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新时代产业工人尖兵筑牢国家能源安全的基石-新中国煤矿职工队伍建设70年回顾论文

当好新时代产业工人尖兵 筑牢国家能源安全的基石
——新中国煤矿职工队伍建设70年回顾

文/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 周晨

70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从此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70年时间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在奇迹的背后,离不开产业工人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煤矿工人便是产业工人的优秀代表,他们用鲜血与汗水,牢牢保障了我国的能源安全。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煤炭消费量长期占总量的70%以上,新中国成立初期更是高达90%以上,为我国经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2018年,全国原煤产量完成36.8亿吨,煤炭消费量仍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59.0%。由此可见,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煤炭仍将长期是我国的主体能源。

现代化、绿色化、多元化,煤炭产业蓬勃发展的70年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煤炭产业顺应时代潮流,锐意进取抓改革,凝心聚力谋发展,克服艰难险阻。从东北的茫茫雪原,到西域的戈壁荒滩,从塞北的无边草原,到南疆的茂密丛林,哪里有煤炭资源,哪里就有煤矿工人的身影,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极为重大的贡献。

(一)服务国民经济发展,供给能力不断增强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我国煤炭产业作为能源支撑主体,产量从1949年的0.32亿吨,只占世界总产量的2%,到如今的世界第一产煤大国,产量最高时占到了世界产量的48.28%,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经过70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煤炭开采方式由手工作业和半机械化为主转变为机械化、自动化为主,并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变;煤炭生产方式正在由粗放向集约高效现代化方向转变。全国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和掘进机械化程度分别达到了 78.5%和60.4%;相继建成了大秦、朔黄、蒙冀、瓦日、集通等主要煤炭铁路运输通道和秦皇岛、京唐港、曹妃甸、黄骅和南京、武汉等一批沿海、沿江煤炭中转港口,煤炭转运能力大幅提升,有力保障了全国能源供应。

(二)推进行业绿色革命,生态文明建设建新功

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在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同时,环境问题不可避免的随之而现。长期以来,煤炭粗放式利用、能效低、污染重,环境破坏相对严重。进入新时代后,煤炭产业及时转变观念、主动适应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形势,通过开展绿色革命,全面实现绿色生态开采、清洁低碳利用。截至2018年,全国原煤入选率、煤矸石综合利用率大幅提高;矿井水利用率、土地复垦率分别达到 72.8%、49.5%。保水开采、充填开采、煤与瓦斯共采、无煤柱开采等成为绿色矿山建设的重要支撑;燃煤发电基本实现了超低排放;煤炭深加工得到普遍推广,商品煤质量不断提高;高效煤粉型工业锅炉、低阶煤分级分质利用等示范成功,煤炭清洁高效集约化利用水平大幅提升。土地复垦、采煤沉陷区治理、棚户区改造稳步推进,矿区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2.1 文化工作人才总量相对不足。全职的文化工作人员较少,兼职人员多,由于乡镇文化单位性质的原因,只有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有公务员编制,公务员偏少,大部分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是事业编制和工人编制,专业对口人员相对较少,给总体工作带来很大难度。特别是在进行文化研究方面由于缺少专业性人才导致深层次研究不够。

(三)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产业结构持续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7月19日视察宁夏银川神华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时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就是靠着我们工人阶级的拼搏精神,埋头苦干、真抓实干,我们才能够实现一个又一个的伟大目标,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丰硕成果。”新中国成立70年,也是煤矿职工队伍不断壮大,奋发向上的70年,广大煤矿职工发扬“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扎根煤海深处,开采世间光明,助力中国煤炭产业、中国工业发展,用他们坚强的意志力、卓越的贡献唱响时代最强音。如果说太阳是宇宙的矿工, 那矿工就是人间的太阳。

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煤矿职工奋发向上的70年

伴随着经济发展,尤其是近几年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煤炭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步伐显著加快。全国煤矿数量大幅减少,大型现代化煤矿成为煤炭生产主体。全国煤矿数量由上世纪80年代的8万多处减少到目前的 5800 多处,全国平均单井规模由不足5万吨/年提高到 90 万吨/年以上。我国年产量超过2000万吨的企业由2家发展到 28 家,多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产业集中度显著提升。煤炭企业也由单一产业、单一经营转变为以煤为主、综合发展的多元化格局,部分大型煤炭企业非煤产业比重超过60%。当前煤炭上下游产业融合发展,煤电、煤焦、煤化、煤钢一体化发展趋势明显;新技术、新模式推动了新能源、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矿区休闲旅游、健康养老等多元产业的协调发展;煤炭由单一的燃料向燃料与原料并重转变取得新进展。煤炭行业转型升级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一)职工素质不断提升,创新驱动力大幅增加

煤矿各级工会组织始终唱响时代主旋律,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各类劳动和技能竞赛。竞赛主题不断拓展,竞赛形式不断发展,逐渐由“示范赛”向“普遍赛”转变,由“精英赛”向“全员赛”延伸,激发了广大煤矿职工建功新时代的新动能,培养、选拔和造就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队伍。

(二)英模人物辈出,不忘初心竞风流

然后噪声判断模块将噪声分类,若是高斯噪声,则将数据送往均值滤波模块处理;若是脉冲噪声,将数据送往中值滤波模块处理。而计数模块则对输入图像数据的行、列计数,确定所形成的窗口是否合法,并对合法窗口的数据进行计数,以确保滤波后的数据在一帧图像中。

大同矿务局的马六孩和他的掘进小组先后创造了“马六孩循环作业”“深孔作业”“运搬机械化”“马六孩多孔道循环掘进工作法”等54项先进操作技术,成为了当时全国煤矿生产战线上的一面红旗,为新中国的采煤工业树下一块亮丽的丰碑;铜川矿务局的张金聚带领他的掘进班组多次创岩巷掘进全国先进纪录,总结出10项快速掘进经验,改革工具20多项,取得了极大成效,曾13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开滦矿务局的侯占友为缓解当时全国煤炭的紧张状况,经常连班加点,不计报酬,自带干粮,吃住在井下,被人们誉为“地球转一圈,他转一圈半;地球转两圈,他上三个班”的“矿山铁汉”。退休后,他又坚持开山劈石、挑土栽树、修建凉亭、铺设甬路,9年间,将赵各庄矿旁的一座荒山改造成公园,又被人们称为“当代愚公”;山西焦煤西山煤电的董林,井下奋战17年,凭借着努力和钻研,从一名只会注油、递工具的学徒工,成长为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状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展现新时代煤炭产业工人的风采……

2.1.3 二维相关光谱 将人参、红参、西洋参3种配方颗粒压片后,在室温状态下放置,间隔10~30 min测定红外光谱并进行基线校正,将获得的数量足够的红外光谱导入清华大学的TD4.2二维分析软件,即可获得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图,并可根据需要选取不同波数范围进行分析。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煤矿生产战线上的一面红旗——马六孩

“矿山铁汉”侯占友

在这荡气回肠的70年里,煤炭产业职工队伍就是在这些劳模先进的激励下,一代代薪火相传,在煤海深处,弘扬着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不畏艰苦,默默无闻地为国家和人民做奉献。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煤矿工会组织团结奋进的70年

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于煤炭生产的特殊性,煤矿工人产生早,工会组织建立早,煤矿工人运动开展早、规模大、影响深远,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于1950年11月召开了中国煤矿工会第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成立了中国煤矿工会全国委员会,中央书记处书记、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同志代表党中央致祝词,自此中国煤矿工运事业揭开了新的篇章。70年来,机构几经调整,但中国煤矿各级工会组织始终在中华全国总工会的领导下,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的指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牢把广大煤矿职工团结在党的周围,引领他们听党话、跟党走,爱岗敬业、争创一流,以不懈奋斗书写时代华章,共同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进入新时代,煤矿各级工会组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抓。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实践运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充分发挥组织、引领、服务和维护职工的重要作用。各级工会组织通过富有成效的宣传活动,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生产一线,引导广大煤矿职工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断夯实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一)把握新时代、践行新思想,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由图3可知,提取温度在60~70 ℃时,随温度升高,羊肚菌SDF得率持续升高;在70 ℃时达到最大值;当温度在70~100 ℃时,随温度升高,羊肚菌SDF得率显著下降。分析原因可能是温度过高破坏了SDF分子结构中的氢键,导致其得率降低[17]。因此,最适提取温度为70 ℃。

新中国成立70年,煤炭产业职工队伍涌现出了无数劳模先进,他们用自己勇为人先的气魄和锐意进取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煤炭工人,怀抱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奋战煤海,艰苦奋斗,支撑起我国能源供应的脊梁。

(3)创新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工作方法或活动,将微信公众号等引入工作。发掘有特长老同志,将有摄影特长的老党务工作者邀请前来做宣讲,引导学生关注其微信公众号,计划邀请老职工做好爱美爱笑(校)的报告,感染带动一片,弘扬校园美、祖国美,让学生具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配合书香校园。

(二)抓住新机遇、展现新作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2019年国内首台煤矿大直径大埋深全断面盾构机“新矿1号”在山东能源新矿集团新巨龙公司顺利始发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之后,中煤能源集团、淮北矿业集团、开滦集团等一大批大型煤炭企业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积极协调集团党委制定了本单位加强新时期工人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形成了推进改革的良好态势。

新中国成立初期,煤矿工人文化知识普遍比较低,据不完全统计,当时文盲占70%以上,严重制约了煤炭产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煤矿工会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开展职工业余教育的指示”,提出在安全生产的总方针下大力开展煤矿职工业余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好效果。新中国成立70年来,煤炭产业不断发展,职工队伍的素质也在突飞猛进。当前大学生矿工比比皆是,甚至出现了大学生采煤班、大学生掘进班。昔日的小煤窑,变成了现代化大煤矿;昔日的打眼放炮推车钉道,转变为机械化、自动化。与此同时,煤炭科技也在迅猛发展,大功率采煤机、输送机、大采高电液控制支架、物联网、新型智能传感器等关键设备的投入,大大提高了煤炭生产效率。截至2018年,全国煤矿人均生产效率提高到了1000 吨/年,其中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矿区补连塔煤矿年人均效率超过 5 万吨;中煤平朔集团东露天矿,年人均效率 6.8 万吨,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和煤炭科技的进步也进一步提升了煤矿安全管理的水平。全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由1949年的22.5下降到2018年的0.093,实现了质的飞跃。

近年来,煤炭行业开始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批落后产能被淘汰,百余万煤矿职工面临转岗分流。作为职工群众的“娘家人”,煤矿各级工会组织始终密切关注化解过剩产能进展,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第一时间下发了《关于在化解煤炭过剩产能过程中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的意见》,对发挥职代会作用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召开了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化解过剩产能,发挥工会作用”经验交流会,推广工会的好经验、好做法。同时通过调研了解“去产能”期间职工权益维护状况、职工安置状况,将实际情况通过全总信息上报中办、国办。李克强总理、韩正副总理、胡春华副总理均作出重要批示,进一步推进了职工安置工作,有力保障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以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加强维权服务工作

煤炭生产,安全第一。煤矿各级工会组织始终将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放在首位。始终不懈地加强职工群众安全生产教育;不断推广新式采煤、掘进方法;完善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机制,深化“安康杯”竞赛活动,开展煤矿安全群众监察、女工家属协管等具有鲜明产业特点的工会群众安全工作;竭尽全力提高煤炭生产安全系数,有力推动了煤炭安全生产。

煤矿各级工会组织始终把竭诚服务职工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工会在职工需要时能够看得见、找得到、信得过、靠得住。加强职工之家、职工小家建设,把职工之家打造成“暖心工程”,关注职工食堂、职工书屋、休息室、沐浴室、活动室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解决广大职工的后顾之忧,提升广大职工获得感和幸福感。注重对职工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让职工真正感受到“职工之家”的温暖和“娘家人”的牵挂和关怀。

煤矿职工远离城市,文化生活相对贫乏。煤矿各级工会组织始终把活跃职工文化生活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举办艺术节、书法、绘画、摄影、歌曲、微视频、微故事展览等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展示优秀职工作品,讲好职工身边故事;组织文艺队伍赴生产一线慰问演出,推动煤矿职工文化工作的开展。推动京能集团矿工疗养院“劳模博物园”建设,将其打造为劳模精神文化家园。

70年风风雨雨一路走来,煤矿职工用他们勤劳的双手,为亿万人民送去了温暖和光明,支撑了我国能源安全的半壁江山。我们为之骄傲,为之自豪。新时代新征程,煤矿工人有了新的使命,煤矿工运事业有了新的时代主题,煤矿各级工会组织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传承煤矿工人的光荣传统,团结带领广大煤矿职工奋进新时代、建功新时代,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标签:;  ;  ;  ;  ;  ;  ;  ;  ;  

当好新时代产业工人尖兵筑牢国家能源安全的基石-新中国煤矿职工队伍建设70年回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