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文信息主要包含了水文历史信息与水雨情信息两种,这两种水文信息中涵盖了大量数据资料与实测调查表,为水文勘测提供了基础的所需资料。然而在实际进行水文信息管理时,因受到水文信息人工管理方式的影响,水文信息管理容易出现工作不到位或数据不全面的情况,这对水文勘测的准确度具有一定的不利影响。目前在信息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下,水文勘测愈发向着信息化技术改革的方向进行转变,因此为促使信息技术在水文勘测中的有效运用,本文主要对信息技术在水文勘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探究。
关键词:水文勘测;信息技术;实践分析
1信息技术在水文勘测中的应用概述
1.1 信息技术在水文勘测中的重要性
当前,信息技术在水文勘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建设重大水利工程前,水文勘测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在水文勘测中使用信息技术是非常必要的。相比于传统的水文勘测方式,信息技术具有显著优势。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勘测工作可以提高勘测效率,能够更加精确的勘测具体位置,得到更加详实的数据。在传统的水文勘测工作中,我们在面临水面涨落不定、河道堵塞等诸多水文难题时常常束手无策,这就对我们采用的勘测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从技术上进行改进、突破,解决技术短板带来的勘测困难。通过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水文勘测中来提高重大工程的建设质量,降低自然灾害可能带给人民群众的损失。
1.2 信息技术在水文勘测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水文勘测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快速发展,应用于水文勘测的信息技术也日臻先进。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都是非常常见的信息技术的应用。遥感技术受气候、地形、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不大,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得比较准确的数据。同时,在水文勘测中还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对洪水产生的原因、土壤侵蚀原因等进行评价,以便更好地保证重大工程的安全和水文勘测的质量。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更是在水文勘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自动化程度较高,更不容易受到气候、环境的影响,是的勘测较为精确,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都能得到有效保障。在水文勘测中利用好信息技术,能够切实保障相关工程的安全,对减灾防汛大有裨益。
2 信息技术在水文勘测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信息技术在水文勘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当前信息技术的应用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是相关的制度不够完善。目前相关部门和政府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投入有所加大,但是也仅限于经济上的支持,缺少制度保障,对于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明显问题没有一套相应的解决机制。此外,一些重要技术所耗费的资金庞大,相关部门和政府的资金支持还远不足以达到技术研究的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水文勘测信息技术的发展。其次,技术创新不足,技术能力落后。虽然我国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但还是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是必然的,但却不能一味迷信国外技术,不思创新,在工作中即使出现问题也不能及时予以解决,影响了水文勘测工作质量。最后,人才缺口大。信息技术的发展直接带来的是水文勘测中对高端人才的急需。而我国人才培养体系中,恰恰缺少对高端技术人才的培养,或者说培养缺口巨大。信息技术在水文勘测中得以实现就是有赖于懂得计算机信息技术、测绘、测量等综合知识的人才,这些人才的缺失严重制约了我国水文水利事业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信息技术在水文勘测工作中的应用
3.1 遥感技术在水文勘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兴起的电磁波探测技术,与高精度感应仪器相结合,通过电磁波反射结果获取数据通过整理获取信息。遥感技术可应用在不同领域,满足多样化的需求。相比于传统人工测量方式,其主要优势表现为:第一,可提供大量的数据,保持长时间连续性监测、实现大数据采集、获取、存储、传输。通过遥感技术可通过不可见光波增大图像的真实度,强化图像数据价值,促进使用者对水文信息的利用。同时可在恶劣的环境中持续性收集数据,并保证精准探测;第二,利用遥感技术可实现跨区域监测数据,并对变化的数据进行统计,甚至到达人类无法涉足的领域,大大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降低了意外发生率;第三,遥感技术与卫星数据相结合,实现实时获取准确数据、减少数据多次转移的损害,增加数据收集的真实性、便捷性。对局部区域的水文信息进行监测时,可采用遥感技术,与雷达等现代设备相结合,提升数据监测的精准性。如:使用雷达与遥感技术相结合,监测降雨量,对降水量多少、大小进行提前预估;利用航空飞机与卫星技术相结合,通过云层获取相关数据,通过计算机分析所收集的数据,向有关部门传送相关结果,向水文部门输送数据。再如:对地表分层后可通过全遥感技术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结合数据蒸腾模型,准确计算地标蒸发量。
3.2 GPRS 技术在水文监测中的应用
利用传统的网络技术,其有时空限制,存在一定的漏洞,资源利用率不高,此时应用 GPRS 技术可大大的提升水文监测的高效性,弥补传统技术应用中的不足。利用 GPRS 技术,可增加服务的多样性、灵活性、及时性,提升数据传输的时效性,保证信息传递质量、降低数据延迟的可能性。其主要优势表现为:第一,加强用户之间的联系,并且强化了网络与用户之间的联系性,数据传输过程中系统在无线通道上正常运作,不需要传输数据时,可节省空间数据传输保持在休眠状态,提升数据传输的质量;第二,便于海量数据的双向传输,使得水文勘测数据在无线状态下可连接移动互联设备,便于移动办公,提升数据利用率;第三,降低数据传输成本,提升传递速率。在进行水文监测时,可充分利用此技术,对此,需要以特定的传感器为基础进行水文监测,利用不同的数据采集点进行数据全面采集,实现信息的实时传输。以数据系统模型为运用此技术分析河道水位数据、降雨量信息等。现阶段,应用此技术的核心水位传感器包括浮子式、超声波式、光电式等。此类核心传感器中浮子式水位传感器应用率较高,测量准确性较高、适用范围较广,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对雨量进行测量时,可以使用翻斗式雨量计,利用高科技器材实现信号发射、传输、接受、利用,此类器件性价比高、精度性高、使用寿命长、操作便捷、有较强的适应性。
3.3 ANN 技术在水文勘测中的运用
现代化水文勘测技术中常见的新型信息技术之一便是 ANN技术,其属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利用此技术不仅可以提升勘测的效率,还可以优化预知、预测功能。利用模拟人脑结构,高效处理信息,提升水文信息数据利用的有效性。此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洪水预知领域,同时也可以水流量预知领域,全面了解水文勘测数据与信息。相比于其他信息技术,ANN 技术计算速率大大提升,拥有超强的学习功能,可不断升级与优化。
4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背景下,传统的人工水文勘测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因此水文勘测方式趋向于信息技术的运用十分必然的发展趋势。此种情况下,若想有效加快信息技术在水文勘测中的应用发展,发挥信息技术在水文勘测中的应用优势,不仅需要对水文勘测中存在的各种信息技术运用问题进行转变,也需要不断的进行信息技术上更新与引进,以使得水文勘测能够得到有效化的技术支撑,进而能够向着更高水平的方向进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波.信息技术在水文勘测中的应用分析[J].能源与节能,2017(11):159-160.
[2]路东旭.信息技术在水文勘测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16):280-281.
论文作者:徐兆军,郑国峰,刘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0
标签:水文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技术论文; 数据论文; 遥感论文; 信息论文; 数据传输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