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论文_林昌

中成药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论文_林昌

林昌

(安徽省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内科 239000)

【摘要】 目前,探讨中成药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中成药芪苈强心胶囊治疗12周)和对照组(40例,接受常规西药治疗12周),观察前后临床症状,左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距离和检测血清B型利钠肽(BNP)水平。结果:两组在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左室射血分数(LVEF)提高、6分钟步行距离增加和血清BNP水平下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55%比42.5%;95%比77.5%;P<0.05)。结论:中成药芪苈强心胶囊可明显改善心功能,提高左室射血分数,增加步行距离及降低血清BNP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左室射血分数;血清B型利钠肽;中成药芪苈强心胶囊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0-0102-02

慢性心力衰竭由于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临床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活动耐量受限及液体潴留。慢性心力衰竭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发病率及死亡率高,是当今最重要的心血管病之一。

随着对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的认识,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由强心、利尿、扩管为主治疗向抑制神经内分泌-醛固酮系统激活、改善心室重构转变,已经取得了明显疗效,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率、死亡率仍较高,并且很多患者担心长期服用西药的副作用而自行停药,导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反复加重而频繁住院治疗。中成药芪苈强心胶囊(国药准字号Z20040141,河北以岭药业)可益气温阳、活血通络,兼利水消肿,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有显著疗效[1]。本研究通过观察中成药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改善、左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血清B型利钠肽水平影响,为中成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提供临床用药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依从性好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其中缺血性心脏病43例,高血压心脏病22例,扩张型心肌病15例;男性51例,年龄(68±10)岁;女性(65±12)岁.入选标准: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2-4]。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Ⅳ级,经心脏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左室射血分数(LVEF)≤40%,血清B型利钠肽>500pg/ml(我院正常范围0~100pg/ml),6分钟步行试验:6min 步行距离<450m。排除:(1)心力衰竭合并未控制感染,严重水电解质紊乱,严重的肝肾、脑、肺功能不全,过敏体质,妊娠或哺乳期间妇女(3)入院4周前曾服用中药(2)严重心绞痛、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致命性心律失常以及其他严重心脏疾病(4)尚未规范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类等药物的慢性心力衰竭标准治疗方案者。

1.2 研究方法

入选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其中观察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心功能Ⅲ级32例,心功能Ⅳ级8例;常规治疗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心功能Ⅲ级30例,心功能Ⅳ级1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慢性心衰病程、临床症状,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心功能级别,血清B型利钠肽水平及用药情况无显著差异。根据病情两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卧床、吸氧、心电监护、利尿剂、ACEI类 或ARB类、醛固酮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洋地黄类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成药芪苈强心胶囊 每天3次,每次4粒,疗程12周。

1.3 观察指标

1.3.1临床心功能改善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级。显效:临床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2级;有效:临床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1级;无效:较实验前无改善或恶化。

1.3.2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指标采用美国惠普iE33超声诊断仪,分别在治疗前后应用,采用心尖双平面Simpon法测定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和舒张末期容积,射血分数,每搏量及室壁运动情况,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定4个心动周期的数值加以平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显效: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增加≥20%,有效: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增加但<20%;无效: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无增加或减少。

1.3.3 6分钟步行试验评估:在室内平坦的走廊尽可能快地行走,测定6分钟步行的距离;治疗后增加100m为有显著意义

1.3.4血清B型利钠肽的测定: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清晨空腹平卧位状态采静脉血2ml,给予3000r/min离心10min,应用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清B型利钠肽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临床心功能改善的比较。

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心功能改善的比较[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显效率 总有效率

观察组40 22 16 2 55.095.0*

对照组40 17 14 9 42.577.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治疗后LVEF、BNP、6MWT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LVEF、6MWT(6分钟步行距离)均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BNP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血清BNP、6MWT

组别例数LVEF(%) 血清BNP(pg/ml) 6MWT(m)

观察组 4055.2±7.9 505±107 676.8±48.3*

对照组 4048.3±7.1 726±148 528.3±63.5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3 不良反应情况

服用中成药芪苈强心胶囊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显示心律失常减少,血、尿、粪常规、电解质、血糖血脂及肝肾功能均无显著变化,临床应用显示了较好的安全性。

3.讨论

随着对慢性心力衰竭不断研究,中医药在慢性心力衰竭方面逐渐成熟及完善,中医药学认为慢性心力衰竭是心气阳虚血运无力,心气阳虚是慢性心力衰竭发生的中医病机根本,痰饮瘀血阻络是其中心环节。瘀血痰饮淤积导致脏腑组织肿大变形,湿聚为水波及络脉和多脏腑的病变。中医通过温阳补气、活血通络利水,标本兼治,从而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中成药芪苈强心胶囊方中附子具有温阳化气以治心气阳虚,黄芪益气利水之功,两者共为君药;人参补气化瘀通络,丹参活血化瘀,葶苈子泻肺利水平喘,针对心气虚衰、络脉瘀阻、水湿停聚三大基本病理变化,共为臣药;泽泻健脾利水消肿,红花活血化瘀通络,五加皮强心利尿,陈皮理气行气以防气滞,玉竹养心阴以防利水伤阴,共为佐药;桂枝温阳化气通络,引诸药入络,用为使药。同时现代药理研究显示,中成药芪苈强心胶囊能提高左室收缩力,增加肾脏血流量,降低血清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水平,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室壁肥厚及心脏指数,这些作用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的生物学基础[4,5]。相信随着对慢性心力衰竭深入研究和不断探索,中成药芪苈强心胶囊以及其他中医药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取得更大成就[6]。

【参考文献】

[1] 吴以岭.络病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83-354.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98-122.

[3] 陈灏珠.临床心脏病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33.

[4] 刘建勋等.芪苈强心胶囊对实验性心力衰竭犬心脏功能影响[J].疑难病杂志,2007,6(3):141-143.

[5] 魏聪,吴以岭等.芪苈强心胶囊对兔实验性慢性心力衰竭心室重构的保护作用[J].疑难病杂志,2007,6(3):144-147.

[6] 吴以岭.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研究[J].疑难病杂志,2007,5(5):263-265.

论文作者:林昌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0

标签:;  ;  ;  ;  ;  ;  ;  ;  

中成药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论文_林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