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而学生缺乏学习的自主性[2]。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强化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通过有效的引导,帮助学生发现所写文章中存在的问题,找到改进的方法。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每一位学生的文章给出相应的建议,通过及时有效的反馈,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此外,教师需要积极探索多元的教学评价机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写作习惯,只有通过这样科学的方法,循序渐进的步骤,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将不再是空谈。

五、结束语

总之,在高校中文写作教学中,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教师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评价方法等多方面入手,以弥补其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构建高效的写作教学课堂,以此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华秀.关于写作本质的思考[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103-107.

[2]胡国威.素质教育目标下的高校写作教学改革[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57-160.doi:10.3969/j.issn.1002-5227.2011.04.034.

论文作者:杨蕊宁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  ;  ;  ;  ;  ;  ;  ;  

基于能力培养的高校中文写作课程探索论文_杨蕊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