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济统计发展分析论文_曹聪

企业经济统计发展分析论文_曹聪

(辽东学校,118000)

摘要:企业经济统计能够为企业提供宏观和微观的经济市场变化,为企业的下一步决策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为确保经济统计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文章分析了我国部分企业的经济统计工作现状及其对企业发展的必要性,并就企业经济统计工作的发展,提出几点个人观点。

关键词:企业;经济统计;发展

一、部分企业经济统计工作现状

1、相当一部分企业缺乏健全的统计制度

目前,很多企业的原始记录缺失,统计台账凌乱,相应的部门和人员未进行合理的配置,许多企业没有独立的统计部门,也没有专业的统计人员,相对统一的统计工作制度也没有建立。因此,也就无法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所需的精确和完整的统计信息,更无法支持企业在做出重大战略决策之前所需的高质量统计数据。

2、一些数据存在虚假成分

在实际工作中,部分统计从业人员法制意识淡薄,在统计工作中,或是因为企业利益,或是为了贪图省事,在统计数据的填报和核实上,没有认真填报、仔细核对。还有一些企业为了自身利益,瞒报、漏报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极大地影响了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严肃性。此外这样的数据上报,都会成为错误的反馈信息,进而误导战略决策。

3、统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普遍较低

因为企业的不重视,统计人员兼职情况较为普遍,更多的身兼会计、文员等数职,甚至个别企业没有专门的统计人员,更谈不上专业知识和经验。同时从业人员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也没有定期培训计划,人员知识结构老化、思维模式僵化,都造成了专业素养水平无法进步。所采用的统计方法早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需求,工作难以顺利开展,统计数据质量难以保证。

二、企业统计进步的必要性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对企业的统计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统计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1]。然而,目前企业统计却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具体表现在:

1、企业服务对象与企业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国的企业统计,脱胎于苏联的计划经济下的统计理论。在计划经济下,官方统计和企业统计都以政府为服务对象。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传统的统计内容、统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国家和行业统计部门主要是管理当局用于宏观调控的需要。企业则是微观管理,为了确保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可操性,需要完整、准确、及时的统计信息,为此企业需要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统计指标。

2、统计信息与市场竞争的需要之间的矛盾

以前的企业统计工作,主要以企业内部信息为主。统计内容包括对生产成果的核算、生产要素投入的计算、资金存量与流量核算、投入产出分析等内容。统计的作用仅限于对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的描述,对外部环境无从着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国逐渐建立起了市场经济体制。当经济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之时,都必然会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影响。现有企业统计信息的信息量小、超前性和预测性比重小、重内部信息轻外部信息、重事后统计轻事前统计、重纵向统计轻横向统计的弊端,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造成企业占有的统计信息量与市场竞争需要不相适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统计方法与市场经济形势之间的矛盾

目前的统计方法以描述统计为主,调查方法大多采用全面调查等方法,几乎不会采用推断统计,无法为企业提供有效的统计资料。企业统计仍然停留在极其简单的信息收集和整理上。统计分析采用报表形式,大多仅为数据说明,缺少对所搜集整理的信息进行深加工的能力,不能从动态上分析、评价企业运行的过程。

4、企业统计部门与市场经济环境之间的矛盾

传统的企业统计大多依靠自身的统计部门完成内部统计信息的采集工作。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外部信息愈加成为企业统计信息所侧重的内容,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信息环境,单靠企业内部统计部门显然有心无力。

三、企业统计发展思路

1、转变服务对象

首先,企业已经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拥有充分的自主经营权,因此企业的统计服务对象也应随之变化。企业统计应该对本企业负责,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内部、外部信息为主要任务。其次,企业的所有统计活动,都要直接面向市场,根据市场导向进行调整,最大化满足企业利益。充分发挥统计的前瞻能力,及时提供所需信息,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2、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水平

统计从业人员不仅要通晓统计理论方面的知识,熟练掌握统计相关的方法手段,还要了解本企业的生产工艺。除此之外,还要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态势,在实际工作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自己所学知识。此外,企业也要重视统计、支持统计,进一步加大对统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力度。

3、建立科学的统计体系

通过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统计体系以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进行全面的梳理,使之能够覆盖统计工作的全范围,诸如生产统计、财务统计、科技活动统计等等统计活动,各自承担本部门范围内的统计任务。同时,在明确各自职责的前提下,强化综合统计的指导、监督、考评等综合管理职能,全方位地体现统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工作职能和职责。

4、建立数据质量评价体系

数据准确就是统计工作的意义和核心。统计数据的质量好坏,对统计分析的准确性、权威性、全面性影响极大。当前市场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其余经济作为有益的补充,统计数据的来源也趋于多元化,为此,如何提升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就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为此,建立日常的数据质量评价体系,有助于提高统计数据的权威性。

5、引入多手段,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

统计信息作为企业信息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充分融合到企业整体的信息化建设之中。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的广泛应用,引入大数据概念、计算机辅助分析等现代化理念和技术,将统计全面渗透到企业管理和监督职能中去,进一步提升企业信息化建设。

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目前我国企业统计中依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但只要我们理清思路,按新形势的要求重新构建企业统计体系,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并将统计工作苗头直指市场,建立科学的统计体系及数据质量评估体系,困扰我国企业的经济统计问题,必然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朱凌风.企业经济统计创新问题研究[J].经贸实践,2018(6)

[2]甄美慧,杨义.如何强化企业管理中统计的作用[J].统计与咨询,2008(4)

作者简介:曹聪(1997.05-),女,辽宁省锦州市人,满族,学历:本科在读,经济统计学专业,学校:辽东学校。

论文作者:曹聪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  ;  ;  ;  ;  ;  ;  ;  

企业经济统计发展分析论文_曹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