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电器专业管理策略分析_格力电器论文

格力电器专业管理策略分析_格力电器论文

解析格力电器的专一化经营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营战略论文,电器论文,专一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2年,当不少厂家都在为产品的出路犯难,甚至为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而不惜祭起降价大旗的时候,格力向北京、广州、上海、重庆等大中城市,投放了一款高档豪华的空调新品———“数码2000”,以其智能化的人体感应功能、安全环保的一氧化碳监测功能和独具匠心的外观设计,受到了各地消费者特别是中高收入阶层的空前欢迎,掀起了一轮淡季空调市场少有的抢购热潮。

缘何在众多空调降价之时,价格昂贵的格力“数码2000”却能在淡季热销呢?凝聚了众多新技术的“数码2000”这款新品,历经5年的技术攻关潜心研究和360多天恶劣环境的可靠性试验,不仅功能卓越、外观精美,而且其稳定性技超群雄。

事实雄辩地说明:面对空调市场混乱无序的竞争,一贯坚持专一化经营的格力,不仅产品已涵盖了家用空调和商用空调领域的10大类、50多个系列、500多种品种规格,成为了国内目前规格最齐全、品种最多的空调生产厂家,形成了业内领先的主导优势,而且充分地显示了十多年来该企业的专业化技术积累、雄厚的技术开发实力和经济效益再增值的潜在能力!

【有人认为,格力多年来走的是“独木桥”。其实,格力多年来走的是阳关道!】

有人认为,格力多年来走的是“独木桥”。其实,格力多年来走的是阳关道!正是由于格力的专一化经营,才使格力专注于空调的技术创新,专注于精品意识的培育,专注于品牌含金量的锻造,专注于产品可靠性的试验和研究,专注于不同气候环境下的产品适应性的提升。其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把质量隐患消灭在售前。据介绍,一台格力空调大概需要从国内、外几百个供应商手里采购1500多种元器件,格力用了一个最笨的办法———挨个“过筛子”,对合格供应商提供的零配件进行检验和筛选。正因为如此,格力空调不仅按照ISO9000要求进行了过程控制,而且在国内第一个实行了可靠性实验,确保出厂产品是放心产品。正因为如此才能使产品的返修率控制在万分之一。

从整体上增加空调产品的高科技含量。目前格力空调以200多个品种的产品队列站稳空调领域的中高端市场。之所以能形成这样一个格局,关键在于格力坚持专一化发展战略,形成了坚强的技术支撑。近年来,格力推出和实施的高新技术就有六项之多。

满足区域市场对产品的特殊技术要求。空调产品在跨省销售和跨国销售中,由于地理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差异,会对产品提出许多新要求。格力空调把满足这些客户的要求作为专一化的重要内容,认真地加以解决,从而真正使产品实现了个性化。

以上所有这些实例说明,格力空调在专一化经营的过程中,把为顾客服务

“从满足顾客的需求出发,到全程地、全部的叫顾客满意”作为了自己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顾客为中心”成为了贯穿专一化战略的一条红线。

也正是由于格力实施的这个专一化战略,才确保了这一宗旨能坚定地落到了实处!

【格力的成绩,突出表现在他们对专一化战略的深刻认识上、贯彻中的坚定和实践中的准确把握上。】

实施专一化的经营战略需要一种战略上的坚定性。

如果说格力在经营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那首先是因为格力在发展战略上 取得了成绩。这种成绩突出的表现在他们对专一化战略认识上的深刻、贯彻中的坚定和实践中的准确把握。这主要有三种情况:

一、专一化下的多元化。有很多人对专一化的理解,从战略上是清晰的,但在战术上却是混乱的,以至在具体实践中往往又陷入了多元化的泥坑。这种说起来清楚,做起来糊涂的问题是非常致命的。

世界上著名的柯达公司为了对应富士的挑战,就经历过这种专一化下的多元化的怪圈,并且吃尽了苦头。1985年柯达公司在专一化经营的过程中,开始了多元化的运作。耗资51亿美元购入了药品分部、家用清洁剂公司和临床诊断业务等三大副业基地,接着又花去了24亿美元的重建费。这样一来,由于资金和力量的过于分散使柯达公司陷入了困难之中,既耗费了大量资金,又错过了开发新产品的机会。直到1993年12月,乔治·弗雪就任柯达公司的总裁,采取了四项措施“返璞归真”,出售了三大副业公司,甩掉了经营包袱,重新回到了专一化经营上来。通过专心研究同一产品的深度开发和衍生开发,才使柯达公司走出了多元化的怪圈,重振了雄风。

二、专一化中的分散化。在实施专一化战略中另一个十分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专一化后形成经营大目标的专一,但市场或产品细分以后往往造成抓不住重点的情况。多数企业会形成一种专一后的力量分散和资源分散。这种在专一化经营中抓不住重点的情况;其实就是偏离了专一化战略。

有一个十分生动的事例说明了这一点。多年以前,国外某旅馆装了30多台格力空调,不到3个月,机身外壳出现了锈点,旅馆老板要求退货。老板的思维逻辑非常简单:再过3个月,外壳锈点将会扩散,3年后还能不能用,他们没有信心。本来,机身外壳出现锈点并不影响空调运行,如果在国内,这事算不了什么,但外国人却“借题发挥”。旅馆老板给格力上了一课:走国际化道路要按国际牌理出牌。为此,格力下决心更换外壳材料,虽然每年增加了好几千万元成本,但却获得了外国客户的信赖。

正是这种对国际市场的开拓精神和对质量过硬的专注,使格力空调赢得了国际市场,覆盖了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了格力电器走向成功的基础。

三、专一化中的无序化。专一化不等于无序化。很多企业由于实行专一化经营战略不仅表现出力量上的分散,工作重心的分散,更表现出工作节奏的散乱。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在战略的整体策划中缺少战术的具体策划造成的。

在上述这些问题上,格力是十分清醒的。格力始终坚持两个“坚决”信念:一是坚决不打价格战;二是坚决走专一化道路。格力领导说过:曾经有很多其它企业(做冰箱、彩电、洗衣机的都有)来找格力,希望贴格力的品牌,但考虑到具体情况,如人力、物力等,格力都拒绝了。格力只做空调,从家用空调做到中央空调,格力始终认为市场份额是存在的,市场是无尽的。专一化可以使一个企业始终保持压力,必须不断向前,不断进步,“在专一化上越做越好,越走越远”。在这一点上,格力所表现出来的坚定和清醒是难能可贵的。特别是面对众多鼓噪者的指责,他们还是“我自岿然不动”,正反映出格力战略家的气质和专一化战略运用的娴熟。

【事实上,空调和家电行业实施多元化经营的企业也是“霜打额头眼已湿”。】

多元化战略充满诱惑。因此理论家说:“多元化可以东方不亮西方亮”,“多元化可以规避风险”,“多元化可以资源共享”。有这么多好处的事,企业家当然是乐于实践的。

在众多企业家落泪的事件中,最典型的要数石家庄电视机厂。该厂早在1974年,职工代表就抱着自己制造的两台彩色电视机,向党中央、国务院汇报。1982年,面对电视机积压的严酷局面,他们主动实行“农村包围城市”的市场销售战略,到各地创办“文明电视村”,短短5年时间就建起电视村1300个,占全国电视村总数的1/4,在第二届彩色电视机评比中荣获全国一等奖和国家银质奖,产品供不应求。其后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出口到英国、香港等近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开创了

中国电视机进入西欧市场的新天地。

面对市场火爆,产品受宠,该厂领导按捺不住喜悦之情,认为组建“联合舰队”的时机已经成熟,随即决定实施生产多种家用电器产品的多元化战略。筹资上亿元,兴建空调器厂、铝铜板厂、兴华配件厂,甚至在海南省通什市建立生产分厂等,目的在于通过多元化经营,以回避竞争压力,“东方不亮西方亮”。但是由于战线过长,精力分散,资源分散,给企业带来了致命的打击。最后失去了竞争力,失去了市场。

事实上,空调和家电行业实施多元化经营的企业也是“霜打额头眼已湿”。据报道:从新飞、乐华、小鸭等公司进行多元化扩张后的实际效果看,前景也并不乐观。新飞宣布投资5亿元建100万台空调生产基地,至今是只闻声,不见人;乐华宣称全面进军冰箱、洗衣机、小家电后,新产品上市日期却一推而推。而且从2002年下半年看,原先在多元化道路上起步较早的公司如TCL、厦华公司也开始了瘦身运动。

很多企业在经过了一定的资本积累之后,会走多元化发展之路。为什么个别的成功,多数失败呢?主要的和根本的原因在于:多元化很容易使领导的精力分散,使企业的资源分散。很多企业在发展之路立足未稳的情况下就仓促转型,表面上看似乎分散了经营的风险,但由此付出的代价反而倍增了经营风险。所以,企业在实施多元化的发展战略时,应采取审慎的态度。

《孙子兵法》中说“备前则后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格力的实践,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

标签:;  ;  ;  

格力电器专业管理策略分析_格力电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