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碘类地下水致甲状腺肿的调查分析

饮用碘类地下水致甲状腺肿的调查分析

一、饮用碘型地下水致甲状腺肿调查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崔茹[1](2020)在《山东省生活饮用水水碘和重点人群碘营养分布状况研究》文中认为背景微量元素碘是人体所必需的,如果人体的碘不足或过量均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我国是根据外环境中的碘、人群的碘营养水平、甲状腺的肿大情况以及克汀病发病情况来判定划分碘缺乏病病区和水源性高碘地区,主要是基于外环境的水碘含量。通常情况下,水碘含量与人群碘营养状况是明显相关的。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是具有把空间或者地理数据存储、分析、展示并输出功能的计算机系统。现今GIS已在医学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目前山东省在重点人群碘营养分布使用上尚未见报道。目的1、了解和掌握山东省居民生活饮用水水碘含量分布情况,构建山东省县级水平水碘含量GIS数据管理平台,为重新划定不同类型水碘地区提供数据支持。2、了解和掌握山东省儿童和孕妇的碘营养状况,构建其GIS数据管理平台,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3、分析不同水碘地区重点人群的碘营养状况,为更好的因地制宜、科学补碘提供依据。方法水碘含量调查以乡镇为单位在全省17个地市的137个县中开展。重点人群碘营养状况调查将全省每个县所辖乡镇按东、西、南、北、中划分成5个区域,分别在各区域随机抽取1个乡镇。抽取每个乡镇的中心小学,各小学随机抽取8-10岁的学生40人。另外每个监测县在所抽取的5个乡镇中,各随机抽取20名孕妇。采集日间随意1次所抽取学生和孕妇的尿样测定其尿碘含量,同时采用B超法测量所抽取学生的甲状腺大小。采用Excel对数据进行整理清洁,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及分析,运用ArcGis10.2软件构建水碘及重点人群碘营养状况分布图。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Kruskal-Wallis H检验以及χ2检验等多种分析方法,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居民生活饮用水水碘含量此次共调查137个县1844个乡镇,全省水碘中位数为9.20μg/L。水碘中位数<10μg/L的有74个县,占54.01%,除菏泽市和聊城市外,其余15地市均有分布;介于10~<40μg/L的有41个县,占29.93%,除枣庄市、烟台市、莱芜市、临沂市、聊城市和菏泽市外,其余11地市均有分布;介于40~100μg/L的有8个县,占5.84%,主要分布在济南市、青岛市、济宁市、聊城市和菏泽市;>100μg/L的有14个县,占10.22%,主要分布在菏泽市、聊城市、淄博市和济宁市。在被调查的1844个乡镇中,水碘中位数<10μg/L的乡镇有969个,占52.55%;介于10~<40μg/L的乡镇有489个,占26.52%;介于40~100μg/L的乡镇有139个,占7.54%;>100μg/L的乡镇有247个,占13.39%。其中济南市、淄博市、东营市、潍坊市、济宁市、泰安市、德州市、聊城市和滨州市均可见不同水碘含量的乡镇并存的现象。2.儿童尿碘此次调查共采集儿童尿样27754份,尿碘范围为0.00~5510.00μg/L,儿童尿碘中位数为201.90μg/L。全省儿童尿碘中位数介于100~<200μg/L的有73个县,除菏泽市外,其余16地市均有分布;介于200~<300μg/L的有46个县,各地市均有分布;≥300μg/L的有17个县,主要分布在济南市、淄博市、济宁市、临沂市、德州市、聊城市和菏泽市;有一个县的儿童尿碘中位数<100μg/L,位于泰安市。儿童尿碘中位数≥300μg/L的县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北和黄河以南、京杭大运河以西的地区。县级水平的水碘中位数与儿童尿碘中位数相关系数r=0.383(P<0.001)。在水碘中位数<10μg/L和10~<40μg/L的地区,儿童尿碘水平处于碘适宜范围;在水碘中位数40~100μg/L的地区,其儿童尿碘水平大于适宜量;在水碘中位数>100μg/L的地区,儿童尿碘水平处于碘过量状态。各水碘分组的儿童尿碘中位数随着水碘含量的增加而升高,不同水碘地区的儿童尿碘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909.119,P<0.001)。各水碘分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3.儿童甲状腺B超此次调查共有27754人进行了甲状腺B超的检查,其中甲状腺肿大的有675人,甲肿率为2.43%。有2个县的儿童甲肿率≥15%,分别位于德州市和滨州市;有2个县的甲肿率介于10%~<15%之间,均位于济宁市;有17个县的甲肿率介于5%~<10%之间,主要分布在青岛市、淄博市、东营市、烟台市、济宁市、泰安市、德州市、聊城市、菏泽市;其余116个县的儿童甲肿率均<5%。县级水平的水碘中位数与儿童甲肿率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315)。水碘中位数在10~<40μg/L的地区甲肿率最高,为3.31%,水碘中位数40~100μg/L的地区甲肿率最低,为1.75%。不同水碘地区的儿童甲肿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85,P<0.001)。其中水碘中位数<10μg/L的地区和水碘中位数10~<40μg/L、>10Oμg/L的地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40,P<0.001;χ2=9.769,P=0.002);水碘中位数10~<40μg/L和水碘中位数40~100μg/L的地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968,P=0.001)。其余各组两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083)。4.孕妇尿碘此次调查共采集孕妇尿样12904份,尿碘范围为0.00~7735.00μg/L,尿碘中位数为152.70μg/L。孕妇尿碘中位数<150μg/L的县有70个,占51.09%,各地市均有分布;介于150~<250μg/L的有50个县,占36.50%,除莱芜市外各地市均有分布;介于250~<500μg/L的有14个县,占10.22%,主要分布在淄博市、烟台市、潍坊市、济宁市、莱芜市、德州市、菏泽市、聊城市;≥500μg/L的共有3个县,分别位于济宁市、聊城市、菏泽市。县级水平的水碘中位数与孕妇尿碘中位数相关系数r=0.186(P=0.029)。在水碘中位数<10μg/L和10~<40μg/L的地区,其孕妇尿碘中位数处于适宜量水平的下限或者略低于适宜量水平;在水碘中位数40~100μg/L的地区,其孕妇尿碘中位数处于适宜量水平;在水碘中位数>100μg/L的地区,其孕妇尿碘中位数处于略大于适宜量水平。不同水碘地区的孕妇尿碘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16.885,P<0.001)。除水碘中位数<10μg/L和10~<40μg/L的地区之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1.00)外,其余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1、山东省大部分地区为碘缺乏地区,“适碘”地区和水源性高碘地区均有一定比例的存在,部分地区可见交错性分布现象。其中水源性高碘地区主要分布在京杭大运河以西的黄河两岸,碘缺乏地区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鲁中山区和鲁南丘陵。2、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emergency fund,UNICEF)、国际控制碘缺乏病理事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control of 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IGN)推荐的人群碘营养状况评价标准,全省儿童碘营养处于超适宜量水平下限,但未达到碘过量水平,其中绝大多数县儿童碘营养处于适宜量水平,部分县的儿童存在碘过量的风险。高水碘地区,儿童碘营养明显过量。整体上山东省的儿童甲肿率处于较低水平,但部分县儿童甲肿率较高,在水碘中位数40~100μg/L的地区,儿童甲肿率最低。全省孕妇碘营养处于适宜量水平的下限,孕妇仍存在碘缺乏的风险。尤其在水碘中位数<40μg/L的地区,孕妇碘营养水平处于碘缺乏或者适宜水平的下限,孕妇碘缺乏的风险较大。3、结合儿童尿碘、儿童甲肿率以及孕妇尿碘的状况,将“适碘”地区的水碘划分标准定为40~100μg/L是适宜的。

高敏[2](2020)在《孕妇碘安全摄入量上限值及乳母和0-6个月婴儿碘平衡值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通过采集孕妇的一次性随机尿以及24小时尿样,探讨一次性随机尿尿碘浓度(spot urinary iodine concentration,Spot UIC)和尿碘肌酐比值(the ratio of iodine and creatinine in spot urine sample,UI/Cr)评价孕妇碘摄入量(total iodine intake,TII)的准确性。2)通过采集孕妇的一次性随机尿,静脉血,并对孕妇进行甲状腺B超检测,探讨我国孕妇碘安全上限值(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s,UL),指导孕妇安全补碘,以及为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修订提供科学依据。3)通过“双份饭法”采集连续7天的食物,24小时粪、尿的采集,观察乳母及06个月婴儿达到“零碘平衡”时的碘摄入量,为我国乳母以及06个月婴儿的碘推荐摄入量修订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方法1)以山东省高青县淄博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为调查点,以进行产检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研究对象的一次性随机尿以及24小时尿,测量24小时尿量。实验室检测Spot UIC、UI/Cr和24小时尿的尿碘浓度。采用ROC曲线判断Spot UIC以及UI/Cr评估孕妇TII的准确性。2)以在天津市塘沽区妇产医院和高青县妇幼保健院做产检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集一次性随机尿检测Spot UIC和尿肌酐浓度,B超检测甲状腺体积(thyroid volume,Tvol)以及甲状腺结节,采集静脉血检测促甲状腺激素(thyrotropin,TSH)、游离三碘原氨酸(free,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激素(free,thyronine,FT4)、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3)以分娩后的乳母和婴儿为研究对象,开展碘平衡试验。采集母亲24小时内所摄入的食物,记录24小时内饮水量,24小时尿量(urine volume,Uvol)和粪便。采用“称重法”计算24小时乳碘排出量(breast milk iodine excretion,BMIE)。测定相关指标,并计算24小时TII和碘排出量(total iodine excretion,TIE)。采用尿不湿收集婴儿24小时尿碘和粪碘排出量。结果1)整体孕妇中UI/Cr与24小时尿碘排出量(urine iodine excretion,UIE)的具有显着的相关性(r=0.627,P<0.001),Spot UIC与UIE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559,P<0.001)。就碘摄入不足的诊断性而言,UI/C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Spot UI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就碘摄入过量的诊断性而言,UI/C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Spot UI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2)高青县孕妇Spot UIC以及UI/Cr明显高于天津市孕妇,具有统计学差异(189μg/L vs 158μg/L,P<0.001);(171μg/g vs 127μg/g,P<0.001);阈值效应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年龄、孕周和BMI,UI/Cr=330μg/g时,Tvol的增长趋势变大,甲状腺结节的发病风险增加。查询本团队UI/Cr值与TII的对应表,结果显示在UI/Cr=330μg/g时,TII=463μg/d。3)乳母通过食物摄入的碘为112.2(59.6,211.3)μg/d,通过饮水摄入的碘为24.8(9.0,47.5)μg/d,乳母TII为154.5(94.1,296.5)μg/d。乳母通过消化道,乳腺,肾脏和汗液碘排出量为14.6(0,43.5)μg/d、66.6(39.4,107.2)μg/d、112.2(71.3,167.0)μg/d和18.0(17.3,19.6)μg/d,TIE=245.1(166.9,335.1)μg/d。孕妇达到“零碘平衡”时,TII=282μg/d。06个月婴儿TII为131.2(74.7,202.8)μg/d,TIE=76.9(49.5,121.5)μg/d。06个月婴儿达到“零碘平衡”时,06个月婴儿TII=75μg/d。结论1)相较于Spot UIC,UI/Cr对碘摄入不足和碘摄入过量的诊断效能较高,可作为评价孕妇个体碘摄入不足和碘摄入过量的指标;2)当孕妇UI/Cr超过330μg/g,Tvol增长趋势变大,甲状腺结节发病风险增加。建议孕妇TII不宜超过463μg/d;3)乳母达到“零碘平衡”时,TII=282μg/d。06个月婴儿达到“零碘平衡”时,子代TII=75μg/d。

韩术鑫,张冲,栾玲玉,王利红,赵长盛,李剑[3](2018)在《东营市地下水碘化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分析》文中指出为研究东营市地下水碘化物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对环境和饮用水安全的影响,对域内的山前平原区和黄泛平原区分别布设了48个和47个调查点位。结果表明:东营市地下水碘化物质量浓度均值达到(0.247±0.263) mg/L,其环境质量呈现由南向北逐步恶化的变化趋势,超过90%的国土面积处于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山前平原区南部是东营市唯一具备可饮用地下水的区域,域内以适碘地区为主,缺碘地区和高碘地区分别位于区域东南部和第二次海侵古海岸线附近。总体上,可饮用地下水处于中等缺碘水平,海(咸)水入侵已成为影响可饮用地下水适碘地区范围的关键因素,需引起高度关注。地下水所处的环境地质概况、海(咸)水入侵和大气降水是影响碘化物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李传生,祁晓凡,刘志文[4](2018)在《山东省无棣县地甲病高发区地下水碘离子分布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无棣县位于黄河下游黄泛平原区,也是水源性高碘型地甲病高发区。本文通过对地下水样品分析,得出地下水碘离子的分布规律。其中研究区浅层潜水-微承压水无明显碘离子高值区,从西南内陆到东北部沿海、从河流冲积平原到河间洼地,碘离子的含量逐步增加,其富集主要与海洋的位置关系、地下水径流条件及微地貌有关。研究区深层承压水碘离子含量普遍较高,这与古沉积环境有关。深层承压含水层所在的深度内海侵比较频繁,为碘离子的富集提供了重要来源。其次,碘离子富集规律还与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构造凸起区比构造凹陷区碘离子浓度含量低,水文地质补给-径流区比水文地质排泄区碘离子浓度含量低。

罗帅[5](2017)在《人口、卫生、环境与疾病——《马可波罗行纪》所载莎车居民之疾病》文中认为《马可波罗行纪》英译百衲本记载了鸦儿看(今莎车)居民之奇怪疾病,过去的注释家对此一直没有作出准确的解释。本文认为,《行纪》描述的是两种疾病,即象皮病和地方性甲状腺肿病。这两种疾病并非来自马可波罗本人的观察,而是14~16世纪增添到《行纪》某些版本中的新内容。本文对这两种疾病的病因、流行时间等进行了分析,并对自汉代以来,莎车的政治、经济、人口的发展变化进行了梳理。

张媛静,张玉玺,向小平,孙继朝,李亚松[6](2014)在《沧州地区地下水碘分布特征及其成因浅析》文中提出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碘缺乏或摄入碘过量均会诱发甲状腺类疾病,饮水碘含量以及日常配碘对于甲状腺疾病有着重要的影响。已有资料显示华北平原东部地区为地下水高碘地区,然而,具体的分布情况及成因尚不清楚。本研究在沧州地区选择东光—南皮—沧州市—青县典型剖面开展了地下水碘分布及配碘情况调查,共采集了61组地下水样品进行碘化物含量分析,分析显示深层地下水相对浅层地下水碘化物浓度分布有较好的规律性,并且黄骅坳陷区深层地下水中碘含量明显高于沧县隆起区地下水碘含量。结合水文地质条件、构造运动、古气候条件等,分析认为自第四纪以来发生的六次海侵运动导致地层中大量存在富碘的海生动植物,受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碘逐渐由分子态转化为离子态,进入地下水中,使深层地下水中碘化物浓度升高,不同的区域地下水淋滤及聚集条件也成为控制地下水中碘化物浓度分布的主要因素。同时结合配碘调查结果提出在沧州市祝庄子村以北的地下水高碘区,由于以地下水作为主要供水水源,应停止食用加碘盐。该项成果对于保护居民身体健康,防止甲状腺类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钱永,张兆吉,费宇红,陈京生,李亚松[7](2014)在《华北平原饮用地下水碘分布及碘盐分区供应探讨》文中认为自20世纪末实施全面加碘盐以消除碘缺乏病政策以来,我国碘缺乏病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但高碘致病问题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基于4 136组饮用地下水碘数据分析了华北平原饮用地下水碘的空间分布及其水文地质效应,并基于流行病学提出了饮用水合理碘含量限值的建议,据此将华北平原划分为极缺碘水区(≤4μg·L-1)、缺碘水区(>48μg·L-1)、适碘水区(>850μg·L-1)、可饮用碘水区(>50100μg·L-1)、高碘水区(100200μg·L-1)和超高碘水区(>200μg·L-1)。针对不同分区计算了食盐的合理加碘量,并从饮用水碘含量的角度将华北平原划分为需用加碘盐区、不需加碘盐区和不宜加碘盐区,这对于指导该区加碘盐政策的科学优化、解决食盐加碘带来的负面影响具有科学指导意义。研究发现,受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循环特征控制,缺碘饮用地下水主要分布在燕山—太行山山前冲洪积平原及黄河冲洪积平原濮阳段,尤其近山的冲洪积平原是极缺碘饮用地下水的分布区;高碘地下水则主要分布在黄河冲洪积平原、东部滨海平原。计算结果表明,极缺碘水区与缺碘水区为需用加碘盐区,目前使用的2050μg·g-1加碘盐能满足人体碘需求;适碘水和可饮用碘水区为不需加碘盐区,食盐碘含量应不大于9.2μg·g-1;高碘水和超高碘水区为不宜加碘盐区,建议仅供应无碘盐。

王敏,庞绪贵,高宗军,边建朝,代杰瑞,张兆香[8](2010)在《山东省黄河下游地区部分县市高碘型甲状腺肿与地质环境的关系》文中研究指明地方病分布与地质环境中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土壤及水文地质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根据山东省黄河下游区域地方病调查与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的基础数据,从地形地貌、土壤、饮用水方面研究探讨了高碘型地甲病与地质环境的关系。研究表明调查区高碘型地甲病与饮水中碘含量具有非常好的正相关关系,土壤碘含量与高碘型地甲病不具有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结合环境地质研究推进高碘型地甲病防治的意见和建议。

贾茜[9](2008)在《高碘地区饮用水微量元素组成及剂量对机体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水源性高碘地区外环境饮用水中主要微量元素的组成和剂量;各元素在水中是否存在相关关系;了解水源性高碘地区微量元素的剂量与育龄妇女机体抗氧化相关酶类水平的关系;了解碘过量是否造成机体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及其程度,其它微量元素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有无关联。方法:在江苏、山东、河南各选择1个水源性高碘乡镇作为研究地点,在山东和河南两省各选1个非高碘且碘营养状况比较适宜的乡镇作为对照地点。每个乡按东、西、南、北方位各抽取1个村,每村至少抽取18-45岁育龄妇女30名进行了甲状腺触诊检查。采集接受检查育龄妇女家中饮用水,每村至少采集10份,对水中碘及氟化物、铜、锰、钙、镁、铁、锌、硒、钴、钒、总铬的含量进行测定。在高碘地区和对照地区各采集至少30份18-45岁育龄妇女血样,对全血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及血清中T3、T4、FT3、FT4进行检测。在每个村的村小学对8-12岁在校儿童进行了甲状腺触诊和B超检查,并采集随机尿样一份,每村至少20名。结果:三个高碘乡镇的水碘分别为273.8μg/L、276.4μg/L、151.7μg/L,两个对照乡镇水碘分别为2.5μg/L、65.6μg/L。三个高碘乡镇18-45岁育龄妇女的甲肿率分别为2.5%、11.8%、7.5%,两个对照乡镇18-45岁育龄妇女的甲肿率分别为4.8%和5.6%。三个高碘乡镇8-12岁在校儿童触诊法甲肿率分别为4.9%、11.0%、11.3%,B超法甲肿率分别为0、8.8%、3.8%;两个对照乡镇8-12岁在校儿童触诊法甲肿率分别为3.4%和3.7%,B超法甲肿率分别为2.3%、4.9%。三个高碘乡镇8-12岁在校儿童尿碘中位数分别为404.5μg/L、745.0μg/L、257.9μg/L,两个对照乡镇8-12岁在校儿童尿碘中位数分别为244.5μg/L、337.9μg/L。高碘地区和对照地区居民饮用水中所检出的元素种类是相同的,有碘、氟化物、钙、镁、铜、锰、铁、锌8种,所有水样中硒、钴、钒、总铬的含量均低于所使用方法的最低检出限。在检出的8种元素中,高碘地区碘和氟化物的含量高于对照地区,镁和铜的含量低于对照地区,钙、镁、铁、锌四种元素的含量均没有统计学差异。无论是高碘地区还是对照地区,大多数元素间都多呈正相关,但是在不同类型地区,元素间的相关关系不尽相同。在高碘地区饮用水中,碘元素与其它7种元素间均不存在相关,在对照地区碘元素与其它7种元素均存在相关性,其中与钙元素呈负相关,与其他元素均呈正相关。从发生异常的情况来看,高碘地区T3和FT3的异常率高于对照地区;从剂量上分析,高碘地区T3明显高于对照地区,而FT3明显低于对照地区。高碘地区育龄妇女全血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低于对照地区,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高于对照地区。结论:高碘地区居民饮用水中水碘含量与其它元素间不存在相关性;高碘能够导致过氧化损伤,高氟和低硒、低铜可能会加重过氧化损伤的程度;高碘对部分育龄妇女的甲状腺功能有影响;高碘地区甲状腺激素水平发生异常的比率高于对照地区,从而有可能增加甲状腺疾病发生的风险。

杭景仙[10](2008)在《沧州中东部地区高碘水源地理分布调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碘元素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研究表明碘对机体的作用是双向的,碘缺乏与碘过多都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碘缺乏(缺碘)可造成碘缺乏病(IDD),碘过多(高碘)可造成碘过多病(症)(IED)。碘缺乏引起甲状腺功能低下,造成人体智能和体能发育障碍,从而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全民食盐加碘(USI)是消除碘缺乏的最佳干预措施。但随着碘缺乏病防制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居民碘营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碘问题日益凸现出来。本次研究通过对河北省沧州市中东部地区63个乡镇的居民生活饮用水中碘含量的调查,了解高碘水源的地理分布及地貌和地层沉积环境对水碘的影响;并对14个乡镇的810岁儿童进行了甲状腺肿患病率的调查,了解我省目前高碘对人群的危害程度。方法:依据历史资料,选取了河北省沧州市中东部地区63个乡镇,每个乡镇按东、南、西、北、中不同方位随机抽取5个自然村,在每个被抽取的自然村采集15份有代表性的居民生活饮用水样本,共饮自来水的自然村采集水样1份,了解水源类型及水井深度等信息资料。水碘测定,采用硫酸铈催化分光光度法;利用Autodesk Map 3D绘制了水碘分布图。对14个乡镇的810岁儿童进行甲状腺触诊检查,诊断标准按GBl6004—1995(地方性甲状腺肿的诊断及分度标准);并采集尿样,应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进行尿碘测定。全部数据信息通过Excel2003建立数据库,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库进行处理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采集居民生活饮用水样315份,饮用水样涉及居民人数1 732 226万,水碘中位数为359.72μg/L,最小值为6.76μg/L,最大值为1457.50μg/L。其中,水碘含量超过150μg/L的水样有272份,占86.35%;超过300μg/L的水样有193份,占61.27%。63个乡镇的水碘中位数均大于150μg/L,其中39个乡镇的水碘中位数大于300μg/L。在调查的315份水样中,手压井水15份,占4.76%,水碘中位数为202.11μg/L;机井水295份,占93.65%,水碘中位数为375.53μg/L;水库水5份,占1.59%,水碘中位数为371.89μg/L。315份水样中共有310份井水(包括手压井水和机井水),井深中位数为360m,最小值为7m,最大值为920m。井深小于40m的浅井40眼,占12.90%,水碘中位数为176.55μg/L;40m及以上的深井270眼,占87.10%,水碘中位数为395.32μg/L。经统计学检验,深井的水碘含量高于浅井(u=2099,P<0.001)。对水碘含量与井深作相关性分析,40眼浅井水碘含量与井深之间无相关关系(rs=0.115,P>0.05);270眼深井水碘含量与井深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s=0.414,P<0.001)。沧州市中东部的高碘地区自东北向西南方向延伸,水碘含量自西向东,自北向南呈现递增趋势;多数高碘地区呈片状分布。调查范围内涉及两种地貌单元,即黄河-漳卫河冲积平原区和滨海平原冲积海积区。在调查的315份水样中,属于黄河-漳卫河冲积平原区的水样有109份,占34.60%,水碘中位数为274.33μg/L,属于滨海平原冲积海积区的水样206份,占65.40%,水碘中位数为447.40μg/L。滨海平原冲积海积区的水碘含量高于黄河-漳卫河冲积平原区(u=6355,P<0.001)。依据沧州市第四纪更新世的不明显海侵影响范围,按深度在100-400m的地层沉积环境的不同将调查范围分为两部分,即陆相沉积区和海陆交互相沉积区。井深在100-400m范围内属于陆相沉积区的水样111份,水碘中位数为290.96μg/L,属于海陆交互相沉积区的水样61份,水碘中位数为650.50μg/L。经统计学检验,海陆交互相沉积区的水碘含量高于陆相沉积区(u=1173.5,P<0.001)。在选择的14个乡镇中,对2952名810岁儿童进行了甲状腺触诊检查,发现207名儿童I度肿大,15名儿童II度肿大,平均肿大率为7.52%,范围在3.4514.63%之间。依据国家标准,有12个乡镇属于高碘病区,占所调查乡镇的85.71%。通过儿童甲肿率与水碘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共采集尿样1494份,以乡镇为单位尿碘中位数为258.01μg/L,范围在104.24 489.06μg/L之间。通过水碘、儿童甲肿率与尿碘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尿碘与水碘、儿童甲肿率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1沧州中东部高碘地区居民生活饮用水以深井水居多,深井水碘含量与井深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浅井水碘含量与井深之间则无相关性。2沧州中东部高碘地区涉及两种地貌单元,即黄河-漳卫河冲积平原区和滨海平原冲积海积区,滨海平原冲积海积区的水碘含量高于黄河-漳卫河冲积平原区。3从地层沉积环境上分析,认为第四纪以来的海侵与高碘水的形成存在一定的关系。4沧州中东部高碘地区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和尿碘值随水碘值的增加而升高。研究结果提示针对高碘地区和高碘病区水碘分布状况及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情况,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来降碘,减少居民碘的摄入量,以降低甲状腺肿的患病率。

二、饮用碘型地下水致甲状腺肿调查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饮用碘型地下水致甲状腺肿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山东省生活饮用水水碘和重点人群碘营养分布状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对象与方法
    1 调查范围
    2 调查方法与内容
    3 检测方法
    4 判定标准
    5 质量控制
    6 数据统计分析
    7 技术路线
结果
讨论
结论
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

(2)孕妇碘安全摄入量上限值及乳母和0-6个月婴儿碘平衡值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 碘摄入量评价指标的探索
    1.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1 调查地区
        1.1.2 调查对象以及纳入排除标准
        1.1.3 知情同意和伦理委员会意见
        1.1.4 样本的采集
        1.1.5 实验室检测
        1.1.6 质量控制
        1.1.7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基础资料
        1.2.2 不同孕期尿碘以及尿肌酐相关指标的对比
        1.2.3 不同孕期尿碘相关指标之间相关性的分析
        1.2.4 尿肌酐排泄量的影响因素
        1.2.5 诊断效能的比较
    1.3 讨论
    1.4 研究小结
(二) 孕妇碘安全摄入量上限值的研究
    2.1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1 调查地区
        2.1.2 样本的采集
        2.1.3 实验室检测
        2.1.4 诊断标准
        2.1.5 统计学方法
    2.2 结果
        2.2.1 孕妇基本信息情况
        2.2.2 孕妇碘营养状况
        2.2.3 孕妇甲状腺功能指标
        2.2.4 孕妇尿碘肌酐水平与甲状腺功能
        2.2.5 孕妇尿碘肌酐水平与甲状腺功能异常
        2.2.6 孕妇尿碘肌酐水平与甲状腺体积
        2.2.7 孕妇碘安全上限值的探讨
    2.3 讨论
(三) 乳母以及0~6个月婴儿碘平衡值的研究
    3.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1.1 研究对象和纳入排除标准
        3.1.2 基本信息以及样品的采集
        3.1.3 实验室检测
        3.1.4 质量控制
        3.1.5 不同指标的计算方法
        3.1.6 统计学方法
    3.2 结果
        3.2.1 基本信息
        3.2.2 乳母碘摄入量
        3.2.3 乳母碘排出量
        3.2.4 乳母碘摄入量、排出量与总碘摄入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3.2.5 不同水源乳母碘摄入量、碘排出量以及碘平衡值
        3.2.6 乳母碘平衡值的计算
        3.2.7 子代碘摄入量、碘排出量与碘平衡值
    3.3 讨论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综述 高碘致甲状腺功能异常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东营市地下水碘化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
    1.1 调查点位的布设
    1.2 数据质量控制
        1.2.1 现场采集质控
        1.2.2 实验室分析方法与质控
    1.3 评价标准的选择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讨论
    2.1 东营市地下水碘化物浓度统计分析
    2.2 东营市地下水的空间分布特征与环境质量评价
    2.3 东营市地下水碘化物的健康风险评价
3 讨论
    3.1 东营市地下水碘化物空间分布成因分析
    3.2 东营市可饮用地下水碘化物的变化趋势及潜在风险
4 结论

(4)山东省无棣县地甲病高发区地下水碘离子分布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1) 浅层潜水-微承压水
    (2) 深层承压水
2 样品采集与测试
3 地下水碘离子的水平分布规律
    3.1 浅层潜水-微承压水碘的分布规律
    3.2 深层承压水碘的分布规律
4 地下水碘离子的垂直分布规律
5 地下水中碘离子富集成因探讨
    (1) 碘离子富集与古沉积环境关系
    (2) 碘离子富集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3) 碘离子富集与水文地质条件的关系
        1) 碘的富集与深层水埋藏深度的关系
        2) 碘离子富集与地下水运动的关系
    (4) 碘离子富集与氟离子相关性分析
6 结论

(5)人口、卫生、环境与疾病——《马可波罗行纪》所载莎车居民之疾病(论文提纲范文)

一、象皮病
二、甲状腺肿

(6)沧州地区地下水碘分布特征及其成因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2 野外调查及样品采集
3 结果与分析
    3.1 水化学特征
    3.2 典型剖面地下水中碘含量分布特点
    3.3 高碘地下水成因分析
4 结论及建议

(7)华北平原饮用地下水碘分布及碘盐分区供应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概况
2 水源性碘含量区间划分的探讨
3 华北平原饮用地下水碘含量分布特征
    3. 1 华北平原饮用地下水利用的区域特征
    3. 2 华北平原饮用地下水碘含量分布特征
        3. 2. 1 地下水样采集与测试
        3. 2. 2 饮用地下水碘含量分布特征
        3. 2. 3华北平原饮用地下水碘含量分布的水文地质效应
4 华北平原加碘盐分区供给探讨
    4. 1 华北平原加碘盐使用现状
    4. 2 华北平原加碘盐分区使用的探讨
5 建议与讨论
    5. 1 分区供应碘盐建议
    5. 2 讨论

(8)山东省黄河下游地区部分县市高碘型甲状腺肿与地质环境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山东省黄河下游区域内高碘型地甲病分布概况
3 地甲病与地质环境关联性研究
    3.1 地形地貌与地甲病
    3.2 饮用水与地甲病
4 讨论

(9)高碘地区饮用水微量元素组成及剂量对机体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引言
研究目的
对象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讨论
结论
本课题的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

(10)沧州中东部地区高碘水源地理分布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研究论文 沧州中东部地区高碘水源地理分布调查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地方性高碘甲状腺肿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四、饮用碘型地下水致甲状腺肿调查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山东省生活饮用水水碘和重点人群碘营养分布状况研究[D]. 崔茹. 山东大学, 2020(02)
  • [2]孕妇碘安全摄入量上限值及乳母和0-6个月婴儿碘平衡值的研究[D]. 高敏.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3]东营市地下水碘化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分析[J]. 韩术鑫,张冲,栾玲玉,王利红,赵长盛,李剑. 中国环境监测, 2018(05)
  • [4]山东省无棣县地甲病高发区地下水碘离子分布规律研究[J]. 李传生,祁晓凡,刘志文.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18(03)
  • [5]人口、卫生、环境与疾病——《马可波罗行纪》所载莎车居民之疾病[J]. 罗帅. 西域研究, 2017(04)
  • [6]沧州地区地下水碘分布特征及其成因浅析[J]. 张媛静,张玉玺,向小平,孙继朝,李亚松. 地学前缘, 2014(04)
  • [7]华北平原饮用地下水碘分布及碘盐分区供应探讨[J]. 钱永,张兆吉,费宇红,陈京生,李亚松.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4(01)
  • [8]山东省黄河下游地区部分县市高碘型甲状腺肿与地质环境的关系[J]. 王敏,庞绪贵,高宗军,边建朝,代杰瑞,张兆香. 中国地质, 2010(03)
  • [9]高碘地区饮用水微量元素组成及剂量对机体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D]. 贾茜.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8(11)
  • [10]沧州中东部地区高碘水源地理分布调查[D]. 杭景仙. 河北医科大学, 2008(01)

标签:;  

饮用碘类地下水致甲状腺肿的调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