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厚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14106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4例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对照组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社区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干预前后血糖水平、胰岛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FPG、2hPG及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胰岛分泌指数、抵抗指数及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胰岛功能,在临床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社区护理;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效果
糖尿病是老年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单纯依靠医疗机构治疗及护理难以满足实际需求,社区护理作为医疗机构治疗及护理的重要补充,在老年糖尿病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社区护理应用于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现将应用效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资料 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共收治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84例,男59例,女25例,年龄在60-86岁之间,参考《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患者均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8例,男35例,女13例,平均年龄(70.4±2.2)岁,平均病程(6.2±1.7)年,合并高血压者11例,肥胖者7例,对照组36例,男24例,女12例,平均年龄(68.7±2.5)岁,平均病程(5.5±1.6)年,合并高血压者8例,肥胖者5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饮食控制和降糖药治疗,对照组治疗期间介入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社区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包括:建立患者档案,患者入院后即建立包括年龄、性别、病程、治疗方法及药物等内容的健康档案,综合评估患者病情,为护理干预措施奠定基础;健康教育,由我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作,定期在社区开展糖尿病饮食、用药、预防等知识讲座,使患者对糖尿病的发生、发展、预防及控制知识等有初步了解,健康教育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多种形式,如视频、图画、面对面交流等方式,患者认知程度的提高可为社区护理任意介入干预措施奠定基础;饮食干预,在保证患者营养前提下,为每位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要求患者多食用水果蔬菜、多餐少食、戒烟戒酒[1];运动干预,根据患者体力状况制定相应的运动方案,运动方案应遵循适量、循序渐进的原则,选择合适的运动时机及运动方式也较为关键;用药干预,每位患者服用降糖药物种类及用量有所不同,因此护理人员应告知每种降糖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副作用,教授患者如何采用卡片、床头提示等方式进行定期服药提醒,根据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正确合理使用降糖药物[2];心理护理,糖尿病属于慢性病,老年患者多伴有焦虑、悲观等不良心理情绪,不良心理情绪会对治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为此护理人员应适时介入心理干预措施,以减少患者不良心理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理前后血糖水平、胰岛功能、遵医行为及自我管理能力。血糖观察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胰岛功能指标包括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胰岛素敏感指数,三种胰岛功能指标分别根据20×FINS/(FPG-3.5)、-ln(FPG×FINS)及(FPG×FINS)/22.5公式计算。
1.4统计学方法 患者临床资料和数据采用医学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组间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比较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及t检验,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FPG、2hPG及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本文临床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采用社区护理干预后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胰岛素分泌指数、抵抗指数及敏感指数均优于对照组,由此说明,社区护理干预能很好的延续医疗机构的治疗及护理,从而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综上所述,社区护理是医院治疗和临床护理较为合理的延续,尤其适于糖尿病、高血压等老年慢性病治疗。
参考文献:
[1]曾卫芳.老年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10):356-357.
[2]凌光.老年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20):4199-4120.
论文作者:李友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5
标签:患者论文; 血糖论文; 老年论文; 胰岛论文; 社区论文; 两组论文; 糖尿病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