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与CT用于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价值临床比较分析论文_田德树,李洪一,王连娥

核磁共振与CT用于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价值临床比较分析论文_田德树,李洪一,王连娥

田德树 李洪一 王连娥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人民医院 262300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中使用核磁共振与CT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20例分成磁共振组和CT组,对比两组患者诊断结果。结果:核磁共振组经过全面诊断之后判定为异常患者55例,异常阳性率为91.67%;CT组全面诊断之后判定为异常患者42例,异常阳性率占70%。P<0.05.核磁共振组颅脑损伤检出率比CT组明显要高,数据P<0.05。结论: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使用核磁共振进行诊断,能够取得满意的诊断效果,对颅脑损伤部位诊断的更为详细,异常阳性检出率更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式。

关键词:急性颅脑损伤;核磁共振;CT

急性颅脑损伤属于脑科常见病,以往使用CT对患者进行诊断,取得了一定的诊断效果。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磁共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和CT相比,MRI显现出了更加明显的优点,为了更加深入的对两种检查方式的价值进行探讨,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行核磁共振与CT检查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组,进行了效果比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行核磁共振与CT检查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者73例,女患者47例。年龄最大者73岁,最小者22岁,平均年龄(35.4±5.8)岁。对患者的受伤种类分型:硬膜下血肿55例,硬膜外水肿48例,14例为颅内血肿。现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成CT组与核磁共振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参数无统计学意义存在,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CT组:

该组患者使用CT诊断,仪器为PHILIPS 公司生产的16排螺旋CT机,参数为:可储存图像数量512*512矩阵,管电压90/120/140kv,电流:20—500mA.有效阳极热容量26MHU,时间2—3s。

对患者进行常规扫描,并以OM当作基准线,将层宽和层距设置为10mm,对重点部位加强扫描,层距和层厚均为5mm。

1.2.2核磁共振组

该组患者使用核磁共振进行诊断,仪器为美国GE公司生产的MRI诊断设备,参数为:TIWI,T2WI横轴位和TIW1矢状位。在此其中T2WI取用TE137ms,TR4700ms.矩阵为288*224.在对患者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将层厚设置为7.0mm。对病变部位则采用3mm,并对其进行加层或者薄层处理,层距为1.0mm。激励次数2—3次。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异常检出率和颅脑损伤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统计学原理

本实验利用SPSS20.0专业统计学软件,对数据中的计量资料使用T值检验的方式进行计算,并以( ±S)进行表示,数据中的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的方式进行计算,当P<0.05时,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颅脑损伤部位对比

CT组轴外损伤检出例数为8人,占总数的13.33%,从脑内组织损伤来看,顶针叶损伤为6例占总数的10%,颞叶损伤检出总数为11例,占总数的18.33%,额颞叶损伤检出为14例,占总数的23.33%,额叶损伤检出率为15例,占总数的25%。核磁共振组轴外损伤检出例数为9人,占总数的15%,从脑内组织损伤来看,顶针叶损伤为12例占总数的20%,颞叶损伤检出总数为20例,占总数的33.33%,额颞叶损伤检出为24例,占总数的40%,额叶损伤检出率为26例,占总数的43.33%。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能够看出,核磁共振组脑损伤检出率明显要比CT组高,检查部位损伤程度也要比CT组高,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2.2异常阳性比较情况

经过检查以后,核磁共振组经过全面诊断之后判定为异常患者55例,异常阳性率为91.67%;CT组全面诊断之后判定为异常患者42例,异常阳性率占70%。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颅脑损伤属于常见病,主要包含硬膜下血肿,硬膜外水肿,颅内血肿,颅脑骨折等等[1]。在以前,对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一般使用CT对患者进行诊断。在医疗条件落后于现如今的情况下,CT对于该疾病的诊断,有着跨时代的意义。使用CT,能够将颅脑损伤患者出血范围和部位进行观察,为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核磁共振逐渐取代了CT,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率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两者在诊断急性颅脑损伤疾病中,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存在。为了进一步的将两者诊断价值进行对比,本文针对该疾病患者进行了对照研究。

从本文的相关研究结果中我们能够看出,经过检查以后,核磁共振组经过全面诊断之后判定为异常患者55例,异常阳性率为91.67%;CT组全面诊断之后判定为异常患者42例,异常阳性率占70%。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核磁共振组颅脑损伤检出率比CT组明显要高,数据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使用CT对患者进行诊断,能够将其头皮损伤在短时间内诊断出来,比如血肿,头裂伤等等,另外也能够及时的检测出皮下积气和异物,CT能够将颅脑损伤患者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检测出来,但一些细微的损伤,CT检查可能无法检出。使用核磁共振可以体现出更大的优越性,并将脑部挫伤检出率加以全面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和CT相比,核磁共振的敏感程度更高,能够将患者的病灶情况准确查出,对于陈旧伤也能够快速的做出准确的判断,节省患者诊断时间,挽救患者生命,提升手术治愈率。

综上所述,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使用核磁共振进行诊断,能够取得满意的诊断效果,对颅脑损伤部位诊断的更为详细,异常阳性检出率更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式。

参考文献:

[1]范淑俊,薄锋.核磁共振与 CT 用于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价值临床比较[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2):7734.

[2]杨文军.急性颅脑损伤的 CT、MRI 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其临床应用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3,14(24):590-592.

论文作者:田德树,李洪一,王连娥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3

标签:;  ;  ;  ;  ;  ;  ;  ;  

核磁共振与CT用于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价值临床比较分析论文_田德树,李洪一,王连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