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论文

家庭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

□姚 鑫 张 娟 杨 林

【内容摘要】 本文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160名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旨在探讨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与其自我效能感之间的相关关系,提出适宜的家庭教养方式和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提升方面的合理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教养方式中父母的惩罚与偏爱同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显著相关(P<0.05),并且惩罚严厉对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偏爱则对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存在正向的预测作用。

【关键词】 家庭教养方式;自我效能感;大学生

“家庭教养方式”综合各家观点来看,指由父母的教育行为、教养观念和对子女的情感要求在抚养子女的方法上的综合体现,受自身文化程度和性格特征等各方面的综合影响。本文从以下三方面提出假设:第一,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在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第二,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的各个因子与其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第三,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对自我效能感有预测作用。

MIKE11 AD模块可对水体中的可溶性物质和悬浮性物质对流扩散过程进行模拟,根据HD模块产生的水动力条件,应用对流扩散方程进行计算。

一、研究设计及程序

(一)研究对象。本研究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内江师范学院采取随机取样的方法对160名在读大学生进行了相关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60份,回收有效问卷139份,有效回收率为86.8%,其中男生55名,女生84名;生源地为农村89人,生源地为城市50人;独生子女59人,非独生子女80人。

试验地设在大兴农场农业技术研发中心水田区,该地区属于第三积温带下限,气候类型为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土质为草甸白浆土,有机质4.42%、碱解氮161.4mg/kg、速效磷mg/kg、速效钾131.25mg/kg、PH值6.3,耕层 20cm。前茬为老稻田,秋旋耕。

(二)研究工具。

注*表示P<0.05,**表示P<0.01,以下同

1.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本文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Self-Efficacy Scale,GSES)该量表由德国心理学家Ralf Schwarzer编制,我国学者张建新翻译[1],由王才康等人(2000)修订,并对其信效度进行分析,其内部一致性系数0.87,重测信度0.83,折半信度0.82,证明中文版GSES已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2]。该量表共有10个题目,采取四级评分,“完全正确”4分,“多数正确”记3分,“有点正确”记2分,“完全不正确”记1分。得分越高,则表明自我效能感越高。

2.家庭教养方式量表(EMBU)。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是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C.Perris等共同编制用以评价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的问卷[3]。中文版的EMBU量表由岳冬梅等人于1993年修订,共包括66个条目、五个母亲教养方式因子、六个父亲教养方式因子[4]。题目评分为:“从不”记1分,“偶尔”记2分,“经常”记3分,“总是”记4分,在某个因子上的得分越高,表明父母表现在该因子上的行为越多。经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张津萼等的研究表明,修订后的中文版EMBU量表,在国内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我国群体[5]

(三)施测方法。问卷发放对象是内江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采用随机抽样,选取160名被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人,于同一实验室施测,指导语相同,问卷采取不记名方式。

(二)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四)统计方法。问卷回收并剔除无效问卷后,采用SPSS17.0中文版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对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在人口统计学上进行差异检验;对家庭教养方式与一般自我效能感进行相关分析;对家庭教养方式与一般自我效能感进行回归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2.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与自我效能感的回归分析。以家庭教养方式的11个因子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亲惩罚严厉”、“父亲偏爱被试”、“母亲惩罚严厉”、“母亲偏爱被试”4个因子进入回归方程,且对自我效能感的回归效应显著(P<0.05)。其中,“母亲偏爱被试”和“父亲偏爱被试”对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母亲惩罚严厉”和“父亲惩罚严厉”对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父亲惩罚严厉”能够解释自我效能感4%的变异;“父亲偏爱被试”能够解释自我效能感7.5%的变异;“母亲惩罚严厉”能够解释自我效能感16.9%的变异;“母亲偏爱被试”能够解释自我效能感24.1%的变异。

父母对子女偏爱水平的高低会影响给予子女关注和理解的程度,积极肯定的成长环境有利于形成积极乐观的态度,较高的自信水平更容易克服困难和适应环境。严厉的惩罚教育方式是消极的,子女缺乏来自父母的肯定与表扬,容易对自己的行为产生怀疑态度,对自己缺乏信心甚至产生自卑不良情绪。而且这种教育方式本身可能让子女学习和模仿,变得具有攻击性,使子女表现出神经质,形成不良的个性。

表 1自我效能感现状统计

1.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分析。通过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和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分析发现,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家庭教养方式中“父亲惩罚严厉”、“父亲偏爱被试”、“母亲惩罚严厉”、“母亲偏爱被试”显著相关,其中“父亲惩罚严厉”和“母亲惩罚严厉”对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0.05);“父亲偏爱被试”和“母亲偏爱被试”对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5)。表明父母对大学生的惩罚严厉倾向不利于形成良好的自我效能感,父母对大学生的偏爱倾向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自我效能感。

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在“性别”、“生源地”和“是否为独生子女”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在“生源地”上的研究结果与以往国内大多相关研究结果不一致,但与张译允[6]的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是因为城乡差距在缩小,农村家庭逐渐重视子女的教育和培养的体现。性别差异可能源于不同生理结构所致,男性普遍具有较高的逻辑思维和理性思考,对环境及自我认识和评估表现出更高的自我效能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主要区别在于获得父母的关注,独生子普遍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父母对其教育更加全面,其较易培养出更高的心理素质及适应能力,以至于面对挫折更加乐观和积极。

表 2自我效能感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 t检验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教师不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不是抑制学生思维的独裁者,而是学生正确提出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引导者。教师可以根据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引导学生对课文中心、主题的整体感知,帮助学生联系学过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例如,必修4《拿来主义》的习题1要求学生理清思路、把握大意,谈谈“拿来主义”的含义。教师不能以课文对“拿来主义”的阐释来束缚学生的思维,应给予学生思考与发言的机会,谈谈他们对中国“拿来主义”的看法。

我校地处沧州市偏南隅的一座小区内,近几年老教师退休或调往中心城区的比较多,分配来的新教师经验学识、职业素养方面是弱项,而家长期望值又很高,希望年轻老师能很快进入状态。学校在新教师培养方面压力不小。由于学校地理环境和家长职业特点等原因,学生家长对孩子监管不到位,学生安全管理压力很大。在短暂的调整之后,我带领全校老师,迎难而上,一一化解。

2.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比较。对被试在自我效能感和人口统计学变量上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在性别、生源地以及是否为独生子女三个变量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男性的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女性;来自城市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独生子女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

1.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总体状况。如表1所示,被试的自我效能感总体差异明显。极大值35,极小值16,均值为26.20,标准差为3.14。

(一)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现状。

在自我意识形成的过程中,外界环境对自我的评价十分重要,父母作为自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其影响程度可想而知。父母的教育方式如果充满严厉的惩罚,易形成否定的自我评价,反之如果父母给予足够的关爱和理解,易形成肯定的自我评价,养成较高的自信水平。

企业战略管理领域“竞争优势”的概念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钱伯林提出,后来波特又将其引入到国家区域竞争研究领域[8]。竞争优势理论与绝对优势理论、相对优势理论和资源禀赋等基本理论一脉相承,均属于竞争力理论研究的基础理论。

表 3家庭教养方式与自我效能感的回归分析

三、对策与建议

(一)父母采用积极的教养方式。父母采用良好而积极的家庭教育方式,关注子女的成长,多倾听子女的声音,了解其真实想法和需要,并以此作出相应的教养方式的调整,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

东方雨虹除了为港珠澳大桥提供防水解决方案外,还积极助力中国日益发展的高铁工程。日前,在济青高速铁路、长珲城际铁路项目建设中,东方雨虹联合国家高分子重点实验室、铁道科学研究院等,将“高速铁路固化道床防飞溅高分子材料涂层”新材料新技术成功应用于项目施工。

(二)大学生明确学业和人生目标。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完成学业、准确的自我定位、明确就业方向等,且都离不开对清楚的自我认识。而清楚的自我认识和准确的环境评估,正是高水平自我效能感的表现。大学生在完成大学的主要任务过程中,不断地形成对事物的一套完整的认知和评估体系,这套体系的技巧帮助大学生增强自尊自信,形成客观的自我认知,并能根据外部环境要求不断修正自我认识。

(三)学校增加实践教学,提高成功体验。成功的实践体验有助于学生形成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增强自信心。因此,学校可以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帮助学生尽可能在实践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减少自卑情绪,提高综合素质,培养社会责任感,加速大学生社会化的过程,提高对自我能力的肯定和对未来生活的信心,有助于增强自我效能感。反之,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感又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完成实践体验,不断地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贺敏,李志,侯东辉.高中生成就动机和自我效能感及其关系的研究[J].中等教育教学研究,2007,6

[2]王才康,刘勇.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特质焦虑、状态焦虑和考试焦虑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4

[3]李松,米洁,傅丽萍.初中生自我效能感与其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2

[4]岳冬梅,李鸣杲,金魁和.父母教养方式:EMBU的初步修订及其在神经症患者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3

[5]张田利,王一名.关于家庭教养方式与研究生自我效能感相关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2,27(12)

【作者单位】 姚鑫,张娟,杨林;内江师范学院

标签:;  ;  ;  ;  

家庭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