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感因素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论文_王建勋

浅谈情感因素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论文_王建勋

王建勋 西安市工读学校 陕西 西安 710100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对数学教学有着良好的作用。分析了付出爱心,激发兴趣,肯定赏识,在数学教学中的积极因素,并对具体实施进行了简要讨论总结。

主题词:情感;数学教学;爱心;兴趣;赏识

情感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是人们复杂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它对学习活动具有定向,调节和维持的作用,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所有非智力因素都伴随着情感因素,因而情感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个性品德素质及审美素质,这些都是数学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把情感因素运用于数学教学之中,不仅是对数学教学工作给于很大程度上的促进,也是当前数学素质教育的需要。

数学作为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及抽象性的工具学科,其学习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尤为枯燥无味,没有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探索高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艺术,全面注重和充分发挥各种情感因素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使认知和情感有机协调,水乳交融,引起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学生就会主动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从而使数学教学成为令学生真正向往的积极愉快的活动。

现就我个人作为一名数学教育工作者,在这所特殊教育单位,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探究和摸索,就情感因素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浅谈三点。

一 付出爱心,搭建数学教学师生互动的桥梁。

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精城所至,金石为开,一旦教师的真情被学生所理解,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就一定能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因素,产生有效的“正迁移”,变为学习的动力。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新教材中的“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这些栏目的设置,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改变,而且是一种师生互动的要求,是学生内在主动性和自觉性的要求。因此,这种要求如果被学生能理解为是对自己的一种关心和爱护,那么就是再严格的要求,因为“爱”,学生会愉快的接受;但如果没有师生之间“爱”的基石,学生就会把这样的要求理解为老师在有意做难和不怀好意,就会引起抵触情绪,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将无法展开。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为此,教师必须树立威信,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人范”。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教师必须尊重、爱护、体贴学生,能够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为人正直、诚实守信用和一颗乐于奉献的精神。由于受到学生的尊敬、爱戴与钦佩,学生将确信其教导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对于所传授的知识、认真领会;对于其谆谆教导,言听计从,师生的感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产生共鸣。此外,教师应当从思想、生活、学习上关心学生,了解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困难;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使学生从感情上愿意与老师沟通,爱屋及乌,从而喜欢我的数学课。良好的师生情感为数学教学提供了前提。

二 激发兴趣,打开数学教学成功之门的钥匙。

数学作为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及抽象性的工具学科,其学习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尤为抽象的,枯燥的,感觉索然无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求知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利用创设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作用于学生心境来唤起学生的内部需要,从而产生相应情感。新数学教材注重学生对知识探索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成生动有趣的问题。同时利用中学生心理特点“好奇”激发它们的学习兴趣,大胆创设能让他们好奇的问题。如在教《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提出:铁塔为什么要作成三角形呢?能作成四边形、方形、椭圆形吗?天气潮湿了,为了不让门的一边蹭地面,为什么是要在对角拉一根铁丝或者钉一根木条,而不是平行或者垂直于其中一边呢?使学生感到自然、必要和富有情趣。因此教学中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这样才能激发学习动机,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增强数学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做一些投影片或教具,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看一看、画一画、做一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数学教学软件可以让课本上的图形动起来,用动态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图象变换的全过程(如各种函数图象的画法、全等三角形的重合对比,证明过程的动态演示等),甚至可以用交互的方式让学生动手自己设计和制作课件,其效果是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这样既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又增加了趣味,也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3.通过讲解祖冲之研究圆周率、陈景润勇探歌德巴赫猜想、华罗庚自学成才,讲“数学之王——高斯”,“几何学之父——欧几里德”,“数学之神——阿基米德”……我国古代“百鸡问题”、“韩信点兵”、“猴子分桃”、“鸡兔同笼”……使学生从一件件数学家的趣闻轶事中获得榜样的力量,从一道道数学趣题中感受到数学还是有血有肉、洋溢着生命气息的肌体,而不是一具干枯僵硬的躯壳。从而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4.结合教学内容想方设法、不失时机地向学生展示数学蕴涵的内在美,比如字母表示数字,文字语言简化为符号语言,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几何中五角星的美、黄金分割的美、圆形的美、图形的对称美和谐美、推理论证严谨内在的美、解题方法新颖巧妙的美,数学公式的对称美、统一美等等,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通过鉴赏,无不感到激动,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三 肯定赏识,促使数学教学顺利开展的催化剂。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偶然产生的暂时性积极情感給予肯定和赏识,使它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积极情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对知识始终产生强烈的欲望和追求,因此这就成了学好数学的关键所在。

教师要在一系列学习活动中,通过各种赏识性语言与学生沟通,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引发学生大胆质疑,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充分赏识学生的成绩与表现,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善于为学生创设成功情境,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成功地学习,成功地对各种疑难的解决,从而使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愿望获得满足,并体验到认识活动的快乐情境。当学生得出五花八门的答案时,教师用一颗通融的心,一双欣赏的眼睛,给学生送去一片鼓励、赞许、期盼和爱意,这时的学生自信心油然而生,思维是无拘束的,产生强烈的追求成功的渴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时时会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提供亲身经历成功的机会。学生成功的体验更多的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应包办代替,而要创设思维情境,鼓励学生去发现知识和解题的思路、方法,独立解决问题。要把课堂当作科学家当初发现定理的场所,启发学生联系有关知识,通过一番思考,充分鼓励学生归纳总结,猜出规律。不管是定理的结论,还是其证明方法都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出来。教师创设情境,学生最大参与,通过不断的成功让学生建立起了持久的自信心。

教育家斯宾塞提出:“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学生于快乐之中掌握知识。”那么要学生快乐,喜悦,就要求创造一个和谐、热烈、紧张、愉快的课堂气氛,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难免出现差错,这时候切忌讽刺打击,而应该和他们一起来找出问题所在,充分肯定其中的可取之处。赏识作为引导学生行为习惯发展的最有效的手段,在课堂中,经常恰当地使用“不错”、“很好”、“你怎样想到的”等赞誉之词,对于他们的成功,不仅教师表扬,而且还引导全班同学对其进行鼓励。在讨论问题时,对于学生“小小的创造”,要给予肯定和推广,使学生每攻克一道难题,克服一个困难,创造一个新的方法,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愉快的情绪,从而升华为渴望继续学习的情感,促使他们更加深入地学习数学,最终形成行为习惯,乐此不疲。

新课程理念呼唤数学课堂活动要凸现“情感与态度”的生成与培养。需要老师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构建起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的课堂活动体系,为学生的发展创造空间。为此,情感因素既作为教育手段,又是教学的目标要求之一,我们一定要理解其相辅相成的内在关系,充分应用,充分发挥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此外,情感因素不能靠硬性灌输,尤其是对于推理性强、抽象的数学学科更不能强加于人,只能以知载情,以情促知。数学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应不失时机地渗透在课内外数学教学过程中。当然,由于学情的限制和个人教学素养的水平差异,本文的分析还不够透彻或者还存在缺陷,欢迎广大同行指导完善。

参考文献:

1.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章志光.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4.黄瑛.如何在课堂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J].成才之路,2007(6):94.

作者简介:王建勋(1980.04-),男,汉,陕西宝鸡,本科,毕业院校:宝鸡文理学院研究方向:中学数学教育

论文作者:王建勋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7

浅谈情感因素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论文_王建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