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切除联合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临床分析论文_刘旭

(剑阁县中医医院 四川广元 628300)

【摘要】目的:分析脾切除联合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纳入本次实验,入选病例均来自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0例采取脾切除联合断流术治疗,对照组40例采取双介入栓塞术治疗,对两组患者血细胞和肝功能水平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更高,白蛋白和丙氨酸转氨酶水平更低,两组对比P<0.05,提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脾切除联合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具有显著疗效,有助于提升患者血细胞水平,改善其肝功能。

【关键词】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切除;断流术

【中图分类号】R5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1-0123-02

肝硬化属多发的慢性进行性疾病,是在一种或多种病因反复作用下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该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门脉高压及肝功能不全。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在临床上多通过手术治疗,其治疗原则是彻底清除病灶,以促进肝功能的恢复[1]。本文就脾切除联合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的疗效进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具体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8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纳入本次实验,入选病例均来自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32~77岁,平均年龄(47.1±4.6)岁。对照组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31~80岁,平均年龄(47.6±4.8)岁。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卡方检验和t检验,结果显示P>0.05,提示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组间对比。

1.2 方法

观察组采取脾切除联合断流术治疗,给予患者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取平卧位,实施常规消毒铺巾,将皮肤和皮下组织逐层切开,将胃结肠韧带打开后充分暴露胰脏,之后切开胰上缘后腹膜,与脾脏分开,切断之前需进行结扎。对脾动脉行双重结扎,隔离血液供给,对胃部大小弯行浆膜化处理,以防胃膨胀后结扎线出现脱落,术毕。

对照组采取双介入栓塞术治疗,患者取平卧位,行全身麻醉,在超声的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分支后,把穿刺针伸至脾静脉,之后置入5F鞘管,经股静脉实施穿刺,在脾动脉造影处放置导管,在造影完成后用生理盐水(10毫升)与庆大霉素(16 IU)混合液及明胶海绵颗粒同时经导管注入脾动脉中,在脾动脉中血流减慢时停止栓塞,并再次进行造影。

术后密切观察两组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1.3 评价标准

1.3.1对两组患者的血细胞水平进行比较。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

1.3.2对两组患者肝功能水平进行比较。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白蛋白、丙氨酸转氨酶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对实验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录入、处理和统计,组间对应的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统计对比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显著水平为95%,当P<0.05时,表示组间差异显著。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细胞水平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差异(P>0.05),未见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水平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白蛋白、丙氨酸转氨酶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未见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活动度较对照组更高,白蛋白和丙氨酸转氨酶水平较对照组更低,且两组对比P<0.05,可见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3.讨论

肝硬化一般是由病毒性肝炎发展而来,患病早期症状不明显,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可见门脉高压及肝功能损害等症状,累及多个系统,甚至引起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的并发症。肝硬化门脉高压是因门静脉不同部位被阻塞,致使压力上升,引起出血、食管静脉曲张、脾功能亢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因大出血而死亡[2]。临床上一般通过脾切除与断流术联合治疗该病,通过该术式能直接将患者胃底食管曲张的血管切除,能有效防止出现门静脉持续循环的现象,并能有效控制胃底食管出血,利于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还能提升其抗感染能力[3]。本次研究发现,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在通过脾切除联合断流术治疗后,其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较采用双介入栓塞术的患者更高,白蛋白和丙氨酸转氨酶水平较采用双介入栓塞术的患者更低,且P<0.05,两组上述差异可见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结果类似于周小青的研究结果[4]。

由上可见,脾切除联合断流术在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中疗效确切,能有效提升患者血细胞水平,改善其肝功能,这一治疗方式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张晓剑.脾切断流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血清HGF、TGF-阻及肝功能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12):72-73.

[2]王瑜.脾切除断流术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7,23(5):8-10.

[3]杨栋.脾切断流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肝功能及血清HGF、TGF-β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7,36(10):49-51.

[4]周小青,叶斌,刘芬,等.脾切断流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肝功能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6,22(9):95-96

论文作者:刘旭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  ;  ;  ;  ;  ;  ;  ;  

脾切除联合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临床分析论文_刘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