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站血液采集质量管理体系建立问题分析论文_何润章

摘要:目的 分析血站血液采集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相关问题,并提出完善的建立方法,以期提升血站血液采集质量管理效果。方法 本次将我血站血站血液采集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前后的各10000份成分制备血液样本作为研究的对象,分析血站血液采集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相关问题,提出完善的建立方法,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及可行,降低血液报废率。结果 建立血站血液采集质量体系后,血液报废率的0.84%,明显低于建立前的3.28%,前后数据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针对血站血液采集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前面临的血液报废问题、组织管理松散、血站工作人员素质等问题,建立时需加强组织管理、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做好血站工作人员的培训等工作,以期提高血站血液采集质量管理的效果,降低血液报废率。

关键词:血站;血液采集;质量管理体系;建立问题;建立方法

血站血液采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能够规范血站血液采集的过程,使血液报废率得到有效降低,进一步促进血站成分制备的质量[1]。但是,在血站血液采集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之前,还面临管理、制度、血站工作人员等多方面的问题,因此需结合问题,采取有效的建立方法。总结起来,本次具体研究成果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将我血站血站血液采集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前后的各10000份成分制备血液样本作为研究的对象,建立前来源于10000名无偿献血者,年龄为21-48岁,年龄平均为(32.6±1.1)岁;建立后来源于10000名无偿献血者,年龄为22-47岁,平均年龄为(32.7±1.0)岁。两组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代表后续有可比的意义。

1.2方法

1.2.1问题分析

基于血站血液采集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之前,发现主要问题主要有:(1)组织管理薄弱。即血站血液采集组织管理薄弱,部分血站工作人员的采血、配血工作未能按照规范流程进行,易影响采血及配血的质量。(2)制度不够完善。当血站血液采集质量管理工作缺乏完善的制度,则该项工作的进行缺乏有效的法律依据,易影响该项工作的质量。(3)血站工作人员素质问题。部分血站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当采血及输血技术水平不高的情况下,易引发血液报废问题,影响血站血液采集的工作质量。

1.2.2建立方法

针对以上问题,在血站血液采集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过程中,需注重:

(1)强化组织管理。一方面,加强血站工作人员的采血过程管理和配血过程管理,进而促进采血及配血工作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对血站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及权利加以明确,明确管理人员工作内容及范围,确保血站血液采集质量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2)完善管理制度。完善血站血液采集质量管理相关制度,包括《献血法》、《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2]等制度,均需加以完善,确保为血站血液采集质量管理工作能够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并且,需完善血站内部管理制度,规范相关工作人员工作行为,确保采血工作的规范性;此外,做好文案记录方面的工作,对血液的来源及流向充分了解,确保后续问题的追溯有据可依。

(3)加强血站工作人员专业素养培训。在血站血液采集工作当中,工作人员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需加强血站工作人员专业素养培训,一方面加强理论知识培训,提高工作人员按照规范流程工作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加强实践技巧培训,使工作人员的采血及配血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高。此外,加强管理人员管理技能培训,做好血站血液采集全过程的统筹管理工作,使血站血液采集管理工作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4)构建有效的评价体系。对于血站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需进行评价,而有效的评价体系的构建非常关键。评价可采取工作人员自评和上级管理人员评价的双重评价方式,通过评价了解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积极性,改进不足,发挥长处,使血站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及质量得到持续提升、改进。

1.3评价标准

比较血站血液采集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前后血液报废率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处理数据,计数数据采取百分率(%)表示,然后用χ2检验;P<0.05,表示两组数据有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建立血站血液采集质量体系后,血液报废率的0.84%,明显低于建立前的3.28%,前后数据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见表1:

3.讨论

血站负责血液的采集、配血等多方面的工作,要想提高血站的工作质量,便需要建立血站质量管理体系。然而,近年来根据我国大多数血站的实际情况,发现在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之前尚且存在有待解决的一些问题,比如制度不够完善问题、管理薄弱问题、血站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升问题[3-4]。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在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时便需充分考虑。

本次针对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提出了强化组织管理、完善管理制度、对血站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素质培训以及构建有效的评价体系等方法。结果显示,建立血站血液采集质量体系后,血液报废率的0.84%,明显低于建立前的3.28%;从中可知,血站血液采集质量体系的建立具备可行性及有效性。

综上所述:针对血站血液采集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前面临的血液报废问题、组织管理松散、血站工作人员素质等问题,建立时需加强组织管理、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做好血站工作人员的培训等工作,以期提高血站血液采集质量管理的效果,降低血液报废率。

参考文献:

[1]郭永翠.血站血液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方法的探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0):166-168.

[2]许振河.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在血液采集质量控制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7):291-292.

[3]纪斌,张亚琴.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对保证血液采集质量的有效性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5):229-230.

[4]朱淑艳.血站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在血液采集质量控制中的作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30):137-138.

论文作者:何润章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7

标签:;  ;  ;  ;  ;  ;  ;  ;  

血站血液采集质量管理体系建立问题分析论文_何润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