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发展模式与中国商业的有效路径_节能减排论文

中国商业低碳化发展模式与有效路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路径论文,模式论文,商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007(2011)02—0016—-05

一、中国商业正在寻求低碳化发展之路

当前,由过度消耗化石燃料所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7年11月发布的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气候变暖的原因除了自然因素影响以外,主要归因于人类活动,特别是与人类活动中排放二氧化碳的程度密切相关[1]。其背后的依据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会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①浓度的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从全球看,大气中不断增加的温室气体,可以追溯到西方工业革命时期。在中国,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的历史,虽然只有近一二十年的时间,但是排放的总量和增长速度都出乎意料。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EA)的数据②,2007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为6.03亿吨,仅次于美国,占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0.8%,比2001年的12.7%提高了8.1个百分点,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居于世界前列。并且由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发展排放”必然有所增加。中国作为发展中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节能减排行动中,正面临着严峻挑战。中国产业必须在发展和节能减排之间进行平衡,寻求低碳化发展道路。商业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担负着实现社会商品流通的重要职能。推进商业的低碳化发展,对促进全社会节能减排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低碳经济的概念最初产生于英国。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③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概念,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发展低碳经济旨在追求更高的生活标准和生活质量,也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低碳经济是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2]。表面上低碳经济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所做努力的结果,但实质上,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能源)基础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3]。付允等[4]指出,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金乐琴等[5]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应在发展战略、政策机制、技术创新等方面,积极向低碳经济转型。尽管不同学者对低碳经济的表述不尽相同,但都表达了同样的内涵:低碳经济是在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尽可能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清洁和可持续发展。

低碳发展是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它是在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的排放。低碳发展的重点在低碳,目的在发展,是一种更具竞争力、更可持续的发展。在保持现有经济发展模式和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碳排放的总量会限制经济发展的速度;而在保持现有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不变甚至更优的条件下,通过改善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增加碳汇等措施可以实现碳排放总量和单位排放量的减少[4]。由此可见,低碳发展是把减少碳排放的理念整合到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建立经济高效、能源节约、低碳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形成可持续的低碳能源系统、技术体系和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增长、能源安全、节能环保与温室气体减排等多重目标。而这,正是中国商业正在寻求的经济发展方式。

二、中国商业低碳化发展面临的压力

1.能源消耗量不断提高

大规模的能源消耗并不仅仅体现在钢铁、电力、化工、建材等重化工业部门,事实上商业部门也是能源消耗的重要领域之一。目前我国物流能耗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8%,并且近年来物流能耗增长速度快于全国能耗平均增长速度。据统计,公路水路运输能耗占全国石油及制品消耗总量的比重超过30%④。此外不合理的运输方式不仅增加了能源消耗,也增加了我国物流成本。据推算,现阶段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每降低1%,就可节能降耗1 600亿元以上;如果我国能达到当前发达国家的物流平均水平(10%~12%),则每年可节约物流成本14 000亿~16 000亿元⑤。从国际发展规律看,物流规模的发展与能耗的增加并不总是呈现正相关关系,到一定时期后能耗的增长会快于规模的增长。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物流领域的能源消耗将会进一步提升,如果节能减排问题得不到应有重视,必然将形成对资源更大的消耗。

与其他行业相比,就相对量而言,零售业的能耗相对较小,但从绝对量来说,零售业的能耗同样不容忽视。2007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全国零售企业耗电量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全国零售业耗电量约为343亿千瓦时,占全国2006年总发电量28344亿千瓦时的1.2%,占2006年全国核电发电量548亿千瓦时的63%⑥。商务部相关人员指出,我国大型百货店和超市的能源消耗高于发达国家同类商场的2~3倍,即使处于能耗较低水平的大城市,单位面积能耗仍然高出日本同类商场40%左右⑦。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最新发布的《2009中国连锁零售业环保节能状况绿皮书》调查显示,外资零售企业在实施节能环保上走在了前列,但多数内资零售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中国零售业普遍存在高能耗问题,零售业的节能降耗必须引起关注。

2.温室气体排放日益增加

我国目前以货运为主要的运输形式,研究表明每吨公里货运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强度,公路是铁路的10倍左右,更远高于水运。并且,大多数的营运车辆以汽油为主,而不是柴油,但相同吨位的车,柴油机的能源消耗仅为汽油机的45%~60%,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比汽油机大约低30%~35%⑧。此外,不合理的货运网点及配送中心布局,导致货物迂回运输,不仅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而且加剧了温室气体排放和环境污染。2007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为57.7亿吨,其中交通运输业占0.57亿吨,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8.8%,温室气体排放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日益严峻⑨。在一些城市,货运对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分担率高达一半以上。商品包装袋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对生态的破坏也日趋严重。据测算,商品包装废弃物现已构成城市固体废弃物的25%以上。而且,商品包装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包装材料和垃圾资源,难以集中回收和有效再利用,也造成废弃物污染。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对部分百强企业的统计显示,如果万元营业额能耗下降5%~10%,按照2008年营业规模测算,则可减排二氧化碳40万~80万吨。

图1 1997-2007年中国商业能源消费量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8)数据整理。

3.节能减排技术水平落后

技术落后是造成我国能源效率较低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较高的主要原因。以物流业为例,我国的能源利用率与世界同类先进水平相比明显偏低,货车油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30%左右;内河船舶油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20%以上;交通运输工具的综合能源利用水平大约为国际先进水平的20%左右⑩。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技术上的差距,特别是节能技术的差距大。技术水平落后、创新能力不强,导致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下。因此,提高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是减少能源消耗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战略措施。然而,投资低碳技术的成本是有限的,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压力是很大的,因为它们面临着温室气体减排和环境保护以及经济发展的多重压力。这又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低技术锁定效应,难以实现技术上的创新和逾越。其结果是,落后的技术装备和传统的交易方式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等诸多问题。

三、中国商业低碳化发展模式架构

1.宏观层面:政府的产业规划与引导

商业低碳化发展首先需要政府部门的引导与推动。政府必须以低碳发展为核心,将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低碳发展理念制度化。可利用财税政策,对不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等收取附加费,对温室气体排放行为加以约束和限制,对包装废弃物的处理进行严格的限制等;以财政补贴的形式,对商业发展过程中节约能源、降低能耗的行为予以激励和扶持。利用产业规划与布局政策,直接限制高能耗、高排放和高污染的产业发展,引导工商企业合理布局以减少中间环节的能源消耗量;通过产业组织政策,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提高规模化程度,改善经营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通过开展低碳商业的宣传教育,向相关经济主体——生产企业、商业企业以及消费者,大力宣传低碳商业的内涵和意义,增强全社会的低碳发展意识。

2.中观层面:商业企业的运作与实施

企业是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的主体。节能降耗不仅是商业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当企业意识到社会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并意识到自身行为可能对环境和社会造成的潜在危害时,通过关注环境来促进产品销量或业务量的增长已是大势所趋。商业企业的低碳化是企业环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改善企业本身经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而且由于商业企业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本身联系着生产企业与消费者,因此商业企业的低碳化还能推动企业产品所在的供应链的绿色化和低碳化,引导消费者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化和低碳化,进而推动整个商业体系的低碳化。因此,企业是低碳商业的直接实施者,是商业低碳化发展的核心行为主体。没有企业的运作与实施,低碳发展的目标将无法实现。

3.微观层面:低碳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技术是商业节能减排,实现低碳化发展的微观基础。要使能源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开发新型能源技术,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并促进新能源的使用,是解决当前资源环境问题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6]。通过提高效率节约能源,不仅可以促使经济由资源消费型向资源节约型方向发展,而且能够有效减少由化石能源燃烧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实现清洁和可持续发展。在现有情况下,即使采取各种节能政策,能源需求仍将继续增长,因为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为了实现社会发展和工业化的目标,将不可避免地要增加能源消费。因此,在商业领域,要大力发展有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减少对环境影响、遏制能源资源浪费的技术。依靠低碳技术创新,发展节能环保技术,是商业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基本途径。

图2 中国商业低碳化发展模式

四、实现中国商业低碳化发展的有效路径

1.政府引导推动商业低碳化发展

(1)健全法律法规,实质性地将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纳入政策法规的框架中。在中国现行能源和环境法律法规体系中,应增加并不断完善对能效和节能等低碳技术的激励性制度安排,促进技术的研究、开发、示范、推广与市场的培育,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装备制造业和供应链相关企业的发展和自主知识产权[7];与此同时通过法律法规,对商业主体的行为施加约束,限制高能耗高排放的企业行为。

(2)综合运用财政税收政策,引导和支持商业低碳化发展。现有推进节能减排和低碳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多倾向于工业部门,直接针对商业部门的较少,因此政府应给予流通领域更多的支持,加强相关部门的协调,建立支持商业节能降耗的公共财政体系;运用税收优惠等激励政策,对企业进行设备更新、节能降耗、技术创新等行为给予补偿,鼓励环保型企业发展,推动商业领域实施节能降耗。这样,通过财政税收政策和投融资优惠政策的支持,就能够激励企业推进低碳经济和低碳发展。

(3)通过合理的产业规划与布局,引导商业低碳化发展。一是做好商业网点规划,避免商业门店的无序扩张及由此造成的资源浪费;二是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有效整合利用现有商业资源,实现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三是健全相关标准体系,制定商业节能标准,应根据商业不同领域的能耗情况,研究制定商业能耗标准和节能降耗技术标准,建立商业能耗统计制度和信息平台;四是加强现代物流节能降耗、废旧资源循环利用、商业节能技术服务产业化方向发展,推动外资领域节能减排,严格限制外商投资高耗能、高排放项目。

2.构建节能减排低碳的商品流通体系

(1)加强商业自身节能降耗。商业产业自身的节能降耗问题,是实现低碳化发展的首要因素。因此,商业企业应树立环保意识,并遵从法律法规的指导,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节能降耗行动的要点是发展现代物流业,推进物流合理化和高效化,可通过使用节能设备,降低经营能耗;对陈旧而污染严重的设备进行及时更换,以最大限度地节约公共资源,并降低自身能耗;推行绿色包装,减少包装材料的消耗,注重对包装材料的回收、处理和再加工以及包装材料的可降解;提升物流配送和运输效率,降低物流过程中的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零售业也要积极采用先进节能技术,不断改造现有装备设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强度,实现低碳化发展。

(2)促进生产企业开展低碳生产。首先,商业企业应引导生产企业提高节能降耗的意识,通过制定各种工具标准、评价指标体系等,提出相应的约束和评价指标,检测生产企业提供的各种产品,强化供应商的碳减排责任感。其次,要充分发挥好商业对生产的引导作用,鼓励产品本身节能、生产过程节能、原材料和包装节能的商品销售,限制生产过程中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商品进入商业领域;引导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引入污染处理系统,通过设备更新和技术进步减少能源消耗尤其是碳化材料的消耗,积极开发和探索可替代可回收的材料,实现生产领域的低碳化、生态化[8]。

(3)引导消费者崇尚低碳消费,并尽快实现向低碳消费方式转型,有效促进商业节能降耗。一是向消费者推行低碳理念,使消费者认识过度消费、过度包装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的危害;积极引导和规范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鼓励其实施绿色购买,拒绝一次性消费和白色污染,对消费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与绿色处理。二是通过商业企业与生产企业的协调合作,加大对节能环保产品的生产、宣传和营销,在消费中形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绿色消费、低碳消费的良好氛围,使节能降耗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3.通过低碳技术创新实现节能减排

(1)增加资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增加全社会对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加快技术开发与创新的速度,通过为市场提供具有竞争力的技术产品推动技术创新,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可以通过设立碳基金的形式,帮助商业和公共部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碳基金运作模式应以政府投资为主,大量吸纳社会资金,采用商业化模式运作。碳基金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方向,通过多种方式发掘低碳技术,评估减排潜力和技术成熟度,鼓励技术创新,开拓和培育低碳技术市场,以促进长期减排。

(2)发展能源技术,实现节能减排。例如,提高交通运输工具的能源效率和控制排放的技术。常规汽油车、柴油车发动机效率存在进一步提高的空间,相关的技术有:混合型汽油发动机和更为先进的柴油发动机。混合动力车可以提高燃料能源利用效率。最早的车型其效率提高为10%,而随着近年来混合动力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其效率可以提高到约50%;目前重型卡车最好的柴油发动机效率可达到45%~46%(11)。从长远看,开发氢能燃料电池、采用生物燃料等不仅能够大大提高能效,而且基本可以实现零碳排放。

(3)加强国际能源技术合作,促进国际技术转让。可通过建立有效的技术合作机制,促进相关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应用与转让;消除技术合作中存在的政策、体制、程序、资金以及知识产权方面的障碍,为技术合作和技术转让提供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国际技术合作和技术转让的有效实施;建立国际技术合作基金,用于资助联合设计、研发具有商业化或大规模应用前景的低碳技术。

注释:

②IEA.World Energy Outlook 2007.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Paris,2007.

③UK Energy White Paper:Our Energy Future-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2003.

④资料来源:国研网。

⑤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商贸流通服务业影响力政策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08(4),11-14。

⑥⑦⑧⑨⑩资料来源:国研网。

(11)樊纲.走向低碳发展:中国与世界[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标签:;  ;  ;  ;  ;  ;  ;  ;  ;  ;  

低碳发展模式与中国商业的有效路径_节能减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