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论文_张海英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论文_张海英

河北城翔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河北省邯郸市 056000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十分的迅速,生态园林的建设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生态园林设计逐渐得到了人们的关注,传统的园林设计理念中存在着一些缺陷。针对以上问题,工作人员应转变传统的设计理念,在园林规划中注入现代生态观,利用植物的配置体现层次性。因此,本文以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原则作为切入点,对主要方式进行研究。

关键词:生态园林设计;植物;配置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城市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园林景观建设成为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足园林绿化的前提下,通过多个学科交叉综合设计将植物搭配恰到好处地表达出设计者的思想和灵感,让城市园林景观成为城市形象的承载者,促进城市生态效益最大化,实现城市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城市人们提供一个美观、舒适的自然环境。园林景观与建筑设计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园林景观体现的是一种柔和灵动的美,城市建筑设计通过其内部的填充和外部的装饰展现人文底蕴,园林景观设计通过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展现出不同的美学韵味。景观植物配置在园林设计中尤为重要,一个优秀的景观植物配置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感染力及人文色彩。

1生态园林的概述

生态园林的概念是在欧洲提出的,内容以原野自然景观的保护的观点出发。我国的生态园林概念是观赏性、艺术美,不仅能美化环境,还能改善生态环境,为人们的生活提供生态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蒸腾和吸收水分,能有效地调节气候,吸收、转化空气中的有毒气体,生态园林也可防风固沙和减轻噪声,通过依靠合理、科学的配置,人工植物群落的建立,在时间、空间和营养结构上具有合理性,能够给人们的生存提供良性循环的环境。植物的配置是一门具有综合性艺术,将绘画、雕塑、文学和建筑融为了一体。园林内容具有广泛性和丰富性,不仅是绿化,还要实现美化、净化的功能。人类赋予了植物拥有美学意义,通过植物群落的面积和种类使植物群落具有层次性。通过水平、垂直的规范植物群落,使植物群落处于稳定状态。生态园林的植物在配置时要结合美学、生态学,园林设计本身就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包含很多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故生态园林的设计要结合农林牧副渔,实现共同发展。如今,我国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优质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和学习环境是大家共同的追求。我国城市生态园林的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地域的空间非常大,从边界到自然区,包含了城市、近郊和远郊,无论是山川还是河流这些都是城市生态的影响范围。另一方面,城郊的绿地和林地及城郊的公园,都结合乡村的森林、湿地进行建立,如绿色走廊,充分的将点、片和带构建成了一个整体。只有这样,生态作用才能最大化发挥出来,让城市生态处于良好的循环中。

2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应注意的问题

2.1关于植物群落

大多数植物群落不会出现单一物种的情况,由于植物种类较多,所以当配置植物时需要增强对于植物多样性的重视,防止出现单一种植物群落。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植物会产生拮抗作用,不可进行混合防治,否则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后果,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2遵从“互惠共生”原理,协调植物之间的关系

如果2种植物长时间种植在一起,如兰科植物、云杉、桦木、雪松、核桃以及桑等植物与菌根具有一定的共生关系,其中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对于其他物种来说是有利的,对彼此的生长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有一些是有害的,比如,苹果和松树不能配置在一起。因此,我们在进行园林配置时必须遵从“互惠共生”的原理。

2.3景观性原则

生态园林的景观性指的就是生态园林的观赏性和艺术性,是科学配置和艺术的协调统一。园林设计师在配置植物前,通常都会优先考虑设计的要求、目的以及功能,并且熟悉不同植物的不同造景功能和观赏特性。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植物配置方式,达到不同的观赏效果。例如,在儿童主体公园中,宜选择无毒、无刺且色彩比较显眼的植物进行种植,符合儿童的观赏水平和活泼天性;在设计高速公路的隔离带时,出于驾驶员行车安全考虑,宜选择高度和密度合适的植物进行种植,避免出现眩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方法

3.1自然式配置方式

园林中种植的植物必须能适应当地的空气、水源、土壤等条件,还应该考虑不同季节不同物种的生长形态和观赏性。考虑南北方的差异、季节特征来按照一定的比例配置植物,将乔木、阔叶树、灌木以及草坪进行合理搭配,在避免单一的同时,又不显的杂乱无章。目前在我国的园林设计中常用的配置方式是群植,就是将灌丛和乔木按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间或植入部分时令草本花卉,从而形成面积大,观赏性高的植物群落。

3.2确保景观价值

在植物配置上也应该考虑到整体园林的景观价值,对于整体群落的景观价值更好的突出,实现艺术和科学的有效融合。在实际配置的过程当中,也应该对于不同植物的造景功能进行合理的考虑,结合整体群落配置效果方面的需求和人们观赏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让整体景观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动态性特点。与此同时,不同生长周期的植物,其景观外形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实际配置上也应该考虑时间方面的变化,更好的对于整体景观价值进行提升。

3.3注意季节性

由于大部分植物属于季节性植物,因此,在植物配置过程中要考虑到季节更替的情况。通过合理的季节性配置,让观赏者一年四季可以欣赏到不同的景致,避免产生审美疲劳。例如在春季,通过花期较早的迎春花打开春的大门,随后是桃花、梨花等依次比美;夏季可以考虑在池中种上荷花供游客避暑赏荷;秋天是黄叶、红叶的色彩,可以选择银杏等增加秋意;冬天是万物凋零的季节,为了增加园林的可看性,需要适当种植些抗寒的绿色植物,例如雪松等。设计人员通过充分考虑季节的影响因素,让观者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赏心悦目的美好事物。

3.4合理使用本地植物

由于各地气候环境等因素不尽相同,并不是所有植物都适合当地种植。本地植物往往比其他植物的生命力更加顽强。因此,通过合理选用本地植物,可以提升植物存活能力,且便于控制园林投资。此外,应用本地植物更容易突出生态园林的地方特色,便于将生态园林打造成为当地的独特风景,从而增强当地居民对园林设计的认同感。最后,当下比较热门的花境植物配置,这种植物造景形式往往更加自然、灵活,且所含的植物种类更加丰富。

3.5草木花卉和木本花卉的配置

我们在生态园林设计的时候,最终的目的是要达到一种四季如春的视觉效果,因此在配置的时候要对每种植物的颜色、外形以及生长周期予以充分的考虑,力求达到一个良好的协调。同时,还要对每种植物的比例进行合理的配置及这种结构本身与游览路线的关系。这点对于草木花卉以及木本花卉之间的相互配置就显得十分的重要,要结合的各自的特点达到最终的目的。

结语

一个成功的生态园林,外观整体看起来不仅要优美和谐,吸人眼球,园林内部所设计的植物配备更重要,植物配置是体现园林景观价值的体现,对生态园林各方面的效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时,生态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也起重要作用,设计者应认真学习相关知识,掌握园林设计的精髓,将生态理论和园林设计应用到实际建设中,为人们创造一个生态稳定、景观优美的生活环境,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且对园林文化加以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海芳.公共绿地园林景观设计分析[J].现代园艺,2016,19(18).

[2]吴若婧.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5,28(4).

[3]王婧芸.论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J].现代园艺,2016,23(12).

[4]郭鑫.基于西北地区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探究[J].现代园艺,2015,16(13).

[5]王淼静.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设计原则[J].现代农村科技,2016,13(4).

论文作者:张海英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6

标签:;  ;  ;  ;  ;  ;  ;  ;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论文_张海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