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全球一体化下的设计之路论文_汤雪如

浅谈全球一体化下的设计之路论文_汤雪如

(广东培正学院,广东省 广州市 510830)

摘要:工业革命之后,欧洲发达一些国家便开始进入工业文明的时代,使得手工艺开始逐渐被机械化所替代。这便让许多的国家开始走向设计一体化的发展历程。生产设计产品都以机械化、批量化生产为主,这使得设计开始变得过度理性,并且缺乏人情味。如何在一体化发展中有自己国家的设计特色便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全球一体化;理性;质朴;本土化

理性的德国设计

普法战争后,德国经济和技术发展迅速,于是促使了德国工业同盟产生。而在德国工业同盟中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便是彼得•贝伦斯,同时他所成立的贝伦斯设计事务所中培养了大批日后现代主义思想的重要奠基人,例如:格罗皮乌斯、柯布西耶和密斯•凡德罗等人。但是这就导致德国的设计理念在很常的一段时间里都大致一样,也使得德国设计培养人才开始变的系统化,从而导致德国设计的形式没有大的改变和创新。而后在1919年格罗皮乌斯创立了包豪斯学院。[1]成为世界上第一所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包豪斯的三个发展时期从格罗皮乌斯的理想主义、迈耶的共产主义、米斯的实用主义,都对现代设计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但也可以看出整个德国设计都充满了理想主义的色彩,并且过于重视构成主义的理论。虽然可以促进批量化生产,从而提高生产数量来促进整个经济的消费,但也却显得整个设计忽视了人对产品的心理需求,显得没有人情味。就从包豪斯本身所设计的包豪斯校舍来说,虽为建筑史上的里程碑,建筑采用不同布局,空间变化也十分丰富,但在当时并不为老师和学生所接受,都不愿意入住于此。就因本身太过于简约,机械,理性化。于是使得德国在设计虽提倡为大众所设计,但实际上至今德国设计仍处于一种机械理性,呆板冷漠的设计风格。从根本上来说和德国本身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教育体系有关,因德国同盟以及包豪斯的代表人物都以贝伦斯以及他的学生们格罗皮乌斯。米斯。科布西耶为主,所以实际德国的整体设计风格并不会发生转变。也导致德国并没有吸收学习别的国家的东西和风格使得到后期包豪斯产品只停留在传统产品设计上,对产品并没有过多新研究探讨,也没有从实际生活中来考察借鉴,吸取大众化的东西。这也是使得包豪斯最终倒闭原因之一。

质朴的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主要包括了北欧五国,即挪威、丹麦、芬兰、瑞典和冰岛。因为其所处的地理位置特别,所以产生了别具一格的设计风格。[2]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由于和手工艺传统有密切的联系,便显示出将传统材料和生产技术的运用充分结合起来的设计,同时又能满足社会和经济的需要,因而在设计界拥有独树一帜的特色。斯堪的纳维亚整体设计都以功能主义思想为主,同时注重社会民主,使用目的都以大众经济角度考虑,使得设计变得既有时代的特征,又极具人情味的特色,并追求设计共生的创新理念和可持续的发展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无论是从追求卓越的瑞典设计中运用了人体工程学使设计讲究功能主义;还是以人为本的丹麦设计中设计出来的富有人情味的作品来吸引客户;或者是融合自然的芬兰现代设计以功能实用、朴素自然和以人为本的设计风格等,都可以看出北欧五国设计的特别之处便在于以人为本,而这也是在全球一体化设计理性所缺乏的。正如今天,受到斯堪的纳维亚风格影响的北欧风格开之所以始风弥,比如宜家家具设计受到大家所喜爱,也是因为其简约质朴,在没有过多的装饰化的同时,设计还充满人情味,使得人们拥有家的感觉,并且这种设计多年后都不会过时。

本土化的日本设计

由于日本传统审美思想中有禅宗影响,以及日本浮世绘风格,使得日本设计具有少而简约,崇尚天然,以及注重材料本身的特点,使得日本设计与现代设计有不谋而合特点。并且在日本形成了以榻榻米为标准的模数体系风格。就是以榻榻米为比例,不断扩大几倍,来使得整体设计比例和谐。同时日本领土狭小,人口密度大,使日本喜小型化,多功能的产品。而日本外向型经济特点,从政府到设计师都十分关注“日本风格设计”的探索。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日本设计的起步时间晚了至少半个世纪,但是日本在设计发展中,很注重学习其他国家的设计风格。就比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设计大师罗维就到日本讲授了工业设计的课程,将美国的设计风格、设计理念带到日本。德国的格罗皮乌斯也到过日本传递现代主义的设计观念。虽然在这一时间,日本进入一个模仿美国、德国的设计思潮。但后来经过一系列的学习,日本将其与自己国家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本土化特色、传统与现代结合与众不同的“日本风格”。以SONY公司发明的“随身听”为代表,以小巧、便携的特色而成为一种时尚的热潮,符合年轻人的爱好,又不失去使用的功能性,与社会环境也极度和谐、美化。这便是本土化设计的完美体现,也使得日本在全球一体化发展中依旧拥有本国特色的特点。

那么在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中,设计之路应如何走?首先就设计本身而言,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全球一体化设计中的普便问题便是都类似于德国的理性设计,为了可以更好的批量化生产,提高生产的数量。使得设计过度理性化,忽视了人的心理需求,显得设计没有人情味。变使设计变得一体化,而我们虽然在一体化的发展状态中,还是应学习斯堪的纳亚设计拥有人情味的特点,毕竟在当今社会都提倡以人为本。充满人情味的设计便可以更好的使得设计与人更加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也利于人们使用的方便和舒适性。同时也应重视设计本土化的发展,才可以使设计如日本别具一格设计般所具有本国特色的特点,得以不被一体化所同化,并且使用国家传统文化和材料,将其与现代设计完美结合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特色。作为设计师本身,也应努力提高设计眼界,使设计风格不仅具有本国特色、传承本国文化的特点,而且也加入设计师本身的风格特点。

参考文献

[1]王受之著.《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9月 北京第1版.

[2]张夫也著.《世界现代艺术设计简史》.中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第1版.

作者简介:汤雪如(1997.01-),女,广东省梅州市人,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世界现代设计史。

论文作者:汤雪如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7

标签:;  ;  ;  ;  ;  ;  ;  ;  

浅谈全球一体化下的设计之路论文_汤雪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