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慢连续性超滤治疗难治性心衰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论文_邓春美,范骞

大庆市人民医院 黑龙江大庆 163000

【摘 要】目的 探讨缓慢连续性超滤治疗合并肾衰的难治性心衰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抽取2017年06月—2018年08月本院接收的64例难治性心衰合并肾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实施缓慢连续性超滤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6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88%,不良反应发生率6.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缓慢连续性超滤治疗合并肾衰的难治性心衰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心功能恢复,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关键词】缓慢连续性;超滤治疗;难治性心衰

难治性心衰是一种多发于末期严重器质性心血管病患者的疾病类型,主要指心衰患者经常规治疗后病情仍未改善或进行性加重。患者病情长期未得到有效治疗会导致多个重要脏器受累,对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合并肾衰的难治性心衰则指心力衰竭患者肾功能发生损伤或肾功能损伤进一步恶化加重,导致肾功能障碍或衰竭的综合征。传统治疗合并肾衰的难治性心衰患者多采用扩血管及利尿剂等药物,但难以取得理想效果,且容易加速病情恶化。为探讨缓慢连续性超滤治疗合并肾衰的难治性心衰的疗效及安全性,本研究对我院接收的64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分别采用不同治疗措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符合难治性心衰合并肾衰相关临床诊断标准;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排除标准:纳入研究前采用相关药物治疗,可能对本研究结果造成影响者;合并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疾病者;患有精神疾病,可能无法顺利配合完成本研究者。

1.2一般资料

抽取2017年06月—2018年08月我院接收的符合选取标准的64例难治性心衰合并肾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32~46岁,平均年龄为(38.56±3.39)岁。对照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30~47岁,平均年龄为(38.63±3.36)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静脉滴注多巴胺(吉林津升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40214)60 mg与 300mL葡萄糖混合液,1.0 μg/(kg?min);静脉注射呋塞米(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1034)500 mg/d。共治疗1周。

1.3.2 观察组

观察组实施缓慢连续性超滤治疗,所有患者均于股静脉行穿刺处理,并置入双腔导管;血滤器选用乳醚砜胶空心纤维透析器(日本尼普洛株式会社)及Baxter-250透析机(百特国际有限公司),超滤量设定为100~150 mL/h,血流量调至100~150 mL/min。通过低分子肝素行抗凝处理,并依据部分凝血酶原时间调整肝素剂量,共治疗2 d;改良Port配方作为置换液:0.16 mL质量分数10.0%的氯化钙,1.0 mL质量分数5.0%的碳酸氢钠,25.0 mL生理盐水,300.0 mL质量分数5.0%的葡萄糖液,同时注入碳酸氢钠注射液;依据患者血液中钙离子、钠离子、钾离子浓度加入适量氯化钾、氯化钙溶液和生理盐水等;置换液流量调至3 000~4 000 mL/h之间,超滤量不高于1 000 mL/h。

1.4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显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心功能改善至Ⅱ级;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心功能改善至Ⅲ级;无效: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无任何改善或改善不明显,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19.0对数据进行分析,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两独立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 t 检验,用[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分布采用χ2 检验,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经卡方检验得知,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为71.88%,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1)。

3 讨论

肾脏及心血管系统是调节人体体液的主要器官,两者分别在细胞外液量和体循环容量的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难治性心衰可引发肾淤血及肾灌注不足等,损伤肾脏正常生理功能,而肾功能损伤可增大钠、水等清除难度,进而加剧心力衰竭。随病情不断发展,心输出量及肾灌注量降低可激活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进而增加炎症反应因子释放量,增大心脏前后负荷量,最终加重肾脏损伤和心力衰竭症状,在机体内形成恶性循环。传统多采用多巴胺及利尿剂药物,但该两种药物的长期大剂量使用易引发电解质紊乱或利尿剂抵抗症状,加剧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状态,因此难以取得理想治疗效果。缓慢连续性超滤疾病治疗

原理是依据对流转运机制,等渗、缓慢的对血浆内的水分和溶质予以清除,同时还可消除水钠潴留,减轻心脏负荷量,进而提高治疗效果,更适用于对利尿剂药物反应较差的患者。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董宏等研究结果表明,患者经治疗后心肺功能显著优于治疗前,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提示缓慢连续性超滤对合并肾衰的难治性心衰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恢复患者心肺功能。此外,该病患者在治疗时不仅需要采用血管活性物质,还应对酸碱、水电解质紊乱状态进行纠正,而通过补充液体不仅难以取得显著疗效,同时还会加剧心力衰竭。缓慢连续性超滤治疗过程中可保证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稳定状态,有助于及时采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同时,缓慢连续性超滤平衡超滤准确,且治疗过程较为缓慢,不会对其血流动力学造成明显影响,易于被患者接受。

综上所述,采用缓慢连续性超滤治疗合并肾衰的难治性心衰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心功能恢复,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莉,鄢艳,苏晓霞. 缓慢连续性超滤在重度浮肿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20):4748-4749.

[2]王少清,汪力,秦花,黄艾晶,高芳,张瑶. 慢性心力衰竭伴顽固性水肿血液超滤治疗策略及效果观察[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8(04):72-74.

[3]吕游,蔡新明.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危重病治疗中的应用[J]. 亚太传统医药,2012,8(01):156-158.

[4]高月花,那宇,韦加美,李爽,汪艳,周磊,孙清海,高建军,潘配强,李婷,王孛. 连续性与间歇性血液滤过治疗Ⅰ型心肾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2,33(07):742-746.

论文作者:邓春美,范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4

标签:;  ;  ;  ;  ;  ;  ;  ;  

缓慢连续性超滤治疗难治性心衰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论文_邓春美,范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