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测定及影响因素的结果论文_卜慧迅

探讨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测定及影响因素的结果论文_卜慧迅

鸡西市精神病防治院 1581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影响因素。方法 APTT试验在临床上由于操作简单、迅速及敏感性高等现被临床广泛应用。结果 因试验结果受许多因素的影响现对标本的采集、抗凝药物及实验室方法等因素给予探讨。

关键词:APTT测定影响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factors and effects of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Methods APTT test is widely used in clinic because of its simple operation,rapid and high sensitivity. Results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many factors,the collection of samples,anticoagulant drugs and laboratory methods were discussed.

Keywords:APTT determination,influencing factors

APTT是临床最常用的反应内源性凝血系统凝血活性的敏感筛选试验,对于内源性凝血因子缺陷和相关抑制物的检测、肝素治疗的监测、DIC的早期诊断及临床检查有着广泛用途。在APTT血凝检验过程中实验结果受标本采集、检测试剂、抗凝药物及试验方法等的多重影响。

1 标本采集、实验室方法及影响

1.1 抗凝剂的影响

取血后应尽快送检运输中避免剧烈振动一般要求采血到测定在2小时内完成。若需要较长时间保存则需要分离血浆后速冻于-20摄氏度冰箱内。试验前血浆于37摄氏度快速融化。研究证实柠檬酸钠是此试验的首选抗凝剂,柠檬酸钠是钙离子的快速整合剂不仅与血中钙离子形成可溶性赘合物从而阻止血液凝固。EDTA-K2与血中钙离子结合成整合物儿抗凝并且对V因子保护性差,导致PT和APTT延长、FIB升高影响APTT试验结果。肝素能与血中抗凝血酶三结合形成肝素-AT-III复合物作用于凝血活酶并阻止Ⅷ、IX、XII因子的活化阻止血小板释放ADP、PE-3而影响血小板聚集,从而产生强大抗凝作用因此不能用于凝血功能检查。离心速度的影响:通过离心可使血浆和血液有性成分分离,在凝血试验中还尽可能去除血小板而得到乏血小板血浆。APTT适宜的离心速度是3000r/min,当转数不足时APTT缩短。存放时间的影响:按NCCLS指导标准很难达到但是研究显示,血浆或全血样品在室温12小时内检测,测定值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在4摄氏度放置7天后APTT测定值出现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37摄氏度时只能放置6小时。抗凝药物的影响:研究发现,注射肝素的病人,APTT为正常人的2倍左右;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者多无明显差异。抗凝药物影响APTT很复杂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不同试剂中磷脂和活化剂的种类有所不同,同时也引起测定的结果不同(国内商品试剂上凡注明对肝素敏感者其结果可信,对于无标注及自行制备的部分凝血活酶应先检查对肝素的敏感性,同时活化剂不同对血内肝素、狼疮抗凝因子等缺乏症的敏感性也不同)所以应根据临床需要选择试剂盒,同时应注意的是溶血标本能缩短APTT值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1.3 一些APTT试剂的性能特点会影响实验对试剂的选择,特别是灵敏度和反应性。实验室进行常规APTT来查出内因子凝固系统的异常以及评估手术钱凝固状态则可用对出血有关因子下降敏感的APTT试剂系统,也就是能查出Ⅷ,IX和Ⅷ因子下降。使用敏感性不足以查出因子轻度下降的试剂则查不出VWD、轻症血友病B、或因子IX缺乏。APTT试验也可以用来查出其它循环抗凝物(如特定因子的抑制物和抗磷脂抗体)。

2 结果

由于APTT操作简单、迅速、敏感性高、重现性好而得到广泛应用,然而不同的APTT试剂对凝血因子、肝素、狼疮抗凝因子敏感性相差甚大,至今国内APTT测定或试剂还无标准化方案,所以我们要进一步深入该方面的研究来加快实现试剂与方法的标准化。

3 讨论

APTT较正常对照延长10 s以上有意义。本试验较CT敏感,凡参与血浆凝血活酶生成的各种因子缺乏时,均可引起APTT延长,尤其Ⅷ、Ⅸ、Ⅺ因子含量减少所致的各种血友病时多见延长,能检出因子Ⅷ:C<25%的轻型血友病。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严重减少以及有抗凝物质存在时亦可延长。也可作为血友病治疗和抗凝药物治疗过程中的观察指标之一。APTT缩短见于DIC高凝期、血小板增多症等。

APTT是检测“内源”途径凝血因子缺陷的过筛试验,也是当前用于凝血因子治疗、肝素抗凝治疗监控以及检测狼疮抗凝物(一种抗磷脂自身抗体)的主要手段。其临床应用频率仅次于PT或与之相当。

APTT是从复钙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T)改良而来。它用脑磷脂(比PT测定用的凝血活酶少了蛋白质部分,故名部分凝血活酶)作为血小板代替物,加到乏血小板血浆(PPP)中,同时加入了活化第Ⅻ因子的激活剂。较之PTT,其凝固时间缩短,并且排除了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对血浆凝固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程烽,朱忠勇.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标准化及在抗凝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5,18:111-113.

[2]王鸿利.出血的实验诊断[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

[3]杨春生,宋乃国.临床检验学[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39-43.

论文作者:卜慧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3

标签:;  ;  ;  ;  ;  ;  ;  ;  

探讨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测定及影响因素的结果论文_卜慧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