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在社区卫生工作中应用体会论文_梁小颖

人文精神在社区卫生工作中应用体会论文_梁小颖

(昆山青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玉龙卫生站 江苏昆山 215300)

【摘要】本文分析了人文精神在社区卫生工作中的应用,分析了人文精神的具体内容及其实际意义,以为社区卫生站更好的服务群众提供依据。

【关键词】人文精神;社区卫生;体会

【中图分类号】R19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2-0325-01

随着医学的发展,现代化医疗设备、器械为疾病的检测与诊断提供了一定的精确性,也为人类健康提供了保证,但是医学技术是一种冷冰冰的技术手段,使得充满人文温情的医学变为了客观、冷峻的医学技术,衍生出了许多如医患关系恶化等负面问题。实际上,医学技术与人文关怀密不可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和谐、完美的医患关系是成功提高卫生服务质量、成功完成医疗实践、获得医疗效果的基本保证[1]。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各项医疗措施尚未配套完全,使得传统医患关系遇到了新问题、新挑战,全面认识、客观分析当前医患关系,医疗中采用人文关怀精神对于缓解进展的医患关系非常重要。

社区卫生服务是以全科医生为依托,以全科医学为基础,以社区人群卫生需求为导向,在社区范围内实施方便、经济、高质量、公正及初级卫生保健领域的卫生服务[2]。目前“医德迷茫、医德失范、人文衰微”医患冲突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瞩目。因此,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人文关怀已逐渐重要[3],2006年我国《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指导意见》中指出,需建立人员素质较高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社区卫生服务需为公益性质,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文研究[4],此举对要做好基层医疗工作,让居民信任以及首诊选择在社区,和谐社会关系,减少医患矛盾非常重要。

本文就社区卫生站中的人文精神进行了阐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主要包括孕产妇、儿童、老年人及慢性病人群,为其建立完善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通过询问的方式了解居民的生活习惯、疾病情况、用药情况及家族史等内容,并进行登记。沟通中对于有疑虑的居民,需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告知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后有利于疾病信息的查询,并尽力说服居民建立健康档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健康咨询讲座、播放音像资料等多种方式,对居民传播健康知识,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播放音像资料时,需结合当时季节,对居民讲解当季易感疾病的相关知识,防止居民患病;同时尽量选择安静的环境,若环境稍有嘈杂时,需调大音量;开展健康咨询讲座时可按疾病类型进行分类讲解,需先了解居民最近较为关切的医疗卫生内容,针对所了解的内容有针对性的开展讲座;同时可根据疾病类型进行讲解,如组织骨质疏松、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不同类型的讲座,因此类患者多为老年人,开展讲座时需图文并茂,最好以图片的形式讲解,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耐心的予以讲解,以便其更好的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每次讲座控制人数在30人,在举办讲座的前一至两天通知参与人;举办糖尿病中关于空腹测血糖的讲座时,需准备点心,测完血糖时进行发放。

(3)特殊人群的健康管理:①孕产妇及0~6岁儿童健康管理,需按照孕产妇建册及保健指导工作,规范产前筛查及产后访视等工作,并开展新生儿上门访视及婴幼儿健康管理的工作。多数来我站建立健康档案和保健册的孕妇为初次怀孕,需给予孕期知识指导及恰当的关心,和其建立良好的关系,有利于后期各项卫生服务的开展;此外,需面带微笑的积极鼓励产妇、赞美产妇及婴儿,便于与产妇的沟通;新生儿上门访视时,如遇到新生哺乳时,需耐心等待哺乳结束,对新生儿检查时需认真仔细,检查中正常者要告知家长,鼓励、肯定家长的养育工作,同时儿童天性活泼,检查时要态度温和,或用小物品、语言适当分散其注意力,以便更好的检查;②老年人健康管理:老年人多有一些躯体疾病,各项机体功能逐渐退化,行动反应、理解力不如年轻人灵敏,言语沟通时需缓慢,若遇到听力不佳的老人需重复数次沟通,或靠近老人耳朵讲话,若老人识字,也可通过书写的方式进行沟通;或将一句话拆分为多个小问题逐个询问,以便老人理解;对于听不懂普通话的老人,需用方言进行沟通;对于外来带有地方口音的老年人,若其叙述病情不易听懂时,需认真耐心倾听,直至了解老人情况,同时解释病情、交代用药时需由耐心,直至老人听懂为止;多数老人喜欢聊天,可在了解病情的同时对老人宣教健康的生活方式;③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可主动入户开展血糖、血压筛查工作,并落实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的制度,并按规范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的健康管理;对于依从性较差的患者,需告知患者家属或及时电话联系患者按时随访;④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基于门诊中摸底排查的基础,充分利用江苏省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对严重精神障碍者的随访管理、用药指导及定期评估,由于该群体较为特殊,可利用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与患者的沟通便利性,联系其与此类家庭建立帮扶关系,对其进行病情随访;⑤肺结核患者的健康管理:按照社区站的职责分工,对于肺结核可疑者需开展痰检,对于诊断明确者,需开展规范治疗服药督促、复查及患者追踪等随访服务。

(4)建立中药健康管理:通过发放中医、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宣传资料,以宣传中药防病及保健知识,积极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同时宣传人员需参加“西学中”培训及中医刮痧、拔罐、伏贴、艾灸培训,以通过中医药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我站主要以门诊方式接待患者,来我站门诊的多为重症患者不多,多为轻症者,对其需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在关注患者疾病表现的同时,需关注患者的生活环境、心情、心理状态,注意疏导患者情绪,对于此类患者,沟通、倾听非常重要,医心甚于医病;此外医护人员的人格品德、形体语言会影响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满意程度,因此与患者沟通时需注意方式方法,注意个人形象。

医学人文精神存在于医患沟通的每一步中,医学技术与人文关怀二者不可或缺也不可相互替代,二者需保持平衡,才能维持和谐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使得我们的工作更有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发展,刘亮,秦虹云,等.系统思维和人文精神在德国精神医学中的应用-中国年轻医护人员的学习考察见闻与心得[J].医学与哲学,2017,38(18):94-96.

[2]文丽萍.人文精神在医护活动中的应用[J].心理医生,2016,22(27):261-262.

[3]郭文杰.社区卫生服务与医学人文初探[J].医学与哲学,2016,37(9):54-56.

[4]蒲月英,黄薇,陈麴.医学人文精神在医患沟通中的应用思考[J].中国医学人文,2016,2(6):9-11.

论文作者:梁小颖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  ;  ;  ;  ;  ;  ;  ;  

人文精神在社区卫生工作中应用体会论文_梁小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