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在食管癌靶区勾画中的作用论文_丁文秀周绍兵刘阳晨张锐

丁文秀周绍兵刘阳晨张锐

(泰兴市人民医院肿瘤放疗科江苏泰兴225400)

【摘要】目的:探讨PET-CT在食管癌靶区勾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到2014年收治的22例食管癌患者,在非同机扫描后,分别在PET-CT、CT融合图像上对患者靶区体积进行勾画,PET-CT、CT靶区勾画上的作用比较分析。结果:在勾画靶区的CTV、GTV上,PET-CT小于CT。在心脏、肺、脊髓、气管受量上,PET-CT勾画靶区也明显低于CT,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以PET-CT图像融合作为基础来进行靶区勾画,并制定放疗计划,可以对周围正常器官和组织予以有效保护,应当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PET-CT;食管癌;靶区勾画;作用

【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7-0193-02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食管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在该疾病的治疗上,食管癌放疗是一个重要手段,而且靶区勾画越好,放疗精度越高。目前靶区勾画主要依赖CT、超声、钡餐、胃镜等检查[1]。但是在近几年,PET-CT在临床逐渐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了食管癌放疗的精确性。为此,我院选取2012年到2013年收治的22例食管癌患者,探讨PET-CT在食管癌靶区勾画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到2014年收治的22例食管癌患者,病情经过胃镜检查以及病理所证实。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龄在49~85岁,平均67.5岁。4例胸上段,12例胸中段,6例胸下段。全部是食管癌初次治疗,并实行PET-CT和CT检查。

1.2方法

1.2.1CT定位与PET-CT显像及定位

在CT定位上,患者仰卧,体模固定体位,用三维激光灯对定位参考点明确,并对皮肤予以标记。选用32排CT定位CT进行加强扫描,层厚在4mm。环甲膜向上5cm到肺包全向下5cm为扫描范围,并获取冠状、矢状、横断CT图像[2]。

在PET-CT显像及定位上,显像剂是18F标记的FDG,选择高分辨准直器。患者维持着CT定位时一致的体位。将18F-FDG缓慢静注并采集图像,得到冠状、矢状、横断的断层图像。

1.2.2CT图像与PET断层图像融合

进行非同机图像融合,并运用手动措施。图像融合的参考点为CT定位时的皮肤标记,在进行PET显像过程中,在相同部位标记18F-FDG,从而完成图像融合。

1.2.3靶区勾画

在CT勾画靶区上,根据CT影像学提示,食管壁厚度小于3mm,或者大于5mm为肿瘤,当周边淋巴结最短径不低于10mm则为转移。在大体肿瘤体积(GTV)-CT的基础上,临床靶区体积左右前后分别外放8mm,而上下则外放4cm。对于淋巴结转移的CT层面,上下分别外放1.5cm。

在PET-CT勾画靶区上,图像病变区域摄取值(SUV)不低于2.5,则判定为肿瘤或转移,对靶区GTV-PETCT予以勾画。在此基础上,CTV-PETCT左右前后分别外放8mm,上下则为4cm。对于淋巴结转移的CT层面,则上下分别外放1.5cm,对危及器官(OAR)进行勾画。

1.2.4放疗计划

对同一患者,选用一致放疗手段来实施5野精确放疗。在模拟计划中,全部实行6MVX射线来进行照射,并将GTV60Gy和CTV54Gy用作肿瘤的处方剂量。对PET-CT、CT勾画靶区下的全肺受量、气管受量、脊髓受量以及心脏受量进行比较[3]。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并用%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靶区体积比较

在勾画靶区的CTV、GTV上,PET-CT明显小于CT,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PET-CT、CT在勾画靶区CTV、GTV上的对比(cm3)

2.2勾画靶区OAR受量对比

在心脏、肺、脊髓、气管受量上,PET-CT勾画靶区也明显低于CT,差异均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PET-CT、CT在勾画靶区OAR受量上的对比(Gy)

3.讨论

当前,调强精确放疗在食管癌上广泛应用,提高了局部控制率,并降低了周边器官和组织的损伤[4]。在放疗中,CT检查结果可以作为基础,但无法显示肿瘤活力上的信息。而在PET中,示踪剂为18F标记的FDG,能够从分子水平对肿瘤组织代谢状态和生化变化上的差别予以体现,在准确诊断及分期后,可以将活体生物信息提供给肿瘤靶区的确定上,特别是在对纵膈淋巴结进行判定时,可以达到90%左右的精确性。一方面能对已经转移的淋巴结精确判断,另一方可以将非肿瘤的肿大淋巴结予以排除[5]。所以,在食管癌精确放疗中,借助于PET-CT图像引导,能够在判别淋巴结有没有转移受侵上形成优势。PET-CT不但能对食管癌的诊断进行补充、更新,同时对精确放疗予以引导,来减少OAR受量。因此在对肿瘤精准治疗的基础上,对周边正常组织形成了有效保护。结合本次研究,在勾画靶区的CTV、GTV上,PET-CT小于CT。在心脏、肺、脊髓、气管受量上,PET-CT勾画靶区也明显低于CT,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

综上所述,以PET-CT图像融合作为基础来进行靶区勾画,并制定放疗计划,可以对周围正常器官和组织予以有效保护,应当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长江,张西志,汪步海.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联合TP方案同步放化疗的临床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3(3):52-53.

[2]蒋亚齐.PET-CT与CT在食管癌调强精确放疗靶区勾画中的应用比较[J].山东医药,2014,54(36):83-84.

[3]余子豪.肿瘤放射疗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2010:1350.

[4]李国珍.临床诊断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85-486.

[5]王岚.调强放疗同步化疗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观察[J].癌症进展杂志,2011,7(5):552-553.

论文作者:丁文秀周绍兵刘阳晨张锐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3

标签:;  ;  ;  ;  ;  ;  ;  ;  

PET-CT在食管癌靶区勾画中的作用论文_丁文秀周绍兵刘阳晨张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