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界关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研究综述论文

理论界关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研究综述论文

理论界关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研究综述

庞雅瑄*

(西安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摘 要: 新民主主义理论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两个部分组成。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也迫切需要新民主主义革命论来解决了。那么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就是用来解决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这两个理论前后相互联系,两者联系非常密切,具体表现为前者为后者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后者成为前者的必然结果。普遍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理论起点是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的,这对我国当时的国情是十分必要的。史学界关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研究视角有许多方面,本文试对新民主主义的理论研究从四个视角出发,梳理一些研究综述文献。这四个视角宏观为一个大视角,即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具体内容。展开来是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涵义,新民主主义政治,新民主主义经济以及新民主主义文化四个视角出发,针对这四个视角作一个简略介绍,并且总结出关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研究综述的一些感悟。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理论;研究综述;新民主主义社会论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研究

中国近现代化有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毛泽东为领导的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顺应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新民主主义社会论被提了出来。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重要历史经验和宝贵财富,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结晶。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的社会思想可以在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中找到系统的阐述,概括起来就是说在新民主主义建国论中,主要包括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以及向社会主义转变等,三者相互影响又相互结合,能够形成历史的合力,最后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现阶段理论界有以下定义。郑国瑞在文章《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论纲》中提出,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而且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将要进入的新型社会,它与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不尽相同,是相对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形态只会在那时的国情下出现,也只有这种社会形态才能适应当时生产力和政治经济的发展,新民主主义社会和中国的国情结合得很成功,它的一系列建设纲领都是最符合中国实际的,可以说是因地制宜,适应了当时发展的趋势和潮流。”。陈红心,刘明贵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就迫切需要建立这样一个社会,它必须是适应中国发展的社会形态。即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学说。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也得到了深刻的剖析,而且解决了当时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发达的中国如何去发展新民主主义的问题,最后为实现社会主义指出了光明的前景。目前,研究者由于所站的立场和所持观点的不同,所以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理论有着不同的见解。学者王敦琴认为: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呼唤是真诚的,国内理论界部分研究者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有没有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持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本文比较认可王敦琴学者的看法,旨在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中的有关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理论研究入手进行综述,从而更能完整地把握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完整体系。

如今医学早就为左撇子们证言,他们非但不是残疾,而且右脑甚至比一般人更加发达,人们才对左撇子有了更大的接纳。但很少有不掰正孩子左撇子的父母。有心理学家说,制止左撇子只是父母压制孩子天性的一个缩影。

二、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研究

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在新民主主义理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毛泽东同把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思想来源分为四个时期,文化革命的统一战线在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中被毛泽东所指出,二十年来,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一九一九年到一九二一年的两年,即五四运动时期到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期;第二个时期是一九二一年到一九二七年的六年,即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时期;第三个时期是一九二七年到一九三七年的十年,即新的革命时期;第四个时期是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零年,即抗日战争时期。这四个时期奠定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实践来源。毛泽东同志四个时期认为新民主主义文化应该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现阶段理论界关于新民主主义文化展开探讨,刘辉等人在《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的再认识》一文中认为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大众的,也是为更多中国人所接受的,更应该是民主的,为更多中国人所支持的。“民族的、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样的提法能够被大多数人认可和肯定。学者郭建宁在一文中从首次论和包含论中着重阐释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中的三特征和四特征应该是完全一致的,这也就是作者所认同的一致。在首次论中,认为张闻天沿用了毛泽东四特征的说法,但是到后期的一系列报告中,四特征的说法已经进行了修改,变为了三特征的说法,这是令人很难理解的,也是发人深思的。而在包含论中,认为大众的就包含了民主,就是说本身就具有民主的内涵,并且按毛泽东的说法来说,“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大众的,因而是民主的”[5]。最后是理论界的其他一些观点。学者侯且岸指出:“文化特征应该会是创新和建设中的文化。”他突出强调了这两种特征的重要性,是对以往文化理论的拓展。闫锋认为:新民主主义文化应该与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相适应的,揭示了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基本矛盾关系,不仅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是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具有其他三个特征:“一是带有资产阶级色彩的民主;二是多种思想错综复杂,也就是多元的;三是具有一种过渡性特征。”另外,周红也在后来的一文中指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具有民族性,代表着中华民族;开放性,代表着兼收并蓄;人民性、民主性,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科学性、实践性,能够在中国得到实践验证的。”重新对新民主主义文化作出了新的阐释。所有这些,都是理论界对于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看法。

三、新民主主义政治理论研究

测试仪由测控组件、测试平台、气源单元三部分组成。其中测控组件主要由PXI系统(包括AD数据采集卡、422通讯卡等)、测试软件、产品电源、设备电源、信号转接单元等部分组成。测控组件主要完成测试任务的管理、测试流程控制、测试数据的采集、显示和存储;提供测试仪和产品所需的各路直流电源;产品信号输入/输出控制、调理和转换。测试平台用于装夹产品。气源单元在测试时为产品提供所需的特定压力、流量的气体。

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一部分,是以毛泽东等党的重要代表所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包括:一国营经济;二合作社经济;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四个体经济。《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强调新民主主义经济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把更多的土地分给广大贫苦农民来种,国家还要尽可能把大型银行,工商业等收归国有。中国不可能退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去,更不可能走上欧美国家的资本主义道路上去,那必然会是改旗易帜的邪路。魏鹏认为,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在不断探索中产生的,是在中国特殊的国情之下产生的,是中国共产党不断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大地认真实践所得出来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中的经济关系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贯穿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这对矛盾,讨论了新民主主义工业化等细节方面的具体问题。而且是对经济理论方面的总概括,“我们都可以肯定的说这种新型的经济理论是非常有建设意义的,因为它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理论经验的结晶,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时代的历史性和先进性。而且是为了适应中国的发展,又具有了独特性。1无论是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党史上都具有巨大的里程碑意义,这种理论仍然在新时代发光发热。”

新民主主义社会还处在构想的阶段的时候,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就形成了一致意见,认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具有一定的过渡性质。但是对于这个过渡阶段的属性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应该属于资本主义范畴,还有学者认为应该属于社会主义范畴。还有新民主主义社会能否成为能否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阶段等问题,当时并没有下结论。“在1948年9月,毛泽东正式彻底的否定了‘新资本主义’的提法,认为这个名词是不恰当的,也是缺乏根据的。因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等为主的经济并没有起到决定作用。反而国营经济等为主的经济在数量上较小,倒是起决定作用。他提出:‘新民主主义经济’这个提法是比较恰当的,也是为更多人所认可的。”

四、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研究

由两名研究者独立无交叉通过阅读文献题目、摘要及全文对文献进行筛选,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按照资料提取表格提取数据,并给予质量评价。若遇到分歧两名研究者交叉核对后再入组评价,或由第三方研究者再次进行核对。

1) 现场采集。该系统下设11个iFix SCADA现场采集站,质量流量计按照菊花链连接方式形成RS-485通信总线,并将Modbus RTU协议转换为标准Modbus TCP协议,实现了数据采集与监控。

赵文远认为,在第一次宪政运动期间,中国共产党就已经深入探讨过宪政理论,逐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的宪政思想。这个思想借鉴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是以三民主义为蓝本的,从根本上彻底地修正了《五五宪草》,同时还坚持了民权主义原则,它给中国宪政指明了道路和方向,而且这条道路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宪政理论。正如赵文远所说“它为中国宪政开创了道路,指明了方向。”。学者韩大梅指出,“宪政思想是与其他社会形态的宪政思想所不同的,更具独特性。而是一种新类型的,新范畴的宪政理论。”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实践经验为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提供了实践支持,同时后者在实践的基础之上发展了前者的宝贵经验,另外“三三制”政权对新民主主义宪政有着重大意义。《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成为了当时重要的一部法令规章,它促进了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趋于完善,更推动了政权的建立和发展,所以两者是一种是相辅相成的联系,相互促进又相互影响。学界龚和平还认为,作为宪政思想的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雏形或者基础也来自由于对“三三制”(以下用它代替)的借鉴,首先,我们应该从这种制度中也完全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政治协商上的合作共事的原则,其次,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精神和原则也来自于它。再次,政党之间互相监督也是它在中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最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也能够从它中体现出来。以上种种,都是宪政思想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所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民主都源自于对民主政体思想和抗日革命根据地建设,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也依然发挥着以往经验在新时代的作用,这种吸收和借鉴都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具有中国智慧的。”

对于新民主主义政治的研究,分为政治文明和宪政方面,高旭红、王俊拴认为“新民主主义政治文明”是党在革命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一种经验的总结。在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政治文明,是坚决使用革命的手段,通过武装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的旧世界、重新开辟了一个新的世界,而这个新的世界,必将是“尊重人民主权地位,人民当家做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是民主联合政府”。本文侧重分析宪政方面综述研究。对于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研究始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提出新民主主义概念的同时,即开始了对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研究,以下是理论界关于新民主主义时期宪政方面的研究讨论。

五、关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研究的感悟

第一,新民主主义理论是过渡时期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因此要借鉴新民主义社会的建设经验,加强对现今的社会主义社会经济体系、政治体系、文化体系、社会体系的建设,走适应我们国情的路。第二,新民主主义时期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的实践更应该要得到适时的指导。因此,在当代社会,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更应该继续保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第三,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新中国通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桥梁。这个理论解决了多方面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探索中遇到的问题,它包括我国的社会性质、特点。以及我国该怎样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条件、步骤等问题。这对我国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是有非凡意义的。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它包含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政治纲领、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也是适应政治经济环境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无论各位理论学者的说法是怎样的,万变不离其宗。中国的发展依然是离不开正确理论的指导,我们的新中国就更需要在逐步探索中挺进。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新民主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相结合,就是我们要造成的新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还为社会主义社会理论奠定基础,可以说,我们现在所迎来的美好时代时代,社会主义社

会,正是充分肯定了新民主主义理论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人的思想。正是因为有前人的理论经验成果,才有完整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成果和过渡时期总路线。

先辈的宝贵经验和探索精神更应该在后世得到继承和发扬。十九大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新民主主义理论就更应该有先进性和时代性,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一起,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起,同所有中华儿女一起创造属于我们民族的奇迹。未来已经在向我们招手了,我们更应该把力量集中起来,团结一心,披荆斩棘,艰苦奋斗,奋力去争取一切有利因素,抓住一切机遇和有利条件共同促进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而以往我国的历史经验表明,我们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属于自己的路就是正确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要耐心等待中国这只狮子雄起的那一天,到那时,中国必将独立于世界最美的东方。

[ 参 考 文 献 ]

[1]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汇[M].北京:中央文软出版社,1995:53,52-53,125,55-56,55.

[2]郑国瑞.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论纲[D].博士学位论文.辽宁师范大学,2007(4).

[3]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M].1940(1).

[4]刘辉,黄兴涛.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的再认识[J].党的文献,2002(3).

[5]郭建宁.毛泽东的文化观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几个问题[J].河北学刊,2003(5).

[6]侯且岸.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论析[J].教学与研究,2004(6).

[7]闫锋.浅论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特质[J].党史文苑,2006(12).

[8]周红.浅析毛泽东的文化观[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1(6).

[9]高旭红,王俊拴.新民主主义政治文明的价值探析[J].科学经济社会,2010(1).

[10]赵文远.论抗战时期中共的宪政思想.许昌师专学报,2001(4).

*作者简介: 庞雅瑄(1992-),女,汉族,安徽砀山人,西安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中图分类号: A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0049-(2019)04-0091-03

标签:;  ;  ;  ;  

理论界关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研究综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