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理念下“专企融合”运行机制研究论文_夏俊

协同创新理念下“专企融合”运行机制研究论文_夏俊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相关指导理论丰富与深化,“专企融合”成为了一种更加精准、更加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针对校企融合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并对“专企融合”协同发展过程中的企业与专业的三个一致性进行了进一步的剖析,提出了协同创新理念下基于企业有效管理理论的“专企融合”运行机制。

关键字:专企融合;协同创新;有效管理

1.引言

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在于立足岗位职能、面向实际工作岗位、培养适应企业实际用人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随着职业教育相关指导理论丰富与深化,“专企融合”成为了一种更加精准、更加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针对校企融合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协同创新理念下基于企业有效管理理论的“专企融合”运行机制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2.校企融合的局限性

校企融合的切入点在于有效整合、配置学校与企业双方的资源,以期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用、成果共享的长期目标。然而,大多数学校与企业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并不能有效地整合双方的各类资源[1]。在校企融合过程中,不少合作无法长久,其核心原因在于合作双方无法寻找到利益契合点[2]。学校作为公益机构,其利益诉求基本集中在学生就业、专业建设、团队培养等;而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其核心利益就是盈利,因此,如果校企合作不能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必然无法长久。

因此,校企融合顺利开展的关键在于学校与企业不断完善合作理念[3]。大部分企业在与职业院校所开展的合作往往只涉及到基层技术岗位的人才定向输送,缺乏协同创新的过程,而创新恰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4]。

3.“专企融合”协同发展

“专企融合”过程中首要的就是进一步挖掘专业与企业双重需求潜在的一致性。高职院校的特性决定了学校与专业均高度关注学生的就业问题以及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企业则更关注学生能力能否满足岗位需求,而较少考虑学生的职业生涯与职业规划。以就业为切入点,显然有助于挖掘专业与企业需求的潜在一致性。

在“专企融合”共同体建设过程中,最关键的任务就是充分发掘双方利益诉求的一致性。显然,“定制班”是专业与企业利益诉求一致的典型的体现方式。但从长远考虑,专企共同体的建设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专企合作”能否长期存续以及双方的利益能否得到有效保障。

三级分院作为“专企融合”背景下特殊产物,其建设与运行是专业与企业协同发展一致性的重要体现。三级分院的设立促使专业与企业双方共享成果、共担风险,协同创新、共同发展。但通常三级分院从根本上讲仍是学校的专业,不利于激发企业的主动性。因此,在专企共同体中充分发挥专业协同创新、共同发展需求的一致性是至关重要的。

4.协同创新理念下“专企融合”运行机制

4.1“专企融合”的基本职能

在常见的“专企融合”案例中,往往以就业为切入点,即“专企融合”共同体的基本职能仅仅是“定制培养、定向输送”。在这种模式下,企业投入到培养方案制定、实训课程开展等环节,学生毕业后从事培养方案所匹配的一个或多个岗位工作。

协同创新理念下“专企融合”的基本职能则不仅仅包含就业,同样需要涉及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新。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安恒信息安全学院作为“专企融合”的共同体同样应当具有研发与创新的基本职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协同创新理念下,企业的研发中心与“专企融合”共同体协同工作,共同组成新的研发机构,原企业研发中心则致力于完成核心技术与前沿技术的研发,而“专企融合”的共同体则致力于技术验证、应用研发、产品反馈等职能。

在协同创新背景下,企业研发中心与“专企融合”共同体的职能均发生了变更,企业研发中心不再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与资源从事技术验证与应用研发,并将相应的工作交付给三级分院来完成。三级分院除教学与培养的基本职能外,还需要承担相应的研发任务,如:新产品的应用环境验证、新产品的测试验证等等。三级分院的研发职能充分对接学生所需要面临的就业岗位,如:新产品的应用环境验证对接售前岗位、新产品的测试验证对接售后岗位等等。

4.2“专企融合”的组织形式

“专企融合”共同体逐步从“定制班”演变成院务委员会领导下的次一级研发机构,为企业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使得教师与学生能够深度的融入产品研发的过程。从教师角度讲,教师不仅仅承担授课任务,同时承担相应的研发任务,而学生除相应的实训课程外,也承担相应的顶岗实习任务。从宏观组织形式上讲,共同体仍是院务委员会领导下的三级分院,但为了使三级分院摆脱校内“专业”的单一性质,增设执行负责人与巡检员两个角色。执行负责人由企业提供候选人、院务委员会自候选人中遴选并委派,执行负责人向院务委员会负责,主要职责是负责共同体的日常运行,并对接企业的相关部门。而巡检员则由学校提供候选人、院务委员会自候选人中遴选并委派,主要职责是监督共同体的运行,如:培养方案是否实施到位、学生顶岗实习是否顺利完成、教师科研任务是否妥善安排等等,巡检员只向院务委员会负责。

4.3“专企融合”的运行机制

协同创新理念下“专企融合”的运行机制以企业有效管理理论为基本指导思想。执行负责人负责共同体的日常运行,并对接企业的相关部门。

共同体中的教师采用基于综合工时的绩效考核方式,与学校所采用的绩效考核方式略有不同,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由执行负责人统一安排,作为独立项目计入绩效考核,同时指导学生顶岗实践从事相应的研发任务按比例分别计入教学工作量与科研工作量。依托相应的考核方式,教师的教学工作、科研任务均围绕企业研发中心所延伸的新技术的产品化、新产品的应用环境验证、新产品的测试验证等任务开展,在专业技术上与企业深度对接,同时在下企业顶岗实践过程中则进一步参与到核心技术与前沿技术的研发中去,从而加速应用研发的速度。

学生则采用综合学时制,部分实训学时完全采用模块化的方式,以顶岗实践的形式完成,顶岗期间以工时的形式记录学生的考勤与平时成绩,以研发成果替代期末考试等等。学生既是共同体专业特征下的培养对象,又是共同体企业特征下的从业人员。由于学生始终接触真实的企业环境,能够与就业岗位完成无缝对接。从毕业后的就业环节来看,学生在售前与售后岗位满6个月与12个月后,均会轮刚到“专企融合”共同体,完成一定的培训任务。

从考核与绩效发放的方式来讲,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企业师傅,均采用交叉评价的方式,即:学校教师由企业评价但待遇由学校兑现,而企业师傅由学校及专业进行评价但待遇由企业兑现。采用深度融合的运行机制能有效提高“专企融合”共同体的运行效率,并能对其所担负的职能提供更有效的保障机制。

4.结束语

本文针对校企融合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并对“专企融合”协同发展过程中的企业与专业的三个一致性进行了进一步的剖析,最后对协同创新理念下基于企业有效管理理论的“专企融合”运行机制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参考文献

[1]鲍桂楠. 协同创新视角下的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J].教育与职业,2016(21):11-12.

[2]刘伟,宋鸿. 政府支持集群联盟与微型企业创新模式初探[J].科技与管理,2012(3):69-73.

[3]王帮俊,杨东涛.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界面管理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5(10):18-21.

[4]曹叔亮. 高职教育园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多元竞合模式——基于合作竞争理论[J].职教论坛,2016(13):34-36.

论文作者:夏俊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中国》2018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0

标签:;  ;  ;  ;  ;  ;  ;  ;  

协同创新理念下“专企融合”运行机制研究论文_夏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