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消费主义在中国的兴起_奢侈品论文

女性消费主义在中国兴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主义论文,女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策划/执行 张成龙

女性消费主义的兴起

中国女性消费者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消费群体;她们具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商家如要成功开启女性消费者的钱包,则需要对女性消费特点予以密切关注,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女性消费主义在中国兴起》研究报告如是说。

更多的女性选择“今天消费,明天再存钱”:65%的女性消费者把月收入的60%或以上用于消费。预计到2015年,独立生活或已婚未育的年轻女性的总购买力将由2005年的1800亿美元增至2600亿美元。

报告称,女性在消费方面拥有很大的发言权,78%的已婚女性负责为家庭日常开销和购买衣物做出决定。在购买如房子、汽车等大额商品时,23%的已婚女性表示她们能做出独立购买决定。其余77%的女性会与配偶商量后作出决定,但她们的个人喜好仍然会对最终决定产生重大影响。

安永中国零售及消费品行业主管合伙人李港卫先生表示:“现代中国女性的经济地位很大程度上受到她们所处和面对的急速变化的环境、其教育背景和所获得的商业机会的影响。这意味着她们不仅可以控制如何花自己的钱,还对家庭收入如何支出有重大决策权—其影响之大可能人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李先生还表示,“女性的经济影响力日益上升,导致女性在社会和经济中的地位已经发展到中国历史上全新的高度,特别是女性倾向更多在社会中以新的方式表现自己,而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贤妻良母角色。总体上,女性的经济独立程度超过了以往。在经济和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男女平等的进一步发展也促成了我们所谓的‘女性消费力’,这股强大的消费力量同时促进了当今的商品流通。”

安永中国零售消费品行业合伙人龙永雄先生表示:“中国女性消费者影响着中国的消费格局,企业需要深刻了解这些女性消费者和她们的需求;否则,就可能很难在这个作为全球最大和最有吸引力的消费市场之一的中国获得成功”。

龙先生补充称:“奢侈品象征着财富、地位和能力,拥有奢侈品往往会被人们认为社会地位提升和事业成功。这就意味着零售商需要调整其市场定位,以满足女性的需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代独生子女进入三个岁以上年龄段后,将日益成为奢侈品的定期消费者”。研究报告显示,尽管女性人口仅占中国总人口近半,约49%,但是女性话语权的不断加重塑造了需要我们特别对待的一股力量,因为这股力量受到不同动因的推动,同时又能够比男性更加有力地推动消费。换句话说,女性已经可以用自己的钱去消费了。

无可否认,中国消费市场的吸引力比从前大。中国市场高速增长,2006年的增幅达10.7%,超出预期,预计2007年的增幅还将达10%~11%的水平。此外,中国零售业绩十分理想,人民有极大的消费意愿,这些因素现在无不吸引众多零售消费类企业于这个高度消费驱动型经济体进行投资。

预计中国零售业将持续扩充,在2007年年底销售额将达人民币8.7万亿元的新高,较上年增加14%~15%。2006年中国消费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36%。因此,未来几年,中国消费市场依然会成为推动国内经济和商业发展的一大因素。推动这种可观增长的中国消费者正在享受经济繁荣的成果,他们的收入有所提高,零售购物选择也增多了。

更仔细地观察中国消费趋势后,我们发现中国女性消费者逐渐成为这股消费力量的核心。这表示中国未来消费市场的情况如何很大程度上掌握于这些女性消费者手中。中国女性消费者在过去几十年来面对多项重大的经济和社会变革,现在持续消费和花费。因此,企业必须透彻了解这一群体。

机会和角色的变化

过去20年,中国妇女从中国经济和社会开放中获益,地位有很大的提升。现代中国妇女的经济地位很大程度上受到居住和面对的急速变化环境、其教育背景和所获得的商业机会影响。

当代中国十分重视通过官方政策和宣传攻势等方式,达致男女平等。因此,过去50年,随着妇女在政治舞台、经济、社会和家庭的角色均有长足的发展,中国社会结构出现急速发展,中国女性消费者也出现巨大的变化。

在所有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教育总证实是达致男女平等的重要手段和要素。在这方面,中国妇女已取得巨大进展,因为妇女教育水平和受教育的机会均是有史以来最高。越来越多中国妇女接受更高等的教育,开展专业事业,年青一代尤为普遍。

受教育的机会所带来的影响在中国的大城市尤为显著。妇女凭自己的技能和资历,在大城市能够获得薪酬优厚的工作,并可在事业上更上一层楼。由于这些城市妇女有很多选择,经济上又有自由度,并从其社会和财政独立取得最大的益处,女性消费增长很可能由这些妇女推动。

中国也努力制订很多法规,确保男女有平等就业机会,经济资源能公平合理地共享,确保妇女能在改善其社会地位和财政状况的同时参与中国的经济发展。

即使丈夫或家庭在财政上充裕,妇女可不用工作,但预计88%的中国城市妇女仍会继续工作,为自己赚取工资。这显示妇女视作对家庭有很大贡献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妇女也更积极参与经济决策。

随着教育程度提高、就业机会改善和收入提高,更多中国妇女作出晚婚或不婚的自主选择,导致家庭规模缩小。由于越来越多年轻消费者在城市找寻工作机会,过去5年,1人家庭的数目增加了25%,导致家庭成员的平均数目有所下降,预计将从1996年的平均数3.6人下降至2008年的3.0人。

了解中国的发展情况和趋势,就能了解中国未来消费者购买力、购买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群体是80年代一代,他们是中国一孩政策的产物,往往被称为中国的“小皇帝”。

中国经济改善和一孩政策使这个80年代一代从6个人(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作出牺牲而得益。这些“小皇帝”可以毫无牵挂地随意花掉工资用来购物,很少想到要像父母和祖辈那样努力存钱。

消费习惯

妇女就业机会增多,接受更多和更优质的教育,这对中国妇女的消费习惯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在城市。城市的女性人口和消费者的力量最容易察觉得到。中国女性消费者在这些城市附近享有最大的经济独立自主权和最多的选择,在财务和社会自由度方面都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城乡收入的这种差距使城市职业妇女成为最具影响力的消费者和众多零售消费类产品企业的宠儿也就不足为奇。

结合日渐雄厚的财力

中国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这从她们在有多名成员的家庭的发言权反映出来。虽然在多数中国家庭中,妇女不一定是家庭主要收入来源,74%的妇女的收入比配偶低,但她们在消费方面拥有很大的发言权。有78%的已婚妇女负责为家庭日常开销和购买衣物作出决定。

在购买大额商品时,如房子、汽车或多种奢侈品,23%的已婚妇女表示她们能作出独立购买决定,其余的77%妇女会与配偶商量后作出决定,但她们的个人好恶仍然会对最终决定产生重大影响。

现代中国妇女赞成支配自己工资的概念,只有2%让配偶作出所有财务决策。中国所有妇女中,约半数赞同“老公的钱就是我的钱,我的钱还是我的钱”的看法,这显示消费力一大部分最终掌握在这些女性消费者的手中。

储蓄减少,支出增加

很多中国职业妇女奉行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选择今朝有酒今朝醉,延迟为未来存钱,65%的女性消费者花掉60%或以上的月薪。

此外,储蓄比例与工资水平或职位高低没有直接关联。人力资源门户网站,中国人才热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女性工资和职位越高,储蓄越少。相反,工资和职位较低的女性有更好的储蓄习惯。因此,工资越高,消费力越强。

根据《2006年:中国女性生活状况报告》,已婚家庭最大的支出为购买房子(20%)、购买大型家用电器(19%)、子女教育(17%)和投资(13%),而购房支出为无孩家庭的首要支出。

巨大的潜在消费力

预计未来10年,中国妇女的潜在消费力将十分巨大。万事达卡国际组织(Mastercard1)预计独居或已婚未育的较年轻妇女的总购买力很可能从2005年的1,800亿美元增至2015年的2,600亿美元;而子女已经长大离家的“空巢”家庭的年长妇女的购买力预计也将从2005年的1,000亿美元增至2015年的1,500亿美元。

独居的一人家庭年长妇女的消费力很可能从2005年的500亿美元增至2015年的1,150亿美元,10年内增加一倍以上。这样的购买力水平堪称巨大,能切合这个区分群体的消费者的需要的企业可得到很好的业绩。

对奢侈品的渴求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奢侈品市场,该市场也正在中国城市女性对奢侈品渴求推动下急速发展。多种奢侈品牌涌入国内零售市场导致这个有特殊需求的消费群的崛起。这些位于大街上的品牌商店不仅现身上海和北京等大城市,也可见于沈阳、天津、哈尔滨和青岛等二线城市。中国二线城市的平均人口约为500万,因此许多奢侈品公司一直不断在这些城市拓展市场,以接触这些城市的消费者。店铺选址往往是在一线城市开店的一大挑战,而在二线城市则较容易解决。

奢侈品进入中国不仅为消费者提供消费的渠道,而且也可让消费者增加对品牌的认识和促使他们追求更多。根据《The Cultof the Luxury Brand:Inside Asia's Love Affair with Luxury》(对奢侈品牌的狂热:透视亚洲人对奢侈品的强烈兴趣),中国消费者目前处于炫耀阶段,奢侈品被视为财富的象征。西方消费者已转向更为雅致内敛的品牌商品,而中国消费者还处于喜欢“珠光宝气”的阶段。这与亚洲“面子”和身份在社会受到高度重视,往往视为地位进一步提升的途径的文化密切相关。

消费者越来越愿意花大量工资购买奢侈品,尤其是80年代一代。即使每月工资为人民币3,000~4,000元的消费者也愿意购买奢侈品,因为他们对经济繁荣及其未来的赚钱能力充满信心。这些购物者视作比上一代有更多认识和有更高要求,愿意为“形象”购物,以反映其正在提高的社会地位。预计到30岁或以后,这一区分群体将成为奢侈品的定期消费者。

除传统的店面外,奢侈品零售商逐渐转向一种新型销售渠道——网上零售,以吸引具备现代技术知识的消费者。这种销售模式具有将公司业务渗透到每个使用互联网的家庭的巨大潜力。一家全球领先的奢侈品零售商Galleria最近开了一个十分方便用户的电子店铺,开启了中国奢侈品市场的虚拟之门。该公司甚至提供商品保真服务,以消除消费者对假冒商品的忧虑。

下一个消费大浪潮将来自农村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城市居民的年均收入较农村居民高3倍多。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6年前者的年均收入为人民币11,759元,后者仅为人民币3,587元。中国政府指出政府将努力改善农村地区的消费情况,以期缩小这种收入差距。

预计中国农村地区将推动下一波消费浪潮。目前,中国有约500个地级市、2,100个县和50,000多个镇。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农村家庭数量占全国家庭总数的68%。

华坤女性调查中心对2,000名农村妇女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日用必需品、药品、衣物和食品为2006年农村妇女的最重要预算项目,2007年农村妇女最向往的商品包括手机、化妆品和珠宝。

扮演双重角色

零售消费品公司还应谨记现代中国女性消费者扮演的独特双重角色。她们需拥有现代思维的同时,也需谨慎配合历史悠久的根深蒂固传统文化中的角色。她们需同时担任截然不同的典型角色而出现矛盾:一方面需要担任悉心呵护、关爱、和蔼、善良母亲和妻子的角色,另一方面也要担任职场战士的角色。中国女性受到看来对立的力量所激励。真正想向前迈进的中国女性,无论她是谁,在向上爬的过程中,永不可被视为阳刚、严厉或直接而牺牲她的女性特质。外界要求中国女性内刚外柔(和优雅)。正是这一基本要求使中国女性要在保持女性特质和向前迈进两者之间保持平衡。因此,视为有抱负、能自我实现和兼顾所有事情的形象可使这个区分群体产生共鸣。

女性消费引领消费升级

随着中国消费市场的日益成熟,消费“她”时代作为一个新的概念被提出来,女性逐渐成为消费市场绝对的主流。数据显示,女性每年的消费额是男性的7倍,女性消费成为市场上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女性消费品行业现状

女性消费品是随着女性地位提高,消费能力增强出现的一个新名词,它主要是指以女性作为主要消费群体,并以女性作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消费品。

2000年以前,女性消费受制于女性收入相对较低、消费观念落后、消费地域狭隘、产品同质化严重等因素的影响,消费额增长缓慢。从2000年开始,受益于女性收入快速增长、消费观念转变、女性产品结构升级、女性消费品突破了原有的市场范畴,女性消费额增长迅速,近年来增速超过15%,女性逐渐成为消费市场的绝对主流。而且中国女性在生活、消费方式上正发生着从满足温饱向提升和体现生活品质转变,女性消费时代已经到来。

现代女性不仅在化妆品、珠宝首饰、食品、保健品等传统女性消费领域支撑着消费市场,成为消费的主导力量,在汽车、商品住房、奢侈品等消费领域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数据显示,过去由男性主导的中国奢侈品市场正在逐渐被颠覆,女性所占的份额从两年前的25%上升到现在的45%,其中25-30岁的中国年轻女性正在成为奢侈品消费群体的中流砥柱。

2005年,全国80多种主要消费品的市场销售中,66%的购买力投向了销量前十位的名优品牌。“这一比例比上年提高了近2个百分点,说明我国女居民消费更加倾向品牌化,品牌集中度更加明显。”

女性消费引领我国消费升级

过去10年,我国居民收入以15%的年增速保持快速增长,但在“男女平等”的大趋势下,女性收入的实际涨幅远远高于15%的平均水平。随着女性可支配消费资金的增加,经济独立性的增强,女性购买力迅速膨胀。

女性消费者作为我国主要的消费群体,消费方式正发生着从满足温饱向提升和体现生活品质的转变,女性消费市场的范畴也从原有的食品、首饰、化妆品领域扩展到旅游、汽车、商品房、奢侈品等领域,且具有高端化、品牌化的行业趋势。

女性对逛街购物的爱好是非理性消费的土壤,随着现代营销手段的不断创新,各种促销、打折方式层出不穷,更增加了女性非理性消费的可能性。

调查结果表明,有56%的女性曾受打折影响而购买了不需要或不打算买的东西,40.8%的女性曾为店内POP及现场展销而心动并实施购买,有22.8%的女性受广告影响买了没用的东西或不当消费,50.7%的青年女性都有过受到促销人员诱导而消费不当产品的经历,55.5%的青年女性“和朋友逛街受朋友影响”而消费了本不打算的产品或服务,在极端情绪中购物消费的女性多达46.1%。总体而言,非理性消费是女性消费的重要特征。调查表明,93.5%的18~35岁的女性都有过各种各样的非理性消费行为,非理性消费支出占女性消费总支出中的比重超过了20.0%。

女性在消费者中,是以先驱的姿态存在的。长期以来,性别分工合作的模式是“男主外、女主内”。女性们负责家庭的每月生计、日常生活问题,因此女性对生活方式的反应要比男性快,这从客观上决定了她们能够更早发现新的日常需求。

在时间方面,也同样可以看出女性较早地、有意识地使用时间。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女性拥有较多自由时间。她们一方面将时间放在工作上,另一方面将时间分配在文化活动休闲娱乐上。现代的男性感觉工作有压力后,才开始注重长期自由时间的使用,但是女性早有这方面的经验了,这使得女性从主观上具备更多的发现新需求的机会。

女性的审美观历来就比男性更加敏锐。年轻女性的心境和感性支配着流行;女性不仅自己爱美,还注意恋人、丈夫、儿女和居家的形象,社会消费的潮流大多是随女性的审美观的变化而变化的。

女性掌握了家庭消费的发言权。据统计,中国家庭中,妻子掌握财权的占40%以上,而丈夫理财的只有20%。在家庭消费中,女性常常是决策者和执行者,她们不仅对自己所需的消费品有购买决策权,由于还承担了多种家庭角色,因此也是绝大数家庭成员生活用品的购买者。

女性消费品行业空间广阔

中国居民消费的平均年增长速度在2003年以前保持7%左右的增长,从2004年开始保持10%-11%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同期的增长速度。如果忽略汇率变化、人口结构变化和居民消费政策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以10%的年增速作保守预测,中国可能在五到七年内超过英国和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居民消费国。

过去20年,我国女性收入增长迅速,女性购买力显著增强(其中31-40岁的女性,是最具购买力的消费人群),这直接推动了女性消费品市场的快速成长。

但是由于消费观念落后、消费地域狭隘、产品同质化严重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女性消费品市场与国外相关市场相比较仍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总体消费量不足,人均占有率低。

未来随着我国消费升级的不断推进,消费环境的逐步改善以及产品结构的日趋合理,我国女性消费品市场必将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

高端化、品牌化是女性消费品行业的发展趋势。研发特色产品,提升品牌内在价值是我国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我国女性消费品生产企业应在培养原有消费者“品牌忠诚度”、维持中低端市场的前提下,扩展产品线,实现向高端市场渗透,让企业充分分享行业发展带来的丰厚收益。

消费品行业,多属于防御性行业,其产品需求量只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逐年增多,不容易受到经济景气和周期的干扰。这一点保证了女性消费品需求的稳定性。

基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及消费升级的分析基础,与前几年的增速相比,预计女性消费品行业未来两年将呈现出爆发性增长的态势。

女性消费心理透析传统营销方法之惑

过去很多服装品牌靠产品的质量、款式、设计吸引消费者而大获成功,但是越来越多服装品牌成功的原因并不仅仅在产品上。刚在上海成功开出两家专卖店的西班牙著名国际服装品牌Zara,它的衣服质量和采用的面料并不十分出众,但是它一年却能创造600亿元人民币的全球总销售额,深受女性消费者追捧,它成功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就国内来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不单单指服装行业),我们经常会遇到传统针对产品的营销策略带来的困惑:

产品差异化:有差异化但销售仍然上不去,成了为差异而差异;

产品多样化:多样化带来高成本,失去经济规模效应;

产品创新:好看不好卖,最后成为高库存;

产品模仿:还是别人的好卖,不知道该模仿谁的。

于是乎,最终的结果是——降价促销。在商场里,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优惠大酬宾”的促销活动。事实是,促销降价产生的“边际效应”已越来越小,甚至已产生了负效应,使正价的产品无法销售,在亏损的折价产品销售之下,品牌最终在市场上消失。

2006年,才略天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CWN)进行顾客服务咨询的项目过程中,在数家女装品牌销售业绩优秀的专卖店里同时发现如下“奇怪”的现象:

现象1:顾客每周来店三四次,来店已成顾客的固定日程;

现象2:主动帮助导购推销,协助导购完成销售目标;

现象3:向朋友和同事推荐,经常带他们过来消费和聊天;

现象4:单次消费额很高,但买回去的衣服不一定穿,甚至吊牌都不拆,最后用来送人;

现象5:主动保护品牌,见到别的品牌款式有相似时会很生气,认为款式被抄袭。

以上这些现象,相信是许多营销人员梦寐以求想要达到的效果,也可能不规律地出现在少数高销售额的店员身上。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在背后起作用,使得顾客对这些女装品牌产生忠诚甚至狂热的拥戴行为?

市场和消费者已经变了

市场已经变了,我们跟其他西方发达国家一样,都处在一个供过于求的时代。改革开放使得中国迅速从商品匮乏、供不应求的时代进入到商品充盈、供过于求的时代。著名营销大师特劳特在其著作《区隔或死亡》中指出,在美国,在任何一个时刻,共有100万个商品存在于市场上,平均下来每个超级市场有4万个商品,但平均每个家庭只需要其中的150个商品,便可以满足其80%~85%的日常需求!换句话说,每个超市里剩下的39850个商品或者说全美市场上999850个商品都不是必需品。Karaoke-Capitalism(2004)一书的作者也指出:“消费者已经被海量的商品所淹没,我们正处在一个面临着超多样化选择、富余和臃肿的商品世界里。”而生活在中国都市里的消费者,难道不也是如此吗?

另外要指出的一个事实是:在市场发生变化的同时,消费者也已经变了。变在哪里?先让我们看看下面描述的现代都市生活实况。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加速,随之一系列的都市问题凸显出来:城市居住人口越来越多,每个人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小,个人与公共、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失衡感就越突出——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缺乏朋友;缺乏安全感导致自我保护意识加强,从而引致人与人之间保持着戒备和隔阂的关系;心理空间被挤压却缺乏释放渠道,导致各类心理失衡问题突出……这些问题几乎是世界上每一个现代都市的共性和通病。以美国为例,高度城市化的美国是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而在人均收入水平居中国前列的深圳,调查显示,9年间深圳抑郁症病人增长了100倍之多。

2007年3月初,中国妇女杂志社与华坤女性生活调查中心联合发布了第2次中国(城市)女性生活质量调查报告,接受调查的主体为31~40岁年龄段的城市女性。31~40岁的人群占城市人口比例是18%,是所有年龄段占比中最大的。因此,接受调查的这部分女性可以说代表了中国现代都市最主要的女性消费群体——高学历、高收入、有事业、有家庭、消费能力强且稳定。而这个消费群体,恰好是上面提到的这些女装品牌的目标消费者。

在本次调查中,相当多的女性“经常有焦虑感”,平均每5个人里面有一人“经常焦虑”,其中工作压力大是主因。在排解压力的方法选择上,调查显示,“与亲友倾诉”是女性排遣压力的主要方法。此外,“逛街购物”也是女性用来排遣压力的常用方法。

通过以上的事实比照,可以看出,有着最主要消费能力的女性消费者事实上是这样一群人:压力大、娱乐活动少、朋友少。事实上生活在都市的女性在消费过程中不仅仅是产品上的满足,亦是在购物过程中得到心灵上、情感上和情绪上的满足。购物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物质消费的过程,更是一种精神和心理的消费过程,变成她们日常减压和娱乐休闲的主要方式之一。这和营销者把产品作为企业成功主因的观念形成了巨大的偏差,但如果你是都市消费大军中的一员,若反观以往的购物经历,你便会心悦诚服地说:“啊,的确如此。”这个真相也解答了Zara成功原因的疑问:Zara开的专卖店既宽敞、豪华又舒适,5000多平方米的宽大购物环境,极大地满足了女性消费者(Zara的主要产品是女装)自由无压力的消费空间需求,这是Zara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怪现象”背后的女性消费心理透析

要对上述“怪现象”背后隐藏的女性消费心理作深刻的剖析,我们首先要明白女性独有的心理特征。一般来说,女性具有注重人际关系、注重别人的感受、对危机敏感、需要安全、考虑周全、喜欢结盟、喜欢被特殊对待等心理特点,这和男性独立主动、不注重细节、关注自我表现等特点形成鲜明对比,正是这些鲜明的心理特征加上上述提到的消费环境和需求的变迁,形成了独有的女性消费心理。表1所示的是与女性消费有关的心理和自然反应。

表1 与女性消费有关的心理和自然反应

经过上述对女性心理的剖析,加上我们对都市女性面临着巨大工作、生活和家庭压力,还有市场上充斥着远超她们所需要的产品供应,我们便很容易就明白隐藏在“怪现象”背后的女性消费心理和许多企业产品战略失效的原因(见表2)。

表2 “怪现象”背后的女性消费心理

CWN在对上述数家女装品牌的12个城市500多名顾客的深度访谈中了解到,她们平时减缓压力的首选方式是逛街购物。这些女装品牌的消费群主要是30~40岁的都市女性消费者,她们是都市里的消费主力军,她们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有家庭和小孩,同时她们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竞争。在工作上,她们要力争上游;在感情上,她们担心丈夫有外遇;在家庭上,他们担心子女的教育问题。她们需要减压的空间,需要别人的聆听,需要休闲和快乐舒畅的空间,需要朋友,需要有心理上的放松和具有安全感的人际关系。而消费者这些精神上的需要都在门店购买衣服的过程中得到很大的满足,这使得有些顾客到最后和导购员成了好朋友。既然成了朋友,那帮助朋友提升销售额便不足为奇了。因为得到减压和人际关系上的满足,消费者便成了品牌的忠诚顾客,因此,每周来店购物三四次,每次呆1个多小时,周末则是3到4个小时。经常带朋友过来买、保护品牌、帮导购提升销售额等这些忠诚甚至狂热的品牌拥戴行为,便一点儿也不显得奇怪了。

因此,我们应透彻了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把握好购买过程,最后产品的销售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让更多的消费者成了自己品牌的忠诚顾客。

“她时代”她,凭什么被你征服

初秋的北京,温煦的阳光下,三个穿着时尚的女孩兴奋的走进新光天地,在这家刚刚开业不久的百货店里,LVMH(路易斯维登)、Christian Dior(CD迪奥)和GUCCI(古奇)等时尚一线品牌店林立,看到琳琅满目的时尚商品,这三个女孩的眼睛开始发光发亮。

两个小时候,他们都如愿的挑到了自己如意的商品,她们没有动用自己荷包中的分文,只几秒钟功夫,一张信用卡轻松支付了所有消费,所有精心挑选的宝贝全部收入囊中,虽然代价不菲,但是他们仍兴奋不已,因为他们觉得物有所值。

现如今,像这三位女孩一样的消费者大有人在。万事达信用卡国际服务公司经济顾问YuwaHeidrick-Wong说:“中国都市女性已经认可提前消费的观念。”她说:“她们现在愿意拿出大笔钱去旅游、休闲、购物,有时候甚至会买汽车、出国度假,有些花费已经超过了她们当前的收入水平。”

根据估计,百货业每年营业额的80%由女人主导。女性每年的消费额是男性的7倍,女性消费成为市场上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显然,新的夏娃革命已悄然成形,消费力上,现代女性展现惊人的高速成长;影响力上,女性带领着新的潮流,以旋风方式影响着女性及非传统女性市场。

“左手轻摇摇篮,右手驾驭世界。”

无论是家庭中,还是社会中,今天的女性的双重角色使他们成为消费的决策者与主要影响者。

首先,女性在家庭消费中性常常是决策者和执行者。调查显示,女性在消费方面拥有很大的发言权,78%的已婚女性负责为家庭日常开销和购买衣物作出决定。在购买如房子、汽车等大额商品时,23%的已婚女性表示她们能作出独立购买决定。其余77%的女性会与配偶商量后作出决定,但她们的个人喜好仍然会对最终决定产生重大影响。

其次,在商业采购上,女性也同样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今天有49%的专业人员和管理层人士都是女性;更有趣的是,在销售材料给大公司的业务中,53%的采购部经理及代理人都是女性;连为公司提供财务服务很有决策权的人力资源部主管也大多是女性;甚至负责业务选择、物资供应和服务的办公室行政经理也是女性居多;还有负责为公司营销、广告、公关、媒体沟通等业务部门经理也常常都是女性。

女性消费者=“首席采购官”

消费领域,她时代已然来临。

2005年的一项名为“中国妇女生活质量调查”的结果显示,女性整体健身意识比较强,80.6%的女性会不定期地进行锻炼。在消费方面,健身排在服装服饰、通讯和旅游之后,列女性消费支出的第四位。体育消费体现“女性的力量”是不争的事实。

传统的男性市场已经基本饱和,精明的厂商开始转而向女性市场进攻。

耐克长袖善舞,早就嗅到这点,并悄然做出调整。

“我们必须唤醒公司的女性市场,并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来运作它。”耐克全球女鞋部总监达西·温斯洛说。

从2002年开始,耐克的女性产品销售增长率就已超过了男性市场。

手机商专门为女性打造“女性手机”,铁路部门推出女性包厢,欧洲则有航空公司准备设立“粉红航空”,专收女性乘客。在“粉红风潮”中,上海徐家汇也出现了女性餐厅,颇受一些白领追捧。

汽车正在像口红和化妆盒一样,接受女人挑剔的目光。在女人装扮得越来越中性以后,女人和汽车之间,绝非“香车美人”那样浅薄和简单,在汽车这件事情上,女人已经学会了做主并做得了主导,女性正逐渐成为汽车消费市场的生力军,女性用车热潮已经在全球范围蔓延开来。

不只阳刚的汽车业变得温馨,随着女性消费市场的不断成熟,各商家纷纷专攻女性市场,3C厂商也在积极抢攻女性客群,IBM更于去年9月推出X-Lady俱乐部,专门提供女性会员服务,产品走向轻薄短小。

燕京啤酒集团推出了无醇啤酒,吉林长白山酒业也出了艾妮靓女女士专用酒,还有台湾烟酒公司研制成功一种功能性饮料灵芝啤酒,其出发点很大程度上也是针对女性市场的。此外还有哈尔滨泉雪啤酒有限公司推出的有保健功能的含“肽”啤酒,也在抢占女性啤酒市场。

银行业也同样盯上了女性市场,民生银行上海分行对女性专用银行卡蝶卡进行了升级,使之成为国内第一张透明借记卡。同时,广东发展银行、华夏银行也瞄准女性银行卡市场,发行了真情卡、丽人卡。此外还有光大银行阳光伊人卡、兴业银行康乃馨卡等。

在伦敦,“专为女性服务”的出租车品牌保证了女性在外出时的安全,那么在商务差旅中的女性呢,她们对酒店隐秘、舒适性的要求,能不能得到满足?有酒店细心地考虑到这一点,作为首个为商务女性推出特制服务的酒店品牌——Wyndham酒店1995年就推出了Women On-Their Way的服务,其中的细节非常吸引女性顾客,比如开辟女性专用的楼层,保障隐秘感与安全感,放置女性喜爱阅读的读物,为女性设计的菜单,贴心的美容美发服务等等。目前,Wyndham酒店50%以上的客人都是女性,这使它能够在女性项目上投入更多。

随着“女性消费力”的上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抢攻女性市场。在女性市场中,用以提高品牌诉求的任何产品的改进,不仅能提高女性消费者的满意度,也能提高男性消费者的满意度。

美国趋势观察集团(TrendSight Group)总裁Martha Barletta被公认为是性别营销策略方面的权威,她对如何赢得女性消费者的青睐颇有心得。她在《女性营销》一书中揭露了女性消费市场的真相。

女性的购买力惊人,而且女性不只买,同时也在卖。她们买到好东西或得到好服务,就会争相口传,呼朋引伴的来消费,因此女性是非常重要的营销对象。

由于职业妇女的增加,女性的赚钱能力增加,有许多女性都跻身高收入行列,相对的消费能力也增加,购买决策权力也越来越大,她们不只是家庭用品的采购者,包括置产、购买汽车、计算机、保险、手机或投资基金等重要支出,女性都扮演重要角色。

不仅如此,未来10年的经济力量开始更多的落在妇女手中,而且这股力量将逐渐扩大。专家预测,企业若能将女性的期望转为市场利基,就能打赢这场战役,从中获取可观的利润。

网络营销别有洞天

“女人究竟要什么?”心理学家弗罗伊德始终没搞懂过。但是,身为企业主,身为企业的行销人员,你不能不知道。

鉴于女性消费表现出的明显特征,企业要想成功占领女性市场,争取更多商机,不仅要在产品的开发、销售、服务等一系列的环节中下功夫,还应该从产品的营销着手抓住女性的心理。

女性消费的特征,给商家带来一个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找到一条合适的营销途径去吸引女性消费者的关注。过去,很多商家往往会投放巨额的广告费用于电视媒体,或在时尚杂志上花大价钱做各类平面广告等。如玉兰油、欧莱雅等化妆品牌,在传统营销渠道上均不惜重金。

但在企业营销媒介多元化的今天,随着网络媒体的成长,传统的电视广告开始变得不那么直接而有效,网络让面向女性的营销变得别有一番洞天。

由于网络媒体对于女性独到的情感影响,诸多女性消费品牌将网络媒体作为了面向女性消费者营销的一条重要途径,那些在女性当中拥有极高人气的网站,又成为了商家在营销之争中所必须攻占的一个渠道,其中不乏许多成功的案例。

女性网民数量逐年增加,一些围绕女性的“内容”及“社群”类网站纷纷成立。不同于其它类型媒体,女性网站的特色是内容专业化,专门提供女性需求的信息。例如:美食、健康、时尚、娱乐等相关的女性流行信息。而由网友自发形成的网络社群,其传播影响力更是其他主流大众媒体所无法比拟的。

耐克各地区的网站有了女性频道,又设置了独立的nikewomen.com网站。在线上我们看到了不变的主题“Just do it”和不同的表达方式:赞美平凡真实的女性、以女人与女人之间的“对话”作为主要沟通手段。这点nikewomen.com台湾、日本等亚太地区的网站上表现尤为突出。比如在istories频道,你会发现你并不孤单,不管在台北、上海或京都,都有着一群充满活力的女性,正在舞蹈教室中尽情挥汗,或在瑜伽课中冥想。也可看到从早到晚她们的生活片段和故事。在这些平凡的身影中,你还会发现杨杨和莎拉波娃的面孔,而她们不是在奖台和运动场上,却跟你一样普通地生活。

当然,在网站上你会轻松点选耐克舞系列课程视频,从暖身、脚步动作、分解动作到组合动作和花式搭配,任你反复播放。还可观赏到顶级舞蹈大师的表演。

显然,这里少了灌输式的说辞,多了些情景交融的交流与体贴。

护肤品牌妮维雅于2004年与网易女性频道展开了全方位的主题合作,除在女性频道投放各种形式的广告,进行品牌展示外,双方还合作开设了一个“女性护肤栏目”。通过这个栏目,妮维雅品牌能够与女性用户长期沟通,栏目直接链接妮维雅独立站点,招徕爱美之人驻足。另外,网易女性频道为妮维雅开办了“NIVEA护肤信箱”,并帮助妮维雅通过网易女性频道的“婀娜俱乐部”与用户进行深度交流。网易女性频道还为妮维雅进行每月一款新产品的“月度推广活动”,介绍妮维雅产品线,强调其“专业护肤解决方案”提供商身份。从数据统计来看,这一专栏页面浏览量达到了483,102次/天,“婀娜俱乐部”流量也达到了131,432人/天,论坛发帖量平均为347篇/天,“NIVEA护肤信箱”的投稿量更是达到了404篇/月。这些合作,提升了广大消费者对妮维雅的品牌认知与信任度,提升了妮维雅的国际护肤品牌专家形象。

触动女人的兴奋点

假如你决定将产品定位于女性市场,那么,除了传播渠道外,女性营销还应该从哪几方面入手呢?对女性消费有许多有趣的关键词:女性的角色、习惯、需求以及预期等都被包括在内,因此在将产品或者服务销售给她们的时候,应采取一定的营销策略。

“新女性总是期望在家庭、职业生涯的发展和社会关系三个支柱中达到某种和谐,但事实上矛盾总是贯穿其中。”北京灵狮广告的总经理伏虎表示。

对属于“矛盾综合体”的女人们,如何找到能够解决她们问题的兴奋点呢?看看雅芳的案例吧。雅芳刚刚进入中国的时候,中国女性在职场上还不够成熟,因此雅芳描绘的是一个在办公间里用雅芳化妆品修饰面容的女性,希望通过雅芳使自己在职场上更专业,更自信。而现在的雅芳就不这样与目标群沟通了,她们塑造的新女性是更显得有女人味的形象。因为现在的女人在职场上已经相当职业和成熟,新女性则要回归她真女人的一面。

在精信传播集团总裁陈一木丹看来,新女性的心理和需求相对更复杂,对于新女性的理解并不是只看她们外在的一面,也不能只看其中典型的人群,例如从事好的职业、穿着时尚、到处都很风光的新女性;女CEO、女明星。“因此从行销的角度并不是只描述和折射她们外在的一面或者最典型的一面就可以和她们实现沟通。行销要做的就是弥补她们的某种空缺、解决她们的矛盾,而不是只描述她们最成功的一面。”

奥美顾客关系行销中国区总经理范庆南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在广告中,如果做到‘投射我的形象’固然没有错,但它们不会激动,如果品牌定位和沟通的利益点能够激起她的灵感,让她觉得有趣,这种结合可以让她产生情感上的偏好,而不仅仅是了解产品的功能和利益点。”

现在的企业不断加大“讨好”女人的力度,但“在我们的调查中经常会发现,全球的女性尤其是亚洲和国内的女性会觉得现在没有什么产品是特别为‘我’设计的”范庆南说。

在谈到如何做到让女性觉得这个产品是为自己特别设计时,范庆南认为需要深入的洞察女性消费者的需求,而不是表面化的那些东西。“例如女性手机是不是只要把外型做的小一些,做成红色的就可以吸引女性消费者,这个需要市场反馈。但在台湾,女性手机就有很多很人性化的功能,例如他们可以把很多口碑好的出租车的电话号码植入手机,这样很多要加班的职业女性就可以很方便地叫到出租车。”范庆南认为很小的一些改变就可以做到真正满足女性的需求。

不管是新女性还是传统女性,不论时尚用品还是日常用品,在行销传播的过程中总是有一些共同的东西成为触动她们心灵的“按钮”,伏虎认为许多电视广告中小孩和小动物以及细节的刻画成为打动女性的重要“按钮”,唤起她们的同情心和母爱的本能。例如在奥妙洗衣粉的广告中,那个可爱的小男孩淘气的将小油手按在妈妈的裙子上,而妈妈宽容的微笑不知道打动了多少女性内心深处对“母性”的渴望。

瑞吉红塔的“粉红”攻略

陈娜是一家IT公司的财务总监,因为公司业务关系,最近一年来她经常去上海出差,陈娜说自己是个挑剔的人,她喜欢安静、温馨、不被打扰,尤其对下榻的酒店,但她每次到上海出差从来都不会为入住哪家酒店操心,因为她每次都会入住瑞吉红塔大酒店,她说吸引她的是这家五星级酒店的女性楼层。

“我至今都没忘这家酒店的贴身服务,真是太细致了!酒店为我们想得非常周到。这种细腻真是难以置信。酒店服务人员甚至会观察我习惯于左边还是右边,在开床的时候有所注意,并且在我习惯方向的床头柜上放一杯水。”陈娜高兴的告诉记者。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精英女性他们内心越来越独立,在生活与消费方面也有着个性化的需要,她们在心中早已期盼这种属于这一性别群体的认同感。

越来越多的女性精英注意到了瑞吉红塔大酒店销售方式的改变,备受关注的感觉让她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瑞吉红塔大酒店。

定向“粉红”营销

调查显示,商务女客人单独入住男女混杂的酒店时,常常会觉得不安全,不自然,不舒服,缺乏一种心理归属感。瑞吉红塔的这一举措恰好措准了她们这根心理需求之脉,可谓“女性定向营销”的一着妙棋。

瑞吉红塔是上海的一家五星级酒店,从2003年10月开始,就专门开辟了三个楼层作为女性专用楼层。

酒店现在共有三层女士专用楼层;两年前在对女性旅客做了全面的调查并了解她们真正需要的住宿环境之后,酒店开设了两层女士专用楼层。“这一新举措实施后,受到好多女性旅客的欢迎,更多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女性客人选择入住我们酒店;安全、值得信赖以及舒适如家的环境是她们一直所需要的,一旦这些女性旅客找到一家能够理解并迎合她们需求的酒店,她们就会选择它,成为其忠实客人,并且还会向朋友推荐这家酒店。”上海瑞吉红塔大酒店安奕德总经理说。

通常,在瑞吉红塔酒店的入住客人中,女性客人与男性客人的比例为1比3,这个比例不高,但这个比例又让每一家酒店都不能忽视。

“通常在酒店入住率达到70%~80%的时候,女性楼层的入住率会达到100%。”瑞吉红塔公关部的卢宜芬说。

“我们的房价与酒店‘高级豪华房’是相同的,不额外加收费用,很多女性客人因订不到女性楼层而沮丧。我们的客人50%来自港澳台;美国客人也比较多,大概占了25%;其余的大部分是来自欧洲和日本的客人。”安奕德颇感自豪地说。

随着女性职业经理人的增多和满意度的上升,女性楼层变得供不应求。今年4月,他们在原有两层的基础上又增设了一层女士专用楼层。显示对女性消费者的体贴,快速地争取到女性的认同与支持。

“女性楼层这一新举措实施后,受到很多女性旅客的欢迎,更多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女性客人选择入住我们酒店。安全,值得信赖,以及舒适如家的环境是她们所需要的。”瑞吉红塔大酒店总经理安奕德表示,“一旦这些女性旅客找到一家能够理解并迎合她们需求的酒店,她们就会选择它,成为忠实客人,并且还会向朋友推荐这家酒店。”

宠爱“SHE”

瑞吉红塔大酒店市场公关协调员陆绮雯则表示,酒店保安对女性楼层的巡视会更频繁,如果有陌生男性出现在女性楼层,保安人员会礼貌地询问他是否走错了楼层等。“如果入住女性楼层的女宾有男性访客白天到访,也是允许的。一般来说,高星级酒店都比较安全,推出女性楼层更多的是为了满足高端女性商务客的个性化需要。”

与其他客房相比,女性楼层的客房有何特别之处?瑞吉红塔大酒店的女性客房,完全是暖色调的布置,足够高的楼层可以尽情欣赏窗外的美丽景色。

在瑞吉红塔大酒店的女性楼层,记者看到整个楼层的房间完全是暖色调的布置,掀开窗帘就能欣赏到窗外的美丽景色。床头柜上,一块“无烟楼层”的牌子显示了这个楼层的特殊性,而旁边摆着的一束百合花以及一罐色彩艳丽的干花,则完全对女性“投其所好”。

如果想休闲一下,还能翻翻桌上最新一期的Vogue杂志。浴室的梳妆台上,专用的袋子里整齐地放置着宝格丽的系列护肤品和依云喷雾。瑞吉红塔从细微之处为女性楼层做着不一样的服务,“别的楼层大多放置玫瑰,而我们特意在女性楼层选择了百合,因为我们调查发现,女性中喜欢百合的比例更高。”瑞吉红塔还特别承诺:“女性楼层特别安全,那些不友善的人绝对到不了这里。”事实上,对于单独出门旅行的女性来说,这一点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在女士专用楼层的每间客房内,都放有一系列“宠爱女性客人”的用品,如Bvlgari护肤品、Evian喷雾、时尚杂志、熏香、丝绸衣架、每日新鲜水果和鲜花。其它物品如发夹、梳子、洗手液或洗甲水等可按要求提供。有了这些物品,女人们大可放心地压缩随身行李。

与此同时,女性住客还可以要求酒店的女专职管家为其提供客房内登记入住服务,或者她们入住期间的其它服务需求。专职管家显然是客人们全天候的房内安全联络员,管家们会协助确保住客在楼层的安全。受过特殊培训的礼宾部员工也能为单身女性旅客推荐或建议安全的就餐会所、郊游胜地或娱乐场所。酒店还针对如何为女性住客提供专业、周到细致但又不唐突的服务对员工进行培训。事实上,对于单独出来旅行的女性来说这点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不仅如此,女性楼层还有专门的女性专职管家为女客人提供贴身服务。客人入住后,这些专职管家可以在客房内为客人办理入住登记手续,而且24小时为客人服务,甚至如果需要熨衣服的话,这些专职管家也可以帮忙。

瑞吉红塔大酒店的聪明之处在于,在女性这个庞大的市场上,用“关注”的柔情赢得芳心。对于成功的职业女性而言,她们最需要得到的是一种价值和身份的认同。无论多大年龄,无论什么职位,女人永远都是女人,美丽的事物和贴身的服务一定能打动她们。于是市场细分在酒店行业也就有了立足之地。

“在未来的10年内,全球商务旅行者将有半数是那些又成功又聪颖的女性客人,她们的需求不仅仅是客房内的新鲜水果和茶,而是比这多得多。”瑞吉红塔大酒店总经理安奕德认为。

上海财经大学旅游系主任何建民教授说,瑞吉红塔大酒店的女性楼层营销概念是走在前列的。这种营销方式一方面是微观细分营销的结果,满足了一部分客人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带给酒店行业很多启示,比如以后还可以开设法语楼层,等等。国际上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出现了以希尔顿为代表的商务楼层,商务楼层的房价比非商务楼层的房价一般要高出30至50美元。

“右手之戒”成就戴比尔斯

“仿佛回到那个时代,当有名男子带着两只山羊和驴子出现时,女方父亲会说,‘你看来事业有成,你可以娶我的女儿。’”撰写过多本有关钻石与求婚方面著作,国际钻石切割公司总裁绥拉尔(Fred Cuellar)生动地描述了几个世纪前的求婚传统。他的这句话也概括了戴比尔斯早些年传统营销策略的出发点。

1951年,智威汤逊芝加哥公司为戴比尔斯(De Beers)塑造了这样的形象:“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广告语,把爱的价值提升到足够的高度,使人们很容易把钻石与爱情联系起来。由此,戴比尔斯开创了将钻石作为订婚戒和结婚戒进行营销的先河。几十年来,强调钻石的这种传统特征成了钻石行业营销手段和赚取巨额收入的稳定来源。

但现在,戴比尔斯发现,这一诉诸传统营销手段实在是太老套了。

营销转型

2002年,智威汤逊广告公司开始着手营销“右手”戒指。这面临一种微妙诡谲的情势:用什么样的产品和营销手法,才能与可能不结婚的女性形成关连,而且不会赶走那些被广告极力说服多年,渴望得到一只订婚戒指的女性?戴比尔斯要如何平衡那些看似相互对抗的结婚与独身趋势呢?

要在钻石广告中呈现的“平衡行动”(balancingact),挑战其实更棘手,也需要做更深入的探究。好比,当女性的收入和消费能力不断提高,这些改变如何影响她们对爱情和婚姻的感觉。罗丝的团队在针对“右手”戒指的研究中,提出种种问题,试图找出连结新兴经济力量与过去传统的因素。罗丝指出,“我们跟女性谈购买钻石的双重意义。一方面,你做到了我们所称的‘自我购买’(self purchase),即女性飨以她们自己钻石。这让你同时也拥有‘爱的礼物’(gifts of love)。然而,我们的发现非常有趣。女性要的不是一种零和的情况。女性受访者说,‘我会配戴一颗钻石向自己致敬,但是我也非常喜欢男友或先生送我钻石。’两者同样重要。”当罗丝更深入探究,她的发现更有趣。“我们问,如果必须有所选择,她们会放弃何者?答案令人莞尔。她们大都说,她们根本不想做那样的选择。”

女性买珠宝给自己的趋势虽然愈来愈明显,她们其实极少买戒指给自己。“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晚期,很多女性对我说,我不打算等男人买珠宝送我。”有深入研究的钻石业者绥拉尔说。尽管如此,找他设计钻戒,不论是戴在那一只手的钻戒的女性,却是少之又少。因为“她们对‘钻戒’仍然有着相当惊人的尊崇。”

罗丝看到了机会。他认为,女性似乎正准备打破给自己戴上戒指的禁忌。“她们经常说,戴自己买的戒指,为的是向她们自己所做的努力致敬,‘我就是我’。如果不断地告诉女性,钻石要等人送,就显得矮人一截了。”罗丝另一个有趣的发现是,研究小组的女性成员很坚持:那些戒指不能类似订婚戒指。

团队接下来的挑战是,创造出达到过去与现代之间适当平衡的广告。罗丝很清楚,广告要是不能同时诉求女性在这两个层面的需求,设计再高雅的戒指都将功亏一篑。“购买钻饰对女性具有情感上的重要意义,”罗丝解释,“有些女性可能认为,自己购买钻石意味着,对外承认不会有人送珠宝首饰给她们。有些女性则会担心,那可能让她们在伴侣眼中显得太过于自信。一种对另一半说,‘你有什么用’的挑衅。一扯到情感,事情总是会变得复杂难解,不能掉以轻心。”为了好好处理感性层面的意涵,罗丝团队提醒文案撰写人员和广告创意指导,广告诉求要能兼顾女性对传统和现世的渴望。最后完成的广告就是,“全世界的女性:请举起你的右手。”2003年一整年,这个广告持续出现在杂志上,平衡了被“左手”宰制的传统与由“右手”体现的新世界。广告主题句:“左手推动摇篮,右手治理世界”,也一再处理这种平衡感。广告中的女性更是全都戴着结婚戒指。罗丝指出,“我们必须尽可能有包容性。当我们与文案撰写人员和广告指导讨论时,我们强调内容必须能反映一个想法,这些戒指并未标记你的婚姻状态。它们只跟你这个人,以及你的品味有关。它向世界宣告你的成就,而且与你的个人感情境遇全然无关。”这则广告和所营销的戒指显然精准触动了女性的心弦。

2003年11月,右手戒指出现在玛丹娜(Madonna)和碧昂丝·诺莉丝(Beyonce Knowles)手上。2004年,高档珠宝店和沃尔玛连锁超市(Wal-Mart)也开始销售右手戒指。根据钻石商贸公司(DTC)2005年的估计,钻石销售额在2004年上半年增加了15%,主要来自女性买珠宝给自己,尤其是右手戒指增加11%所带动。这份调查估计,右手戒指已经打造出一个40亿美元的市场。

随着销售额增加,智威汤逊广告继续推陈出新。2005年的新广告以稍微温和的女性为特色,但是,文案中仍然巧妙操弄过去与现在之间的平衡。其中一个广告的说法是:“你的左手说‘我爱你’。你的右手说‘我也爱我自己’”。

抢滩网络

2006年,戴比尔斯钻石销售额达到61.5亿美元,仅次于历史最高销售记录2005年的65亿元。这一方面是由于为兑现对欧洲委员会的承诺,减少了从俄罗斯ALROSA公司的钻石购进;另一方面,毛坯钻的批发市场环境更具挑战性:流通环节差、利润压力加大以及持续增长的成本,影响了钻石销售。

在这样的情况下,戴比尔斯又考虑调整新的营销策略。

来自美国Burst Media的一份报告显示:互联网迅速成为女性最棒的朋友。对于现在的很多女性来说,一个礼拜不上网,生活就仿佛被打乱了。在网络发达的美国,已经有66%的女性坦承一个礼拜不上网,生活就不像生活了。当网络女性瘾君子越来越多的时候,以女性为最终目标的消费品生产者,也会如多年前牧人们逐水草而居那样,逐互联网而居了。

戴比尔斯敏锐地发现了这一新的营销场所和营销策略:凡女人都是喜欢奢华的,尤其当这种奢华近在眼前又遥不可及的时候,那种感觉最“咬”人。现在戴比尔斯决定动用互联网这个最新武器,把那些咬人的王冠宝石送离女人更近些。

和其他广告商们一样,戴比尔斯必须要紧跟女人们正在变化的媒体习惯。网络使营销人能够更方便地把大量、深度内容传送给女性。良好的媒介购买策略可精确到达受众,使交易成本下降,交易效率提高。那么戴比尔斯还等什么呢?

于是,戴比尔斯发布了它的第一个网络购物站点。由于中国和印度市场销售强劲,以及美国GDP的增长,世界钻石消费始终保持上扬势头。戴比尔斯继续看好未来钻石市场,尤其是中国和印度,都具有巨大潜力。其领导层表示,将通过分布各地的产销网络,努力促进钻石需求、提高钻石价值。因为,即使你的营销做得再好,要征服女性的内心,首先也得拿出优秀的产品。

Lee's:一“贴”制胜

在美国牛仔服装市场上,第一大品牌Levi's的目标市场是男性消费者,问世百年以来,牛仔服也一直被公认为男人的服装。这令其他企业一度无法超越。晚它近40年的Lee's牌牛仔服大大发掘了Levi's忽略的女性市场,并以“贴身”(Fit)战术出击,迅速成长为第二品牌。

最“贴身”的裁减

“如果你和大多数美国女人一样,衣柜里放了3条或4条牛仔裤,有一条太小,有一条太大,有一条则令人绝望得不流行。然而有一条非常合身,每次你都会穿它。”这虽是Lee's的又一条广告语,但决非夸张之词。在妇女们对买到合身的牛仔服已快失去信心的时候,是Lee's让她们感到那是专为她们设计的最贴身的时装,而且Lee's还是唯一一个能够适合所有场合的品牌。妇女们终于有了“精心、安全的选择”,“最贴身的牛仔”Lee's简直成了一种日常用品与她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最初,为了赶上甚至超过Levi's的市场占有率,Lee's牌召集和聘请了许多知名品牌、营销和竞争战略专家进行研讨。在研讨中,大家一致认为,要想达到目的仅仅运用传统的策略是很难的,因为Levi's的品牌效应已经使它拥有了一大批的忠实消费者,这些消费者可能很难在短期内对除了Levi's外的别的品牌产生兴趣。那么怎样才能突破这一层障碍呢?人们陷入了思考中。

某一天,突然一点灵光在Lee's的决策者脑际闪过,“适合?”“合适?”“定做?”对!就是一个词“贴身”(Fit)!于是,一个绝妙的策略诞生了。Lee's抓住长久以来一直被忽略的一个市场——女性市场。对这一市场的主体——25-44岁的女性消费者的定性研究表明,这一群体对牛仔服装是情有独钟的(因为牛仔是她们青春的见证、成长的伴侣),而“贴身”是她们最关心的利益。大多数女性都需要一件在腰部和臀部都很合身而且活动自如的牛仔服,而她们平均要试穿16件牛仔裤才能找到一件称心如意的。

于是,Lee's聪明地定位于此,在产品设计上一改传统的直线裁剪,突出女性的身材和线条;在广告表现中充分体现Lee's恰到好处的贴身和穿脱自如。这就是“最贴身的牛仔”。

一个“贴”字填补了消费者心智中的缝隙,着实地在Levi's牌的固若金汤中寻到了消费者心智中的空子。此后,Lee's牌的“贴”系列牛仔服一上市便受到女性消费者的追捧,销售量直线飙升。从而,一跃而登上牛仔服装第二位的名次。

最“贴心”的设计

牛仔于女人,有着另一种野性和性感。在比修长、俏臀之外,现在连下半身的肌肤都要照顾到。在女性牛仔上尝到甜头的是Lee's曲线的牛仔迎合了女性的审美心理,突出了女性的身材和线条,增加了女性的美感和魅力。

Lee's中国区代理商恒德利服装公司高层高韵杰说:“男性与女性对牛仔是不一样的。国内的消费者比较注重‘Fit’。现在的男性对于牛仔的要求是随意和宽松,而女性大多还是贴身剪裁。这也可能是受嘻哈音乐的影响,也许是工作压力太大的缘故,凭此可以得到释放。”

牛仔除此之外也可以让女人另类十足。订珠、花纹等装饰手法被广泛采用,绣花、珠片、印花、镂空等设计用在牛仔裤上,结合左右对称的线条,运用具有艺术风格的款式,呈现出青春而洋溢着女性浪漫风格的华丽牛仔新风格。当然,还有水洗的牛仔布、涂鸦式的牛仔风格,这些牛仔的经典风格体现了美国牛仔服爱好者的怀旧情结。

颓废、破烂的牛仔裤,钉满了水晶镶珠的奢华窄管裤,都是美国女人非常喜爱的牛仔裤类型。而美国女人将这种怀旧风格穿得好看的关键在于她们通常在上身搭配了一件简简单单的CK背心。而那些酷爱摇滚的热血青年,往往是身着限量版牛仔,张扬着他们的个性和激情。

在Lee's2006年的时装秀上,就推出了火焰、翅膀和骷髅的限量版牛仔系列。Beyond乐队成员黄家强说:“我觉得这个跟音乐有关系。因为火、骷髅和摇滚音乐密不可分,有一个动力在里面。”高韵杰说:“我们会建立一个Lee'sHouse,把它建立成为一个年轻人的部落,这里可以玩摇滚音乐和电子,可以喝酒聊天,可以DIY自己喜欢的牛仔裤,甚至还有免费的发型屋,为这些追求时尚的年轻人提供最新的发型。”

当然牛仔不只是年轻人的专宠,在邓皓《花妖》的一主题牛仔秀上,她用一种概念化的形式,表现出了牛仔不同的个性:牛仔可以很贵族,也可以很平民;牛仔可以是有钱太太的新宠,也可以是家庭妇女必备的着装。而Lee's,则有做到这一切风格的信心。

精准的媒体策略

Lee公司一年拨出1600万美元的广告经费,虽然数额比起Levi's要小得多,但它运用得更集中。Lee's的媒体宣传对象就是25-44岁,家庭年收入在1.5万至6万美元的女性消费者。为了有效占领市场,公司使用了由印刷媒体和电视媒体组成的强大媒体组合。在电视广告播放时间上,公司买下晚上9点至11点半的播放权,因为这段时间广告到达率最高。而且公司将广告集中在周三至周末,以有效利用广告经费。

印刷媒体广告执行了双重功能,既沟通了消费者又沟通厂中间商。为了加强这种功能,公司在二类不同的刊物上登了广告,比如时髦类的《艾丽》、《魅力》、《时装》;娱乐类的《周末娱乐》、《人》;日常生活类的《乡村生活》、《消费指南》等。这么宽的广告范围保证了对目标市场的覆盖率,使Lee'e的贴身、贴心深入人心,获得良好的品牌传播效果。

浪莎:色彩营销俘虏女性芳心

犹太圣经说:“女人的钱是赚不完的,问题是女人在想什么?”要实现突破,最有效的就是去用心体会消费者到底想要什么?

如果我们模拟一下消费者选购内衣的一般程序,希望能够有所领悟。假设你到商场或专卖店去买内衣,你的第一直观是什么?肯定是颜色,远看颜色近看花,被颜色吸引后才会看价格标签、面料质地、款式等等,可见色彩是吸引消费者购买的第一要素。

浪莎内衣在中国内衣市场,最早窥到先机:2006年4月10日,“中国有个浪沙红”主体活动点燃了女性营销市场。浪莎内衣推出的“浪莎红”是国内首次以企业命名色彩,开创了国内流行色应用的先河。

红色赐予女人非凡的气质。红色,是被追求的颜色。“浪莎红”更深刻地演绎了“不只是吸引”的品牌内涵,销量大增。2006年,浪莎总销售额突破16亿元,比2005年增加了4亿元,而内衣销售总额也从2005年的7000万元一举跃升至1.5亿元。

女人与红衣完美结合

浪莎永远只能等于袜子?

作为中国袜业的第一品牌,浪莎经过多年的超常规发展,已经遭遇瓶颈,如果还是教条地聚焦于袜子,其成长的空间还有多大?其现实的领导地位还能维持多久?浪莎需要聚力向内衣业全线扩张,将浪莎内衣打造成浪莎集团的另一张王牌。

如何让浪莎内衣,像浪莎袜子那样“搞定”女性消费者?

营销界通过调查试验研究出一个“7秒定律”——消费者会在7秒内决定其购买意愿。而在这短短7秒内色彩占67%的决定因素。“色彩营销”可帮助企业在第一眼给消费者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打开冰山,为品牌带来全方位的超强效果。

浪莎听取了营销界的声音:准备力推色彩营销。

诚然,女性内衣在本土已经过近十年的发展,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本身满足生理需求的功能已经不再是主流,取而代之的是体现女性自信、展现自我魅力的现代审美需求。换句话说,内衣已经成了一种文化。

什么颜色才能成为内衣的主导颜色?

在时尚界,无论什么时候,红色都永远不会被淡忘,不会被忽略。红色可以成熟妩媚,可以青春活跃,也可以大胆前卫。女人穿上红衣、抹上红色唇膏时的表情,是自信的、骄傲的,红色赐予女人非凡的气质,可以超越其它色彩带来的感受。女人与红衣的结合,是一种最完美的表现。

况且,浪莎从草创阶段到成为袜业第一品牌一直就以红色调为主,并一直沿用至今。“于是我们最终敲定了‘浪莎红’为浪莎内衣营销的主题。”负责此次营销的上海土木方圆企业管理有限公司高级管理咨询顾问崔涛说。

“我们设定了以女性白领及辐射人群为主要消费对象和浪莎内装的战略位置。同时顾及时代潮流、浪莎内装系列产品的特点、时尚元素等信息,设定浪莎内装产品形象及终端形象。”崔涛说。他的团队坚信“浪莎红”势必将脱颖而出,吸引更多目光,成为关注焦点。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更何况,浪莎的营销向来就威力四射。让“中国有个浪莎红”迅速成为社会热点,让更多爱美的女性看到,此后,浪莎展开媒体轰炸:推广浪莎红、浪莎内装。前者主要以央视、地方卫视为主,后者主要以地方台为主。

在多方努力下,“中国内衣浪莎年”招商会拉开正式序幕了。“‘浪莎红’的诞生也是中国内衣界的一次革命,‘浪莎红’必将红遍中国,红遍全世界!”中国流行色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梁勇说。这真是一次成功的营销——全国除台湾以外的省份,经销商合同签订签约率达到95%以上。“浪莎红”方案更是获得2006年“中国企业策划案例金杯奖”。

打造中国内装第一品牌

在这场色彩营销中,浪莎还率先提出了女性“内装”概念。浪莎通过对内衣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心理调查发现,白领及城市精英,特别是商务人士开始对内衣的质地、品位越来越重视;目前内衣单一的产品结构已经难以满足他们多品类、一站式购买的需求。

从“内衣”转向“内装”概念的转变,浪莎认为,从无序到有序、再到格式化是每个行业发展的必然历程;同样,内衣从单一的常规内衣,到后来有了保暖内衣、彩棉内衣,随着品类、品种的日益丰富,水到渠成。“我们必然步入女性‘内装’时代。这是革命性的一幕,同时象征着真正强势企业的崛起。”浪莎对此信心十足。

其实,女性内装概念是经过浪莎集团长期酝酿的结果。“浪莎”内衣产品已涵盖文胸、内裤、背背佳、保暖内衣、美体内衣、家居服、睡衣、泳装、袜品等品类,而浪莎袜子被称为“腿部时装”,如何让内衣与时装挂起钩来,也就是在这个基础之上,“浪莎内装”应运而生。

通过“内装”这样一个概念,从而将内衣与时装统一在一起。这样既可以将产品理解为一般意义上的内衣产品,同时也可理解为居家或特殊场合衣着的服饰品。所以,概念的产生与推出应符合企业自身特征,而非外界强加所致,也并非模仿能够适用,彰显了主打女性市场的“浪莎”延伸产品定位的统一性。

同时,在女性“内装”概念推动“浪莎红”一浪高过一浪。在营销策略上,内衣不再延续“浪莎”袜子的以产定销,选择走“以消费者为导向”的营销之路。浪莎公司就把这种红色“内装”全部运用在终端上,从而让消费者近距离感受到了浪莎红带给消费者的视觉享受。

内装的提出和浪莎红的推广,大大方便了浪莎终端形式的改良,“浪莎时尚生活体验馆”就是以浪莎产品为主体的时尚生活馆,也是在这种基础之上提出的。消费者可在馆内享受从袜子、内衣到家居、家纺等产品的一站式服务。浪莎服饰有限公司部长陈强说,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不想让消费者忘记浪莎是做袜子的,而是说在浪莎的一系列产品里面有袜子。

“我要打造‘中国内装第一品牌’,实现从常规内衣、保暖内衣到内装产业的衍变,涵盖从内衣到袜子等多种服饰品类,从高达500亿元的中国内衣行业分一大杯羹。”浪莎董事长翁荣金信心百倍。

从“中国有个浪莎红”到打造中国内装第一品牌。浪莎正在一步步引领着着东方女性的服饰新文化。

女性专属服务渐增“粉红经济”令人瞩目

近年来,随着富有女性不断增多,一些女性专属消费领域也应运而生。

Datamonitor调查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在英国37.6万百万富豪中,46%为女性,这一数字正以每年11%的速度增加。

意大利里米尼附近的134号海滩就是一片女性专属乐园。这片海滩的海岸线长80公里,位于里米尼和里乔内之间,除救生员外,男性不得进入。当地还出售女性偏爱的低热沙拉和水果,提供健身课程和美甲服务。

事实上,不仅在意大利,如今世界各地都出现了专为女性提供的各类服务。

埃及:女性专用给妇女别样自由

据埃菲社报道,在埃及,越来越多的游泳池、海滩、地铁车厢、清真寺、公立学校,甚至咖啡馆都为女性保留了专用空间、专用时段或女性日,让女性顾客能够摘掉在公共场合将自己包得严严实实的面纱,尽情享受“抛头露面”的生活。

开罗所有的地铁列车头两节车厢都是女性专用车厢,这些车厢总是挤得满满的。埃及妇女可以进入任何一节车厢,不过如果对男性的目光和议论感到难堪,就可以躲到女性专用车厢去。

在餐饮业,性别隔离文化已经变成有利可图的生意。禁止男性入内的餐馆的营业宗旨是让“妇女们自由地坐下来,做她们自己”。妇女们到这里来,脱掉面纱,在平和的气氛中与朋友们吃饭聊天,抽烟、跳舞。顾客们说,在女性专区里感觉很舒适。

委内瑞拉:成立专为女士服务的出租车公司

据此间媒体报道,委内瑞拉新近成立了一家“女性出租车公司”,专为女性乘客提供安全、贴心的服务。

这家出租车公司的司机都是女性,她们为女性乘客提供租车等服务,甚至帮助乘客购物和接送孩子。

“女性出租车公司”的老板莱瓦女士说:“委内瑞拉有许多单身妈妈,既要照顾孩子,又要工作,她们很需要值得信任、负责任又守时的帮手。我们看准了这一商机,成立了这家公司,女士们只要拨打一个电话就能得到她们需要的帮助。”

除司机都是女性外,这家公司的车辆都漆成了统一的酒红色,车厢内一尘不染,甚至车里播放的音乐都充满了女性色彩。男士只有在女士的陪伴下才能享受“女性出租车公司”的服务。

英国:开启“女性航线”

搭乘粉色航班,穿梭于世界时尚之都,过去只可能在好莱坞电影《律政俏佳人》中出现的场景,如今成为了现实。现年24岁的英国年轻企业家亚当·查尔斯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条女性专属航线,创造民用航空业新亮点。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这条女性专属航线于6月4日首航,由英国利物浦的约翰·列侬机场飞往法国巴黎,乘客是航空公司视为日后最可能成为其长期客户的150名女性,另外还有几名随行记者。

“粉色航空”开创了民用航空领域的全新概念。女性乘客将以能够负担的价格,搭乘这趟针对女性要求提供特色服务的粉色航班,不仅可享受豪华空中之旅,还可在世界时尚之都做短暂停留,疯狂购物一番。

据悉,从利物浦飞往巴黎的航班于8月开始正式运营,飞往纽约和米兰的航线将于今年晚些开通。乘客在候机厅内可品尝粉色香槟,并享受免费美甲服务,在飞机上则可享用精选美食。

查尔斯此前对航空业发展趋势进行了12个月的市场调查。他说:“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向往空中旅行,但最终决定集中力量拓展单一市场,打造女性专属品牌。”

标签:;  ;  ;  ;  ;  

女性消费主义在中国的兴起_奢侈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